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里岛(3)~山海相拥的陶尔米纳

又见炊烟

<p class="ql-block">陶尔米纳<span style="font-size:18px;">(Taormina)</span>是一座位于意大利西西里岛东岸的迷人小城,它坐落在陶罗山(Monte Tauro)的一片平台上,一边是澄澈蔚蓝、波澜壮阔的爱奥尼亚海,一边是雄伟壮观、气势磅礴的埃特纳火山,山海相拥间,古老的希腊剧场、中世纪建筑与现代的浪漫风情完美融合,散发着令人陶醉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公元9世纪,陶尔米纳曾作为拜占庭时期的西西岛首府,中古世纪的优雅与繁荣的经济因此注入这座小城,陶尔米纳也从此散发着不同于西西里岛其他城市的迷人风采。有着2800多年历史的陶尔米纳,自古就是王室与艺术家热爱的度假地、情侣求婚与蜜月胜地,每年总吸引无数游客前来享受西西里岛独有的热情与优雅。吕克·贝松的电影《碧海蓝天》的主要外景地就在陶尔米纳。</p> <p class="ql-block">有着爱奥尼亚海珍珠之称的贝拉岛,又称美丽之岛,<span style="font-size:18px;">仿佛镶嵌在海湾之中,形状似一个心形。美丽之岛真如其名,为一座小巧美丽的绿色岛屿,</span>安静地坐落在爱奥尼亚海湾上,让这美丽的蓝色海湾更显低调。美丽之岛可爱之处还在于可慢慢地在波浪拍打下,由岸边联结到小岛的沙线踏上小岛。</p> <p class="ql-block">小岛原本为Travelyan女士所有,她在岛上建造了一座度假屋。1990年政府将它买下,1998年美丽之岛被列为自然保护区。岛上地貌丰富,有各种地中海植物,如果是初春或初秋来到小岛,还可看到地中海海鸟。</p> <p class="ql-block">海岛前的沙滩区Lido Mazzaro是太阳之子意大利人的小天堂。只要有阳光的日子,就会看到有人在此做日光浴,夏天时想要躺下来,更是一位难求。</p> <p class="ql-block">陶尔米纳不仅自古就是艺术家和皇室贵族的观光胜地,还孕育了许多诗人、作家和画家。1920年劳伦斯在故居写下了《迷途的女人》和《大海与撒丁岛》等五部小说,并为后来在佛罗伦萨郊外撰写《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积累了很多素材。法国作家莫泊桑说过:“如果有人只能在西西里呆一天,他问道:我该去参观哪里?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他,陶尔米纳。这个小村是一个小小的景观,但其中的一切都能够让你的视觉、精神和想象尽情沉溺其中”。</p> 古老的翁贝托大街 <p class="ql-block">从墨西拿门到卡塔尼亚门的翁贝托大道是陶尔米纳的主街,也是当地最迷人的一条街。古老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墨西拿门于公元198年初建成,1808年曾由费迪南德四世命名为费迪南德门,</span>19世纪后期以意大利国王科索·翁贝托一世的名字命名街道。<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远古时代,陶尔米纳受到一道三重防御系统的保护,今天仍然可以看到这些防御系统墙壁的痕迹。</span></p> <p class="ql-block">穿过墨西拿城门进入市中心,沿街有古希腊大剧场、大教堂、钟楼、半人马座喷泉、四月九日广场等重要景点,串联起游客的游览路线。</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撩人心弦的三角梅盛开在翁贝托大街小巷。</span></p> <p class="ql-block">走在大街上看两侧的建筑,与西西里岛的大小城市一样,都是混血风格,9世纪的阿拉伯人、12世纪的诺曼人、13世纪以后的法国和西班牙人统治这里的时候,都留下了各自民族的痕迹。如今,这些建筑还被使用着,只是面对游客的地方都被改装成了纪念品商店、餐厅、咖啡馆和画廊、古董店,珠宝店等,显示出浓郁的商业气息。