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从旅游者的角度看,洛杉矶作为美国的第二大城市,文化景观是很丰富的,如有心深度游,花上一个月的时间都不算多……设计行程前,要先看一看人们口中的洛杉矶,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地理范围……从经济、文化的关联度上看,“大洛杉矶地区”包括5个县(见本图),但这个对经济活动、移民买房很有价值的观察维度,对旅游者而言,却因范围偏大而不太实用……若只聚焦于这个大都市圈中的洛杉矶县,其(包括水面的)面积也和整个北京的大小差不多,在这个范围内设计旅游观光,没有个半月二十天,也是顾东顾不了西的🤭……</p> <p class="ql-block">……美国的州、县、市的区划称谓与中国不同,“州”相当于中国的省、“县”相当于中国的地级市、“市”则有大有小,大一点的接近于中国地级市甚至于省,其余则大多相当于中国的县乃至乡镇……只不过人家美国的划分,并没有中国的官本位含义在里头,如完全用中国的区划等级来硬套人家,也是没有太大意思的……洛杉矶市的面积及其在景观上的丰富度,大约相当于北京的东城、西城、朝阳、海淀这四个区的景点在整个北京景观中的占比,若时间预算只有十天左右的话,那就不妨把重点放在洛杉矶市的文化景观上……</p> <p class="ql-block">欧美国家的城市在形成过程中,多是围绕着一个中心广场而展开的。其中历史深厚的老牌城市,往往还由于城市的发展,老的中心广场会渐渐变成生活气息浓郁的旧城广场,而在发达起来的新城区里再建一个更大的、功能偏行政性的新的中心广场……旅游者来到一座城市,对城中新、老广场的访问,自然而然也就成了一个必选项……在洛杉矶市,老广场的代表是一座有着240多年历史的墨西哥老城广场,新广场的代表则是有着近百年历史的洛杉矶市政广场,这两大广场区,隔着原天使河的故道,相守并相望着……洛城的市政广场与另一座名为“宏大公园”的大型绿地连在了一起,面积很大(与天安门广场相当),其周边的建筑物也很多,尤其是这座令人过目难忘的市政厅大厦。它很像是一座放大了尺寸的北京民族文化宫,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建筑比例都很均衡……这种俊朗高耸的造型,用其不言而喻的居高临下身姿,彰显着自己的行政地位(当年洛杉矶的建筑法规规定了,除了138米高的这座市政厅外,其余所有建筑物的高度都不能超过45米)……而那种方方正正、以使用面积见长的办公楼(如上图中的法院大厦和下图中的司法大厦),其造型则是体现了一种稳定与厚重……本图中是一座连接市政厅大厦与附属办公楼之间的跨街廊桥。</p> <p class="ql-block">……市政厅的顶部造型是在致敬著名的世界八大奇迹之一,摩索拉斯陵墓……那是一座在千年之前已消失了的、与中国秦始皇陵同期的建筑物。其复原图(下图)略微夸大了一点的,因为其墓主也就是一位波斯治下的诸侯国国王,而波斯帝国的皇帝大流士一世的墓,去过伊朗的人也大多都到访过,它也没有复原图中的这座那么雄伟……如今在世界各国,凡是古典风格的建筑物,都是要向历史上的建筑杰作学习的,而在这方面,美国人则是最没有什么历史包袱的了👍……</p> <p class="ql-block">……市政厅也是经过预约可以入内参观的一座公共场所,里面不仅有展览馆、图书馆等,在二十七楼还有观景台……下图为大楼的进门处,本图为三楼上的一处过厅……</p> <p class="ql-block">……在大厦的高层俯视看到的洛杉矶时报大楼(图中左下角),与在地面(下图)上看到的,是完全不一样的形象……</p> <p class="ql-block">市政厅旁边的广场(绿地),如果忽略中间的几条道路的话,它就是一个横跨了三个街区的超大规模的公园性质的绿地。