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布达拉宫是令人心驰神往的神秘殿堂。咱是肉体凡身,向来对佛敬而远之,真的不会、不懂、不能与佛进行心灵的沟通。所以,到布达拉宫,谈不上拜谒。只能说是参观、游览,甚至是只能不庄重地说,是去布达拉宫游玩。不管怎样,去了解布达拉宫的庄严和神秘,是每个去西藏旅游者行程的重头戏,各旅行社进藏的线路,不管你选择多少个景点,布达拉宫一定是排在第一个。</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下图是从宫墙外的入口处,看布达拉宫的侧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自己本来对西藏的历史、文化、宗教就不甚了了,仅凭一次走马观花似的参观,就敢介绍、评说布达拉宫,不是冒昧,是胆子忒大了点。再说了,网上有关布达拉宫的介绍铺天盖地,都仔仔细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谁不会搜搜看看?但资料是资料,你真要身临其境,每个人或多或少、或深或浅、或表或里、或对或错,总得有点自己的感受、认识和看法。</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布达拉宫全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相机没充电令人沮丧</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 因为布达拉宫每天接待的游客有限量,所以每个旅游团队的进入时间是提前约定好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 给我们的时间是20日下午两点。怕错过时间,我们参观完大昭寺,去招待所吃完午饭,便匆匆赶到布达拉宫后面、也就是北面的“宗角禄康”花园东侧,在布达拉宫围墙外的入口处等候。</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 因为是坐车直接到了布达拉宫外墙下,还没从远处看到她的宏伟雄姿,只是刚刚看到布达拉宫的侧影,大家就迫不及待的照相,姜导跟大家玩笑:别着急照,就怕你们相机内存不够,有得你们照的。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 或许我与佛真的无缘,刚过了围墙安检,正被眼前雄伟壮观的布达拉宫吸引。进第一道大门,有两扇门,照完一扇门,傻瓜相机却没电了,真恨不得抽自己的嘴巴。</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 可不是吗!北京到拉萨,照了一路,到了拉萨,上午又去八廓街,光顾了“高原反应”了,竟没想到给相机充电。正咧着大嘴傻笑、等我照相的老伴笑脸顿收,张嘴就要开骂,我赶紧说:佛教圣地,勿急勿燥、谨言慎行。老伴哭笑不得,无奈闭了嘴。不能照相,倒省心了,一门心思看吧、听吧。</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这是进宫安检口处的一扇大门,另一扇在背后。看地面、屋顶, 应该是原始的建筑。就是照完这张相片,相机就没电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从外表看,布达拉宫建筑多粗犷大气 、少精巧细腻。过了二道安检门,便开始爬阶梯,就是在布达拉宫正面外边就能看到的、靠右侧两道交叉往上走的围墙里,一折一反的长阶梯。我也没数,大概也有200来登左右吧,和爬十来层楼差不多,阶梯多是用并不是很规整的条石铺砌而成,要比楼梯平缓许多,与很多旅游景区的上山阶梯差不多。但由于缺氧,爬起来还是比较吃力的。问题是进了宫里之后,还要拐弯抹角的上好几层楼,才到了白宫下的露天平台,由于这一路没有讲解,我感觉这里应该是德阳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到此,真的气喘吁吁了。平台上由于三面都还有建筑物,只有从一面可以看到拉萨城的面貌。这里是举行一些佛教仪式和表演藏戏和歌舞的地方。现在这里经营一些小饰品、矿泉水,另外这里有卫生间。接着,就要进内宫了,里面是不准照相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进得安检门后,要拍的就是图片中的阶梯。不过现在在图中僧人处,加了一处栅栏,人们不能继续前行到红宫,而是向右折返继续上行到上面的白宫。</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布达拉宫从外看,高大、宏伟、壮观,她建在红山上。我们从远处看去,上收口的布达拉宫外墙底部和红山山体顺势而上,衔接得自然、顺畅。宫体、山体浑然一体,颇为壮观。虽然布达拉宫整体显得非常粗犷大气。但走近细看,施工并不细腻、精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比如我们远看她的白墙,似乎光洁平整,其实不然。布达拉宫白色的外墙墙面,既不是平抹、也不是粉刷而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由于墙体不像内地的都是垂直的,而是往上向内倾斜,所以,布达拉宫每年一次,用牛奶和石灰混和成白浆,从宫墙的上顶边往下浇灌,使白浆自然下流,覆盖整个墙体。久而久之,墙面上就难免有很多大小不均、或高或低的的堆积物。