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 | 郑晓筠</p> <p class="ql-block">北朝对马团花剪纸是我国现存的早期剪纸实物之一,1959年新疆吐鲁番高昌遗址出土。六边形内用圆形、菱形、三角形交错组成一朵莲花,六对相背而立的马,马昂首翘立,雄健有力。整个剪纸刀法洗练,具有古朴浓郁的民间风格。同时出土的还有对猴团花剪纸、对蝶团花剪纸、菊花纹团花剪纸、人形剪纸等。马和猴连在一起表达了马上封猴的吉祥意象,寓意升官晋爵,功成名就。这种对成功的渴望契合了从古至今老百姓的精神追求,是马在民间美术中最主要最有代表性的一个方面。</p> <p class="ql-block">马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中地位极高,是能力、圣贤、人才、有作为的象征,古时候人们经常用“千里马”形容有才华的人。龙马精神是中华民族一直以来追崇的奋斗不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马奔放、旺盛的生命力象征繁荣、发展、勇气和征服。</p> <p class="ql-block">马还衍生出立刻的意义,表达人们迫切的心情,马身上加个元宝表示马上发财,马身上加个葫芦表示马上平安。民间剪纸中完美地实现了名词与副词的转换,从具象的实物“马”到抽象的虚词“马上”自然顺滑,毫不违和。</p> <p class="ql-block">马不好剪,剪马剪的是精神,是情趣。徐阳老师的百马却手到擒来,趣味横生。大道至简,简到每一剪都干脆利落。一个柳叶就是一只眼睛,眼睛里却能看出过尽千帆的淡然。</p> <p class="ql-block">在徐老师的剪下,马儿在飞,在舞,在徜徉,在沉思,在回首,在低语,在放飞自我。每一匹马都是活的,有灵性的。徐老师善用拟人,这次却不明着拟人,融的自然,化的无形。</p> <p class="ql-block">徐老师善用夸张,角度的转换,阴阳的对比。疏密收放,旷达严谨,简约繁复,曲直硬朗,张弛之间常常让人有别开生面之感。自由自在,处处神来之剪。他爱拙,拙却不笨。拙是天然的纯朴,是无意雕琢水到渠成的安之若素。</p> <p class="ql-block">他从民俗文化中找灵感,剪武门神。他从民间美术中挖资源,得其神韵在若有若无之间。他的剪纸中有怀旧的情绪,他的表达却大胆不拘一格。</p> <p class="ql-block">从百牛百虎百兔百龙百蛇一路走来,他有时用同样的方法处理不同的生肖,反复是一种琢磨,一种呼应,也是一种深度思考。曾经他用蝴蝶处理虎头,今日却说没了虎眼的虎少了灵动。他的探索里有他的审美与坚持,也让他在艺术的道路上老骥伏枥。</p> <p class="ql-block">徐老师何尝不是一匹千里马呢?奋斗不止、自强不息正是他的写照。他不断地砥砺前行,孜孜不倦地求索。“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在徐老师的世界里,四时皆春,次第又新,生机蓬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