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踏春行--台州访古

GYD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春风又绿江南岸”</i> ,阳春三月的江南又到了春色烂漫、姹紫嫣红的最美时节。因慕名千年古刹<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国清寺</span><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之盛名,还有历经沧桑的</span>“<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江南长城</span>”之雄奇,专程来台州探访了两座浙东小城<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天台</span>、<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临海</span>,感受到了它们的历史之韵,人文之美。</p><p class="ql-block"> 浙东台州之地深受吴越文化的熏陶,人文荟萃,风物多情。自唐宋以来,台州便是文人墨客向往之地。他们在这里留下了众多的诗词歌赋与典故。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如今这些隐藏在浙东的小城古寺,犹如岁月长河中一颗颗的明珠,以其厚重的历史底蕴、独特的人文风情和秀美的自然风光,成为了人们心中留恋的一片净土,值得我们去探寻、品味。</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天台国清寺</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b>国清寺位于天台山南麓,是中国佛教第一个宗派“天台宗”的发祥地。国清古寺四周五峰环抱,左右两涧萦流,风光秀美。</p> <p class="ql-block"> 国清寺建于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是我国佛教天台宗的发源地,也是日本天台宗的祖庭。寺院初名天台寺,后取“寺若成,国即清”,改名为国清寺。国清寺现存建筑为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奉敕重修。寺前照壁上书有“陏代古刹”四个大字,出自赵朴初先生手笔。</p><p class="ql-block"> 天台宗是中国汉地佛教最早创立的一个宗派。它集合南北各家义学和禅观之说,对隋唐以后成立的各宗派多有影响。唐宋时期,来自日本,新罗和韩国的和尚前往天台山寻求佛法,为台州与东亚之间的丝绸之路拉开了帷幕。</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隋塔 </span>坐落于国清寺之外,是晋王杨广为报答智者大师受菩萨戒的恩情而建造的报恩塔。在唐会昌年间塔身受损,后在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对其进行了修葺。残塔高59.4米,边长4.6米,六面九级,为浙江最高的古塔之一。隋塔原为空心楼阁式砖木结构,因飞檐斗拱遭火焚毁,形成四周的空洞。</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丰干桥</span>,始建于宋代,为纪念唐代国清寺高僧丰干而建,于清乾隆年间重修。</p> <p class="ql-block">  影壁后面的国清寺山门(正门),面朝东开。门上悬“国清讲寺”匾额。</p> <p class="ql-block">  国清寺以四条纵轴为主体,建有四殿、五楼、四堂、二亭一室,共600多间屋宇,是我国最完整的大型寺院之一。</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弥勒殿</span>,也称山门殿。 </p> <p class="ql-block"> 文革期间,国清寺遭受劫难,寺内佛像、法器尽毁,所幸寺宇佛殿依被保存下来。1973年因日相访华之故,周总理亲自批文,从北京选送了109件珍贵文物过来,重新整修了国清寺。弥勒殿前的这对汉白玉石狮就是当年这批文物中的一件,原属故宫,清代文物。</p> 弥勒殿内的护法金刚 <p class="ql-block">  弥勒殿后面的<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钟鼓楼</span>。鼓楼内供奉观音菩萨,钟楼内供奉地藏王菩萨。</p> <p class="ql-block">  中轴线从前往后,依次为雨花殿(天王殿)、大雄宝殿、毗卢殿等建筑。<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雨花殿</span>内供奉的四大天王。</p> <p class="ql-block">  国清寺的主体建筑<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大雄宝殿</span>。大殿九开间,高22.65米、进深19.71米、宽30.67米,重檐歇山顶式建筑。匾额上“大雄宝殿”四字为赵朴初所题。</p> <p class="ql-block"> 国清寺内珍藏着两千多件文物,尤其值得一看的是寺内的四件<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镇寺之宝</span>。其中之一为大雄宝殿内的释迦牟尼坐像,明代铜铸,外贴真金,连座高6.8米,重达13吨。