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广东行(8):猴屿洞天、石牌洋景区、海里景区、泉州少林寺

曹奶奶

<p class="ql-block">  文章可以分享转载,严禁剽窃</p> <p class="ql-block">  3.4日早上我们来到福州市长乐区猴屿洞天,这里是一处著名的风景游览胜地,因岩叠洞胜而为闽江一绝。 </p> <p class="ql-block">  猴屿洞天岩的开山鼻祖是南宋三朝重臣、一代廉吏郑丙,他清正廉洁、不畏权贵,曾在此地开山而居,留下了许多历史遗迹和传说。景区入口处立了一尊郑丙的塑像,石雕像前遥想郑丙清正廉洁的一生,敬仰之情油然而生。屏山寺山门呈扇形的门楼上建有城垛的城墙,这一段城墙昭示着明朝倭寇侵扰,猴屿人民奋起抗倭的悲壮历史。</p> <p class="ql-block">  山门的位置低于江边的鸡笼山,其特别的含义在于今日郁郁葱葱的鸡笼山就是当年戚家军营寨的遗址。抗倭英雄戚继光的故事是我们小学课本里学到的,能走到他曾经安营扎寨的地方心情挺激动的。</p> <p class="ql-block">  走进景区,我们沿着左边的山道向上走,看见路边岩石上刻着八个大字“一岩两树,同根并茂”,抬头望去,只见这块岩石上生长着两棵品种不同的连根大树,一䧳一雄,一黑一白,竟然生长在同一条岩缝中,像一对不同肤色的情侣依偎在一起倾诉衷肠,百年相依不离不弃。</p> <p class="ql-block">  沿着小路一路攀爬到了一个个洞口,不论是从洞里走还是从洞外小路爬,我都走的格外小心。洞天岩上怪石嶙峋,形态各异,常年受海风侵蚀,形成了许多惟妙惟肖的形象石。站在岩上看下面屏山寺,雾气蒙蒙的红色屋檐在绿树的映衬下如入仙境。</p> <p class="ql-block">  随着群友们走在下山的路上,我按照指示牌想寻找“抗倭将士纪念碑”,已经走到了城墙的垛口还是不见踪影。我又重新寻找,在我们最初进山的小路右侧终于找到了“抗倭将士纪念碑”,旁边牌子上写着:“明朝受倭侵扰,猴屿乡人民不忍强盗蹂躏,奋起抗争,成百人惨遭倭寇屠杀,戚继光紧急挥师闽江,驱走倭寇。官兵们就近掩埋死难义士的尸体。新中国成立后,猴屿村兴建文化宫,把义士的骸骨从大脉山崎顶移葬与此。”</p> <p class="ql-block">  在平潭石牌洋景区下车往海边走时,很多群友都被凛冽的海风冻的缩回了大巴车,去过很多地方的海边,我第一次感受到“海风阵阵愁煞人”,即便我全副武装还是能感觉刺骨的冷。</p><p class="ql-block"> 从小生活在大西北,听惯了大风刮来的呼啸声,而海边只是感受到风的凛冽,我们捂的厚实的一些群友走到延伸到海里的栈道上。</p> <p class="ql-block">  景区的半洋石帆是平潭最著名的自然景观,半洋石帆为两块巨型海蚀石柱,卓立中流,形似鼓风双帆,又“双帆石”,被誉为天下奇观。</p> <p class="ql-block">  大巴车把我们拉到海滩上,同样是海边,那种奇冷的感觉已经没有了,群友们在海滩上可以尽情的撒欢,可是没有人敢脱下鞋子去海水里疯,这是我们生活在大西北人最渴望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  我们走着去往“海里”景点,看见很多群友都在隔着景区的空隙在拍一个景,我伸头一看原来是景区里面的岩石前钢架上耸立的《祖国大陆距离台湾岛最近的地方-中国平潭》18个大字,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都不会放过打卡拍照的机会。</p><p class="ql-block"> “景区位于平潭澳前镇东澳村,与台湾新竹南寮渔港相距仅68海里,是祖国大陆距台湾本岛最近的地方。景区临海而立,由猴研岛,研后岛,限山岛三岛组成。”</p> <p class="ql-block">  看了介绍我特别心动,看见有几个群友进去,我也赶紧跟着进去了,就想感受一下这个离祖国宝岛台湾最近的地方。绝大多数群友没有进来,他们在景区外面欣赏着大海。我们不敢悠闲的转,只能以极快的速度沿着海岸线走到最后一个岛屿。</p><p class="ql-block"> 这里每一处风景都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令人陶醉其中。这里,因其特殊地理位置,承载着两岸深厚情感纽带与历史意义。这里,曾是两岸商贸往来、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承载着无数人的期盼与回忆。如今,虽隔着一湾浅浅的海峡,但两岸同胞的心却愈发紧密相连。</p><p class="ql-block"> 站在礁石上凝望波涛汹涌之大海,思绪万千,宝岛台湾不知何时能够回到祖国的怀抱?</p> <p class="ql-block">  我们的大巴车到泉州少林寺时将近四点,看着高高的牌坊上《少林胜蹟》四个大字,心中还是有些激动。我1987年去过嵩山少林寺,现在又来到了泉州南少林,一北一南,中间跨越了38年。对于少林寺最初的印象来自于82年的电影《少林寺》,里面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传遍了大江南北。</p> <p class="ql-block">  泉州少林寺,又名镇国东禅寺,相传为曾救唐王十三棍僧之一的智空入闽所建。泉州南少林始建于唐朝,兴盛于两宋,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从唐代至清代,三兴三废。这些宫殿楼阁,斗拱抬梁,橙色瓦墙,都是闽南特色。有气势,也宏伟,就是建筑太新,不容易与它的历史沧桑联想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  晚上入住在泉州市丰泽区东湖街,寻找地方吃晚饭时看到《灵墓》大牌坊就在大街上,从牌坊走过去就看见一个大门楼上写着《灵山伊斯兰教圣墓》,旁边有个大牌子上写的是《灵山圣墓游客中心》。</p><p class="ql-block"> 我有点懵,在等着上饭的时间我查阅了资料,得知这里是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两位门徒“三贤”和“四贤”的入土安眠之墓,也是伊斯兰教传入中国最早的历史物证之一,现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宋元两代的泉州港,来自不同国家,信仰不同宗教的商人、旅行者在大街上摩肩接踵,各种货物从船上卸下来,集市上能买到许多珍奇的玩意。在这样的背景下,泉州有了“世界宗教博物馆”的盛名。灵山就有了一座唐代的伊斯兰教圣墓。</p><p class="ql-block"> 看了介绍,好想进去看看,可惜晚上这里已经下班了,明天早上7点半又要出发了,只能遗憾的隔着门缝看看便离开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