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低血钾</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低血钾,也就是血钾浓度过低,可能有很多原因。首先,我应该分清楚不同的机制,比如摄入不足、排出过多、或者细胞内外分布异常这些方面。</p><p class="ql-block"> 摄入不足的话,可能是不吃饭或者长期营养不良,比如厌食症或者酗酒的人。但通常单纯摄入少可能不会马上导致低血钾,因为肾脏有保钾机制,不过长期下来还是有可能的。</p><p class="ql-block"> 排出过多应该分为肾性和非肾性。肾性的话,利尿剂是个常见因素,尤其是袢利尿剂和噻嗪类,它们会增加钾的排泄。还有像肾小管酸中毒、醛固酮增多症,原发性的比如Conn综合征,或者继发性的比如肝硬化、心衰引起的高醛固酮。此外,某些药物比如两性霉素B、顺铂也可能损害肾小管,导致排钾过多。非肾性的排出主要是消化道丢失,比如呕吐、腹泻,或者滥用泻药,这些情况下消化液中的钾会直接流失,同时呕吐还可能引起代谢性碱中毒,进一步促进肾脏排钾。</p><p class="ql-block"> 细胞内外分布异常的话,比如碱中毒时细胞外的H+减少,钾会进入细胞内;胰岛素使用过量,尤其是治疗糖尿病酮症时,胰岛素促进钾进入细胞;还有β受体激动剂,比如沙丁胺醇,也可能导致低血钾。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是遗传性的,发作时钾突然转移到细胞内,导致血钾下降。</p><p class="ql-block"> 另外,其他因素比如镁缺乏会影响肾脏保钾能力,低镁时钾排泄增加,这时候补钾的同时要补镁。还有大量出汗,虽然汗液含钾不多,但大量出汗加上钠丢失可能刺激醛固酮分泌,间接导致排钾增多。</p><p class="ql-block"> 需要提醒,低血钾可能无症状,但严重时会有肌无力、心律失常甚至危及生命,所以要及时就医检查原因,对症治疗。可能还需要注意药物使用情况,是否有腹泻呕吐,家族史等。诊断时可能需要查尿钾、血气、激素水平等。</p><p class="ql-block"> 低血钾(血钾浓度低于正常范围)的形成通常与钾的摄入不足、排出过多或细胞内外分布异常有关。以下是常见原因的分类和解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低血钾(血钾浓度低于正常范围)的形成通常与钾的摄入不足、排出过多或细胞内外分布异常有关。以下是常见原因的分类和解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钾摄入不足</p><p class="ql-block">1. 饮食缺乏</p><p class="ql-block"> - 长期禁食、营养不良(如厌食症、酗酒)或极端节食。</p><p class="ql-block"> - 肠道吸收障碍(如慢性腹泻、短肠综合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钾排出过多</p><p class="ql-block">1. 经肾脏排出增加</p><p class="ql-block"> ☞利尿剂:如呋塞米(袢利尿剂)、氢氯噻嗪(噻嗪类)会促进钾排泄。 </p><p class="ql-block"> ☞醛固酮增多症:原发性(如Conn综合征)或继发性(如肝硬化、心衰、肾动脉狭窄)导致醛固酮分泌过多,促使肾脏排钾。 </p><p class="ql-block"> ☞肾小管疾病:肾小管酸中毒、Bartter综合征、Gitelman综合征等遗传性疾病。 </p><p class="ql-block"> ☞药物:糖皮质激素、两性霉素B、顺铂等损伤肾小管功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 消化道丢失</p><p class="ql-block"> ☞呕吐、腹泻、胃肠减压(如肠梗阻)、滥用泻药等导致消化液中的钾直接流失。 </p><p class="ql-block"> -☞呕吐还可能通过代谢性碱中毒间接促进肾脏排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钾向细胞内转移(分布异常)</p><p class="ql-block">1. 碱中毒:细胞外液pH升高(如代谢性或呼吸性碱中毒),促使钾进入细胞内。 </p><p class="ql-block">2. 胰岛素过量:胰岛素治疗(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促进钾进入细胞。 </p><p class="ql-block">3. β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哮喘药物)、肾上腺素类药物。 </p><p class="ql-block">4. 低钾性周期性麻痹:遗传性疾病,发作时钾突然转移到细胞内,导致血钾骤降。 </p><p class="ql-block">5. 