佛像雕工细腻,神态安详,是重修国清寺时从北京请调过来的珍贵文物。</p> <p class="ql-block">  殿内两侧的十八罗汉坐像,也是<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镇寺之宝</span>,像高2米,外贴真金,通体金光闪闪。这些坐像全部是元代遗物,用楠木雕刻而成(十八罗汉雕像来自北京雍和宫)。(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佛祖像后面的观音像,手持净瓶,意寓播撒甘露,脚踩鳌鱼。菩萨背后的影壁上描绘的是普陀山的佛国胜景。</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镇寺之宝</span>、位于大雄宝殿东侧小院内的<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隋梅</span>, 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树龄,是国内三株最古老的梅树之一。文革中,隋梅濒临枯死,古寺全面整修后,枯木回春,花满枝头,果实累累,实为一大奇观。</p> <p class="ql-block">  早春二月傲然绽放的隋梅(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西侧是祖堂,供奉着天台宗和国清寺的创始人<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智顗</span>的塑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伽蓝殿,</span>供奉寺庙的“护法伽蓝”。</p> <font color="#167efb">罗汉堂,</font><font color="#333333">修建于</font>1991年。 <p class="ql-block">  堂内供奉的五百罗汉塑像系用香樟木精雕而成。佛像采取“罗汉山”的形式,每尊高约1.5米,形貌各异,栩栩如生。</p> 周围长廊墙上镶嵌的历代文人题刻石碑。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独笔鹅字碑</span></p><p class="ql-block"> 该寺至今还保存着王羲之独笔的“鹅”字碑、唐朝柳公权书写的“大中国清之寺”匾和宋朝米芾写的“秀岩”,以及明朝董其昌写的“鱼乐园”等刻石,弥足珍贵。</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镇寺之宝 </span><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鹅字碑</span>上“鹅”字一半为书圣王羲之真迹,另一半为天台书法家曹抡选补书。咸丰九年(1859年),华顶山上发现东晋书圣王羲之鹅字半块真迹,经曹抡选七年摹写,补为全璧,移碑于此。</p> <p class="ql-block">  玉佛阁院内的文物展室内展出的一些文物。石刻西方三圣(唐)。</p> 玉雕卧佛(清) <p class="ql-block">位于寺内最高处的<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观音殿</span>,在药师殿后面。</p> <p class="ql-block">  历经千年的<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隋塔</span>、<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隋梅, </span>堪称天台的绝美胜景。</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济公故居</span> </p><p class="ql-block"> 位于天台古城北门外永宁村。济公(1130年--1209年),原名李修缘,南宋高僧,天台山永宁村人。济公早年在天台国清寺出家,后住净慈寺,是一位学问渊博、行善积德的得道高僧,被列为禅宗第五十祖。</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陇西园</span>,当年是李氏家族的私家花园。</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赭溪老街</span></p><p class="ql-block"> 位于天台老城区的赭溪两岸,是一条拥有千年历史的古街。如今经复原、改造,已成了当地颇有人气的赭溪历史文化街区。</p> <p class="ql-block">品尝三月春鲜--春笋,蚕豆,马兰头。</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临海</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b><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临海古城</span>位于浙江台州地区临海市,距天台仅五十多公里,是一座历史底蕴深厚的千年古城。临海始建于晋代,扩建于隋唐,历经多个朝代的修缮与扩建,是台州府治所在地。这里曾是东南沿海的文化中心,孕育了众多文人墨客与历史名人,如大败倭寇、时任明宁绍台参将的<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戚继光</span>;曾任临海县丞的“初唐四杰”之一的<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骆宾王</span>;南朝时任永嘉太守的<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谢灵运</span>等。