</p> <p class="ql-block">整条街上,各种手工艺商店琳琅满目,各种新奇的小店目不暇接,精美装饰过的花草,童话般的风情小巷,让人如在画中游。西西里拥有悠久的陶瓷生产传统,除了时装店和纪念品店外,这里更多的是陶器工艺品店,每一个角落都散发着浓郁的艺术气息。</p> <p class="ql-block">偌大的品牌,就藏在这崎岖的小巷子里。</p> <p class="ql-block">若不是两个淘气的孩子,还未发现这极其狭窄的楼道。</p> 著名的古希腊剧场 <p class="ql-block">古希腊大剧场(Teatro Antico di Taormina)是陶尔米纳最著名的地标、西西里岛仅次于锡拉库萨的第二大剧院。独特的建造位置和背景,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具特色的古希腊剧场。</p> <p class="ql-block">从红砖垒砌的门洞进入大剧院。视野瞬间豁然开朗,美丽的希腊剧院惊艳现身。海天与火山共同构成的天然舞台背景映入眼帘,给人一种震撼的视觉体验。阶梯的看台、精美的石柱、宽阔的圆形演出场地……,穿越了2000多年的时空,几乎完整的再现在今人的眼前。</p> <p class="ql-block">古希腊剧院建造于公元前3世纪,由希腊人在希罗二世时期建造。当时希腊人在西西里岛建立了许多定居点,陶尔米纳因战略位置重要,成为重要的商业和文化中心,为满足娱乐等需求,希腊人直接在陶罗山的坚硬岩石中挖掘建造剧院,动用大量人力移走了约10万立方米的岩石。<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剧院的一些台阶上,还刻有希腊王后philistides的名字,见证着它古老的起源。</span></p> <p class="ql-block">希腊剧院的设计初衷是为了戏剧或音乐表演,因此在剧院的最底层有一个管弦乐队,还有一个供演员或舞者表演的大舞台。<span style="font-size:18px;">公元2世纪上半叶,罗马帝国统治时期对剧院进行了数次改造,</span>罗马人扩建了管弦乐队,增加了圆柱、雕像和顶盖,<span style="font-size:18px;">将其变为罗马风格的圆形剧院 ,融合了古希腊和古罗马建筑的特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罗马帝国灭亡后,剧院被废弃,中世纪时舞台建筑被改建为住宅,</span>宏伟的科林斯式圆柱被移走,用来装饰包括大教堂在内的宫殿和礼拜场所,部分建筑被改造成私人住宅。1856年建筑师萨维里奥·卡瓦拉里(Saverio Cavallari)设计对大剧院进行了修复,<span style="font-size:18px;">使大</span>剧院重新焕发光彩。</p> <p class="ql-block">马蹄铁形状的古希腊大剧院建于悬崖之上,居于海天之间,一面是湛蓝的爱奥尼亚海,另一面是雄伟壮丽的埃特纳火山,<span style="font-size:18px;">具有无与伦比又独特的背景</span>。演出时,大海的波涛声和火山的壮丽景色,为表演增添了独特的氛围和魅力。这种设计既利用了山体的自然坡度,又使观众在欣赏演出时能将爱奥尼亚和埃特纳火山的美景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大剧院分为观众席、舞台和乐队席三部分。古希腊人建造大剧院时充分考虑自然因素,让光和空气在柱间流动,使自然景色与建筑完美融合,形成 “天人合一” 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观众席依山势而建,</span>直径达107米,可容纳5000~10000名观众。座位完全凿刻在岩石上,被分为9个区域,其中用8条阶梯通道分开。倾斜设计确保每个座位的视线都能聚焦在舞台上,同时让观众可将爱奥尼亚海和埃特纳火山的景色尽收眼底。大剧院通过半圆形观众席的几何布局、墙面石灰岩的声波反射以及后台通道的吸音设计,演员无需扩音设备,声音就能清晰地传递至每个座位。在那个“不插电”的时代,这需要多么精妙的声学设计才能做到如此完美啊。