由于经常改造,它的名字也改过几次,它最近的名字叫做“宏大公园”(Grand park)……这一大片绿地被分割成了若干团组的小花园,这些不同主题的小园区之间的过渡,被设计得非常顺滑……虽然总体上看,这个花园的造园手法在高大的建筑物怀抱里,显得线条还是偏轻柔了些,但也总比那些空空荡荡、用于大规模人群集会的广场,味道要丰富多了……只是其中的高大乔木少了点,而在这个紫外线强度超过中国拉萨的地方,若在没有树荫的地方做长时间室外活动的话,人们还都是会有一些心理负担的😓……下图是公园里被流浪人士占据了的、少有的几处阴凉地……</p> <p class="ql-block">……在“宏大公园”的西北侧,有一座造型非常现代的音乐厅和一座下沉式商业广场……华德·迪士尼音乐厅(下图)选址在这里,也是有道理的,因为洛杉矶最古老的剧院、建于1870年的默塞特剧院也是建在了那里的不远处……</p> <p class="ql-block">……在市政厅一带的建筑物之间,往往也还有小广场,它们各自有着不同的主题文化元素,如本图中,就是一座有着中国石狮子和日式凉亭的小广场。</p> <p class="ql-block">……通过高低不同的地台的变化,将这个偌大的广场(绿地)的各个部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地处理得很有层次……由于有很多的城市艺术家,喜欢将自己的作品带到这里来公展,这使得此地在露天艺术展览领域,也有了不小的名气。来此的这些艺术展,每年能为这座公园吸引来上千万人次的到访……</p> <p class="ql-block">从市政厅广场往北一公里左右,跨过原天使河故道,就是著名的洛杉矶老城区了。那里也是洛城的诞生之地,其历史背景大致是这样的:大航海时代的西班牙人来到美洲后,按照从东往西,从南向北的路线渐次扩大殖民地……他们一般是分三步走的,首先是军人开路,建立若干个营地,镇压不服的土著人并抢掠财富……第二步是传教士跟进,建立布道堂(传教区),教化土著人……第三步是招募欧洲的移民,让他们带领皈依了天主教的土著人和部分从非洲贩来的黑奴,建立小村镇(社区)……加州这里也是这样,早期的西班牙远征队于1769年率先过来,在建立了一系列营垒、有了安全保障后,耶稣会的传教士就开始跟进,每隔50公里左右就建一座布道堂(传教所)。传教人员分批建立了21处布道堂(位置见下图),它们绵延超过1000公里,构成了开发、殖民加州的一条主线……其中的圣盖博布道堂,是洛杉矶地区最早的一座布道堂,它在老城区以东的十多公里处……</p> <p class="ql-block">……本图是历史绘画中的圣盖博布道堂(教化所)……也有以这座布道堂的出现作为洛城起源的说法,但那是不太严谨的一种说法……加州的这21个传教点之所以都没有被认定为是其所在地的城市起点,是因为它们只负责专职传教(有点像中国社会中几十年前出现过的“土改工作队”、“四清工作队”、“五七干校”之类的),而并不负责搭建社会架构,即没有演化成为某一层级的政权机构……下图是圣盖博教区留下来的一处遗迹,修道院葡萄园的一座门。</p> <p class="ql-block">……圣盖博那里被保存完好的古迹,如今已经很少了,尤其是几年前的一场大火,把那里最老的一座修道院教堂(上图)也给烧掉了……现在虽然也有一些建筑物,其历史甚至可以上溯到16世纪初的西班牙探险者,但它们都是近年在原址上新建的……不过,圣盖博的旅居条件还是不错的(如下图中住过的这家喜来登酒店),而且这一带的华人社区也很成熟,在那里住上个一、两天、吃上几顿中餐,也不失为是一个可选项🍜……</p> <p class="ql-block">……1781年,圣盖博布道堂选派出了11个家庭(每家有夫妇二人及孩子二人)共44人,在两名神父和4名士兵的护送下,沿着天使河,来到了现在的古城广场这里,建了一个定居点。他们根据布道堂的名字Archangel(古希伯来语中的大天使“加百利”),将这个定居点命名为了Los Angeles(即转译到了西班牙语中的这位“天使”),洛杉矶这座城市,也就从此而诞生了……至于后来名字前面又出现了“City of ~”的前置词,那是在归属于美国后才加上去的。