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威治的古韵今风(3)

迎新

<p class="ql-block">  上周来格林威治游览了一天,6个小时没歇脚,还没逛够。今天是3月6日,早上把香香送到学校,回家吃罢早饭,拾掇拾掇就又来格林威治啦。轻车熟路,还是在市场站下公交车。</p><p class="ql-block"> 格林威治地处大伦敦的东南,泰晤士河南岸,与金丝雀码头隔河相望,是伦敦泰晤士河的东方门户。现在的格林威治是大伦敦33个行政区划‌中的一个区,面积47平方公里,人口约有25万。格林威治是一个有历史、有风情的古镇,深受游人的喜爱,甚至是追捧。</p> <p class="ql-block">  格林威治成镇很早。十五世纪起就是王宫所在地。都铎王朝‌和斯图尔特王朝统治的230多年中,这里一直是宫廷生活的中心。还是亨利八世和玛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等多位英王的出生地。</p><p class="ql-block"> 1675年,查理二世设立了格林威治皇家天文台。从此,格林威治就以地球经度的起点和世界时区的起点而扬名于天下。 </p><p class="ql-block"> 十七世纪开始,格林威治成为了度假地,一批豪宅开建。十八世纪的乔治时代,在南部开始了大规模的住宅开发。1836年建造了格林威治火车站,成为伦敦第一条铁路 -- 伦敦至格林威治铁路的组成部分。随着皇家医学院、皇家海军学院、格林威治大学和国家航海博物馆的相继开办,1997年,格林威治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b>  格林威治集市</b> 是我们今天游览的第一站。集市就在公交站的对面,距泰晤士河2、3百米。面积约有2000平方,是个大棚与店面相结合的市场。据说,这个市场是伦敦人最喜爱的市场之一。</p><p class="ql-block"> 从牌匾上可以看到,这个市场始于1737年,已有近300年的历史啦。最初,它只是格林威治医院的皇家特许小市场,后来逐渐扩展到周边的小街小巷。1831年后,开始有了肉、蛋、黄油等农付产品。</p> <p class="ql-block">  现在市集上卖的主要是手工艺类的商品:手工制作的鞋子、包包,古老的服饰,复古的器皿,艺术气息浓厚的雕塑,样式新颖的小装饰品…每个摊位都具有个性与特色。</p><p class="ql-block"> 走进市场,人流涌动,好像还能听到三百年前的叫卖声;站在摊位前,目不暇接,好像是在参观一座小小的博物馆;行走在摊位之间,左顾右盼,好像是在历史的长河中漫步…欣赏着不同的文化和故事。当然,这里还有众多的小餐馆,很多我们未曾吃过的美食小吃。</p><p class="ql-block"> 格林威治集市不仅是一个购物的地方,更是一个体验英国文化和历史的地方,是一部从1737年一直翻阅到现在的史书。</p> <p class="ql-block">  漂亮的服装和绒毛制品</p> <p class="ql-block">  来自东方古国的瓷器</p> <p class="ql-block">  香气四溢的鲜花</p> <p class="ql-block">  琳琅满目的徽章和小饰品</p> <p class="ql-block">  引入入胜的图书和绘画</p> <p class="ql-block">  喜感满满的乐器和包包</p> <p class="ql-block">  晶莹剔透的意大利水晶杯</p> <p class="ql-block">  慑人心魄的枪、弹等军用品。细细淘选,也许能淘到二战时的战利品。</p> <p class="ql-block">  从市场的东门走出,隔着马路就是老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的西大门。古老雄壮的石头门柱上,顶着两个硕大的石球,这应该是当年叱咤海洋耀武全球时的遗迹。</p> <p class="ql-block">  向北走,这一片都是格林威治小镇的老区域,弯弯曲曲的小街小巷。</p> <p class="ql-block">  建于1888年的剧院</p> <p class="ql-block">  这栋带半地下一层,有着<span style="font-size:18px;">鲜明英式建筑特征</span>的房子,是扇子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古老的教堂</p> <p class="ql-block">  信马由缰的在古镇上转了一圈,来到英国国家海事博物馆。博物馆的大楼建于1807年,最初是海员孩子的学校。1934年国家海事博物馆成立,1937年正式对公众开放。</p><p class="ql-block"> 这是世界上最大的海事博物馆,3层楼内分布着20个不同主题的展馆,有着200多万件的船舶模型、航海用品、测量道具、古老地图等藏品。</p><p class="ql-block"> 正门前,有个露天开放式的咖啡厅,我们不认识英文,如果不是导航引路,可能就擦肩而过啦。