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灯下漫笔----1739</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瞽言浅议(42):</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被岁月沉淀后的我们</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学会了与万事言和</p><p class="ql-block"> 现代社会恰似一列风驰电掣的高速列车,裹挟着人们在“成功学”的轨道上一路狂飙。为了追逐更高的成就、更好的生活,人们仿佛被异化成了永不停歇的比较机器。我们这些被岁月沉淀后的“50 后”们,经历了时代的跌宕起伏,一路走来,见证了社会的沧海桑田变化。曾经,为了家庭温饱、子女教育,不辞辛劳,与生活的困境顽强抗争,丝毫不敢懈怠,只因稍有偏离轨道,便会被贴上失败的标签。曾经,我们在奔波的道路上,有过壮志豪情,怀揣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奋力拼搏,在职场上,为职务晋升、职称评定、薪酬加码而全力冲刺,将同事视为对手而非伙伴,竭尽全力拼搏的汗水里,渗透着 “被淘汰”的恐惧。曾经,我们遭受过生活中的隐性比较,子女的工作岗位、朋友圈的精致生活、同学聚会上的社会地位,一根根丈量人生“成功指数”的无形标尺,驱使我们为美好未来而奋力拼搏。然而,随着时光流转,我们渐渐领悟:人生不是向生活缴械投降,而是在历经繁华后,应该学会与万事言和。</p> <p class="ql-block"> 被岁月沉淀后的我们,学会了与生活言和。生活总是充满了未知与变数,我们既无法预知明天,也无力改变过往。曾经的我们,总是对生活中的不如意耿耿于怀,抱怨命运的不公,却忽略了那些隐匿于平凡日子里的美好瞬间。然而,随着岁月的洗礼,我们开始懂得珍惜眼前的一切。我们学会了在平凡的日子里发现美好,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夜晚的点点繁星,都成了生活馈赠的珍贵礼物。我们承认生命的有限性,有些理想终成遗憾,有些失去无法挽回,正如“月有阴晴圆缺”,这才是生活真实的模样。于是,我们不再抱怨生活的艰辛,而是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挑战。我们明白了:与生活言和,就是让自己在有限的生命中,活出无限的精彩。</p> <p class="ql-block"> 被岁月沉淀后的我们,学会了与他人言和。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人际关系逐渐变得复杂而紧张。年轻时,我们曾看不惯那些靠“背景”而非真才实学上位的人,常常因观点分歧而产生矛盾。我们也曾羡慕那些事业有成的人,因自身不够成功而暗自内疚过。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逐渐褪去攀比的滤镜,并审视自己真正的需求和价值,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轨迹,盲目比较毫无意义。于是,我们不再为了迎合他人的期待而委屈自己,而是以真实的自我面对生活。我们明白了:与他人言和,能让我们在这个复杂多变的社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p> <p class="ql-block"> 被岁月沉淀后的我们,学会了与自己言和。年轻时的我们,一心追求完美,却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迷失了自我。然而,随着阅历的增长,我们明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我们承认自己的平庸,不再因“未达预期”而自我苛责。现在的我们,学会了在忙碌中寻觅宁静,或是侍弄一盆花草,感受生命的顽强;或是静听一首优美乐曲,让心灵得到慰藉;或是重读一本旧书,在熟悉的文字里找寻新的感悟;又或是独自漫步于大自然,在鸟语花香中感受生命的美好,让生命在张弛有度中保持韧性。我们学会了享受家庭的和谐,接受老伴的唠叨和子女的关心,珍惜“此刻仍拥有”的温暖。我们明白了:与自己言和,就是去拥抱一个更加真实、完整的自己。</p> <p class="ql-block"> 与万事言和,绝非是“躺平”式的消极避世,而是被岁月沉淀后的主动选择。“50 后”的我们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只是不再是急功近利的追求。我们会在闲暇时光里去感受大自然的生机与美好,会在文字的世界里汲取智慧的养分,会在与老友的相聚中分享生活的点滴感悟。</p> <p class="ql-block"> 与万事言和,并非否定奋斗的价值,而是被岁月沉淀后的成熟。“50”后的我们只是想告诉现在的年轻人:当你们在“内卷”中感到窒息时,不妨留意身边的风景,不要放弃奔跑,而是学会在奔跑中把握节奏,懂得何时该加速,何时该停下,何时该为一朵花开而驻足,何时该对一片落叶而释怀。真正的强大,是既能在时代浪潮中奋勇前行,也能在内心深处为自己留一片不受惊扰的港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