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所以近看宫墙,表面疙疙瘩瘩、凹凸不平,要比我们并不经常看到的,建筑师专门做的麻面墙还要粗糙的多,但由于墙体面积大,也不感到粗糙,倒显得自然、美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走进宫内,仅就建筑而言,虽经几次大修,从建筑材料和结构看,内部仍然保留了原有的土木结构,少有装饰、改造的痕迹。虽然在一些回廊、墙壁、廊柱上也有精美的雕塑、壁画之类,但总体上还是粗犷、自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原始、古朴、粗放、简洁的风格依然随处可见,看得出,里面的很多房柱、大梁、椽子,门、窗、门槛都是很古老的、初加工的木制品。这令我十分的欣喜,真得感谢整修布达拉宫的设计、施工人员,没有把把布达拉宫整修得跟现代别墅一样。布达拉宫早已是博物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知道,布达拉宫自从十四世达赖喇嘛丹增嘉措离藏流亡国外以后,布达拉宫已少有佛事活动,早就成了西藏文化历史和宗教博物馆了。虽然整个布达拉宫的建筑面积有数万平米,但却有2000多间房屋,由于分割多,我们所看到的每个佛殿、楼阁没有很大、采光很好的。就连白宫里达赖喇嘛的议事厅,我看也就是100多平米,而且并不豪华。 无论街面上治安管理如何严格,但布达拉宫和大昭寺及其他寺院一样,里面是没有军人和警察的,但布达拉宫里,随处可见旁若无人、表情冷峻的保安和管理人员。游客向他们询问问题,他们也会热情的回答,但绝不会主动与游客搭讪。看到的就是乌央乌央一批接着一批围着导游听解说、或者满脸疑惑和惊奇、抬头四处观望的游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布达拉宫早就没有了如大昭寺里那般人流如潮的朝拜和祈福者,每尊佛像前也没有了不灭的酥油灯。宫里面看不见一个僧人,更没有了僧人诵经和一切佛事活动,也就完全没有了寺院浓烈的宗教氛围,只剩下博物馆的庄严、可也并不宁静。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的参观顺序是白宫、红宫然后从红山布达拉宫的后门出宫。和在大昭寺一样,在布达拉宫内参观,如走迷宫一般,你分不清东南西北、上下左右。大概是为了保护文物,宫内没有强光照明,光灯暗淡。由于允许在宫内停留的时间有限,你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听完每一处的解说。再加之多数人正处在高原反应的强烈阶段,症状明显,所看景物、所听解说能留下印象、能大概记住的很有限。你分不清你拜的是哪位佛主、哪路高僧,你也记不住那件珍贵器物是谁打造、谁供奉的。能再说出来的那就更少之又少了。只剩下了如梦境般的“到此一游”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布达拉宫主要建筑,是红宫和白宫。</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红宫海拔3750米,最初为松赞干布始建,后逐步扩建。红宫顶端共有7座金顶,均为铜鎏金制成,其中灵塔屏金顶五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白宫,是五世达赖喇嘛洛桑嘉措重启建设布达拉宫始建。他去世秘不发丧,由管家续建完成。是达赖喇嘛的生活和办公地,达赖嘛嘛坐床、新政大典等重大宗教和政治活动的场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薄皮大馅的布达拉宫</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这样比喻可能不恰当,我想说的是,虽然布达拉宫是一个宏伟的建筑,但比宫殿本身更为珍贵的是其馆藏的文物、文献、金银、珠宝等实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其文化、历史、宗教价值更是无法估量。布达拉宫是一个巨大的宝库,是西藏人民和祖国的一笔巨大的精神和物质财富。人们说,布达拉宫里面的金银,是以“吨”计算的。当然那不是金条银锭,而是用在由技艺高超的工匠,精心用其打造的灵塔及其内部装饰上、或者镶嵌、涂刷在我们说不上来的成百上千座佛像上,上万座、件、幅极其精巧、精美、精致的佛用法物、器物、唐卡、壁画、装饰上,那装饰、镶嵌、佩戴在每一个佛像的头冠、衣衾上,摆放在每个宗教场所里的的各种珠宝、玉器,都是以千、万计数的。比如:五世达赖喇嘛洛桑嘉措的灵塔,用于包裹的黄金11万两,就按旧制1斤16两计算,也有3500公斤;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嘉措1933年圆寂,已是近代的事情了,但他的灵塔高12.97米,也全是用黄金包裹,用量肯定超过五世达赖喇嘛灵塔。并且上镶嵌各类珠宝就有上万颗。灵塔下他的坐像前,有一座用20万颗高品质珍珠、珊瑚珠串成的法物珍珠塔(曼陀罗),真是令人称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更不用说随处可见的经过鎏金、描银的佛像、雕塑、壁画和唐卡了。 