</p> <p class="ql-block">舞台<span style="font-size:18px;">保留了部分原始形式,位置</span>正好与南边地平线上的埃特纳火山相衬,相当令人惊叹。两侧有用于演员进出的门和放置雕像的壁龛,还有用于遮挡阳光和雨水的天篷。最初舞台有精美的装饰品,还有通过海运到西西里、再由奴隶拉到剧院位置的大柱子,<span style="font-size:18px;">但在中世纪,这些柱子被拆除用于建造宫殿和装饰礼拜场所等。</span>后台通道位于舞台后方,用于演员和工作人员的通行、准备以及存放道具等。</p> <p class="ql-block">管弦乐队区在观众席和舞台之间,公元3世纪,剧院改建时被改造成了竞技场。</p> <p class="ql-block">剧院在罗马时代翻修时增加了廊柱和拱门,这些建筑元素不仅具有装饰性,还起到支撑和划分空间的作用。但如今廊柱和拱门大多仅存一些残垣断壁,在镜头中沧桑着,无声的诉说着。</p> <p class="ql-block">行走在剧院的演出地面上,不但有层层阶梯,还有与众不同的壕沟,<span style="font-size:18px;">罗马人加以利用,增加了水槽</span>用于上演罗马人喜欢看的古海战剧。遥想当时的演出情景,古战船在舞台的水面鏖战,和远处的大海交融在一起,壮哉,美哉。听说这个创意后来被张艺谋移植到了阳朔《刘三姐》歌剧的实景演出中,如若是真,老谋子真算得上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典范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观众席后面围绕剧场的半圆形红砖墙,是由古罗马人进行扩建时重新砌筑的,体现了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的承接有序。</span>两千多年前的大剧院穿越到今天,依然能让人感受到设计者和建造者们的理想主义和享乐主义的观念。它代表了民族的伟大力量、灿烂文明以及辉煌成果,同样体现出了对于生活和舞台艺术的热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走到看台最高层,低头望着脚下这层层座位,品味着剧院设计的奇思妙想,仿佛能够穿越时空,感受到当年演出的盛况。</span></p> <p class="ql-block">将镜头拉向远方,半山腰的中世纪小城陶尔米纳和山上古堡,更远处那雾气升腾的埃特纳活火山,晶莹剔透的蔚蓝地中海全部融入一望无垠的海天一色中。这是人类凭借其才华创造出的一个奇迹,再华丽的词藻,也难以形容此刻眺望悬崖边海天一色景观的震撼。</p> <p class="ql-block">作为全世界现存最完整的古罗马遗迹之一,它经历了多次变迁和修复,较好地保留了原有的建筑结构和风格,能让人们更直观地感受古代剧院的风貌。这个历经岁月摧残的奇妙场所,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一直<span style="font-size:18px;">按照最初的设想继续发挥作用</span>,陶尔米纳古希腊大剧院仍然是现代观看演出的最佳社交场所。</p> <p class="ql-block">从1971年开始,每年6月中旬在希腊大剧院举办<span style="font-size:18px;">陶尔米纳电影节(Taormina Film Fest),</span>好莱坞的大腕们悉数到来,参加为期一周的电影放映、首映式和记者招待会等活动。伊丽莎白·泰勒、索菲亚·罗兰等电影明星都曾是这里的座上宾。这座剧场还从1983年起,每年7月和8月在大剧院举办陶尔米纳艺术节(Taormina Arte),以歌剧、舞蹈、戏剧和音乐会为特色,都是令人难忘的世界名作。</p> <p class="ql-block">站在剧院后端的栏杆放眼四望,背景是辽阔蔚蓝的爱奥尼亚海,右侧是陶尔米纳山城,正前方是巍峨的埃特纳火山,观众在欣赏演出的同时,还能领略到壮丽的自然景色,任海风佛面,浪漫惬意。</p> <p class="ql-block">峭壁上的背景墙极富创意,两侧20米高的柯林斯柱中间空出一格,犹如一个万花筒:蓝天、白云、大海、轮船、火山、绿地、树林……自然界的元素似乎都云集在此,<span style="font-size:18px;">整个画面美得如同一幅油画</span>。