</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前的广场上,两米多高的大理石碑座上,高悬着一个巨大的漂流瓶,漂流瓶内是英国海军上将纳尔逊带领英国海军在特拉法加战役中打败法国和西班牙联军的旗舰 -- 胜利号战舰模型,这是英国的骄傲,是胜利的代表。</p> <p class="ql-block"> 走进展厅,各种舰船的模型映入眼帘。军舰,是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的利器和依靠。</p> <p class="ql-block">  透明玻璃柜内,展示着一艘巨大的战舰模型。虽是模型,但给人一种震撼心魄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海事历史爱好者的天堂。在这里参观,就像是在历史的长河中漫步。</p> <p class="ql-block">  采用名贵材质,做工精美的自由盒。</p> <p class="ql-block">  一位长者在声情并茂的为游客作义务讲解。</p> <p class="ql-block">  一楼大厅的右侧,是一尊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丈夫、爱丁堡公爵菲利普亲王殿下的头像雕塑。他是国家海事博物馆的重要赞助人,在博物馆的建设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p><p class="ql-block"> 菲利普亲王一生,与海军有着深厚的渊源。他曾在达特茅斯皇家海军学院学习,二战期间加入英国海军,参加了多场重要战役‌,是英国海军元帅。</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幅老旧的地图,犹如一张通往过去的船票,将游人带入英国航海文化的辉煌时代。</p> <p class="ql-block">  在<b>特拉法加之战展厅</b>,这张海战的油画深深的感染了我们。特拉法加海战,是英国海军史上获得的最大胜利。1805年10月21日,海军上将纳尔逊率领33艘军舰组成的英国舰队,在西班牙特拉法加角外海,与法国和西班牙联合舰队的41艘军舰,进行了五个小时的海战。英国海军以弱胜强,当场俘虏了联合舰队的主帅和18艘战舰,法国海军精锐尽失,拿破仑被迫放弃了进攻英国本土的计划。纳尔逊不幸阵亡,但是,此仗的胜利确立了英国此后100年的海上霸主地位。</p> <p class="ql-block">  <b>极地世界展厅</b> 介绍了过去250年间,英国在极地的探险。从最初的想要了解、发现甚至征服极地,到如今对极地的敬畏与保护。探险过程中发生了许多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饥饿口粮的故事:约翰·富兰克林是英国船长及北极探险家。1819年至1822年间,富兰克林带领20人在加拿大西北沿科珀曼河进行陆上探险,绘制了550英里的北部海岸线。不幸有11人死于饥饿,生者曾被迫进食地衣,甚至吃皮靴充饥。乔治·贝克中尉,用这样的雪地鞋,从印第安人那里获得食物和帮助,最终拯救了剩下的人。</p><p class="ql-block"> 1845年5月,富兰克林率领127人乘“幽冥号”及“惊恐号”船搜寻西北航道,后全部死亡。死因是铅中毒,铅来自食物罐头。</p> <p class="ql-block">  《1846年HMS Erebus在冰中》</p><p class="ql-block"> 这是弗朗索瓦-埃蒂安·穆辛创作 的富兰克林船长的最后一次航行。</p> <p class="ql-block">  《惊恐号所处的危险位置》 </p><p class="ql-block"> 在艺术家乔治·巴克中尉的最后一次北极探险中,他的船“惊恐号”被困住了。船受到严重损坏,几乎无法返回大西洋。在冰的挤压下,漂流了200英里,最后才自由漂浮。</p> <p class="ql-block">《他们用自己的生命锻造了最后的纽带》</p><p class="ql-block">威廉·托马斯·史密斯创作 1895年</p><p class="ql-block"> 1859年,搜寻者发现了一艘载有遗骸的船。</p> <p class="ql-block">  <b>邂逅太平洋展厅 </b>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覆盖着地球的三分之一。这片广阔的海域,连接着澳洲、美洲、亚洲和无数个岛屿。</p> <p class="ql-block">  这个展厅展出的物品,主要与南太平洋岛屿、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有关,<span style="font-size:18px;">讲述了英国和太平洋之间的故事。