但真正令我感到震撼的是,除了宫内有专门的藏经阁外,在已圆寂的各位达赖喇嘛的灵塔宫里和其它佛堂庭殿里看到大面积的宫墙上,满是方格式的壁柜,上面整齐摆放着大藏经及大量的各类经书和文化典籍,尽管自己见都不曾见过,更是一个字也不曾吟诵过,但其数量之浩瀚、装潢之考究、存放之精细,使你置身在灵塔旁、厅宇里,心中会不由自主的升腾起一种神圣、庄严之感,使你深为西藏文化和藏传佛教的博大精深及信众之广而感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由于内部不许好像,大概由于管制,网上有关布达拉宫内部的图片和视频,几乎没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镇馆之宝“帕巴拉康观音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葬在布达拉宫的喇嘛,灵塔上的贴金塑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内里的一些宫室的图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雨夜里的布达拉宫令我醉、也很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先别计较我这话别不别扭,听我说。在去时的火车上,就有团友说:一定要看布达拉宫的夜景。6月20日下午看完布达拉宫后,由于高原反应和较为疲劳,大家都没有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6月21、22日去灵芝,22日晚回到拉萨时,已是夜里十一点多。23、24日去日喀则,24日回到拉萨吃完晚饭7点多,而且是晴天,这也许是看布达拉宫夜景的最后机会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因为第二天去纳木错还不知几点回来。 拉萨和北京时差两个小时,晚上9点多才天黑。而由于严格的治安管制,布达拉宫前广场10点钟就禁止入内、开始清场了,每晚能在布达拉宫广场活动的时间很短,得抓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回到宾馆,带上个书包,并特意把背了几天也没用着的雨伞从书包了拿了出来,放进两瓶水,就出发了。由于我们住地离布达拉宫不远,来拉萨后也一直也没机会逛街,高原反应也不那么强烈了,我们决定步行去,顺便看看拉萨的市容。不成想不一会,天边就堆积起了黑云,我们加快脚步,经过白塔安检口进了广场,天已经掉下了雨滴,没地躲没地藏,想起了雨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哎呀呀!导游一再告知:高原气候变化无常,雨伞晴可遮阳、阴可挡雨,一定要带上。我们怎么就偏偏在需要它的时候,把它抛弃了---嘿!真又想抽自己的嘴巴。雨点越来越大,人们纷纷撤离广场。</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虽然有灯光,但由于阴雨,有点阴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夜晚的布达拉宫真的很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与布达拉宫旁边商业街和广场湖中五光十色的霓虹灯相比,布达拉宫宫体的照明很简单,只是正面的宫墙下,有一排功率很大的白炽光射灯,使布达拉宫通体明亮,视觉和在阳光下基本一样。只是在夜幕里,除了雄伟庄严,又多了几分优雅和美丽,尤其在夜晚的雨蒙蒙中,又增强了其神秘之感。夜雨中的布达拉宫,使我驻足凝神、不能自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雨中的嘈杂声使我收神,怎么也得照几张像啊,雨夜里游布达拉宫,却也别有一番情趣,可也没心情和功夫欣赏,只是匆匆忙忙照了几张相,赶快窜过广场东侧的过街地道,准备打车回宾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满街都是打车回宾馆的游客,哪有那么多的出租车呀?叫小三轮,车主是不是藏族人也不知道,反正不跟你说话,就伸出一个巴掌,要50块钱呗!有的甚至把手掌翻了一下,这无异于打劫呀。等了半个多小时,外套都淋透了,最后,我们不得已强行拦下一辆出租车,给了多出一倍的价钱,才把我们送回宾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一看表,已经快11点了。旅游,你以为是都那么好玩的吗?在布达拉宫,好天相机没电。有电了、好夜景又下雨,就没遇见好事,没留下一张像样的照片。咋这晦气?看来,要学佛、拜佛、信佛了。 好在第一天在布达拉宫广场,姜导为我们照的合影还真不错,有此足矣。</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布达拉宫广场湖中的亭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对布达拉宫,你想知道什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要把布达拉宫“整明白”太不容易了。我回想并整理了一下,觉得,作为一个普通百姓人家,要想心中有个布达拉宫,我按照自己的想法归纳了10条,觉得能够知道这些就可以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❶</b><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布达拉宫是于公元641年,吐蕃王朝赞普松赞干布统一藏区,定都拉萨(当时称逻些)后,为迎接大唐文成公主进藏和亲而开始兴建的,当时叫红山宫,后叫布达拉宫。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❷</b><b style="font-size:22px;">“布达拉宫”藏语是普陀山之意,故布达拉宫亦称为“第二普陀山”。