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夫妻西藏、新疆自驾游札记26(伊犁河谷)

gbl101

<h1> 进入伊犁河谷,我们第一夜是在那拉提镇度过的。小镇不大,旅游给当地带来繁荣,主街道两边酒店宾馆一家挨着一家。镇上的许多人家开办了民宿,我们正是被在街上揽客的一位民宿房东热情地迎到他家,实地看过,条件还行,与宾馆标准间相当,院子里可以停车,满足了我们住宿必须得是干净、带马桶的独立卫生间、能停车,这三项最基本的要求。这是我们本次自驾游第一次住民宿。</h1> <h1> 第二天清早,我们驱车沿国道G218向西,穿过巩乃斯河后,切换到国道G578。</h1> <h1> 伊犁河谷东端公路的两边种植着高大的窜天杨,经过的村镇大多为砖瓦房,使我有了在华北平原开车的错觉。</h1> <h1> 伊犁河谷是中国著名的河谷,也是世界四大河谷草原之一,位于天山山脉的西部,新疆的西北角。河谷三面环山,地势东高西低,由巩乃斯河与特克斯河汇合后形成的伊犁河,自东向西贯穿全境。</h1><h1> 这里是新疆最湿润的地区,夏季丰富的降水和春季天山融雪,在伊犁河谷众多的河流两岸冲积成大片的平原,适合农耕,有新疆的粮仓之称,被誉为“塞外江南”。</h1> <h1> 独特的地理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造就了天山西部众多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我们在其间往来穿梭,虽然不是在最美的夏季,但伊犁河谷多元的生态和绝美风光,依然令我们赞叹!</h1> <h1><b>库尔德宁</b></h1> <h1> 库尔德宁是西天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位于新疆伊犁河谷巩留县东部,是天山世界自然遗产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西天山最后的秘境”。</h1> <h1> 库尔德宁是一条南北走向的山谷,三面环山,伊犁河支流库尔德宁河贯穿其中。</h1> <h1> 峡谷幽静,景色秀丽,有“十里画廊”之称。</h1> <h1> 库尔德宁地处西天山山脉腹地,与喀拉峻、那拉提草原相邻。由于地处深山,景区内道路狭窄,因而不受旅行社的青睐,游客很少,保留着更为原始的生态。</h1> <h1> 景区内似乎只有我们这一辆自驾车游客,可以静静地欣赏这秘境中的密景。</h1> <h1> 发源于西天山山脉喀班巴依峰的库尔德宁河在峡谷中慢慢地流淌,最终汇入特克斯河。</h1> <h1> 库尔德宁河不仅是天山生态系统的“血脉”,更是连接雪山、森林、草原与人文的纽带,纯净与原始,使其成为伊犁河谷中远离喧嚣的“秘境之河”。</h1> <h1> 天山第二高峰喀班巴依峰(海拔4257米),终年积雪,是库尔德宁的地标性雪山,晴天时与云杉林同框,宛如仙境。</h1> <h1> 深秋时节,这里竟然绿草如茵。</h1> <h1> 离开秘境库尔德宁,我们沿X737、X765西行,前往喀拉峻草原,100多公里的依山公路,十有七八是沿着特克斯河。</h1> <h1><b>特克斯河</b></h1> <h1> 特克斯河发源于天山山脉中部哈尔克山北麓,是新疆伊犁地区的一条重要河流,自西向东流经特克斯县后,转向北流,与流经那拉提草原的巩乃斯河交汇,形成伊犁河主干,转向西流,是伊犁河的主要源头河。伊犁河最终注入哈萨克斯坦的巴尔喀什湖。</h1> <h1> 特克斯河河水清澈,因夹杂矿物质而呈现碧蓝色,犹如蓝带在昭苏、特克斯一带的大草原上蜿蜒流淌,形成独特的草原河流景观。</h1> <h1><b>喀拉峻</b></h1> <h1> 喀拉峻(哈萨克语:意为“黑色莽原”)是位于中国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特克斯县境内的高山草甸草原,被誉为“天山最美的立体草原”,2013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h1> <h1> 喀拉峻核心景区约600平方公里,海拔范围1800~3000米。景区开辟了上百公里的自驾车专属道路,需购票进入。</h1> <h1> 喀拉峻景观呈“立体分层”结构,从河谷到雪山依次为森林、草甸、高山草甸、冰川,形成独特的“五色花斑草原”,生长着 105 种优质牧草。</h1> <h1> 草原西部的制高点,可远眺天山主脉的汗腾格里峰(海拔6995米)及连绵雪峰。</h1> <h1> 当地的哈萨克族牧民仍保留着游牧的习俗,随着季节的变换而转场,将羊群、马队迁至水丰草美的牧场,毡房点缀草原。</h1> <h1> 连绵起伏的丘陵是西喀拉峻景区的特色,起伏的丘陵草甸因光影变化形似人体曲线,春季野花盛开时尤为壮丽,被称为“人体草原”。可惜我们到此不是在最美的季节。</h1> <h1><b>特克斯(八卦城)</b></h1> <h1> 到新疆伊犁旅游,小城特克斯不容错过。特克斯县城是世界上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八卦城,因其独特的城市规划与深厚的文化内涵闻名。