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美篇昵称马雪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美篇号1366852</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乙巳三月初二正是“烟花三月下扬州”的美好时节,这一天,北京风和日丽,春光明媚,天空湛蓝。我们全家来到了位于崇文门附近的明城墙遗址公园春游。</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从公园的西面进入,只见繁花似锦,万紫千红,百花齐放。美人梅桃红色的花朵串串压满枝头,真是:“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海棠花也不甘落后,西府海棠花苞呈现的是红色的,打开花瓣后,粉嫩的脸庞上充满了娇羞与喜悦。苏轼《海棠》诗云:“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此诗描写的正是海棠在春风中摇曳的姿态和在月色下的朦胧美,表达了诗人对海棠花的喜爱与呵护。</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沿小路前行,绿色的小草生机勃勃地正在吸收阳光,拼命地生长,如绿毯在铺盖着大地。我们渐行渐近,充满了沧桑感的城墙赫然在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这就是明清北京城垣,始建于明永乐年间。随世事变迁,城墙已多处无存。这里是崇文门至东南角楼段,全长1500米,为现存最长的明城墙遗址。长期以来,城墙为居民、店铺所困,环境恶劣, 墙体残破。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2001年6月,北京市委、市政府决定腾退城墙遗址周边单位及居民,整治环境, 修缮城墙,建设成为现在的明城墙遗址。城墙上的砖瓦已风化,表面斑驳脱落,凹凸不平,像一位沧桑老人站立,在静静地见证着历史的变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继续前行,看到这里有许多株腊梅花树,可惜已经过了盛开的季节,春天来了,她已完成了使命,“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遗憾没有在“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季节来赏腊梅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现在到处盛开着春梅,成片成片的春梅姹紫嫣红,如醉如痴,令人沉醉不知归路,鸟语花香,柳色青青,春意盎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来到了东南角的角楼,抬头仰望,高大的城墙似乎在诉说着历史的厚重。拾级而上,来到了角楼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站在城墙上俯瞰北京城,真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看东北方向的中国尊巍峨高耸,现代化的气息扑面而来, 北面城墙下一列列火车穿梭往来,奔向远方。南面城墙下的遗址公园,杨柳依依,百花盛开,春天啊!真美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进入角楼参观,阳光从角楼的箭窗中射进来,光芒耀眼!登上第二层楼,其中的展品和北京九城楼的雕塑展现在眼前。一个个雕塑说明了从元代起老北京城的历史原貌。可惜的是现在都早已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从1954年开始,北京市委在中央的指示下,开始了大规模的改造,摧毁老城墙及与城墙相连的一些古建筑。以摧枯拉朽之势,推倒了古城墙,向着建设现代化的新型工业化城市迈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北京古城墙,从元代开始修建,建成于明代,沿用至清朝,共经历了百年沧桑历史。在明成祖迁都北京后,便依据古城墙修建了城垣宫殿,里外四重,用以抵御外敌侵入,同时维护皇家威严。古城墙以北京中轴线为中心轴,串接了正阳门、朝阳门、阜成门、东直门、西直门、得胜门、安定门等九门楼,整个城墙构成了一个凸字形。可惜为了适应新中国的建设,缓解交通拥挤现象,把城墙都拆除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北京城墙,这座屹立了数百年的宏伟建筑,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兴衰更替。自元大都建城以来,历经明清两朝的修缮与扩建,北京城墙成为中国古代城市防御工程的典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就在要拆除之前,遭到了古建筑学家梁思成林徽因等专家的强烈反对,他们几次上交万言书,奔走呼吁。林徽因认为,北京城墙不仅是一座军事防御工程,更是一件艺术品。她曾多次强调,城墙的存在赋予了北京独特的城市肌理和空间格局。她说:"城墙就像是北京的脊梁,拆掉它,就等于折断了这座城市的脊骨。"这番话生动地表达了她对保护城墙的坚定立场。</b></p> <p class="ql-block">(以上黑白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拆了这八百年的古城墙,就等于是毁坏了历史的真古董。倘若执意拆除,将来迟早后悔,要是再想复原重建,也不过是件赝品摆设!”林徽因这段话已经被历史应验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古建筑的价值。在八十年代,北京开始了大规模的文物修复工作。然而,由于缺乏城墙这一关键元素,许多修复工作都显得有些"画蛇添足"。例如,在修复德胜门箭楼时,由于缺少与之相连的城墙,这座孤零零的建筑看起来颇为突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这里的遗址公园就是被修复好的,人们注重文化遗产,保护名胜古迹的意识大大增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参观完毕,感慨万千!生活在北京城甚感自豪骄傲!首先感谢我们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这样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美丽的城市,感谢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把老北京改造成为现代化的大都市,让市民享受到了丰富多彩的现代化生活水平,更应该感谢古建筑专家们使我们的灿烂的历史文化得以发扬光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美好的春天,花团锦簇,春意盎然,走在春光里,愉悦的心情也如花一般绽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谢谢您驻足观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字数1920)</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图下字上)</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