布达拉宫建造在拉萨城西北的红山上。松赞干布把观世音菩萨(世间自在佛)作为本尊佛供奉,这和内地佛教是一样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❸</b><b style="font-size:22px;">在吐蕃王朝衰败后直至十七世纪800多年里,虽然有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等高僧大德也曾在此讲学和举行佛事活动,但由于自然灾害、政权更迭、战乱所致,布达拉宫遭毁、衰败。这在布达拉宫历史上是一个断代。</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❹</b><b style="font-size:22px;">1642年,五世达赖喇嘛洛桑嘉措建立了葛丹颇张政权。1645年,开始续建布达拉宫,即现在的“白宫”和部分附属建筑。1653年,洛桑嘉措正式入住白宫。从那以后,历届达赖喇嘛都住在白宫,并把政权机构设在布达拉宫,在这里生活并主持政务和宗教活动。拉萨、布达拉宫一直是西藏政教统一的统治中心。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❺</b><b style="font-size:22px;">五世达赖喇嘛洛桑嘉措圆寂后,密不发丧13年。由第司(宫内总管)桑结嘉措主持,扩建布达拉宫,历经30多年,初步建成“红宫”。近代,十三世达赖喇嘛在世时修建了白宫的东日光殿。1933年圆寂,他的灵塔落成后,布达拉宫成了现在的规模。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❻</b><b style="font-size:22px;">据最新的测量结果显示:布达拉宫海拔3756米,宫宇共13层,相对高度115.7米。占地面积约10万平米(包括归其管辖的地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❼</b><b style="font-size:22px;">布达拉宫主要建筑是白宫和红宫。红宫居中,安放着五至十三世达赖喇嘛的灵塔及其佛像。另外还供奉着包括松赞干布及文成公主、尼泊尔公主在内的佛像等千余尊。白宫是达赖喇嘛生活起居,处理政务和佛教事物、举行政治和佛教仪式的场所。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❽</b><b style="font-size:22px;">布达拉宫是一个巨大的宝藏。其内除供奉的灵塔外,保存、收藏的数万计的金、银、各类珍宝、珍贵文物、壁画、唐卡等6万余件。各类经卷、文化典籍7万余册(函、卷)。其价值无法以数字计算和衡量。它是藏民族和祖国的瑰丽的宝库,是巨大的精神和物质财富。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❾</b><b style="font-size:22px;">遗憾的是,布达拉宫有一些殿堂和馆藏珍宝还没有还没有开放,比如“珍宝馆”。据说里面馆藏东西并不多,只有200多件,但多是历代中央政府与西藏来往的封浩、印鉴、礼品、文献典籍等,凸显西藏历来是中国的一部分。以后去西藏的人,有幸看到。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❿</b><b style="font-size:22px;">应该知道的几个人: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一个是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他主张汉藏和亲,并娶了大唐公主(这初中历史课都有),据说是他为此始建红山宫(布达拉宫的前身);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一个是五世达赖喇嘛洛桑嘉措,它不仅才华横溢,在藏区业绩辉煌、功勋卓著。还曾进京觐见过顺治皇帝,使达赖喇嘛转世承接系统得到中央政府认可。当然,更是他重启建设布达拉宫,给世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一个是当下的第十四世达赖喇嘛丹增嘉措,一个并不光彩的人物。他在西藏和平解放后的1959年,在外部势力的策划下,逃离西藏,流亡国外,一直从事藏独、分裂祖国的活动。更主要的是,他年事已高,为今后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第十五世转世灵童的产生,带来了无法预测的变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 一个是并不在正册的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这可是一个有故事的角色。很多人都多少知道一点他的故事。他虽然14岁便入宫修身,但始终凡根未断,不能成正果。但他才华横溢,留下了大量的诗作,特别是情诗。也留下了动人的爱情故事。由于藏区的上层政佛争斗殃及于他,被清代朝廷废除。被押解进京途径青海湖时消遁,不知所终。所以,布达拉宫的红宫中,并无六世达赖喇嘛的灵塔。市面上有很多有关他的诗集、小说和其他著述。了解他,比较有趣味性。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想,能知道以上几条,布达拉宫就算没有白去。</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