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博物馆藏品展(二)法国著名画家、雕刻家作品;清代古董……

榕林

<p class="ql-block">藏品年代 18世纪初</p><p class="ql-block">作者 弗朗索瓦·布歇</p><p class="ql-block">法国著名画家</p><p class="ql-block">Froncois Boucher (1703-1770)</p><p class="ql-block">藏品介绍 布歇是一位将洛可可风格发</p><p class="ql-block">挥到极致的画家,其作品华丽、纤巧、极致。馆藏的这组作品,是完整的、代表四季的经典佳作。画面中的三个小天使是我们熟知的愛神丘比特。第一组描绘了春天,小天使们围在花丛中,春天给人们带来无限的快乐与希望、带来勃勃生机和活力,让我们感受春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藏品年代 18世纪初</p><p class="ql-block">作者:弗朗索瓦·布歇</p><p class="ql-block">法国著名画家</p><p class="ql-block">Francois Boucher (1703-1770)</p><p class="ql-block">藏品介绍 :第四幅作品描绘的是天使们</p><p class="ql-block">围在暖洋洋的火堆旁,互相披着毯子的场景,把小天使们彼此之间的温馨、友爱表达的淋漓尽致。给人带来清闲、恬静、逸然的融融温情。</p> <p class="ql-block">藏品年代19世纪末</p><p class="ql-block">作者:亨利.路易斯.利瓦瑟</p><p class="ql-block">法国著名雕塑家</p><p class="ql-block">作品由法国杰出雕塑家利瓦瑟所创作,利瓦瑟以雕塑历史人物、和宗教主题而闻名。这件藏品通体彩用卡拉拉大理石雕刻,作品风格写实,雕刻线条流畅,人物服饰皱褶之处雕刻的十分细腻精湛、定格了人物的瞬间动作的“人体美。利瓦瑟一生中曾获得无数奖项,同期作品也被哥伦比亚艺术博物馆收藏。</p> <p class="ql-block">藏品介绍</p><p class="ql-block">20世纪初期</p><p class="ql-block">佩古·戴维斯</p><p class="ql-block">英国著名艺术家</p><p class="ql-block">Peggy·Davis (1874 -1055)</p><p class="ql-block">这件藏品描绘的是少年男女捕鱼时的欢乐场景。通体彩色阳瓷烧而成,精描细画,将日常劳作的场景描绘的异常温馨。我们能够看到人物的表情生动真实、同时能反映时代生活特色的经典陶瓷精品。</p> <p class="ql-block">藏品年代 20世纪初期</p><p class="ql-block">作者佩吉·戴维斯</p><p class="ql-block">英国著名艺术家</p><p class="ql-block">Peggy·Davis (1874-1955)</p><p class="ql-block">藏品介绍这件藏品整体是由陶瓷烧制而成、纯手工制作,雕刻技巧十分娴熟。刻画的是普通劳动人民一家三口的形象,母亲向父亲托举着孩子,父亲一手拿着劳动工具一手接过孩子。人物的服饰和发式反映出普通劳动人民的自然淳朴,眼神中饱会着对家人的爱、将一家人的温馨之感表达的淋漓尽致。</p> <p class="ql-block">作品名称:黄陶人偶</p><p class="ql-block">藏品年代20世纪初 美国</p><p class="ql-block">弗吉尼亚瓷器</p><p class="ql-block">藏品介绍:这件藏品产自美国弗吉尼亚瓷器厂。陶器制造技术由德国人在17世纪时传入美洲井兴建陶器厂进行生产。这件藏品通体黄陶打造、纯手工绘制。人物是典型的美洲20世纪初上流社会男女形象,可以透过这两个人像看到那个时代的特征。造型优美,釉色柔美、工艺精湛。</p> <p class="ql-block">藏品名称 鱼戏莲花景观瓶</p><p class="ql-block">藏品年代 19世纪初英国</p><p class="ql-block">雪莱骨瓷瓷器制造厂</p><p class="ql-block">藏品介绍 这件藏品产自于英国的雪莱骨瓷瓷器制造厂,采用了大量的中国元素,但制作方式却与中国同类艺术品的制作方式迥然不同,其中添加了动物的骨灰骨粉含量极高,手感细腻,光泽晶莹,声音清脆,图案简洁典雅。