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文革电影《欢腾的小凉河》

阙居士

<p class="ql-block">1976年是文革最后一年。这一年有三部重要的电影作为文革时期电影的终结,即《盛大的节日》《千秋业》和《欢腾的小凉河》。这三部影片都是配合当年“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而创作,所以属于“阴谋电影”范畴。</p><p class="ql-block">因为《盛大的节日》《千秋业》没有真正共映,所以《欢腾的小凉河》实际上是最后一部文革电影。影片公映不到一个月,四人帮倒台了,影片也被列为五部阴谋电影之一。</p><p class="ql-block">导演刘琼是上影厂老演员,在谢晋电影《女篮五号》《牧马人》等影片中,经常扮演父亲的角色。另一位导演沈耀庭,文革结束后,拍了大名鼎鼎的《405谋杀案》,一鸣惊人,成为当时最著名的导演。老戏骨程之是当年的老反派,这次也不例外。张雁后来在反思文革电影《月亮湾的笑声》里饰演父亲,朴素本色,达到他演技的高峰。老戏骨仲星火饰演犯了光“促生产”,不“抓革命”的九队队长。马昌钰在文革后期电影《难忘的战斗》中和达式常搭档,饰演区委李书记,后来还演过反特悬疑电影《蓝盾保险箱》的公安队长,都是正面角色。温锡莹在多部影片都是饰演正面的老干部,包括另一部阴谋电影《决裂》,这次扮演县革委会夏副主任,却是一个反派。</p><p class="ql-block">故事情节其实比较简单。小凉河两岸,有两个生产队——二队和九队。因为灌溉便利,两个队都比较富裕,和最早包产到户的安徽凤阳小屯村不同,在如何发展生产,改善农民生活上,思路不同。</p><p class="ql-block">今天看来,《欢腾的小凉河》两个生产队的争论还是有意义的。二队选出1960年被打倒的队长(马昌钰),主张继续“以粮为纲”,学大寨,修农田,反对农民外出务工,挣点利润——也不完全为自己。还要把小凉河裁弯取直,扩大农田,实际上有点破坏河道的自然生态。</p><p class="ql-block">九队(队长仲星火)生产一直抓得不错,粮食产量高,但土地收入毕竟有限,所以要扩大养鱼,发展副业,改善农民生活,保持河道自然生态,退耕还林,退耕还渔。俗话说,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其实应该综合起来,多种经营,既要发展农业生产,保证粮食产量稳定,又要发展渔牧副业,改善农民生活。本质上,两者并不矛盾。可是在当时的政治语境下,成为两条路线的斗争。</p><p class="ql-block">影片中,1959年的大跃进是要讴歌的,互助组、合作社、人民公社是要坚持的,1961年的“三自一包”和文革后期总设计师复出后,要搞四个现代化,是要批判的,今天的评价则刚好相反。</p><p class="ql-block">影片的时代意义就在这些争论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