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万江、姚华远隔千里外的对话

姚华

<p class="ql-block"> 姚华,生命中的挚友</p><p class="ql-block"> 文/刘万江 </p><p class="ql-block"> “山青青,水碧碧,高山流水,韵依依。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这首歌,是我和姚兄相识、相处的真实写照。</p><p class="ql-block"> 姚华,秀气的字眼,人如其名。姚兄,不敢说是才高八斗,但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把寻常的日子过成诗。</p><p class="ql-block"> 姚华,这几年在国家级、省级杂志刊物上发表论文20多篇,在网络上发表散文、诗词200余篇。</p><p class="ql-block"> 1988年,姚华参加了为迎接场庆40周年,和聂开峰、张祖之、聂开清等人一起,创作了《前进.8510》八五一零场歌。2024年又重新进行了修改;并在众多文友的帮助下,历经千辛万苦,找回并修改完善了流行在五、六十年代的歌曲,《北大荒啊好地方》。</p><p class="ql-block"> 姚华,虽然身材不够高大,但气质文雅,有鸿儒风范。举手投足之间,尽显儒雅脱俗之象。</p><p class="ql-block"> 姚华,与人交谈,从不高语,软语轻声;与人相处,春风拂面,暖意融融。</p><p class="ql-block"> 我与姚兄虽在同一农场,但姚华高居农场工业科,任科长;而我是农业连队的连长。工作上,从未有过交集,素昧平生。</p><p class="ql-block"> 退休后,不知是天意,还是缘分巧合。我们恰好有同样的爱好,都是闲来无事,愿意写点东西,消遣时光,打发寂寞的岁月,也是为自己找到一个高尚的雅趣。</p><p class="ql-block"> 同样的爱好,又同在一个文学群,让我们相遇了,也许是心有灵犀,彼此欣赏,一见倾心,相见恨晚。</p><p class="ql-block"> 如今,我们早已过了花甲之年。“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在文学追梦的路上,执手前行。</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生活,朝迎早霞灿烂,暮看夕阳似火;闲看天上云卷云舒,任轻风耳边飘过。不图虚名,只为圆梦!</p><p class="ql-block"> 朋友,当您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俞子期,姜伯牙重现眼前。</p><p class="ql-block"> 朋友,当读到这里,您是否觉得如饮甘泉,清凉凛冽,荡气回肠;您是否觉得如品人间美味,唇齿生香。有幸得此知己,顿觉人间美好,今生值得!</p><p class="ql-block"> 激扬文字,柔情满腔。匆匆写下一首诗,赠与姚兄:</p><p class="ql-block"> 沧海遇知音,</p><p class="ql-block"> 青葱曼抚琴。</p><p class="ql-block"> 高山流水韵,</p><p class="ql-block"> 化蝶入君心。</p><p class="ql-block"> 2025年 3月26日</p> <p class="ql-block"> 谢谢你,万江兄</p><p class="ql-block"> 文/姚华</p><p class="ql-block"> 谢谢弟弟对我的夸赞,写作让我们相识,网络让我们成为知己,但愿友情常在,但愿永葆青春。虽然我们都已退休,但夕阳无限好,我们永远在无怨无悔的创作路上前行。</p><p class="ql-block"> 岁月虽染白了我们的发丝,却无法磨灭心中对文字的热爱。每一次提笔,都像是与老友重逢,那些跳跃在纸上的字符,记录着我们的故事,也承载着我们对生活的感悟。黑土地、北大荒,八五一0农场永远是我们的思念,我们笔下的精神财富宝藏。</p><p class="ql-block"> 回忆起初识的日子,是在一个充满诗意的午后。那时,我正沉浸在一篇散文《“五家坡”的故事》创作中,窗外的阳光透过树叶洒在键盘上,仿佛为每一个字镀上了一层金边。</p><p class="ql-block"> 当我把文中的一首长诗《五家坡颂》,发到我们共同的群里,而弟弟的留言,对此诗作的建议,每一个字都准确的用在诗里,就像一阵清风,吹开了我心中那片沉寂已久的湖水。从那以后,我们便常常在文字的世界里相遇,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探讨创作的心得体会。这样的交流,让我们的友情日益深厚,也让我明白了,写作不仅仅是个人的表达,更是一种连接人心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退休后的生活,少了忙碌与喧嚣,却多了一份宁静与从容。每天清晨,我都会泡上一杯茶,坐在书桌前,开始一天的创作。有时候,灵感如泉涌,文字便如行云流水般从笔尖流淌而出;有时候,则需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生活中的点滴,才能找到创作的突破口。弟弟常说,我的文字里有一种温暖的力量,能够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其实,这正是我所追求的,希望通过文字,将这份美好传递给更多的人。</p><p class="ql-block"> 在这个数字化的时代,网络成为了我们交流的重要平台。尽管相隔千里,但通过网络,我们依然可以畅所欲言,分享彼此的创作成果。有时候,我们会互相点评对方的作品,提出改进的意见;有时候,则会一起探讨某个创作主题,激发新的灵感。这样的互动,不仅让我们的创作水平不断提高,也让我们的友情更加牢固。正如古人所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在网络的世界里,距离不再是问题,真挚的友情可以跨越千山万水。</p><p class="ql-block">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虽然我们已经步入人生的黄昏阶段,但内心依然充满着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写作,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我们保持年轻心态的秘诀。每一次创作,都是一次心灵的旅行,让我们在文字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快乐。弟弟常说,我们的创作就像是一束光,照亮了彼此的生活,也温暖了身边的人。我相信,只要心中有爱,有梦,我们的创作之路就会一直延续下去,永远无怨无悔。</p><p class="ql-block"> 期待有一天,我们共回农场,回到那片热土地上,共饮穆凌河水,一起攀登锅盔山,一起站在红星大楼前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 2025年4月1日</p> <p class="ql-block">美篇编辑:姚华</p><p class="ql-block">美篇文:刘万江、姚华</p><p class="ql-block">美篇呢称:对世界充满爱</p><p class="ql-block">美篇号:17032884</p><p class="ql-block">美篇配图:无</p><p class="ql-block">美篇配歌:多情的土地</p><p class="ql-block">演唱:廖昌永 致谢网络提供者</p><p class="ql-block">发布时间:2025年4月1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