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学期初,数学组开始了共读一本书活动,依据教学现状,经讨论研究,决定共读由孙晓天、张丹两位教授主编的《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例式解读》一书。4月1日,利用集体教研时间开展了教师读书阶段性交流活动。</p> 读书分享 <p class="ql-block"> 一年级备课组由张小平老师做题为《深耕新课标、蓄力新成长》的交流,张老师结合一年级具体课例分别从培养数学学习兴趣、注重教育实践、鼓励学生质疑三个方面展开交流。</p> <p class="ql-block"> 二年级备课组由宋芳芳老师做读书分享,宋老师结合二年级内容从两个课例展开交流,课例一:凸显计数单位,打通数之间的联系、把握数的一致性。课例二: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度量衡的故事,宋老师借助李校长执教的课例《神奇的度量》一课打通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在度量上的一致性,从长度、面积和体积的度量扩展到小学阶段其他方面的度量,例如对时间、质量以及人民币的度量都是计数单位的不断累加,感悟度量的一致性。</p> <p class="ql-block"> 四年级备课组由郭长宝老师做题为《从“机械训练”到“思维生长”的觉醒之路》的交流。郭老师结合课例《用字母表示数》分享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思考,并分享了从"知识搬运"到"思维诊断"的转身、从"线性推进"到"三维穿透"的蜕变、从"单向传授"到"双向建构"的跃迁三点感悟。</p> <p class="ql-block"> 五年级备课组由王素芹老师做题为《感悟数运算的一致性》的分享交流。王老师结合五年级课例《小数乘除法》《分数乘除法》,强调了“感悟数的运算本质上的一致性”的体现,无论是整数、小数、还是分数的运算,均需要统一计数单位,不断深层次感悟数运算的一致性。</p> 学习剪影 <p class="ql-block"> 当教师以一致性为脉络,引导学生触摸“单位”“律理”等本质内核,数学知识便不再是孤立碎片,而是生长为枝干相连的思维之树。</p> <p class="ql-block"> </p> 交流感悟 <p class="ql-block"> "一本书是一颗钻入心灵的种子,在看不见的地方生长。"希望今天的交流能在大家心中埋下更多好奇与思考的种子。</p> <p class="ql-block"> 期待各位带着今天的思考回到课堂,把"三会"素养的种子播撒在每一节数学课中。让我们共同证明:当课标真正落地时,每一个孩子都能体验到数学的思维之美、应用之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