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跨越时空的忠义颂歌——《大祭桩》观剧感怀

心旅画游

<p class="ql-block">  4月1日晚,开封豫剧院带来的经典豫剧《大祭桩》,让观众在穿越时空的艺术感染力中,深切感受到中华传统美德的永恒魅力。这部诞生于民间的古老剧目,通过跌宕起伏的戏剧冲突,塑造了一个闪耀着人性光辉的艺术形象——黄桂英。</p> <p class="ql-block">  作为中国戏曲史上的经典剧目,《大祭桩》以"嫌贫爱富"为背景,讲述了相府千金黄桂英突破封建礼教束缚,与落难书生李彦贵生死相随的感人故事。当法场祭桩的高潮来临,观众席上抽泣声此起彼伏。这种"人穷门前无人问,人富深山有远亲"的社会现实,在六百年后的今天依然引发强烈共鸣,彰显了传统戏曲直指人心的艺术力量。</p> <p class="ql-block">  黄桂英这一角色突破了传统闺阁女子的刻板形象。她既保持着"重情义"的传统美德,又展现出"冲枷锁"的现代意识。当她在刑场前喊出"我为情死何足惧"时,剧场里爆发的掌声,既是对角色的赞美,更是对当代人情感困境的映照。这种"可敬可叹流传万古"的精神品格,正是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的完美契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开封豫剧院的演绎堪称教科书级范本。它以"戏比天大"的敬畏之心,通过扮相俊美、韵味优雅的舞台造型,将观众瞬间带入历史情境。演员运用如泣如诉、沁人心脾的声线,配合字正腔圆、有板有眼的演唱技巧,将人物情感层层递进。声腔并茂、入木三分的肢体语言,特别是法场收尸时的细节处理,将戏剧冲突推向顶点。</p> <p class="ql-block">  这场演出不仅是艺术的盛宴,更是文化传承的生动实践。当青年演员以"风华绝代、艺美天香"的表演赢得满堂彩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个人技艺的精进,更是"国粹"艺术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正如观众所言:"这种余音绕梁的艺术享受,正是我们坚守文化根脉的力量源泉。"</p> <p class="ql-block">  这场视听盛宴让我们深刻体会到:真正的艺术经典,总能在时代变迁中焕发新生。《大祭桩》传递的不仅是感人肺腑的爱情故事,更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密码。期待更多这样百听不厌的优秀剧目,让传统戏曲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