</p> <p class="ql-block">藏品年代 19世纪末</p><p class="ql-block">作者:约瑟夫·勒·古鲁什</p><p class="ql-block">法国艺术家</p><p class="ql-block">Joseph le Guluche (1849 -1915)</p><p class="ql-block">藏品介绍 这件藏品是由法国著名雕塑家古鲁什创作而成,也是当时兵马俑工厂的一位雕刻大师。雕刻的是一位渔夫拉着船锚,身后带着一个小男孩。他的作品主题多变,面向大众,也充分代表了19世纪末法国雕塑作品的最高境界。他喜欢刻画海边、乡村、女性、寓言以及东方世界等题材的作品;其作品大多被保存在欧洲艺术和历史博物馆中。</p> <p class="ql-block">藏品介绍 :这藏品来自于文艺气息浓厚的奥地利桥西斯雕塑工厂,这里聚集了非常多的艺术家、且氛围非常热烈、浓郁、在当时很多艺术家都会在这里完成自己的艺术作品。作品中的这位女子坐在岩石上铫起个大壶、形态生动、活泼,所表达出对生活的一种愉乐之情,非常具有装饰性。</p> <p class="ql-block">藏品年代 18世纪中期</p><p class="ql-block">作者:卡菲利</p><p class="ql-block">法国著名雕塑家</p><p class="ql-block">Caerphilly (1725-1792)</p><p class="ql-block">藏品介绍 雕塑家卡菲利是著名雕塑大师让·巴蒂斯特·勒莫因的学生。这件藏品创作于1759年,卡拉拉大理石雕刻。刻化的是神话故事里的河神,相传他手中的水罐可以倾倒出源源不断的河水。卡菲利的雕塑语言富有生命力,让观者感受到雕期中人物的力量感与平衡感,其作品中流露出浓厚的神话色彩,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p> <p class="ql-block">藏品年代 20世纪初</p><p class="ql-block">作者:维塔埃特尼</p><p class="ql-block">沙俄著名雕塑家</p><p class="ql-block">Vita Etni</p><p class="ql-block">藏品介绍 藏品塑造的是一名女子</p><p class="ql-block">怀抱水桶,欢快的迈着步伐,裙摆也随着飞扬起来,仿佛从田间劳作刚刚归来。维塔埃特尼将人物描绘的惟妙惟肖,将人物瞬间动作的美感表现的活灵活现,展现了作者精湛的雕刻技艺。</p> <p class="ql-block">藏品年代 19世纪中期</p><p class="ql-block">作者洛姆兰</p><p class="ql-block">法国雕塑家</p><p class="ql-block">lomlond (1823-1880)</p><p class="ql-block">藏品介绍 洛姆兰是19世纪新古典主</p><p class="ql-block">义时期法国著名雕塑家。藏品纯铜雕刻,刻画的人物是爱与美之神—— 维纳斯,臂部与腰际的曲线、给人以动态的美感。洛姆兰的同期作品也非常具有创造性与装饰性,具有极高的艺术和收藏价值。</p> <p class="ql-block">十九世纪著名雕塑家</p><p class="ql-block">eon Mionon (1847-1898)</p><p class="ql-block">米尼特生于法国一个富有的家庭,父亲是大法官,母亲是作家。这让米尼的个性更为突出。这件作品的主题为“人民的妻子”通过捕捉并雕刻,通过一名普通法国妇女的神态,表达人物对当时法兰西社会的不满、对爆发种族问题及阶级斗争的仇视。据资料记载,米尼作品的现存量约70-85座、分布于世界各大博物信及私人藏家手中。</p> <p class="ql-block">藏品介绍</p><p class="ql-block">19世纪末</p><p class="ql-block">曲格·莫塞安</p><p class="ql-block">意大利著名雕塑家</p><p class="ql-block">Qug .Mocoan (1850-1928)该藏品创作于1890年左右、雕刻的主体是一位名叫柯赛特的少女,她是雨果的小说《悲惨世界》中的人物,当时她的名字已成为受虐待儿童的代名词。生活中繁重的家务以及田间沉重的劳作都施加于她的身上,使她承受了那个年纪本不该承受的压力。具有强烈的社会代表性。</p> <p class="ql-block">纯铜弗里恩雕塑</p><p class="ql-block">19世纪中期</p><p class="ql-block">这件作品中的人物生活在古希腊,是一位集美貌和智慧为一身的女子。