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遗产地 西递

幽谷幽兰

<p class="ql-block">幽谷幽兰</p><p class="ql-block">美篇号 564803</p><p class="ql-block">摄于安徽黟县西递</p> <p class="ql-block">西递,是皖南古村落,位于安徽省黟县东。皖南山区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保存了大量形态相近、特色鲜明的传统建筑及其村落。2025年3月17日,我们自驾安徽之行打卡第二站,就是西递古村落。</p> <p class="ql-block">西递古村面积近13公顷,现有十四世纪到十九世纪的祠堂3幢、牌楼1座,古民居224幢。西递村至今完好地保存着典型的明清古村落风格,有“活的古民居博物馆”之称。</p> <p class="ql-block">唐朝大诗人李白曾赞美道:“黟县小桃源,烟霞百里间。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道出了皖南乡村的独特意境:山水风物幽美,古老文化酝酿出淳厚从容的民风人情。</p> <p class="ql-block">  我们踏着青石板路,漫步赏游古村落,徽派建筑错落有致,大量的砖、木、石雕等艺术佳作点缀其间。两条清泉穿村而过,几十条高墙深巷,使人如置身迷宫。现已开发的凌云阁、刺史牌楼、瑞玉庭、桃李园、东园、西园、大夫第、敬爱堂、履福堂、青云轩、膺福堂、应天齐艺术馆等20余处景点,可供游人观赏。</p> <p class="ql-block">村中所有街巷,均以黟县青石铺地,古建筑为木结构、砖墙维护,木雕、石雕、砖雕丰富多彩,巷道、溪流、建筑布局相宜。村落空间变化韵味有致,建筑色调朴素淡雅,体现了皖南古村落人居环境营造方面的杰出才能和成就,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p> <p class="ql-block">西递古村,始建于北宋皇佑年间,发展于明朝景泰中叶,鼎盛于清代初期,距今已有近960年的历史。该村落整体呈船形,四面环山,两条溪流串村而过,以一条纵向的街道和两条沿溪的道路为主要骨架,构成东向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统。</p> <p class="ql-block">西递古村人文景观丰富,<span style="font-size:18px;">主要景点有:</span> 胡文光刺史牌坊、大夫第、敬爱堂、履福堂、仰高堂、尚德堂、追慕堂等等。村头明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建的三间四柱五楼、胡文光刺史青石牌坊,峥嵘巍峨,结构精巧,是胡氏家族地位显赫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村中康熙年间建造的“履福堂”,陈设典雅,充满书香气息,厅堂题为“书诗经世文章,孝悌传为报本”、“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的对联,显示了儒学向建筑的渗透。</p> <p class="ql-block">村中另一古宅为“大夫第”,建于清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原用于观景,楼额悬有“桃花源里人家”六个大字。有趣的是,近人多将此楼当作古装戏中小姐择婿“抛绣球”所在,现已成为西递村举办此项民俗活动的场所。“大夫第”门额下还有“作退一步想”的题字,语意双关,耐人寻味。</p> <p class="ql-block">此外,村中各家各户的富丽宅院、精巧的花园、黑色大理石制作的门框、漏窗,石雕的奇花异卉、飞禽走兽,砖雕的楼台亭阁、人物戏文,及精美的木雕,绚丽的彩绘、壁画,都体现了中国古代艺术之精华。西递村因其独特的民居建筑、庭院景观、古朴的文化风情和风水宝地而著名。</p> <p class="ql-block">西递村内的古建筑多为木结构、砖墙维护,木雕、石雕、砖雕丰富多彩,巷道和建筑的设计布局协调。西递村的建筑风格受到了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的影响,这些建筑都采用了本地的花岗岩、青砖、青瓦等材料建造,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p> <p class="ql-block">西递村的文化底蕴深厚,拥有徽州三雕、徽州传统民居营造技艺,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村中康熙和万历时期的精美石碑和青石牌坊,见证了西递村的历史底蕴。2000年,以西递村为代表的皖南古村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西递村不仅传承了千年的徽派建筑艺术,更见证了皖南地区社会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全村森林覆盖率达77%,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是一个集历史文化、建筑艺术、园林美术和民间艺术于一体的独特古村落。</p> <p class="ql-block">如今,西递村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璀璨明珠,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游览。村内保存完好的122幢民居,一般都是青瓦、白墙,从屋外到屋里,从地面到屋顶,集石、砖、木三雕为一体,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享有“中国明清民居博物馆”之誉。</p> <p class="ql-block">西递以悠久文明的历史,独具一格的民居特点,拱秀壮丽的山水风光,敦厚朴实的乡土民情,迎接着大批中外游客,并成为大中专院校学生实习、写生基地。中外学者专家纷纷慕名而来,留下一篇篇华文和赞美诗:“我们终于找到了中国古代和现代历史的衔接点”,“西递是古民居建筑的艺术宝库。</p> <p class="ql-block">走马观花赏游随拍,谢谢雅赏美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