关于这个“加百利”,这里多说两句,因为洛杉矶的很多教堂也都是冠了她的名头的……她是基督教体系中负责传达“圣灵”的首席天使……“圣主”是无形的,其意旨“圣灵”,是由加百利负责传达给信众的,如玛利亚在未同房而怀孕后,人们议论纷纷,也正是靠着这位加百利的说辞,人们才知道了有所谓“无沾”这种受孕的方式……她的这种说法,不仅奠定了“圣子”耶稣与生俱来的地位,而且玛利亚也母凭子贵,成为了“圣母”🙏……</p> <p class="ql-block">……如今,在老城广场上的音乐亭旁边还立有一块铭牌,上面铸着的就是这44位先到者的名字(见上图)……</p> <p class="ql-block">……这座位于古城区中心位置的广场上还立有三尊雕像,一尊是圣方济各派的传道士圣塞拉,一尊是批准建立洛杉矶市的时任西班牙总督德·内维(上图),另一尊是当时的国王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三世(本图),这三位被并称为了加利福尼亚地区的开拓者(“三杰”)……其中这位传教士作为加利福尼亚的代表人物之一,其雕像也被立在了美国国会的纪念堂里;而这位总督,是决定建立加利福尼亚的第一座城市圣何塞和第二座城市洛杉矶的人;至于卡洛斯三世,那就更不起了,他是西班牙乃至世界历史上的顶级大帝之一,在他的姥姥伊莎贝拉女王指派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后,他又指派麦哲伦做了环球考察,并将西班牙帝国打造成为了世界上的第一个“日不落”帝国……</p> <p class="ql-block">这个广场的周边也还有着一些其他的历史遗迹……广场北侧有一座老教堂,圣母天使教堂。它始建于1814年,其现在的格局是1861年重建的,它作为洛杉矶市的三大历史文化古迹之一,已被列为了加州的历史标志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本图为站在上图中的庭院侧门的门下,所看到的古城广场东侧……</p> <p class="ql-block">……以这座教堂为中心的这座建筑群,还延续着布道堂的一些特点,除了教堂,里面的庭院很深,拥有多处接待信徒的场所(下图),信徒们在信仰上和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可以在这里寻求到帮助……</p> <p class="ql-block">……本图为教堂的主礼拜厅内部。这座教堂的院内还有近年新建的一座大型礼拜厅(上图)和若干间小型祈祷室。下图是一位年轻的父亲,抱着襁褓中的孩子,正在祈福中(这是一对年轻的父母,他们俩人是顶着骄阳、推着婴儿车走过来的,进门时还同他们打了个招呼,但这会孩子的母亲不知道干什么去了)🙏……</p> <p class="ql-block">广场的东面是著名的老街,奥维拉街,当年来此定居的人们就是沿着这条街居住、生活的。奥维拉是洛杉矶建政后的第一位市长的名字,当时的这个市,只是600人左右,也就是一个村子的规模……街口处的十字架上刻着的“1781”的字样,是纪念洛杉矶开埠的那个年份……下图为站在街口回望广场。</p> <p class="ql-block">……奥维拉街上现存的最老的一座宅子,是由当时的洛杉矶首富在1818年建的。这个首富也算是个官二代吧,他父亲在北加州当过军官,他长大后开牧场,靠养牛发了财。他成为了富一代后,又担任了市长……他的儿子后来好像又成了个官三代🤭(上图为其家谱介绍)……这座被称之为“奥维拉泥砖屋”的房子,虽然是以土坯为主建的,但所用的木材却很讲究,有些据说还是从法国运来的……屋内的家具、器皿等,也都是从欧洲运来的……</p> <p class="ql-block">在奥维拉街的街口处有一座漂亮的建筑物,它既有着摩尔式凉亭的塔楼和巴洛克风格的大门,也有着地中海式的廊前拱门……这是墨西哥总领馆管理下的一个文化中心。