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读《为什么是毛泽东》有感</p><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 韶山少年 毛泽东 </p><p class="ql-block"> 5、效母慈悲 反抗老爹</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少年毛泽东在衣食无忧没有任何生活压力和不安全感的环境下成长,他的活动空间就是韶山冲,最远也是外婆家。母亲的慈爱、父亲的严管、外婆家的关爱和表兄们的榜样作用使他 有相对心理优势,形成了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养成了独特坚定的性格。毛泽东的精明强悍应当是来自父亲毛顺生的遗传,而他性格中的另外一个同样重要的特点谨慎、慈悲应该是来自于母亲的影响。</p><p class="ql-block"> 中国有“子过十二夺父权”之说,儿子长过十二岁就开始试图同父亲争抢持家理事权,毛老爹17岁就从不善理财导致家境窘迫的毛爷爷手中接过主持家务理事的重任。中国文化中称父母为严父慈母,这是进入父糸氏族社会、以家庭为社会元素、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现状所决定的。在对儿子的教育方式上,父亲多以高压管教、母亲则多以慈爱感化,所以男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多敬重遵从同情母亲,母子关糸较融恰; 对父亲则敬畏敬仰的同时产生超越逆反心埋,父子关糸较“紧张”。</p><p class="ql-block">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子反抗父亲是一个男子在家庭生活成长中正常现象和必然过程,继承和逆反永远是儿子和父亲关糸中的两大话题。今天我们强调家庭和睦、父慈子孝、尊重平等的“朋友”式新的家庭教育模式,反对棍棒之下出孝子的压制式家庭教育,但是儿子不反抗父亲也不是好事情。</p> <p class="ql-block"> 毛泽东的母亲文素勤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妇女,一生默默地操持家务抚养儿女,她待人接物淳朴善良极富同情心,平时虔诚的烧香拜佛,信念“积德行善”、“因果报应”。灾荒年月常背着丈夫送米给讨饭的人,母亲乐善好施慈悲善良的言传身教影响着毛泽东,他从小同情贫弱乐于助人。少年毛泽东生活气氛中有着相当的佛教色彩,他害怕面对弱者的伤痛、眼泪和哭声,以天下人之苦为自己的苦,他要改变不合理的社会。母亲的影响构成了他人生观的基础,终其一生没有改变,佛教徒以忍让和同苦化解世间苦楚,他则用积极行动解除世间的痛苦,他比佛更慈悲。对待乞丐的态度是人生的一个分水岭,是否考虑社会中下层大多数人的利益是衡量知识分子的永久标杆。一个灭敌千百万的最伟大的军事家,在许多人眼里他却是一个真正的佛,西藏农奴称毛泽东的士兵为菩萨兵就是证明。</p><p class="ql-block"> 母亲和两个弟弟是他的同盟军,在处于弱势时依靠同盟军共同对抗父亲的强势。</p> <p class="ql-block"> 毛泽东在继承父亲的勤劳能干的同时,他不能接受父亲阻止他读书、反对父亲的贪财、抗衡父亲的暴力管教,他与老爹大的冲突主要有三次。</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反抗是毛泽东10岁那年夏天,熟师邹春培布置弟子们预习《论语》。毛泽东从“吾与点也”中吾出,孔圣人是赞成弟子们游泳的!在小伙伴中具有号召力的毛泽东带着同伴们游泳去了。邹先生回馆见学生个个赤身裸体戏水弄波,大怒“孺子不可教也”并准备用教鞭教训挑头组织的毛泽东。毛泽东则以“吾与点也”为据,指出孔圣人是赞成游泳的!气急败坏无言以对的邹先生折断了教鞭,到毛顺生那里告状。儿子竟敢坏了学堂的规矩、让老师下不了台,拿起竹竿就去教训、帮师父找回面子。在师与父合力进攻面前,毛泽东选择了逃跑。尚不足10岁的毛泽东在山里迷路转了3天,幸亏被一砍柴老人遇见护送回家,毛老爹不敢再打他、先生也没有再为难他。毛泽东自我感觉良好,称之为“一次胜利的罢课”。</p><p class="ql-block"> 第二次反抗发生在1906年冬至这一天,毛顺生设酒席宴请生意场上的朋友,吩咐13岁的儿子帮着招待客人,毛泽东不愿做这些事。毛老爹生气了骂他:懒而无用为子不孝。他当着客人面反驳:父慈子孝,只有父慈才能子孝。被戳了痛处的毛老爹气急败坏,举手就打。少年毛泽东跑到家门前池塘边,称老爹再逼近就跳进冷水里去。老爹不敢逼近又不能后退,父子俩僵持在那里,在母亲的调解下,老爹承诺不再随意打骂,儿子则半跪认错,一场对峙以父子各退一步得以和平解决。13岁的毛泽东和强悍的老爹战了个平手,足见他不服输的斗争精神。</p><p class="ql-block"> 第三次反抗也是最大的反抗就是抗婚, 毛老爹为14岁的儿子包办娶了个18岁的媳妇罗氏,毛泽东始终不承认这桩婚事,老爹无可奈何,唯一能做得就是把“毛罗氏” 作为毛泽东的原配妻子写进毛氏家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少年毛泽东面对强悍的毛老爹不示弱、不服输的斗争精神在日后的岁月被不断的放大和扩展,变成了共产党人的斗争精神,最终成了中国人的斗争精神。而这种斗争精神的种子就是在少年毛泽东反抗老爹的时候种在心里的。</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悟出一个直观的道理:在压迫下如果温顺示弱,反会遭受更多的打骂,只有用坚决反抗的办法才能保护自己。“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弱者必须反抗才能改变任人宰割的命运。中华民族命运的改变是建立在毛泽东的反抗精神上的,而这种精神居然来自毛老爹的父权压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