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经典焕新声,青蓝课堂探《氓》情——语文组冯华老师参加青蓝工程杯侧记

定风波

<p class="ql-block">4月2日上午第五节课,我校语文组新入职教师冯华老师在录播室呈现了一堂别开生面的“青蓝工程杯”竞赛课。冯老师以《诗经》经典名篇《氓》为载体,立足"卫女之叹",贯通古今女子觉醒之思。课堂以读代解、以问启思,学生或沉吟品读,或激辩交锋,课堂互动氛围浓厚,展现了青年教师扎实的专业素养与独特的教学智慧。</p> <p class="ql-block">课堂伊始,冯华老师以“读”启动课堂,引导学生通过诵读体会《氓》的情感韵律。她紧扣文本细节,抛出关键问题:“卫女对‘氓’的称呼是不断变化的,这背后暗含了怎样的情感变迁?”学生通过小组讨论,逐步梳理出卫女从初识的陌生、热恋的亲近到决裂的疏离的心路历程。这一设计以小见大,让学生在语言细节中窥见人物情感的跌宕,深化了对诗歌悲剧内核的理解。</p> <p class="ql-block">在人物形象分析环节,冯华老师以“桑叶”“淇水”等意象为抓手,引导学生结合诗句探究男女主人公的性格特质。学生通过对比“桑之未落”与“桑之落矣”的意象变化,剖析卫女从青春焕发到憔悴陨落的命运转折;借助“淇水”的反复出现,解读氓的薄情与婚姻的破裂。</p> <p class="ql-block">课堂高潮迭起,在“模拟法庭审判”环节:学生分饰法官、原告、被告,以小组合作形式围绕“谁该为破碎的婚姻买单”展开辩论。各小组思维碰撞,观点层出不穷。法庭上,“卫女”援引诗句举证,控诉氓的背信,“氓”辩解社会压力与自我辩解“不是渣男”,课堂在思辨与碰撞中走向深度解读——女性觉醒。</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冯老师的课既有文学赏析的深度,又有贴近学生的温度。本节课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通过任务驱动与情境创设,将古典诗歌与现代思维相结合,既落实了语文核心素养,又彰显了青年教师敢于突破的创新意识。</p> <p class="ql-block">“青蓝工程杯”竞赛课是我校促进新教师专业成长的传统项目,通过以赛促教、以老带新的模式,助力青年教师站稳讲台、站好讲台。冯华老师的这节课,不仅为古诗文教学提供了新思路,更展现了青年教师在教学改革中的探索精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