</p> <p class="ql-block">……从拱廊处进去,就是墨西哥文化中心的院子了。这座文化中心有点像中国的孔子学院……但由于这里过去是人家墨西哥的领土,现在在这一带住的,也大多是墨西哥裔居民,所以这座文化中心主要也就成了一个墨西哥裔人群的娱乐聚会场所,而并不像中国的孔子学院承担文化推介工作……下图是外立面上画满了壁画的一间大型会议厅入口处。</p> <p class="ql-block">……在文化中心的花园里立有一尊墨西哥著名音乐家阿吉拉的造像。他是墨西哥的音乐之父,其在墨西哥音乐、电影等领域的贡献,位列该国之首……但就是这么一位国宝级的人物,由于当年墨西哥的生活不够富裕,他于上世纪中期也移民来了美国,并还当上了洛杉矶市的议员……一个国家贫弱了之后,要留住人才,看来还真是一件挺难的事🤔……</p> <p class="ql-block">……在这座花园的深处,还有一座上世纪的有轨电车停车场及变电站。但现在其内部已经成了一座仓库(下图是从门口看到的内部场景)……</p> <p class="ql-block">……已被密封起来的窗户上镶嵌着木雕说明……美国人在对历史地标性建筑的保护工作上,还是做得很讲究的👍……</p> <p class="ql-block">……花园里还有一处音乐露台,背景墙上的壁画是描绘墨西哥独立运动的历史场景……</p> <p class="ql-block">在古城区广场的东北角是一座为获勋的拉丁裔美国人立的纪念碑。纪念碑上有几面重要的旗帜在飘扬着,最右面的第一面旗帜是美国国旗;第二面是加州历史上曾经的索诺玛共和国的国旗,它也是现在加州的州旗;第三面是洛杉矶市的市旗;第四面应该就是这个镇子的镇旗了吧🤔……这个索诺玛还有点意思,它代表着加州在历史上是也曾经当过一个独立的国家……当时美国已经建国了(领土仅限于东中部的二十几个州),美西这里还是墨西哥的领土,由于当时大批的外来移民对墨西哥当局不满,就由来自美国的“颜色分子”运作,宣告成立了这个国家……而当美国与墨西哥开战并战胜了后者之后,这个索诺玛共和国就迅速宣布放弃独立,并入了美国……如今这面旗子上的这种美西棕熊,已经在自然界迹绝了,其原因除了是猎杀,也是由于这里的人们当时喜欢观看棕熊与西班牙斗牛的互博……如今股市上所用的“熊市”和“牛市”的起源,就是金融业界对两种动物互搏形象的一个借用🤓……</p> <p class="ql-block">广场的东侧方向是洛城进入了美国时代后的建筑物,这其中的主要建筑是联合车站,它的西班牙风格的塔楼很是漂亮……这一带既是墨西哥人的早期中心,也是华人来到洛杉矶后的最早聚居地……1933年兴建联合车站时,占用的就是第一代唐人街的地盘……</p> <p class="ql-block">加州阳光明媚,也较适合流浪人员在这里生活……本图中就有一位躺在草地上睡觉的流浪人士……</p> <p class="ql-block">在广场南面的主干道的两侧,还有若干座地标性老建筑,其中最著名、也最漂亮的是这座“皮克府”,它是由墨西哥最后一任的加利福尼亚总督皮克修建的……这位人士当官的时候可能就收入颇丰,不当总督后转身就成了一个大农场主,专职养牛,并靠卖牛肉给淘金者而成为了洛杉矶的首富……有了钱的他也就兴建了这座当年南加州最为豪华的房子……</p> <p class="ql-block">……图中是在路边铭牌上的对这座房子的介绍。老照片里的“皮克府”与现在相比,好像当时的才是一座老建筑,而现在则新的像是一座刚建成的了😁……</p> <p class="ql-block">……文字介绍得还很全面,非常方便人们临时性地了解一下👍……</p> <p class="ql-block">在广场东面与匹克府为邻的还有一座洛杉矶最古老的消防站,它建于1884年。