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途随笔】蜀源村牌坊群

云珍(拒绝加微信)

<p class="ql-block"> 美篇名云珍</p><p class="ql-block"> 美篇号14391519</p><p class="ql-block">黄山蜀源村位于黄山南麓,是典型的徽州古村落。这里四面环山,灵金河呈“S”形穿村而过,山水环绕,风景如画。村庄历史悠久,始建于南宋,保存有明清牌坊、古民居、古祠堂等众多文物古迹。蜀源村物产丰富,有多种特色农产品和小吃。每年十月,百亩向日葵绽放,吸引大量游客,是休闲养生、感受徽文化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蜀源村始建于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有着千余年历史,古时曾是西衮绣乡二十二都一图赖、三图万之境,历经多个历史时期的行政区划变迁,1984年建立“蜀源村民委员会”,隶属潜口乡</p> <p class="ql-block">蜀源村极似四川盆地,古树参天,修竹滴翠,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灵金河呈“S”形穿村而过,观音、罗汉二山夹峙,形成“水口宜山川融结峙流不绝”的水口堪舆格局。</p> <p class="ql-block">蜀源村有明清牌坊3座、古民居20余幢、古祠堂1幢,如德本堂,为明清镖师所建,厅堂雕饰华丽;思恕堂为鲍姓盐富商所建,门楼砖雕“扬州瘦西湖全景图”,精美绝伦。</p><p class="ql-block">蜀源村这座牌坊是典型的徽派石牌坊 。整体由石材建造,历经岁月,表面略显沧桑古朴。其造型具有徽派建筑风格特点,顶部仿传统建筑屋檐样式,有层次感,飞檐翘角,虽有风化痕迹,但雕刻的细节仍可辨。坊身立柱稳固,柱础有雕刻装饰,彰显精湛工艺,见证着蜀源村的历史底蕴与文化传承。</p> <p class="ql-block">蜀源村存有赞宪坊、贞寿之门、节孝坊、都天庙、元代烈女碑等,还有清著名书法家邓石如书写的“优昙谷”“小桃花源”石匾。</p> <p class="ql-block">这‘两块石碑。左侧石碑标注“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蜀源牌坊群及思恕堂” ,由安徽省人民政府于二〇一二年六月公布、立碑;右侧石碑显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蜀源牌坊群” ,于国保碑二〇一九年十月公布,由安徽省人民政府立碑。石碑立于户外,背景是树木和土坡,彰显蜀源牌坊群及思恕堂在文物保护领域的重要地位 。</p> <p class="ql-block">蜀源村的石牌坊,属徽派建筑。牌坊由石材筑成,历经岁月侵蚀,表面斑驳,尽显古朴沧桑。其结构精巧,立柱坚实,顶部有仿传统建筑的飞檐翘角设计,部分构件雕刻有精致花纹,虽因时光磨损,但仍能看出昔日精湛工艺。牌坊矗立在开阔处,周边草木相伴,远处还能看到其他牌坊,展现出古村深厚的历史底蕴与文化韵味。</p> <p class="ql-block">蜀源村村景。前景处有一组现代景观装置,白色造型架搭配黄色长椅,造型别致。白色架上有宣传语,底部装饰有向日葵造型,旁边写着“在徽州遇见最美秋天” 。后面是大片农田,绿意盎然,远处山峦云雾缭绕,徽派民居错落其间,将自然美景与人文风情相融合,营造出清新且富有诗意的乡村氛围。</p> <p class="ql-block">一座古朴的小屋静立在开阔田野间。墙体斑驳,尽显岁月沧桑,屋顶瓦片陈旧,透着古朴韵味。双拱形门洞,似在诉说往昔故事。门前石板路蜿蜒,连接着小屋与外界。背景是葱郁田野延伸至远方,树木枝干光秃,远处山峦云雾缭绕,徽派建筑若隐若现,共同勾勒出宁静悠远的乡村图景。</p> <p class="ql-block">参观蜀源村牌坊群,仿佛翻开一部凝固的历史书卷。那些历经风雨的石牌坊,造型精美,雕刻细腻,无论是花鸟鱼虫还是人物故事,都栩栩如生。每一道纹理、每一处磨损,都承载着岁月的痕迹与先人的智慧。它们不仅是建筑艺术的瑰宝,更见证了村落的兴衰变迁,让我深深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厚重与深邃,心灵受到极大震撼与洗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