除凸凹有致的线条,极具肉感的肌肤,她还有一副极美的脸庞,是当时很多艺术家们的模特。藏品原作是公元前4世纪的古希腊雕塑家普拉克,西特里斯。其作者的其他雕像大多保存在梵蒂冈。</p> <p class="ql-block">作品年代 1884年</p><p class="ql-block">作者:卡米耶.克罗岱尔</p><p class="ql-block">法国著名雕塑家(1864-1943)</p><p class="ql-block">卡米耶不只是罗丹的学生和智慧的源泉,更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女雕塑家。这件作品叫《十三岁的保罗》,雕刻的是她弟弟十三岁的样子。罗丹的经典作品《吻》和《永恒之春》里的美丽女子都是卡米耶的原型</p> <p class="ql-block">藏品标签</p><p class="ql-block">藏品名称梅森瓷器</p><p class="ql-block">藏品年代1880-1890</p><p class="ql-block">藏品介绍欧洲第一名瓷,被称作“瓷器界的劳斯莱斯”,欧洲贵族称其为“白色金子”。该品牌以其高雅设计、皇家气质、纯手工制作而闻名遐迩,300年来一直被皇室、贵族追捧,并成为奢侈品,同时还为一些国家定制用于外交层面的瓷器,它不仅是商品,更是德国艺术瑰宝、欧洲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作品名称 梅森瓷器</p><p class="ql-block">藏品年代 1880-1896</p><p class="ql-block">藏品介绍 欧洲第一名瓷,被称作</p><p class="ql-block">“瓷器界的劳斯菜斯”,欧洲贵族称其为“白色金子”。该品牌以其高雅设计、皇家气质、纯手工制作而闻名遐迩,300年来一直被皇室、贵族追捧,并成为奢侈品,同时还为一些国家定制用于外交层面的瓷器,它不仅是商品,更是德国艺术瑰宝、欧洲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藏品年代 18世纪中期</p><p class="ql-block">作者 卡菲利</p><p class="ql-block">法国著名雕塑家</p><p class="ql-block">Coerphilly (1725-1792)</p><p class="ql-block">藏品介绍 雕塑家卡菲利是著名雕塑大师让·巴蒂斯特·勒莫因的学生。这件藏品创作于1759年,卡拉拉大理石雕刻。刻化的是神话故事里的河神,相传他手中的水罐可以倾倒出源源不断的河水。卡菲利的雕塑语言富有生命力,让观者感受到雕塑中人物的力量感与平衡感,其作品中流露出浓厚的神话色彩,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p> <p class="ql-block">藏品名称 大理石嵌画香炉</p><p class="ql-block">藏品年代 19世纪初</p><p class="ql-block">藏品介绍藏品采用通透的玉石作为主体,深蓝色的花纹图案镶嵌其中,做工精美,别具一格。纯钢内芯、把手与底座纹理自然,做工精湛,质感厚重。</p> <p class="ql-block">藏品年代 20世纪初</p><p class="ql-block">作者:维塔埃特尼</p><p class="ql-block">沙俄著名雕盟家</p><p class="ql-block">Vita Etni</p><p class="ql-block">藏品介绍 藏品的主题是“但以理</p><p class="ql-block">的梦”。但以理是《圣经》里的一位先知,他忠心、爱主,是被圣灵眷顾的人。作品的设计结构表达出极强的张力,飘逸而又富于变化的薄衣紧贴着天使的身体,给人以华丽优雅的美感。两个人物上下交错,线条流畅,轮廓清晰,精妙绝伦,是备受收藏家们喜爱的精品雕塑。</p> <p class="ql-block">藏品年代 19世纪中期</p><p class="ql-block">作者 安托万·路易·巴里</p><p class="ql-block">法国著名雕塑家</p><p class="ql-block">Antoine louis Barye (1795-1875)</p><p class="ql-block">藏品介绍 藏品刻画的是一个肩抗陶罐的男孩、人物神态生动,面部刻画的非常鲜活。