建成后它只用了十几年,当城市发展了、中心不在这里后,它就被改成了雪咖店、酒吧等……现在这座建筑物的一半已被辟为了一座消防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展品中的这辆老式的马拉救火车,被保护得非常好……在下图中墙上的老照片里,还可以清楚地看到当年的这座消防站和救火车的原貌……</p> <p class="ql-block">……消防队员的老式消防头盔都很威武,完全继承了英国的样式……图中的速降滑杆是消防站的标配,消防员在楼上值班,一旦火警铃响,人可以快速地从这个滑杆上滑降下来,登上消防车出动……现在中国国内还有不少的消防队建筑中也还有这样的滑杆,因为出动时无论是走楼梯或乘电梯,都不是太赶趟……</p> <p class="ql-block">与消防博物馆为邻的是“华美博物馆”。图中的右侧是消防博物馆,左侧就是美华博物馆了。这是一座关于早期华人在洛杉矶的历史文化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美华博物馆所在的这座楼也有点故事。中国华工在加州淘金热时期和修太平洋铁路时期就开始大规模地移民来到了加州,洛杉矶的华人中心当时就在这一带……当时的华人,社会地位很低,购买不动产也多有限制,所以他们就集资委托了一位名叫菲利普的法国人出面,于1890年建了这座楼,其部分用于华人经商,部分用做旅馆,接待华裔人士……下图是当年唐人街上一家小五金铺的店主在自家店铺门口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内的展览主要是一组永久性的展览“洛杉矶华人社区的起源和成长”,以及一组介绍著名演员黄柳霜生平的临展……</p> <p class="ql-block">……上图是完整地保留了当年的中药药店场景的一间展室……本图是上世纪初期当地华人女子(军乐)鼓乐队的一张活动照及一面鼓乐队用的军鼓。这种鼓俗称“大队鼓”,用单个鼓锤敲,而挂在脖子上、用两只短鼓棒敲的俗称“小队鼓”(见图中的照片)。如果是小学生的鼓乐队,敲“大队鼓”的一定是男生,而且还必须身体强壮,因为挺沉的……还记的上小学时,本人也曾参加过“大队鼓”鼓手的选拔,就是因体力不达标,落造后才被派去敲小队鼓的😂……虽然图中的这些女孩子明显已不是小学生了,但大队鼓的鼓手也应该由男子来担任(因为这种鼓是挂在胸前的,不适合女孩子的体型特点),所以这张老照片,也是有一点摆拍的嫌疑的 🤭……</p> <p class="ql-block">……馆藏品不是很多,完全来自于民间私人的捐赠……但许多当年的老照片,也还是有一定的历史价值的……下图的老照片中还有这座华美博物馆当年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二战结束前的宋美龄访美,是当时中美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当年她也来洛杉矶访问过,这里也展出了一些与之有关的物品……</p> <p class="ql-block">……稍感遗憾的是,在展览中并没有看到当年当地排华的相关史料,尤其是关于1871年那场惨烈的大屠杀的资料……那一年有500多名当地的白人冲进唐人街,杀害了近二十位华裔人士😭……华人来到洛杉矶的时间很早,史料中记载的是咸丰二年(1852年), 那时加州的人口很少,整个洛杉矶好像一共才有1600人,还是美国人花言巧语、费尽心思才把华人给招过来的……后来发现金矿后,美西发展起来了,世界各国来此混饭吃的人,才开始多了起来……由于华人吃苦耐劳、事业普遍有成,这也就导致了很多非华裔的底层劳动者竞争不过,他们也就逐渐变得仇华、排华了……那一次的施害者,主要是爱尔兰裔的底层移民,他们是在家乡连土豆都吃不饱的一群人,跑到美国来谋生后,由于也没什么技能,所以在竞争环境中的生存余地也就不大,生活困顿的他们,也就只能在底层互害中挣扎一下了……</p> <p class="ql-block">……事情的起因是当地的两名白人,来到这座华美博物馆前身的底层商铺中寻衅并开枪,华人的堂口人士在拔枪反击中将其中的一人当场射杀……而那些积怨已深的大批底层爱尔兰人,则在流言的鼓动下,冲过来打砸抢……这个事情的法律责任是一回事,反映出来的主要的问题是,行政当局秉承一贯的排华心态、在事后的处理上太不地道……如今,每年当地的华人都要在这座博物馆门前召开追思会,来纪念这一事件。