临海知名的景点有<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台州府城墙, 紫阳街,东湖、龙兴寺</span>等。</p><p class="ql-block"> 东湖风光</p> <font color="#ff8a00">龙兴寺</font><div><font color="#ff8a00"> </font>坐落在巾山西麓,历史悠久,始建于唐开元时期(713年―742年),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现在的寺庙为后建,仿唐建筑。</div> 龙兴寺为中轴线布局,从南到北共分为三个院落。山门与影壁。 第一进院落有山门、放生池和大殿。 第二进院落是千佛塔院。院里的多宝塔建于元代.因塔壁贴饰了1000多块佛像砖,故又称<font color="#167efb">千佛塔</font>。千佛塔是浙江仅存的二座元塔之一,为第七批国保单位。 千佛塔由基座、塔身及塔刹组成,七级六面,砖木混砌楼阁式,其内中空,单壁筒状结构。每层的佛像砖数量不尽一致,全塔共计1003块。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巾山塔群</span>由多宝塔(千佛塔)、东塔(万年塔)、西塔(小塔)及南山殿塔四塔组成。图中为千佛塔,以及作为临海地标的大、小文峰塔“三塔同晖”。</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紫阳街</span></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四十年代,取名“中正街”,俗称“老大街”。1950年被改称为“解放街”。1998年,为纪念中国道教南宗始祖“紫阳真人”张伯端,才改名为紫阳街。紫阳街全长 1080 米,宽 4 至 5 米,呈南北走向,北起揽胜门,南至兴善门,自南向北共分为6段,贯穿了整个古城,是国内现存最长、保存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紫阳街坊坊相接,拥有众多古迹和明清民居、古坊旧肆。继杭州清河坊后,紫阳街是浙江省第二条被列入“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的古街。</p> <p class="ql-block"> 蔡永利秤店是紫阳街上的百年老店。店铺山墙外有一个称心如意亭,里面放置着号称“江南第一秤王”、称重达1200公斤的木杆秤。</p> 府城内有786口可饮用的水井。紫阳街现存的古井有24眼,其中最著名的是<font color="#167efb">千佛井</font>,由两口古井组成,因井壁砖有阴刻佛像而名。 紫阳街243号的<font color="#167efb">朱自清纪念馆</font>,由中国人民银行台州支行的一部分改建而成,古色古香。展厅里用图片与实物介绍了朱自清在临海的教学经历。 <p class="ql-block"> 1922年朱自清曾来临海执教,留下了散文名篇《匆匆》。他在学校里曾亲手种下了一棵紫藤。“相遇如诗,一眼百年,刹那永恒”。百年后临海人在当年的紫藤树旁立起了一尊塑像。</p> 紫阳街上的民居多为二层砖木结构,青砖黛瓦、白墙木屋。墙头、柱身、门上都装饰有精美的灰雕、石雕、木雕。 “<font color="#167efb">中国人民银行台州支行</font>”旧址,位于紫阳街249号,为典型的二层木结构四合院建筑。1949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接管了原临海浙江地方银行办事处,并更名为中国人民银行台州支行。一楼复原了当时的场景。 走在古街中,很难不注意到遍布整个街区的高耸坊墙和沧桑古井。坊墙又称“防火墙”,因街上的房子基本都是木架构,为了防火,前人就别出心裁地用砖建立起一座座“坊墙”。紫阳街上每相隔百丈就有一堵坊墙,坊墙高三余丈,宽五六丈,拱门高丈余。坊名即地名,紫阳街和西门街现留存有<font color="#167efb">永靖坊、清河坊、迎仙坊、奉仙坊、悟真ù。文坊、顺政坊</font>和<font color="#167efb">迎春坊</font>八座明清时期修建的坊墙。 <p class="ql-block"> 紫阳街的特色还体现在小吃上。<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海苔饼、乌饭麻糍、梅花糕、麦虾</span>等当地特色小吃琳琅满目、各有风味,其中的海苔饼绝对是临海小吃界的顶流,软糯糯的口感,带有着海苔浓郁的鲜香,酥脆可口,让人回味无穷。</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海苔饼</span>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光绪二十五年,第一家海苔饼店在临海开业,受到了当地人的喜爱,于是这手艺便代代相传下来。 和面、制酥皮、调馅儿、包制、烘烤... 酥皮薄脆轻盈,馅料软糯厚实。</p> 紫阳街的历史可追溯至唐代,于宋代繁荣昌盛,至今还留存着宋代里坊制的格局。 紫阳街不只是一条古街,更像是一座鲜活的民俗博物馆,展现了台州丰富的历史文化与风俗人情。 石窗,又称石花窗、石漏窗,是江南传统民居的重要建筑构件。因坚固和不易腐朽,多用于传统建筑外墙,起着防盗、采光、通风、排烟等作用。石窗有方、圆、扇、菱等各种形状,体现了当地传统文化、风土人情与日常生活需求在艺术上的完美融合。 