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的妈妈平凡而善良。</p><p class="ql-block">多年来一直想写一篇追忆我妈妈的文章,常常思念的话语万千而无从下笔。清明节将临,今日写下短语以表怀念妈妈之情!</p><p class="ql-block">我的妈妈生于何年已记不得了,我以前连妈妈的生日也记不得。还是前几年姪女小敏说,奶奶是农历十月十四和她同一生日。记得老大哥曾对我说过妈是八十三岁时于1990年端午节逝世的,算来妈妈今年已118岁了。</p><p class="ql-block">我的妈妈是位一直生活在伏牛山农村的小脚老太太。我只知道她姓田,六十年代生产大队里人们记载她的名字仅仅“张田氏”三个字。</p><p class="ql-block">还没上小学的时候,妈妈常常在月光下怀抱着我低吟“月奶奶,黄八八,爹织布娘纺花……"、“麻衣雀衣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注:衣巴指尾巴,麻衣雀指喜雀)。我问,啥意思?妈说,等你长大了就知道了!现在我长大变老了,也早已娶妻生子了,才知道母恩难忘的真正含义。</p><p class="ql-block">在我五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我们兄弟五人和大哥的七岁童养媳妇都是妈一手含辛茹苦扶养长大成人的。妈妈纺花织布、炒菜做饭、裁剪针织、种田收获等在俺那远近十里八乡的村里都是出了名的。</p><p class="ql-block">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1964年8月我将要去西安上军校前,妈妈特意为我一针一线缝制了一件崭新的白棉布上衣,精心编织的五对白棉布扣子格外引人注目。我就是穿着这件白棉布上衣到军校报到的。</p><p class="ql-block">我每次从部队探亲回家总要依偎在她的身旁,听着她说不完道不尽的思儿之语。从那时起我就萌发了以后要在城市里找个对象,把妈接到城市里养老享福的想法。</p><p class="ql-block">1979年,我转业回到了南阳市第一件事就是把她接到我住的地方。谁知道后来妈妈多次来南阳都是住了不到一个月就嚷嚷着让送她回乡里。她说,城里住不惯,没熟人说话,出门不认得字干啥都难。后来妈妈一直住在乡下老房子里,由我的三个老哥老嫂陪伴照料而终。1990年端午节那天妈妈去世我匆匆回家时,大哥对我说,妈妈辞世前还念念不忘你这个小老五!</p><p class="ql-block">我的妈妈虽然大字不识一个,但是她为人善良,接济乡邻的优秀品德为人津津乐道。在她辞世那天十里八乡很多亲戚乡邻都去为她送行。那样少见的場面至今我也难忘。</p><p class="ql-block">在妈妈生前的1965年曾在四哥陪伴中到千里之外的西安空军技术学院看望我。我和几位同学在学院老营房招待所的房间围在妈妈旁边。妈妈端祥着我拉着我的军衣问长问短。出于部队保密纪律我们涉及部队的事啥话也无从谈及。我在课余时间只陪妈妈了一天就送她们离开了西安。</p><p class="ql-block">记得有一年我从广州回乡探亲时给她买了块广东凉纱布料。她说,买恁贵的东西干啥!每次回家给她带的水果点心,她也全都分送给她的孙子孙女们了。</p><p class="ql-block">我上小学的时候就听过妈妈讲的“岳母刺字、朱洪武(朱元璋)儿时当长工放牛长大起兵立世”的故事。这些老故事对我日后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人生成长影响很深很大。</p><p class="ql-block">现在想来仅仅在她生前给她送钱、送物、送吃而不能孝敬身边的儿子能有多大的用处?!不再人们常说忠孝不能两全,现在才知其意。当年在部队出于保密,至到妈妈临终前一直也不知道她的小儿子在部队是干导弹技术工作的。</p><p class="ql-block">在父母生前没有尽孝,没有报答生养哺育之恩,留下了我终生的遗憾!</p><p class="ql-block">人哪有前世来生,我也从不相信前世来生之说。做好今生的事,能孝敬父母,尽量少留遗憾,否则只有报恨终生了!</p><p class="ql-block">白河 2025.4.1</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