不过这种纪念活动的主旨,并不是宣传仇恨别的族裔的人,而是反思这个国家当年的排华政策之不公平、不人道……</p> <p class="ql-block">除了历史回顾展,这里还有一组黄柳霜的生平展……黄柳霜是第一代在美国好莱坞打出了名气的华人,上图是她的一张证件照和一张剧照。同时,她也是一位在华人争取平权路上有着先行之功的人士👍……(只是展览的撰文者好像中文程度不太精准,题目似应该用“撩开”而非“揭开”一词才好🤭)……</p> <p class="ql-block">……随着近年来在美华人的地位不断提高,黄柳霜在美国文化中的华裔代表性也日显突出。她还成为了美国25分美元硬币上的头像人物中的第一位华人(上图) 👍……不仅如此,若从世俗角度来观察,她作为一位120年前出生的女性,其容貌、气质及衣品(曾获1934年的“世界最佳服饰女士”的美称),也堪称是当时华裔女性的一位代表人物 🌹……</p> <p class="ql-block">……展品中还有黄柳霜女士生前最为喜爱的一副麻将牌。</p> <p class="ql-block">整个老城广场周围一共有25栋老建筑,它们都被列为了历史地标。除了最早的墨西哥裔居民外,这里的第二主人(以人数多少为标准)应该就是华人了。在排华法案被废除前后,仅唐人街的华人,就已占据了此地的十五六条街巷,拥有了近二百栋建筑……当时常住的华人已有好几千人了,已垄断了洗衣等服务业(黄柳霜的父亲就是一位成功的洗衣店的店主)……只是随着城市的改建,第一代的唐人街除了这几座建筑物外,整体都已不在了……如今的第二代唐人街在此地西北方向的不远处,距老城广场,步行也就是十几分钟的路……本图为唐人街入口处的双龙戏珠街坊。</p> <p class="ql-block">……在接近唐人街的路口,还有一座反映早期华人形象的雕塑,除了十字镐,看到人像手中持有的中式锄头,也是很有触动的,这种形状的锄头有长柄和短柄两种,当年本人下乡的时候,就用它来除草、松土的……早期漂洋过海来到这里的华人,把中国人的生产生活方式也都带了过来,并根据家乡和行业的不同,还分别形成了一定的小社区(堂口) ……他们通过潮汕会馆、天后宫、关帝庙等活动场所,在互助的同时也在传承着家乡的文化……</p> <p class="ql-block">本图为潮州会馆临街的大门楼,它的主殿就是下图中的这座关帝庙……</p> <p class="ql-block">……由于这处唐人街是在二战前后才最后建成的,所以更早期的华人文化,在这里并不是特别明显。近几十年来,加州华人的文化成分和经济地位大幅提升,由新华人所形成的新的“中国城”,目前在大洛杉矶都市圈里已出现了好几处,故而还能守在这里生活的,也都是一些偏老年的朴素人士了……本图中为唐人街中央广场上的孙中山坐像。</p> <p class="ql-block">……这家小吃城,如只看这个局部,还是很乡土的……但街里面还是很深的,有名的餐馆也是有几家的……在门口左侧、没有出镜的是一家潮汕风味小馆子,油条、包子、面条等,点上几样吃一吃,味道还是很亲切的……</p> <p class="ql-block"> ……在唐人街入口处的街坊坊柱之间、左边的“降龙”之下(龙头向下的为“降龙”,龙头上扬的为“升龙”),地面上镶嵌着一个巨大的铜质“福”字,它寓意着是天龙降福于此地……借此吉意,也祝生活在洛城的人们(尤其是华人),福上加福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