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我十五岁

书童

<h3>  时光的车轮匆匆碾过,55 年的岁月如白驹过隙,许多往事都已在记忆的长河中渐渐模糊,然而十五岁那年的经历,却如同夜空中最璀璨的星辰,始终在我的脑海中闪耀。<br></h3> <h3>  那是 1969 年,我刚满十五岁,从麻城来到广济看望在大法寺李贞供销社工作的妈妈,那时文革还没结束,单位根据上级的要求,在合作社店门口修建一个高 5 米的水泥牌,还要在上面画上毛主席的油画像。店主任老郭正为找不到合适的人来画而发愁。<br>  <br>  我就在旁边,听到这个消息后,内心涌起一股强烈的冲动,我自告奋勇地说我可以画。但老妈却极力反对,她满脸担忧地看着我,语重心长地说:“你个毛小孩怎么能行?这要是画不好,那可是要犯政治错误,要挨批斗的!”老妈的话并非没有道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画毛主席的画像责任重大,容不得半点差错。<br><br></h3> <h3> 但我心里却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我有把握,我相信自己一定能画好。我从小就对画画有着浓厚的兴趣,在麻城时经常跑到文化馆看老师们画巨幅毛主席画像,自己平时也没少练习,我觉得这是一次证明自己的机会。郭主任见我如此坚定,便找来一张毛主席在北戴河边穿风衣带帽子的画样,还专程去武穴买来油画颜料,又找来民工搭好脚手架。一切准备就绪,我即将开始这场挑战。<br> <br>  站在高高的脚手架上,望着那巨大的水泥牌,我心中既紧张又兴奋。每一笔都承载着我的信念和决心,我釆用九宫格放大的方法,全神贯注地描绘着毛主席的轮廓,细致地勾勒着每一处线条。时间在我的专注中悄然流逝,一天,两天……我沉浸在绘画的世界里,忘记了疲惫,忘记了周围的一切。<br><br>  终于,在第五天,我完成了这幅油画。当我最后一笔落下,看着眼前栩栩如生的毛主席画像,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成就感。当时,在合作社旁边李贞小学任教的王一民老师(后调教育局教研室工作),目睹了我画画的全过程,他惊叹道:“这鬼伢太厉害了!”那一刻,所有的辛苦和压力都烟消云散,我感受到了成功带来的喜悦和自豪。<br><br>  如今,55 年过去了,那段经历依然历历在目。十五岁的我,凭借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完成了一件看似不可能的事情。那幅画不仅是我绘画技艺的体现,更是我青春岁月里的一座丰碑,它见证了我在那个特殊年代的成长和担当。<br><br>时光流转,岁月变迁,但那份勇气和对梦想的执着追求,始终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它激励着我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挑战,都能勇敢地迈出脚步,去追寻属于自己的荣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