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传唱经典·筑梦宣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唐甄思想)走进宣汉南坝中学“大讲堂”活动侧记</span></p><p class="ql-block">“姑苏城上鸟,日夕城上啼。空巢在高树,飞向何处栖?……”3月28日晚,在宣汉县南坝中学阶梯会议室由达州市诗歌协会大巴山朗诵艺术团团长张黔生诵读的《唐甄诗歌选读》和《潜书》经典选读赢得宣汉县南坝中学学生和唐氏宗亲代表阵阵掌声。</p><p class="ql-block">当晚,传唱经典·筑梦宣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唐甄思想)走进宣汉南坝中学“大讲堂”。宣汉县南坝中学阶梯会议室座无虚席,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龚兢业以“东方哲人智慧的精华是怎么炼成的”为题,谨以此纪念清初伟大的思想家唐甄诞辰395周年及《潜书》问世320周年。作为长期研究巴文化与红色历史的专家,龚兢业曾多次在达州开展红色精神与历史文化的专题讲座。</p><p class="ql-block">讲座中,龚兢业以唐甄的《潜书》为核心,剖析其“富民论”“平等观”与“批判封建专制”三大思想内核。他结合历史案例指出,唐甄在《潜书》中提出的“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不仅是对封建统治的激烈批判,更体现了早期民主思想的萌芽;而“立国之道无它惟在于富”的主张,则与当代乡村振兴战略不谋而合。</p><p class="ql-block">龚兢业特别强调,唐甄思想的形成与其家族文化密不可分。</p><p class="ql-block">唐瑜,明初著名教育家、思想家,明成祖朱棣的帝师,其生平事迹在川东地区影响深远。据史料记载,唐瑜于永乐十二年(1414年)以“游宦入蜀”之名,奉明成祖密令入川暗访建文帝下落,最终定居宣汉县南坝镇,成为当地文化的重要奠基者。其墓地位于南坝镇圣墩村,2019年被列为四川省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成为研究明代宗法制度与移民文化的重要载体。</p><p class="ql-block">作为唐瑜的十一世孙,唐甄自幼受儒家经典熏陶,其家族自明初入川后,历代秉持“崇文重教”传统,唐瑜曾任明成祖帝师,唐甄之父唐阶泰亦为进士出身,上任吴江县令,唐甄从此跟随父亲宦游,先后在江苏、江西、北京、南京等地待过。这种家学渊源为唐甄的启蒙思想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土壤。唐甄从小展露才华,“十四五岁,即嗜古学,精进淬砺,不拘拘于师说,落笔卓有端绪。善为歌诗,集中如《散病》、《独饮》、《春游》诸诗,皆少作也。附居舅氏李研斋(抗清英雄李长祥)家。太夫人督课甚严,故先生有‘昼当课其文,夜当课其诗’之句。”</p><p class="ql-block">唐甄的启蒙思想,集中反映在他历30年而成的《潜书》中。《潜书》展现了唐甄政治、哲学、经济、教育、军事、社会等多方面的思想和观点。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讲心性之学,强调“尽性”和“事功”的统一;下篇主要讲治世之术,强调“实治”“富民”。唐甄其思想不仅在当时启迪了蒙昧,开启了近代先进思想的先河,对现今社会和当代治国理政也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p><p class="ql-block">唐甄以其深邃的思想与卓越的文采,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至今依然激励着人们追求真理、探索进步。他的思想在达州、省内外、国内外受到了广泛推崇与重视。在日本、韩国以及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在法国英国等欧洲国家特别受推崇,曾举办过多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他是中国历史上彪炳史册的最具影响力的历史文化名人之一。</p><p class="ql-block">讲座尾声,龚兢业呼吁青年学子“以唐甄精神为镜”,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现场同学们反响热烈。南坝中学学生代表表示:“唐甄的思想让我明白,批判与建设同样重要。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既要传承先贤智慧,更要勇于创新。”</p><p class="ql-block">唐氏后裔代表及南坝中学同学400余人聆听讲座。</p><p class="ql-block">【短评】</p><p class="ql-block">唐甄(1630-1704)是明末清初的启蒙思想家,其代表作《潜书》以批判封建专制、倡导“富民”思想著称。他提出“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的惊世之论,主张社会变革与民生为本,被誉为中国早期民主思想的先驱。此次传唱经典·筑梦宣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唐甄思想)走进宣汉南坝中学“大讲堂”活动正值唐甄诞辰395周年,其思想在当代仍具现实意义,尤其在乡村振兴与基层治理领域必将会引发学者热议。正如龚兢业老师在讲座中所言:“文化的力量,在于让过去照亮未来。”</p><p class="ql-block">唐瑜与唐甄,作为历史上的璀璨星辰,他们的智慧与贡献如同灯塔,照亮了后世前行的道路。611年前的今日,帝师唐瑜踏上入川之旅,其学识与德行,为后世树立了不朽的典范。唐瑜入川611周年与唐甄诞辰395周年的交汇,不仅是历史的巧合,更是文化传承的必然。宣汉南坝纪念唐瑜入川611周年、唐甄诞辰395周年暨《唐瑜文化篇》发行大会,这样一场高规格的纪念活动,展现了从“保护文物”到“活化文化”的转型智慧。正如与会专家所言:“帝师文化不应仅存于墓冢与典籍,而应成为推动地方发展的精神动力。”这场跨越六百年的文化接力,正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书写新的篇章。(文图:笔辉巴渠)</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创作不易,欢迎大家打赏!</i></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