一条有生命的千年古街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状元第 </span>为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状元秦鸣雷的别居。秦鸣雷嘉靖四十五年任南京吏部左侍郎,总校《永乐大典》,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其立朝洁身自好,不阿附权贵,颇有刚直之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台州府城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span>又称“江南长城”、江南八达岭,始建于东晋,扩建于唐,定型于宋,完善于明清,兼具军事和防洪双重功能。其构造之独特,形制之规范,保存之完好,为全国罕见。200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被列入《<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span>》,被誉为北京八达岭等长城的“蓝本”。</p><p class="ql-block"> 台州府城墙全长6000余米,现存5000余米,东起揽胜门,沿北固山山脊逶迤至烟霞阁,沿灵江东岸延伸至巾山西麓,尤以北部最为险峻。依山就势,蜿蜒曲折,蔚为壮观。</p> 城墙与古塔(南山殿塔) 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新建瓮城,使其兼具军事防御和防洪双重功能,至今主体部分保存完好。 台州府城墙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城墙依山就势,巧妙利用自然地理特点,形成了独特的城防系统。城墙上,城门、城楼、瓮城、护城河、护城桥、敌台、马面等设施一应俱全,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 <font color="#167efb"> “雄关不独北国有”。</font>临海古城墙尤其是北固山一段,建于危崖之巅,飞舞盘旋,敌台林立,雉堞连云,城楼高峙,与北京八达岭相比,可谓双绝。称之为“江南八达岭”,并不过誉。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风景这边独好</span>。漫步于城墙上,俯瞰灵江碧波荡漾,远望青山苍翠欲滴,令人心旷神怡。</p> 台州府城墙高度达7米,如今还存有7座城门,8座敌台。 俯瞰灵江 明嘉靖年间,戚继光在城墙上修建了13座双层空心敌台抵御倭寇。这种敌台跨越城墙内外两边,内部空间大,可常驻大量兵力,且能避雨御寒,非常便于瞭望、防守、传达信息。这种双层空心敌台,随着戚继光等人调驻北疆而极大影响了北方明长城的建设,不仅提升了防御能力,也创造了标志性的长城景观。 <font color="#167efb">“至真妙道”题刻</font><div> 张伯端,临海人,道教南宗始祖。清雍正皇帝封张伯端为“大慈圆通禅仙紫阳真人”,并在临海、天台赐建三座紫阳道观。“至真妙道”为清雍正皇帝御笔。</div> 远眺临海新城 <font color="#167efb">百步峻</font>,为江南长城最陡峭的地段。 蜿蜒的城墙掩映在绿树丛中,更增添了一分灵秀。 位于揽胜门之上的<font color="#167efb">顾景楼</font>,是观赏临海古城全貌和东湖美景的绝佳地点。 戚继光塑像。明嘉靖年间为抵御倭寇侵扰,戚继光等抗倭英雄曾在此驻守,留下了不朽的传奇。 上江南城墙,要先登上198级台阶。作为台州府长城游览的主要入口,<font color="#167efb">揽胜门</font>是众多城门中最东边的一座,也是整段城墙的制高点,地势险峻。 在揽胜门下远眺,东湖风光一览无余。 <font color="#ff8a00">东湖</font><div> 位于临海古城东侧,开凿于北宋年间,原为水军泊船屯兵之所。北宋熙宁四年(1071年),台州郡守钱暄疏滩拓建成湖,并辟为园林。</div><div> 清文人俞樾有诗云:“<font color="#167efb">杭州有西湖,台州有东湖,东湖之胜,小西湖也</font>。”</div> 东湖南门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依水山庄,</span>为纪念临海钱氏家族和拓建东湖的台州太守钱暄而修建,又称“钱园”。</p> “荣兴堂”,也称“一行第”。 这座建筑始建于清康熙九年(1670年),是纪念钱暄和吴越钱氏家族的建筑。 荣兴堂门楣上的匾额,"<font color="#167efb">荣兴堂</font>"三字系康熙皇帝亲笔题写。<div> 荣兴堂具有宗祠的功能,里面除了钱氏的世系图,还有一些相关的文物展览。其中被誉为临海钱氏三宝之首的钱氏铁券(复制件),尤其珍贵。</div> 回廊与花窗 <font color="#167efb">“四面轩窗宜小坐,一湖风月此平分”</font> 沿湖面九曲桥蜿蜒北行,远望<font color="#167efb">湖心亭</font>矗立于湖中<font color="#167efb"> </font>。湖心亭始建于清康熙时期,同治年间重建。八角亭共三层,葫芦顶。亭柱内外两圈、各八柱。 <font color="#167efb">樵云阁</font>,原称樵云楼、浣月亭,始建于宋,清复建。传说樵云阁乃为纪念明朝初年隐居临海的高士-东湖樵夫而建。樵云阁因其高耸入云而得名,是东湖最高的建筑。<br> 遥望揽胜门 <p class="ql-block">拍摄于2025.3. 图文D&G</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