巴里的作品被收藏于各大博物馆中,其同期作品《野牛》曾被收藏于巴黎卢浮宫,巴里被认为是19世纪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时期的重要纽带。</p> <p class="ql-block">藏品年代19世纪中期</p><p class="ql-block">作者一亚历山大卡巴内尔</p><p class="ql-block">法国著名学院派画家</p><p class="ql-block">Alexandre Cabanel (1823-1889)</p><p class="ql-block">藏品介绍藏品创作于1848年是卡巴</p><p class="ql-block">内尔早期油画作品。画中描绘的是天主教的神父们在讨论教会事宜,身着黑衣的教父们姿态各异,神情专注。画家擅长创作历史:古典及宗教题材作品。他对画面的光影、明暗关系的处理十分到位,背景勾勒出清晰的建筑结构,壁画中的圣母图案恰如其分的虚化。画家追求与众不同的艺术效果,他的装饰整画和盛裝肖像画在上流社会享有很高的声響。</p> <p class="ql-block">作者:尼古拉斯(1594-1665)</p><p class="ql-block">法国著名画家</p><p class="ql-block">作品大多取材于神话、历史和宗教故事,崇尚文艺复兴时期大师们的艺术风格,人物造型庄重典雅,此作品收藏于巴黎卢浮宫。</p> <p class="ql-block">藏品年代 17世纪末</p><p class="ql-block">作 者 西蒙·武埃</p><p class="ql-block">法国著名画家</p><p class="ql-block">Simon Vovet (1649-1708)</p><p class="ql-block">藏品介绍 藏品描述的主要人物是《圣</p><p class="ql-block">经》中耶稣的养父约瑟,他是一名木匠,在与圣母玛利亚成婚之前、天使加百利在梦中告诉他,耶稣即将出生的消息,他欣然接受了神的旨意,抚养耶稣长大。作品空间布局均衡,给人安定、平衡和完整的感觉。光影关系、明暗变化的处理增强了画面的感染力,是宗教题材作品中的佳作。</p> <p class="ql-block">《圣经》中耶稣对前来送他的民众们说:“耶路撒冷的儿女们,你们不要为我哭泣。我是在为世人赎罪,只有我的生命结束才能换来世人的圣洁、我愿意那样做。”这幅作品重构了当时的场景,爱戴他的世人有的顶礼膜拜、有的埯面哭泣、就连稚嫩的孩童也在为耶稣受到的无情摧残而伤心,耶稣的信徒尼哥底母,扛着铁锹在耶稣身后眼随着他,想到埋葬死去的耶稣时,满脸哀伤绝望。</p> <p class="ql-block">途中,耶稣遇到前来送行的圣妇维朗妮卡,她为耶稣拭去脸上的鲜血,暗示微去人性的航脏和丑恶,《圣经》中描述,耶酥对维朗妮卡说:耻辱折伤了我的心,我渴望有人体恤我、宽慰我。”随后,感受到圣灵召唤的耶稣,满眼坚定的向前走去。画面中间黑暗角落里,一个小男孩正在为耶稣祈祷,画面中不同人物层次的刻画,表达了在封建制度的统治与压迫下、依然有纯洁的灵魂和信仰在萌发。</p> <p class="ql-block">身体上的煎熬和精神上的摧残接踵而来,耶稣手扶墙壁想要缓解片刻,却再次遭到了士兵们的无情阻挠。孩子们一边用祈求的眼神望着士兵,一边阻拦那些想迫害欺辱耶稣的士兵和贵族。底层民众望着士兵们可憎的嘴脸却只能敢怒不敢言。再一次表达了世人在封建教廷制度压迫下的不满与无力感。</p> <p class="ql-block">耶稣的母亲——圣母玛利亚来见耶稣。面对耶稣遭受的侮辱和残忍迫害,深深刺痛到她的灵魂深处,地托起双手渴望同耶稣一起承受一切苦难,作者刻画的圣母玛利亚眼神中充满了勇敢、坚强和隐忍。画面左侧,首次出现祷告、悲伤的信徒,也在暗喻耶稣承受的苦难正在加剧。</p> <p class="ql-block">由于耶稣不断的被士兵们抽打和推搡,背负着沉重的十字架赤肉前行,使他跌倒在冰冷的路上。跟随的民众内心充满了悲伤、不满与愤怒,但碍于身份卑微而无能为力。另一旁手拿银币的权贵正在打赏土兵,为了一己私欲叫唆奴隶挥起手中的鞭子不断抽打耶稣,妄图加剧对耶稣的戏弄和侮辱,跌倒的耶稣眼神始终坚定,不曾有一丝埋怨。画家有意刻画权贵的阴险丑恶、施鞭者的轻蔑、士兵的冷漠旁观,这些都让人真切的感受到了耶稣艰难的处境。</p> <p class="ql-block">耶龢受难记·二</p><p class="ql-block">耶稣背负着沉重的十字架,步履蹒跚的走在耶路撒冷的街道上,一侧士兵们正在高声呵斥并驱赶着前来送别的众人,另一侧达官权贵在一旁冷眼旁观。画面刻画的人物身份主次、等级分明。被众人关注的耶稣始终内心平静,眼中充满慈爱,展现出带有宿命色彩的耶稣形象和其内心深沉悲壮的精神世界。