木棉花与鸟的春日时光

老李•视界(谢绝闲聊、赠花)

<div>摄影编辑:老李</div>拍摄器材:尼康D850<br>拍摄镜头:20*500<br>拍摄地点:益田村<br>拍摄时间:2025/03/23 文字介绍来源于网络:<br>丝光椋鸟是雀形目椋鸟科椋鸟属鸟类。身长23厘米左右。羽长而尖细。头顶和后颈均白色而沾棕灰色;背、肩、腰和上覆羽银灰色,并有蓝绿色和紫色的金属光泽;上胸白色之下有深灰色环,胸部中央灰褐色;腹和尾下覆羽白色。雌鸟带灰褐色,光泽较差。<br> 丝光椋鸟主要分布于中国的华南及华东的大部分地区,以及河南、陕西南部等地区。主要栖息于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区的次生林和稀树草坡等地带,尤以农田、道旁和村落附近的稀疏林间常见,也出现于河谷和海岸。迁徙时成大群。喜结群于地面觅食,取食植物果实、种子和昆虫。繁殖期为每年的5-7月,营巢于树洞和屋顶洞穴中,巢由枯草茎叶构成。每窝产卵3-5枚,每年2-3窝。 卵为长卵圆形,淡蓝色、光滑无斑。<br>丝光椋鸟是中国特产鸟类,种群数量以前较丰富,分布也较广。<br> 由于捕猎和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分布区域和种群数量都明显减少。 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白头鹎<div>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别名白头翁、白头婆、中国鹎等,为鹎科鹎属的小型鸣禽,体长17~22cm,体重26~43g。 雌雄羽色相似, 白色枕环从眼睛后部延伸到颈背,是该物种的显著特征。 白头鹎头顶、喙黑色, 颏、喉部白色, 颊、耳羽、颧纹黑褐色,耳羽后有白色斑块,上体灰褐色,下体灰白色,翅缘为黄绿色, 胸部灰色, 臀部白色, 跗蹠、爪深褐色,翅尾深褐色; 幼鸟头部为橄榄色,胸部有灰色斑纹。<br></div> 红嘴蓝鹊<br>红嘴蓝鹊(学名:Urocissa erythroryncha),别名山鹊、长尾鹊 ,是鸦科蓝鹊属的一种观赏性较强的大型鸣禽 。该物种为体长54~65cm,头、颈、喉和胸黑色,头顶至后颈有一块白色至淡蓝白色或紫灰色块斑,其余上体紫蓝灰色或淡蓝灰褐色。尾长呈凸状,具黑色亚端斑和白色端斑。下体白色 。虹膜为橘红色,喙和跗跖呈鲜艳的猩红色。<br> 红嘴蓝鹊分布于喜马拉雅山区、尼泊尔、印度阿萨姆、缅甸、泰国、中南半岛以及中国等国家和地区 ,主要生活在山区的常绿阔叶林、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以及次生林等多种森林类型中,也可以见于竹林、林缘疏林以及村旁和田边的树上。这是一种杂食性鸟类 [2],主要以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主,尤其是农林害虫,约占其食物总量的80%以上 ,但也吃各种树木和灌木的果实与种子。<br> 红嘴蓝鹊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且在树木种子传播、虫害防治以及维持自然生态平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鉴于其重要生态作用,红嘴蓝鹊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野生动物名录》。由于其分布范围广泛且种群趋势相对稳定,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在2016年将红嘴蓝鹊评估为无危(LC)物种 红耳鹎<br>红耳鹎(学名:Pycnonotus jocosus )属雀形目鹎科鹎属的鸟类。 体长17-21厘米,体重一般不超50克;额至头顶黑色,头顶有耸立的黑色羽冠,眼下后方有一鲜红色斑,其下又有一白斑,外围黑色;上体褐色,尾黑褐色,外侧尾羽具白色端斑;下体白色,尾下覆羽红色;胸侧有黑褐色横带。因有高耸的冠羽,俗称“高髻冠”。<br> 红耳鹎前额至头顶黑色,头顶具高耸的黑色羽冠,眼后下方有一深红色羽簇,形成一红斑;耳羽和颊白色,紧连于红斑下方。后颈、背至尾上覆羽等其余上体棕褐色或土褐色,有的标本具棕红色羽缘。尾暗褐或黑褐色,除中央1-2对尾羽外,其余尾羽内翈具白色端斑,并愈向外侧尾羽此白斑越向外翈扩大,直至整个端部。两翅覆羽与背同色,飞羽暗褐色或黑褐色,外翈略缀土黄色或淡土褐色。颊、喉白色,且和颊部白色之间有一黑色细线,从嘴基沿颊部白斑一直延伸到耳羽后侧。其余下体白色或近白色,两胁沾浅褐色或淡烟棕色,胸两侧各有一较宽的暗褐色或黑色横带,自下颈开始经胸侧向胸中部延伸,且形渐细狭,最后中断于胸部中央,形成不完整的胸带,尾下覆羽鲜红色或橙红色。<br>深圳最常见的鸟。 出逃在野外的鹦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