其他: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相关低钾性麻痹)。</p> <p class="ql-block">四、其他原因</p><p class="ql-block">1. 镁缺乏:低镁血症会抑制肾脏对钾的重吸收,导致钾排泄增加。 </p><p class="ql-block">2. 大量出汗:汗液含少量钾,剧烈运动或高温环境长期出汗可能引发低钾。 </p><p class="ql-block">3. 血液透析或输液:未补充钾的液体大量输注可能稀释血钾浓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常见症状</p><p class="ql-block">轻度低血钾可能无症状,严重时会出现: </p><p class="ql-block">☞肌肉无力、痉挛、甚至瘫痪。 </p><p class="ql-block">☞心律失常(如房颤、室性早搏)、心悸,严重可导致心脏骤停。 </p><p class="ql-block">☞便秘、恶心等消化道症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意事项</p><p class="ql-block">☞低血钾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如补钾、调整药物、纠正酸碱失衡等)。 </p><p class="ql-block">☞长期或反复低血钾需排查内分泌疾病(如醛固酮增多症)或遗传性疾病。 </p><p class="ql-block">☞切勿自行大量补钾,以免引发高钾血症(同样危险)。</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高血钾</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高血钾的形成原因主要可以分为钾摄入过多、排出减少、细胞内钾外移,以及假性高血钾这几个方面。比如肾脏排泄减少中的肾功能不全、药物影响、肾功能不全时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导致钾排泄减少。药物中的ACEI类药物如何影响醛固酮,进而减少排钾。另外,细胞内的钾外移,如酸中毒时氢离子进入细胞,钾离子出来,导致血钾升高,比如定期监测血钾,避免高钾饮食等。</p><p class="ql-block"> 需要确保内容准确,避免错误,比如假性高血钾是由于采血不当导致,而不是真正的血钾升高,这一点需要明确区分。</p><p class="ql-block"> 高血钾(血钾浓度>5.5 mmol/L)的形成主要与钾摄入过多、排泄减少、细胞内外分布异常或假性高血钾有关。以下是具体原因的分类和机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钾排泄减少(最常见原因)</p><p class="ql-block">1. 肾功能不全</p><p class="ql-block"> ☞急性或慢性肾衰竭: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导致钾无法通过尿液有效排出。 </p><p class="ql-block"> ☞醛固酮减少: </p><p class="ql-block"> ☞Addison病(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醛固酮分泌不足,肾脏排钾减少。 </p><p class="ql-block"> ☞低肾素性醛固酮减少症:糖尿病肾病、间质性肾炎等导致肾素分泌减少,间接抑制醛固酮生成。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 药物影响</p><p class="ql-block"> ☞保钾利尿剂:螺内酯(拮抗醛固酮)、氨苯蝶啶、阿米洛利(抑制肾小管排钾)。 </p><p class="ql-block"> ☞RAAS抑制剂:ACEI(如依那普利)、ARB(如氯沙坦)减少醛固酮分泌,抑制排钾。 </p><p class="ql-block"> ☞NSAIDs(如布洛芬):抑制前列腺素,间接减少肾素和醛固酮分泌。 </p><p class="ql-block"> ☞肝素:抑制肾上腺醛固酮合成。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 肾小管分泌功能异常</p><p class="ql-block"> ☞遗传性疾病(如假性低醛固酮血症Ⅱ型)。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钾摄入或输入过多</p><p class="ql-block">1. 外源性摄入过量</p><p class="ql-block"> ☞大量食用高钾食物(如香蕉、橙子、土豆、菠菜等)。 </p><p class="ql-block"> ☞静脉补钾过量或速度过快(如补液时未监测血钾)。 </p><p class="ql-block"> ☞输注库存血(红细胞破坏释放钾)。