</p> <p class="ql-block">透雕盖宝相花景泰蓝炉</p><p class="ql-block">清代</p><p class="ql-block">馆藏</p><p class="ql-block">掐丝珐琅,也就是今天俗称的“景泰蓝”。做法是以细而薄的铜丝掐成各种图案,粘于铜胎之上,再根据图案设计要求填充各色珐琅釉料,入窑烘烧,重复多次,待器表覆盖珐琅釉至适当厚度,再经打磨,镀金而成。</p> <p class="ql-block">三彩透雕花万字方炉</p><p class="ql-block">清代 </p><p class="ql-block">馆藏</p><p class="ql-block">方炉是生活用具,作用同熏炉,由承柱、炉身、盖组成,顶部炉钮呈品首远望的雄狮状,方炉设计新颖,制作精美,焚烟不仅可以从器身镂孔飘出,还可从狮口中喷出,这是清皇宫中常用物品</p> <p class="ql-block">兰地透雕云龙纹盖兽头活环三足炉</p><p class="ql-block">清代</p><p class="ql-block">馆藏</p><p class="ql-block">炉体三足活环,炉身呈圆形。炉盖球形钮莲花座,盖体有镂空云龙纹,双耳口衔活环。炉体分三层绘有图案,为飞翔的蝙蝠和瑞兽,回字形云纹及枝叶交错的花朵。这些吉祥的纹样,象征幸福和圆满。</p> <p class="ql-block">浮雕龙梅竹象牙筒</p><p class="ql-block">清代</p><p class="ql-block">馆藏</p><p class="ql-block">简体呈圆柱形,口沿、底足光水,简壁浮雕龙、梅、竹等图案,独立成趣,龙纹攀云腾空,梅花蔓延盛开,玉竹挺拔修长。浮雕层次分明,活灵活现,雕刻精细,反映当时的审美趋向。</p> <p class="ql-block">浮雕人物牙雕镇纸</p><p class="ql-block">清代</p><p class="ql-block">馆藏</p> <p class="ql-block">浮雕人物楼阁纹扁方盒</p><p class="ql-block">清代</p><p class="ql-block">馆藏</p><p class="ql-block">扁方盒用镂雕工艺制成,亦称镂空或透雕,木器装饰技法之一,将装饰花纹镂成浮雕状,盒上有楼阁和人物,洋溢着祥和的气氛,其用途是盛装一些精巧的小物件。</p> <p class="ql-block">雕漆开光山水人物海棠式瓶</p><p class="ql-block">清代</p><p class="ql-block">馆藏</p><p class="ql-block">别红,又称“雕漆”,其工艺始于唐代。制法是先将调好的漆料涂在木胎上,一般涂八、九十层,未干透时进行雕刻,然后再烘干、磨光,产品以朱红色为主。产地分布广,以北京</p><p class="ql-block">工艺应品最为著名。这件剔红瓶为清</p><p class="ql-block">朝皇宫用品。</p> <p class="ql-block">透雕龙纹白玉红木插屏</p><p class="ql-block">清代</p><p class="ql-block">馆藏</p><p class="ql-block">由透雕木架、木框和玉组成,木雕似卷云,相互缠绕,或环环相套,玉透雕技艺精港,是陈列的观赏物。</p> <p class="ql-block">仿古铜器海棠式碧玉花觚</p><p class="ql-block">清代</p><p class="ql-block">馆藏</p><p class="ql-block">通体纵向,中间为凸起灯冠形,饰兽头。口、底均为喇叭口,饰回纹和草叶纹。造型仿古代酒具觚的形状,是在优雅的环境中摆放的陈列品。</p> <p class="ql-block">平雕乳钉碧玉簋</p><p class="ql-block">清代</p><p class="ql-block">馆藏</p> <p class="ql-block">镶嵌八仙祝寿图青玉圆屏心</p><p class="ql-block">清代</p><p class="ql-block">馆藏</p> <p class="ql-block">兽环耳带盖白玉扁壶</p><p class="ql-block">清代</p><p class="ql-block">馆藏</p><p class="ql-block">壶直口,溜肩,高足,有盖,</p><p class="ql-block">头耳,耳套活环。身有二处浮雕,饰草叶纹和莲辩纹,玉质纯净,造型美观大方,是盛酒器皿。