</span></p> <p class="ql-block">  《奥塔黑特岛的马塔瓦伊区割让给詹姆斯·威尔逊船长》</p><p class="ql-block"> 罗伯特·斯默克 1798年</p><p class="ql-block"> 画面展示了在澳大利亚,詹姆斯·威尔逊船长从“国王”波马雷二世手中接收塔希提岛土地的情景。事实上,只是借给。由于无法说塔希提语,传教士们感到失望和害怕,大多数人在一年内撤退到杰克逊港 (悉尼)。</p><p class="ql-block"> 伦敦传教协会用这幅画来庆祝1797年其第一个传教团的成立。</p> <p class="ql-block">  南太平洋岛民所使用的船只</p> <p class="ql-block">  这个展品被称为《<b>失落的收藏品</b>》。太平洋岛民和欧洲人经常交换物品,收集他们认为有趣或有价值的欧洲物品,如红色织物、绘画肖像和印刷书籍。他们还喜欢欧洲人带去贸易的物品,如珠子、丝带和武器。曾在普罗维登斯号上担任中尉的乔治·托宾曾写道:“塔希提岛有收藏家,他们是欧洲的珍品柜。”</p> <p class="ql-block">  《库克船长之死》油画描绘了1779年2月14日,库克船长在第三次探索太平洋时,与夏威夷岛上的岛民发生打斗,遇难身亡的场景。詹姆斯·库克,人称库克船长,是英国皇家海军军官、航海家、探险家和制图学家。1755年加入皇家海军。其绘制地图的才能获得海军部和皇家学会的青睐,1766年被委任为奋进号船长,三度前往太平洋,是首批登陆澳洲东岸和夏威夷群岛的欧洲人。创下欧洲船只首次环绕新西兰航行的纪录。为新西兰与夏威夷之间的太平洋岛屿绘制了大量地图,其精确度和规模皆为前人所不能。2002年,英国广播公司举办英国百位伟人选举活动,库克名列第12位。</p><p class="ql-block"> 2015年我们去澳大利亚旅游,并在墨尔本参观了设在菲兹洛伊花园里的库克船长小屋。那是库克船长在英国建于1755年的故居。1934年维多利亚州一百周年时,由格里姆韦德爵士购买并赠送给墨尔本人民。库克船长被称为“澳洲之父”。</p> <p class="ql-block">  库克船长探索了北极和南极。他的第二次航行(1772--75)三次穿越南极圈。他的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航行于1776年驶向北极,从太平洋一侧找到西北航道。这幅画中,展现了探险家枪杀阿拉斯加以北的座头鲸以获取食物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  <b>波罗的海交易所纪念玻璃展厅 </b>的展品极为华丽精美。</p><p class="ql-block"> 伦敦市波罗的海交易所创立于1744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航运市场。<span style="font-size:18px;">为纪念在一战中丧生的61位波罗的海交易所成员,艺术家约翰·达德利·福赛斯设计了这个彩色玻璃穹顶,</span>安装在波罗的海交易所的楼梯上。</p><p class="ql-block"> 1992年,爱尔兰共和军(IRA)制造了波罗的海交易所恐怖炸弹袭击,造成3人死亡,91人受伤,建筑物严重受损。玻璃穹顶的240块面板中,只保存了45块。</p> <p class="ql-block">  这也叫美德窗户。美德是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共同主题,传统上被描绘成女性。</p><p class="ql-block"> 这些窗户的主题是信仰、真理、正义、坚韧和希望的美德。基督采纳它们作为主要的行为准则。</p> <p class="ql-block">  <b>都铎王朝和斯图尔特海员展厅 </b>通过导航仪器、星盘、指南针、望远镜等展品,展示英国大航海时代的崛起和探索“新世界”的历程。</p> <p class="ql-block">  这里展示着形态各异的各种船只模型,有的威风凛凛,有的小巧精致,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充满魅力的航海世界,让人感受着航海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里展出了大量的,海事方面的油画。</p><p class="ql-block"> 很喜欢那幅描绘海浪翻滚的大作。汹涌的海浪仿佛要冲破画框,让人深深地感受到了大海的气势磅礴,也更深刻地理解了航海者面对大海时的勇敢与坚韧。</p> <p class="ql-block">  《米歇尔·德·鲁伊特海军中将》</p><p class="ql-block"> 费迪南德·博尔创作 1667年</p><p class="ql-block"> 德·鲁伊特是那个时代最著名的荷兰海军指挥官。在第二次英荷战争中,他多次击败英国人,包括背景中描绘的1666年“四日之战” 。德·鲁伊特在1667年率领荷兰舰队驶入泰晤士河,给英国造成了最屈辱的失败。这幅肖像画展示了他最辉煌的时刻。