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扫忆往昔

海燕(拒私聊)

<p class="ql-block">每到清明,我们都要去上海福寿园的新四军广场看望父亲、母亲。</p><p class="ql-block">今年清明前天气非常怡人,三月下旬提前来了一场大风大雨降温天气,留足了明媚春光给清明扫墓踏青寻芳的人们。</p><p class="ql-block">我们为至亲至爱祭扫结束后,带着鲜花又去看望父亲母亲的战友们,看到他们安祥长眠于新四军广场,我们心中无比欣慰。已经有年头没有绕广场四周走走。于是,我们在广场播出的新四军军歌乐曲伴随下,绕着广场四周缓缓地走了一圈,又一次仔细阅读了新四军广场碑文——“建场记”:……千万次抗争,千万里转战,为了社会幸福,为了民族生存,八省健儿汇成一道抗日的铁流——铁的新四军,铁流所至,势如破竹,决胜淮海,横渡长江,攻克南京,解放上海……。为缅怀新四军之丰功伟绩,传承新四军之革命精神,激励后世万代,为中华民族之崛起不息奋斗。在抗战胜利60周年和新四军成立68周年之际,建此广场,以志永远的纪念,是为记。</p><p class="ql-block">作为新四军后代,我们由衷地感谢上海福寿园、上海市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建立了新四军广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祭奠、缅怀新四军先烈的场所。铁流此志不渝的精神,应永远寓于传承光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年是父亲离开我们整整十七年,母亲离开我们整整十五年。到2026年1月,父亲诞辰一百周年。总感觉今年清明扫墓心情不同寻常,我们在父亲母亲墓碑前站立许久,许许多多往事涌上心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08年3月父亲去世后,他的老部下自发组织了一次追思会,每位叔叔阿姨都说了父亲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我们听后都很后悔没有在父亲生前深入了解他经历过的每一次战斗,每一次事件。在追思会上,我们姐弟仨也都回忆了在我们成长的每一个阶段,父亲对我们的谆谆教导,有的语重心长,有的充满哲理,有的则是鼓励引导,还有不乏幽默风趣。我先生感慨地说,我们真应该把老爸说过的每一句打动人心,开发心智的话都记录下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另一段往事也触动心弦。</p><p class="ql-block">回想起2000年,我们有过一次泾县红色之旅。</p><p class="ql-block">2000年暑假,是我转业到学校过的第一个暑假。那年的8月中旬,乔老师组织我们一群朋友开始了我们的皖南泾县红色之行。此行第一站就是去泾县云岭乡的新四军军部及烈士陵园。这是我想往已久的地方,非常兴奋,我的情绪感染了家里的每一个人。出行前,我又请父亲讲述了有关他的那些故事,父亲说话很简练,每一段往事都是寥寥几句,我深知他的脾性,从不敢,也不愿冒昧追问,尽管如此,我每次都听得津津有味。1940年,年仅14岁的父亲,在上海地下党组织的帮助下,参加了新四军,成为一名抗日战士。1941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2年秋,被组织选派送到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九分校学习。父亲说,在抗大学习期间,既要防日伪军的扫荡,还要防国民党顽固派的偷袭。一次,学校被国民党顽固派包围,父亲果断带领班里学员从后山持枪滚坡而下,突出了包围。父亲说,持枪滚坡而下的动作是:双臂、双腿,交叉、环抱、夹紧枪支,然后滚坡而下。当时情况非常严峻,班里学员中有好几个是来自上海的学生兵,他们没有实战经验,如果稍一犹豫,就会被俘……。父亲只要一说起新四军这个话题,就会显得十分激动,当时说完九分校的那段往事时,我看他眼眶里好像噙着泪花,说真的,在我的记忆中父亲很少有这样为之动容的事。(曾经听说那次事件有人说是小皖南事变)为了不让父亲太激动,我打岔的说,不如你和我们一块儿去吧,父亲笑着说,老啦,跟不上趟了。其实,那年父亲只有74岁,每年住院体检时,医生、护士都夸他是位健康老人,既身体健康又心理健康。我心里明白,父亲之所以这样说,只是托词而已,因母亲腿脚不便,不能外出,父亲为了母亲哪也不会去的。</p><p class="ql-block">我们带着父亲的嘱托出发了。</p><p class="ql-block">记得我们十来个人坐着依维柯面包车,到了皖南泾县的路口就转进了层叠的群山怀抱,翠霭浓浓,溪水潺潺,一路美景多到不再感叹,不想表达,只想尽收眼底。让那充满生机的层层绿色在心中荡漾,让思绪跟随心中的畅想,前往新四军军部和皖南事变烈士陵园,行一趟红色之旅,沿着新四军先烈的足迹,追忆和凭吊英烈们的革命业绩。那是我们第一次去泾县,至今已25年。</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父亲、母亲虽已长眠《新四军广场》,可他们的音容笑貌永远在我们心中,新四军精神永远传颂。</p><p class="ql-block"><br></p> 第一次去皖南泾县 <p class="ql-block">2000年,我们用的是海鸥DF135交卷相机,很多年前把照片扫描后保存电脑中,20多年前的老照片已经褪色,也丢失了一些,有些亲人也已离我们而去……</p><p class="ql-block">清明时节雨纷纷,是杜牧笔下溢出的清明雨,已成为这个时节路上行人最真,最伤感的描述,“如诉、如泣,欲断魂……”</p><p class="ql-block">愿千丝万缕的思念伴着清明心雨,化作万缕千丝的甘露滋润着天堂九泉。</p><p class="ql-block"><br></p> 7000将士长眠于此 桃花潭水深千尺 泾川三百里 佳境千万曲 传说中的红军桥 泾县查济古镇 2015年第二次去泾县采风 <p class="ql-block">第二次去泾县采风,用的是单反相机。</p> 第一站查济古镇 第二站桃花潭 第三站黟县石林 <p class="ql-block">第三次去皖南泾县是2020年11月,风雨交加,感受了一次烟雨朦胧皖南行,全程手机拍摄。</p><p class="ql-block">原计划中我们要去皖南事变烈士陵园,由于天气原因与特殊时期,各家的孩子都打电话催我们放弃行程赶紧回家。</p><p class="ql-block">我想,有生之年还会再去泾县烈士陵园。</p><p class="ql-block"><br></p> 2025清明祭扫忆往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