</h1> <h1> 城市中心为圆形太极广场,广场的中心是太极坛,绘有黑白双鱼太极图案,是八卦城的核心地标。</h1> <h1> 八卦城始建于1937年,由时任伊犁屯垦使邱宗浚(军阀盛世才的岳父)主持规划,融合《易经》八卦文化与现代城市规划理念,旨在打造“天人合一”的理想城市。</h1> <h1> 设计以《周易》后天八卦图为蓝本,中心为象征“阴阳”的太极坛,向外辐射八条主街对应“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卦方位,六十四条街巷按六十四卦命名,形成严密的八卦网络。</h1> <h1> 八条主干道以太极坛为中心向外延伸,每条街长1.6公里,宽度严格对称,形成“放射状+环状”交通网,道路交错处无红绿灯(仅靠环岛分流),被誉为“没有红绿灯却不堵车的城市”。</h1> <h1> 八卦城对无人机持开放的态度,但必须办理报备。在八卦城第二天的清早,我来到城中心的警务站,打算报备大疆的悟2无人机,由于值班的警察没有见过这么大的机身,不予批准。无奈只好采用备用的大疆御2pro进行航拍。</h1> <h1> 办完手续,我就站在警务站边上放飞无人机,小城规模不大,高空鸟瞰,可以看到城外的田野。</h1> <h1><b>昭苏</b></h1> <h1> 昭苏县位于伊犁河上游特克斯河流域,为中亚内陆腹地一个群山环抱的高位山间盆地,四周高山环抱,形成了一个较为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素有“天马之乡”、“油菜花海”的美誉,是新疆重要的旅游和农牧业基地。</h1><h1> 我们到此既不是油菜花的季节,也没有去看血汗宝马,因其位于伊昭公路的一端,我们只是蜻蜓点水般的匆匆游过。</h1> <h3><b>昭苏草原石人</b></h3> <h1> 昭苏草原石人是新疆昭苏县境内发现的一类古代游牧民族文化遗存,属于欧亚草原石人文化的组成部分。这些石人雕像多立于墓葬或祭祀遗址前,是古代游牧民族对祖先、英雄或神灵崇拜的体现,具有重要的历史与艺术价值。</h1> <h1> 其中最著名的是这座小洪纳海石人,高约2.3米,身披长袍,手持酒杯,背后刻有粟特文铭文,推测为突厥贵族墓葬遗存。</h1> <h1> 用于墓葬的石人,通常立于墓前。</h1> <h1><b>夏塔</b></h1> <h1> 夏塔,又称为沙图阿满台,位于西天山主脉北麓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昭苏县柯尔克孜民族乡境内,距昭苏县城约70公里,邻近天山主脉,特克斯河从中流过。是一个集自然风光与历史文化于一体的旅游胜地。</h1> <h1> 夏塔古道是古代丝绸之路上最为险峻的一条著名古隘道,翻越天山主脊上的哈塔木孜达坂,沟通天山南北,全长120千米,是伊犁通往南疆阿克苏的捷径。传说唐代高僧玄奘西行取经时曾途经此地,因此被称为“玄奘之路”。</h1> <h1> 本次自驾出游前,我曾仔细看过这条线路,希望有自驾穿越的可能,但答案是否定的。古道沿途需翻越冰川、激流、悬崖和密林,绝大多数路段仅适合徒步或骑马通行。</h1> <h1> 夏塔景区禁止私家车进入,我们是乘坐景区大巴车浅尝而止。</h1> <h1> 昭苏至夏塔70来公里的公路,大部分路段在翻修。我们在返程时,车前风挡玻璃被路面蹦起的飞石砸出了一个坑,还好没有破裂,临时用所带应急用品中的万能胶水进行了封堵,一直坚持到回京。</h1> <h1><b>伊昭公路</b></h1> <h1> 伊昭公路是新疆伊犁地区一条以险峻和绝美风光著称的景观公路,连接伊宁市与昭苏县,全长约120公里,由于天气和路况的限制,其山地路段每年仅在6月底到9月底或10月初的一段时间内开放。</h1><h1> 对伊昭公路我向往已久。</h1> <h1> 伊昭公路是一条浓缩新疆极致风光的“天路”,沿途可欣赏到高山、草甸、雪峰、杉林、戈壁、花海等多样景观,可与独库公路媲美,被称为“小独库”。</h1> <h1> 其间翻越乌孙山,最高点安格列特达坂海拔约3177米,沿途多为盘山公路,一侧悬崖、一侧峭壁,弯急坡陡。相较独库,个人感觉伊昭更险。</h1> <h1> 出于战备的考量,伊昭公路始建于1960 年,由兵团修筑。当时施工条件异常艰苦,施工地段多数处于海拔 2000 米到 4000 米,气候恶劣,施工物资全靠牲畜驮运。经过艰苦努力,在 1963 年 4 月全部竣工。后经多次升级改造,使其成为了新疆最具盛名的旅游公路之一。</h1> <h1> 初入伊昭公路,路边是一片田园牧场景象,宁静祥和。</h1> <h1> 随着海拔的升高,白石峰在即。</h1> <h1> 高山草甸</h1> <h1> 接近海拔3000米路段,进入雪线,我们又从秋季进入了冬季。</h1> <h1> 落日余晖下的乌孙山白石峰。</h1> <h1> 海拔约3177米安格列特达坂路边的敖包。</h1> <h1> 翻过乌孙山安格列特达坂,夕阳落山那一刻的景色壮丽辉煌。</h1> <h1> 拍下最后的照片,我们在暮色中沿伊昭公路盘旋而下,临近伊宁时天已大黑,夜宿伊宁。</h1> <h1>老过101 2025年3月31日 于北京</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