</p> <p class="ql-block">  《彼得·佩特和海洋之主》</p><p class="ql-block"> 彼得·莱利爵士创作 约1645-50年</p><p class="ql-block"> “海上君主”号由伍尔维奇船厂的首席造船师<span style="font-size:18px;">彼得·佩特</span>建造。长51米,宽14.7米,船重1683吨,4层甲板、3桅和皇冠帆‌,装备102门火炮。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战舰‌。先后参加了对抗荷兰和法国海军的多次海战,连续使用了60多年,是查理一世海军的骄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塞缪尔·佩皮斯》</p><p class="ql-block"> 戈弗雷·克内勒创作 168年</p><p class="ql-block"> 著名的日记作者塞缪尔·佩皮斯是当时最重要的海军行政官员之一。他监督了重要的改革,使海军更加有效。他帮助根除海军中的许多腐败,并引入考试,以测试海军的航海技术。作为国会议员,他还请愿建立一个更强大的海军。</p> <p class="ql-block"> 《一位斯图尔特领航员》</p><p class="ql-block"> 亨德里克·范·德·博赫特创作 1624年 </p><p class="ql-block"> 导航技术的发展,导致了新职业的出现 -- 领航员。这是一项技术工作,需要大量的数学知识,使用复杂的科学仪器。这幅画展示了一位拿着工具的荷兰领航员。透过敞开的窗户看到的船只,象征着他的职业。</p> <p class="ql-block"> 《都铎水手》 </p><p class="ql-block"> 16世纪,英国人的生活,越来越多地受到海洋的影响。皇家宫廷采用海洋意象作为财富和声望的象征。这幅以海洋谋生的富有绅士的肖像画,表达了这一点。</p> <p class="ql-block"> 《詹姆斯·克拉克·罗斯》</p><p class="ql-block"> 约翰·威尔德曼绘 1834年 </p><p class="ql-block"> 詹姆斯·克拉克·罗斯(1800-62年)是海军军官,在探险方面有着杰出的表现。他是他那个时代最伟大的极地航海家之一,至少七次前往北极,并领导了一次前往南极的探险。博物馆中展出了他肖像中的佩剑。</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的二楼,有一个格林威治皇家天文台的<b>天体摄影大赛</b>获奖作品展览,让人很开眼界。</p> <p class="ql-block">  船运大亨詹姆斯·凯尔德爵士(Sir James Caird)是建立国家海事博物馆的关键人物。他帮助资助了皇家医院学校大楼的改造,以便博物馆占用,并慷慨地捐赠了许多藏品。</p> <p class="ql-block">  结束参观下楼时,在二楼和一楼之间的木制楼梯缓步台上,看到一幅题为《海军上将特伦斯·桑顿·卢因》的巨幅油画,非常亮眼。</p> <p class="ql-block">  1939年,出身卑微的特伦斯·卢因加入海军。经历过二次世界大战,参加过许多重大战役。曾任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副官,北约舰队总司令。马岛战争时期任国防参谋长,领导了联合作战司令部,制定作战计划、协调三军行动、监督战场情况、提供各种保障。1982年10月被封为终身贵族。</p><p class="ql-block"> 这幅肖像画,是对他<span style="font-size:18px;">1987年至1995年</span>担任国家海事博物馆受托人主席一职的纪念。</p> <p class="ql-block">  两个小时的参观,留下了深深的印象。英国国家海事博物馆是一座展现大英帝国昔日海上辉煌历史的大型博物馆,也可以说是人类两百年航海史和经济史的再现。</p><p class="ql-block"> 在深切感受英国航海历史辉煌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今日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衰落。海洋可以为荣耀提供机会,也同样可以成为陨落之地。</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来到了北格林威治地铁站前的广场。</p><p class="ql-block"> 本来准备回家了。但在准备换乘的时候,又一次看到那个怪怪的建筑,意犹未尽的我们决定去那看看。</p> <p class="ql-block">  北格林威治地铁站广场旁的酒吧</p> <p class="ql-block">  这个怪怪的建筑有个圆圆的盖子,盖子上面伸出好多条高高的天线,远看好像是一个正在准备起飞的UFO。正面大门的上方写有O2的字样。