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 含钾药物或替代盐</p><p class="ql-block"> ☞青霉素钾盐、部分中药(如金钱草、夏枯草等含钾高)。 </p><p class="ql-block"> ☞低钠盐(含氯化钾替代部分氯化钠)。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细胞内钾外移(钾重新分布)</p><p class="ql-block">1. 酸中毒</p><p class="ql-block"> ☞代谢性酸中毒(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肾衰竭)时,H⁺进入细胞内交换K⁺至细胞外。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 细胞破坏或组织损伤</p><p class="ql-block"> ☞横纹肌溶解:肌肉损伤释放大量钾(如挤压伤、剧烈运动、他汀类药物副作用)。 </p><p class="ql-block"> ☞溶血:输血反应、疟疾等导致红细胞破裂释放钾。 </p><p class="ql-block"> ☞肿瘤溶解综合征:化疗后肿瘤细胞大量死亡释放钾。 </p><p class="ql-block"> ☞烧伤或创伤:组织损伤导致细胞内钾释放。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 胰岛素缺乏或抵抗</p><p class="ql-block"> ☞糖尿病高血糖状态时,胰岛素不足导致钾无法进入细胞内。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4. 药物或疾病状态</p><p class="ql-block"> ☞ 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抑制钾向细胞内转移。 </p><p class="ql-block"> ☞琥珀胆碱(肌松药):引起肌细胞膜去极化,短暂释放钾。 </p><p class="ql-block"> ☞ 高钾性周期性麻痹(遗传性疾病):发作时细胞异常释放钾。</p> <p class="ql-block">四、假性高血钾</p><p class="ql-block">1. 样本溶血:采血时红细胞破裂(如抽血操作不当、试管震荡)导致血钾假性升高。 </p><p class="ql-block">2. 血小板或白细胞增多:严重血小板增多症或白血病患者,血液凝固时细胞释放钾。 </p><p class="ql-block">3. 止血带使用过久:局部组织缺血导致细胞内钾外漏。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常见症状</p><p class="ql-block"> ☞轻度高血钾(5.5-6.5 mmol/L):可能无症状,或仅有乏力、麻木。 </p><p class="ql-block"> ☞重度高血钾(>6.5 mmol/L): </p><p class="ql-block"> ☞心脏毒性:心悸、胸痛、心律失常(如室颤、心脏停搏)。 </p><p class="ql-block"> ☞神经肌肉症状:肌肉无力、迟缓性麻痹(从下肢向上发展)、呼吸困难(呼吸肌受累)。 </p><p class="ql-block"> ☞消化系统:恶心、腹痛。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意事项</p><p class="ql-block">1. 紧急处理: </p><p class="ql-block"> ☞血钾>6.0 mmol/L或出现心电图异常(如T波高尖、QRS波增宽)需立即就医! </p><p class="ql-block"> ☞治疗措施包括:钙剂拮抗心肌毒性、胰岛素+葡萄糖促进钾内移、利尿剂或透析排钾。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 长期管理: </p><p class="ql-block"> ☞避免高钾饮食,调整药物(如停用保钾利尿剂或ACEI)。 </p><p class="ql-block"> ☞慢性肾病患者需定期监测血钾,控制代谢性酸中毒。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 鉴别假性高血钾:重复采血检测,避免误诊误治。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总结</p><p class="ql-block">高血钾的核心机制是“进多出少”或“分布异常”,需结合病史、用药史及实验室检查明确病因。及时干预可避免致命性心律失常,尤其是肾功能不全或长期服用相关药物的高危人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温馨提示:若有相关症状或疑虑,建议尽快进行血液检测和医生评估!本文仅供参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