</p> <p class="ql-block">兽耳活环青玉扁圆瓶</p><p class="ql-block">清代</p><p class="ql-block">馆藏</p><p class="ql-block">由瓶和透雕木座组成。瓶直口,扁圆身,口边饰回纹,预饰兽面,身浮雕一棵古老桃树。树干弯曲粗壮,桃果压弯枝头。两侧有兽面耳,耳套活环。面留红皮,是一件难得的艺术品。</p> <p class="ql-block">浮雕蟠龙翠玉水丞</p><p class="ql-block">清代</p><p class="ql-block">馆藏</p><p class="ql-block">水丞为圆形敛口的宽沿</p><p class="ql-block">上有蟠龙和折枝花开,折枝花卉绕口而行,花大叶肥,是文房用具之一,用以贮水。</p> <p class="ql-block">雕桃形青玉洗</p><p class="ql-block">清代</p><p class="ql-block">馆藏</p><p class="ql-block">由一块白主雕琢而成,中间为半个桃形,敛口。一侧为一只石榴,另一侧为一朵花,周围枝叶缠绕,见到桃形玉洗,似走进了果园,嗅到了果味的</p><p class="ql-block">飘香,它是文人墨客的洗笔用具。</p> <p class="ql-block">雕灵芝白玉水丞</p><p class="ql-block">清代</p><p class="ql-block">馆藏</p><p class="ql-block">由水丞与透雕木座组成。水丞由</p><p class="ql-block">一块白玉雕刻而成,外面连体灵芝龘立在兰花茎上,兰花在茎端开放。兰花清秀,意为高雅。灵芝能滋补,可延年益寿,象征祥瑞。</p> <p class="ql-block">方形青玉花觚</p><p class="ql-block">清代</p><p class="ql-block">馆藏</p><p class="ql-block">长方形,身外部有四道宽窄不一凸棱,棱上分别饰回纹、云雷纹和谷纹,两侧分别为蟠龙,造型仿古代青铜器,是陈设品。</p> <p class="ql-block">雕刻刘海乘槎白玉摆件</p><p class="ql-block">清代</p><p class="ql-block">馆藏</p><p class="ql-block">刘海,五代人(公元907-960年),官位至相,信奉道教。一天“八仙”之一汉钟离去看他,将十枚铜钱与十只鸡蛋间隔登成一根柱子形状,刘海惊呼“危险”,汉钟离说“相公比这更危险”。刘海顿悟,辞去高官,云游四方,常以一绳穿十枚铜钱玩耍,暗示钱财是身外之物。后来,随吕洞宾度为神仙。传说他经常无偿做工,曾在一次打井时得一只三条腿大蟾蜍,并背蟾蜍升空而去。</p> <p class="ql-block">红缎绣花坎肩</p><p class="ql-block">清代</p><p class="ql-block">馆藏</p><p class="ql-block">坎肩也称“背心”、“马甲”。由汉族的“半臂”发展而来,是便服的一种。清朝满族人多把它穿在长袍的外面。坎肩是满汉合壁的一种服装,清代坎肩有多种,如对襟、捻襟、琵琶襜、一字襟等。其中琵琶襟坎肩在清代最流行。</p> <p class="ql-block">物换星移几度秋,回望百年,哈尔滨这座城市走过了悠悠岁月,经历了时代变迁,形成了风貌独特、开放与包容并存的城市文化。</p><p class="ql-block">20世纪20、30年代,伴随中东铁路修筑与经营和清政府设立滨江关道、开埠通商,哈尔滨凭借有利的地缘优势和人文特点,在较短时间内一跃成为我国东北北部地区经济、贸易、文化中心,逐渐发展成现代化大都市。特殊的政治格局,影响了哈尔滨的城市发展走向。这座城市的街头巷尾处处体现着中西杂糅、异于其他内陆城市的风貌。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不断碰撞、交融,体现为文化上的中西融合;民俗风情上的中西并存;城市建筑方面上的中西互映,体现为中式建筑的庄重大气和西式建筑的典雅华丽,各美其美,共谱凝固的华彩乐章。</p><p class="ql-block">本展览通过移民定居、建路兴业和国际都市三部分展示了20世纪初期哈尔滨的文化亮点和民风民情,用每一件镌刻城市记忆的文物,演绎旧事二三,诉说城市过往,领略这座城市的时移事变。</p> <p class="ql-block">首饰柜</p> <p class="ql-block">缠线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