这是一幅在绘画和照片中,永生化的意大利最具代表性的景观之一,让人沉醉其中,不禁感叹大自然和人类文明共同创造的奇迹是如此美妙。</p> <p class="ql-block">历史上,不少著名作家、诗人、艺术家都对希腊大剧院大加赞赏。德国作家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在《意大利之旅》(1789)中将剧场的背景评价为“最伟大的艺术与自然作品”。他还曾写道:“从未有过剧院的观众面前有过这样的景象”。意大利诗人、作家埃德蒙多·德·亚米契斯晚年,曾对剧院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他认为任何地方的希腊剧场都无法与其相比。他还留下了一句话:“我不相信地狱,但我相信天堂,因为我最后看到的陶尔米纳是难以用语言形容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大剧院还有一个小型博物馆(antiquarium),展出从古剧院以及陶尔米纳其他古迹中发掘出的文物和考古发现,还有陶尔米纳希腊剧院的复原图,让人们能更深入了解其历史。</p> <p class="ql-block">展馆中多是雕塑类展品,有古希腊时期的年轻躯干雕像、半人半马的双足雕像等,展现了古希腊高超的雕塑艺术水准。还有罗马时期的一些雕像,如奥古斯都时期与装饰场景相关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此为大剧院<span style="font-size:18px;">舞台前部的科林斯式柱头(</span>公元2世纪图拉真·哈德良时期),使人联想起昔日大剧场的壮观辉煌。</p> <p class="ql-block">古希腊城市与其剧院的关系不仅仅是视觉上的,剧院反映了社会表达的所有维度(政治、艺术等)。例如,这里所展示的铭文座位证明了这个典型的现象,前几排座位是为团体、协会或公共官员保留的,例如女祭司,他们值得在两个这样的铭文中提及。剩下的三个座位上有按字母顺序排列的首字母,这可能表示社会分配给其最杰出公民的排数和座位号。</p> <p class="ql-block">走出2300多年的古剧院。看见长长的队伍,原来游客都在等候进入大剧院,哈哈,勤劳的我们又赶了个早。</p> 四月九日广场 <p class="ql-block">四月九日广场(<span style="font-size:18px;">Piazza IX Aprile)位于小城中心,</span>1860年4月9日,陶尔米纳在大教堂举行弥撒时,误传加里波第在马尔萨拉登陆,虽传言不实,但人们仍决定将广场命名为“四月九日广场”,钟楼也成为了广场的标志性建筑,见证了意大利统一过程中的重要时刻。广场具有典型西西里岛风格,独具特色的黑白地砖铺设其中,犹如巨大的棋盘,更像陶尔米纳华丽的客厅,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彰显着独特的艺术氛围。</p> <p class="ql-block">广场西侧的钟楼(Torr dell'Orologio),始建于12世纪,<span style="font-size:18px;">因位于城市大门之一的中门上方,钟楼也被称为“Porta di Mezzo”,是进入中世纪村庄的瞭望塔,</span>从巨大的石头地基可以看出,钟楼<span style="font-size:18px;">起到防御的功能</span>。1676年,法国路易十四的军队入侵,钟楼被摧毁。1679年,应陶尔米纳人民的强烈愿望,钟楼得以重建,并安装了大钟。在市长选举日和圣潘克拉齐奥节(7月9日),大钟会敲响。</p> <p class="ql-block">广场靠近海边,凭栏远眺,湛蓝的爱奥尼亚海,和埃特纳火与壮观的火山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绝美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人们可以放慢脚步,感受广场的宁静与历史的厚重,体会西西里岛独特的文化氛围。