进出的人络绎不绝,特别是大门前有几百个青年男女在排队等待着什么……</p> <p class="ql-block">  进大门,一位黑面孔的工作人员拦住了我们,乐呵呵的说了一堆话,虽然听不懂,但从他露着洁白的牙齿,脸上布满的笑容中知道他没有恶意。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过去,左侧有一台安检机,还有几位人在接受开包查验,顿时明白了他的意思。</p><p class="ql-block"> 入口处有五、六位工作人员,横着站成一排。凡背着背囊、提着大包的人都被引导到左侧的安检机进行安检。没有携带物品,或者只携带小包的人则可通行无阻。感觉这里的安检很宽松。</p> <p class="ql-block">  大厅内极为宽敞,厅内的高度有二,三十米,中央的钢铁立柱也很特别。</p> <p class="ql-block">  左侧是一处楼梯</p> <p class="ql-block">  二楼是奥莱商场 -- 伦敦市中心首个奢侈品牌打折购物中心,有60个包括时装、鞋履、家居生活、旅行、珠宝、运动、食品等10个门类的优质大牌的商家在此经营,据说提供了40多个品牌,高达60%的折扣。</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占地2万平方米的商场,装修极为高档华丽。</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下到一楼,向右侧观光游览了半圈,看到了很多游艺馆的入口。更多的是各式各样的咖啡厅和餐饮店。</p> <p class="ql-block">  餐饮店的客人很多,看上去生意不错。</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b><span style="font-size:15px;">网 络 图 片</span></p> <p class="ql-block">  走出大厅,看到有两个亚裔面孔的青年人在照相。按耐不住心中的疑问与他们打招呼:你们是中国人吗?回答:是啊!又问:太好了,跟你们请教一下,这里是什么地方?男青年有些兴奋的说:这个地方叫千禧巨蛋,主要是大型演艺活动的场所,还有商场和餐厅。又问:那边很多人在站排,是看演出吗?男青年说,是啊,今天有韩国***歌星在这里开演唱会,很有名的,一张票要人民币2000元,我们就是来看演出的…</p> <p class="ql-block">  上网一查知道了,这是为迎接新千年到来而兴建的北格林威治体育馆,昵称“千年穹顶”、“千禧巨蛋”,是全球千禧建筑中最为著名的作品。斥资近7亿6千万英镑兴建的巨蛋,<span style="font-size:18px;">堪称全球最昂贵、规模最宏大的穹顶结构,</span>是全球最大的巨蛋。2000年英国旅游协会评其为英国最受欢迎的收费观光景点,被誉为“伦敦的明珠”。</p><p class="ql-block"> 千禧巨蛋内设有20个不同种类的娱乐项目。 2012年伦敦奥运会在<span style="font-size:18px;">千禧巨蛋</span>内体育馆举办了篮球和体操项目。不过,<span style="font-size:18px;">由于第一年的游客量不到预计1200万人的一半,经营成本太高,入不敷出,宣布关闭。后由日本软银接手,改名为O2体育馆,专门承办运动赛事和演唱音乐会,</span>每年举办近300场大型活动。</p><p class="ql-block"> 整个建筑为穹庐形,12根100米高的钢桅杆直刺苍穹,张拉着直径365米,周长大于1000米的穹面钢索网。光是钢索网就用了长达43英里的钢缆。室内最高处为50多米,容积约为240万立方米。它的屋面材料表面积10万平方米,仅为1毫米厚的膜状材料,却坚韧无比,可承受波音747飞机的重量。同时有着卓越的透光性,可充分利用自然光。2001年,千禧巨蛋被《福布斯》杂志列为全球最丑陋建筑排行榜的首位。</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网 络 照 片</b></p> <p class="ql-block">  2010年,英国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宣布格林威治成为第四个皇家自治市,这进一步提升了格林威治的地位和价值‌,使其与肯辛顿、切尔西和梅菲尔等传统富人区齐名并价。</p><p class="ql-block"> 格林威治由皇家领地蜕变成民众之地,获得了勃勃生机。昔日的皇宫禁地传出朗朗书声;千顷皇苑绿野布满了游人的身影;开放的展馆讲述着曾经辉煌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千禧巨蛋打造出文化盛宴的圣地;经线和时间的起点让这里与世界同行。</p><p class="ql-block"> 十天内两次游览格林威治,加深了对其历史人文的了解,增添了倾慕喜爱之情。格林威治,一个令人神往、流连忘返的地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