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文姬归汉出自《后汉书·董祀妻传》,是一个源于我国历史的真实故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蔡文姬是东汉末年著名学者蔡邕的女儿,在战乱中被匈奴掳走,嫁给了匈奴左贤王,并在匈奴生活了十二年,生下了两个孩子。蔡文姬虽然过惯了匈奴的生活,还是十分想念故国。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后来,曹操为了纪念故友蔡邕,派遣使者用重金将蔡文姬赎回,并让她整理蔡邕遗留下来的书籍,为保存古代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蔡文姬能回到日夜想念的故国,当然十分愿意;但是要她离开在匈奴生下的子女,又觉得悲伤。在这种矛盾的心情下,她写下了著名诗歌《胡笳十八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胡笳十八拍》倾诉 了她被被匈奴掳走“身在匈奴受熬煎”、“期盼,总有一天回家园”和得知汉朝使者带来诏书和千金来赎她时的“喜出望外得生还”、却要抛下幼子的“去留两难无奈何啊”的心情,堪称千古绝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文姬归汉》在历史上一直是一桩美谈,文人画家都喜欢用这个作为创作题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金张瑀《文姬归汉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宋陈居中《文姬归汉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文姬归汉”的故事因其感人的情节和深刻的文化意义,被多次改编为文学作品。以下是其中一些重要的作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杂剧 《蔡琰还汉》 金志南 元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杂剧 《文姬入塞》 陈与郊 明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杂剧 《吊琵琶》 尤侗 清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小说 《三国演义》 罗贯中 明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京剧 《文姬归汉》 程砚秋 近现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历史剧 《蔡文姬》 郭沫若 近现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些作品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展现了蔡文姬的才情和坚韧,以及她对故国的深深眷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文姬归汉”作为一个历史典故,在文学和艺术领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演绎,不仅是对蔡文姬个人经历的艺术再现,也是对我国古代文化传承和女性坚韧精神的颂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资料、图片源自网络。</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