</p> <p class="ql-block">无论是在广场上漫步,还是坐在街边的咖啡馆里,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甚至走累了,坐在长椅上看着另一边的教堂发呆,听老人家唱意大利民歌,<span style="font-size:18px;">都能让人沉浸在这悠闲的时光中。</span></p> <p class="ql-block">继续往西走,来到Borgo Medievale,陶尔米纳最古老的街区。</p> 大教堂广场 <p class="ql-block">再往前走几个区即是大教堂广场,这里有一座建于1635年,装饰华丽的巴洛克式的海马喷泉,刻画了只有两条腿拥有天使上身的半人马雕塑,它<span style="font-size:18px;">左手持象征世界的地球,右手持权杖,</span>这是陶尔米纳镇的象征。喷泉有四个角被众多海马覆盖,又称四方喷泉。</p> <p class="ql-block">尽管15世纪的西班牙贵族在镇上的其他地方进行了文艺复兴时期风格的改造,但是建于13世纪的陶尔米纳大教堂依旧保存了下来,是西西里最古老、最重要的中世纪古迹之一。</p> <p class="ql-block">教堂经历多次重建,外观似要塞,有着大块石块建成的外墙,顶部有一周垛口,是典型的“要塞教堂”,呈现出西西里罗马式-哥特式建筑特色。教堂主立面上的主大门建于1636年,门两侧有科林斯式带凹槽的柱子,从高基座升起,门楣上方有破碎的山墙,柱头上方能看到两个天使的脸。</p> <p class="ql-block">教堂内部天花板的雕刻则是独特的哥特式,且混有阿拉伯元素,立柱取自陶尔米纳特有的大理石整块雕琢成,华丽无比。教堂内部为拉丁十字结构,有三个中殿和三个后殿。中殿由六根粉色大理石柱支撑,天花板为木质,有雕刻的阿拉伯风格哥特式架子。</p> <p class="ql-block">陶尔米纳大教堂的主保人是圣潘克拉齐奥(San Pancrazio),他是一位与陶尔米纳相关的意大利圣人,被尊为基督教的殉道者。<span style="font-size:18px;">圣潘克拉齐奥</span>于公元40年被派到陶尔米纳,成为陶尔米纳的第一任主教,最终被当地反对基督教的异教徒用石头砸死。圣潘克拉齐奥的瞻礼日是7月9日,届时,四月九日广场的大钟会为他敲响。</p> <p class="ql-block">陶尔米纳大教堂收藏了众多精美的雕塑、画作等艺术品。</p> <p class="ql-block">这幅作品看起来是银质雕刻,描绘的很可能是圣母玛利亚抱着圣婴耶稣的形象,在基督教艺术中这类题材很常见 。也许是历史上遭受过破坏,比如宗教冲突、战争、人为破坏,也可能是因年代久远,银质部分出现了磨损、脱落或被盗取等原因,脸部像被抠掉。</p> <p class="ql-block">圣母玛利亚头戴皇冠,身着带有星星装饰的长袍,天使在脚下。</p> <p class="ql-block">“最后的晚餐”是基督教中的重要事件,讲述的是耶稣在被钉十字架之前,与十二门徒共进最后一次晚餐的情景 。在这次晚餐上,耶稣预言了自己的背叛与受难。<span style="font-size:18px;">描绘“最后的晚餐”场景的雕塑</span>中人物各异的神态和动作,生动展现了这一戏剧性时刻。</p> <p class="ql-block">头戴皇冠,手持棕榈枝和容器的雕塑,很可能是基督教中的圣徒形象 ,棕榈枝常象征胜利和殉道。</p> <p class="ql-block">陶尔米纳壮丽的自然景观和留存的数千年历史遗迹,使其成为了自然与历史共同雕琢的瑰宝。它的每一块砖石、每一寸土地都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探寻它的魅力。陶尔米纳,这座充满历史韵味和自然美景的小城,无论是观光还是度假,都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拍摄:又见炊烟</p><p class="ql-block">撰文:又见炊烟</p><p class="ql-block">拍摄日期:2024年7月2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