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云端哨所:缺氧不缺信仰</p> <p class="ql-block">在祖国的西部边陲,喀喇昆仑山脉连绵起伏,雪山巍峨。这里,坐落着河尾滩哨所与神仙湾哨所,它们像是两把利刃,牢牢地守护着祖国的边境线。这两个哨所,一个以 “高” 著称,一个以 “险” 闻名,共同谱写着戍边战士们的壮丽篇章。</p><p class="ql-block">1. 河尾滩哨所:海拔 5418 米的 “世界屋脊顶点”</p><p class="ql-block">河尾滩哨所,屹立于喀喇昆仑山脉中段,海拔高达 5418 米,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哨所 ,被称为 “世界屋脊的顶点”。这里四季飘雪、终年冰封,自然环境极为恶劣。大气压强和氧含量均不到标准值的一半,紫外线强度却高出平原地区 50%,宇宙射线也时刻威胁着战士们的健康。</p> <p class="ql-block">河尾滩哨所</p><p class="ql-block">在河尾滩,每一次呼吸都像是在挣扎,每走一步都如同负重千斤。战士们巡逻时,必须随身携带氧气罐,即便如此,也常常因为缺氧而头晕目眩、呼吸困难。夜晚,他们在哨所中休息,却也离不开插着的氧气管,只有这样,才能在睡眠中维持生命。在这里,普通的生活变得异常艰难,简单的动作都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p><p class="ql-block">然而,就是在这样的 “生命禁区”,战士们用冻裂的手掌紧握钢枪,用坚定的信念守护着祖国的每一寸土地。他们在哨所的墙壁上写下 “界碑所在处,皆是国土心” 的誓言,这誓言,比钢铁还要坚硬,比雪山还要巍峨。</p><p class="ql-block">2. 神仙湾哨所:温差 30℃的 “冰火两重天”</p><p class="ql-block">神仙湾哨所,位于喀喇昆仑山脉中段,海拔 5380 米,虽比河尾滩哨所略低,但环境同样恶劣,有着 “高原上的高原” 之称。这里年平均气温低于零度,昼夜最大温差可达 30 多度,冬季长达 6 个多月,一年里 17 米 / 秒以上大风天占了一半,空气中的含氧量不到平地的一半 。</p> <p class="ql-block">神仙湾哨所</p><p class="ql-block">夏季,当太阳直射时,地表温度超过 50℃,哨所内酷热难耐;而到了夜晚,气温又会骤降至零下,寒冷刺骨。冬季,最低气温更是能达到零下 40℃,整个哨所被厚厚的冰雪覆盖,仿佛一座冰窖。</p><p class="ql-block">哨所组建初期,条件极其艰苦。官兵们仅靠一顶棉帐篷和一口架在石头上的铁锅生活,每天吃压缩干粮,喝的是七十多度就沸腾的雪水。没有取暖设备,他们就相互依偎,用彼此的体温抵御严寒;没有娱乐设施,他们就用歌声和故事驱散寂寞。</p><p class="ql-block">如今,神仙湾哨所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现代化的营房、先进的制氧设备、丰富的娱乐设施,让战士们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然而,“喀喇昆仑钢铁哨卡” 的荣誉背后,是一代代士兵用青春和热血浇筑的界碑。他们在这片土地上,不畏艰险,不惧困苦,用忠诚和担当诠释着军人的使命。</p><p class="ql-block">二、极地守望:孤独与严寒的较量</p><p class="ql-block">在祖国的北疆与西南边陲,伊木河哨所与查果拉哨所,分别以其严寒和大风而闻名。它们所处的环境,一个是冰天雪地的 “雪域孤岛”,一个是飞沙走石的 “风口国门”,但无论条件多么艰苦,战士们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用生命守护着祖国的边境。</p><p class="ql-block">3. 伊木河哨所:零下 57℃的 “雪域孤岛”</p><p class="ql-block">伊木河哨所,位于祖国雄鸡版图 “鸡冠” 顶端,地处大兴安岭深处、中俄两国界河额尔古纳河岸边 ,是北京军区最北端的哨所。这里最低气温可达零下 57℃,年平均气温零下 5 摄氏度,“六月雪、八月霜,十月一片白茫茫” 是这里真实生活的写照。</p> <p class="ql-block">伊木河哨所</p><p class="ql-block">伊木河哨所的冬季,漫长而寒冷,封山期长达 6 个月。大雪封山后,这里便成了与世隔绝的 “陆地孤岛”,外界的物资难以运入,里面的人也无法出去。在这段时间里,战士们只能依靠之前储备的物资生活,与外界的联系也只能通过电话和网络。</p><p class="ql-block">巡逻,是战士们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冬季,他们需要在齐腰深的积雪中艰难前行,每一步都充满了艰辛。刺骨的寒风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睫毛瞬间结霜,呼吸也变成了冰雾。但战士们从未退缩,他们笑称 “守着界河就像守着家”,这份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家的眷恋,支撑着他们在这极寒之地坚守。</p><p class="ql-block">2015 年 12 月 30 日,时任连长杜宏在前往哨所检查工作途中,不幸跌落悬崖,壮烈牺牲。从此,每次巡逻返程,官兵都会前往老连长杜宏烈士雕像前 “报平安”,向他汇报巡逻情况,仿佛他从未离开。在伊木河边防连黑板报上,曾抄录着这样一首战士的诗歌,“清澈大爱壮山河,青春壮写山河爱,我在边关就是诗。” 这条巡逻路,这些年轻的官兵,因为极端天气、恶劣环境,被赋予别样意义 。</p><p class="ql-block">4. 查果拉哨所:每秒 12 级大风中的 “风中舞者”</p><p class="ql-block">查果拉哨所,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北麓的亚东县古汝乡,海拔 5318 米,是全军最高、最艰苦的边关哨所之一 。这里高寒缺氧,含氧量只有内地的 35%,年平均气温在摄氏零下 10 度以下,最低气温甚至突破了零下 50℃,被称为 “高原中的高原”“雪山中的雪山”。</p> <p class="ql-block">查果拉哨所</p><p class="ql-block">哨所组建初期,条件极为简陋,战士们仅靠三顶帐篷和两口铁锅安营扎寨。这里年平均风速超过 10 米 / 秒,相当于每秒 12 级大风,帐篷常常被大风掀翻,战士们只能用石头压住帐篷的四角,用身体堵住漏风的墙缝。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的生活充满了挑战。</p><p class="ql-block">每天,官兵们都要在飞沙走石中站岗,狂风呼啸着吹过,吹得他们几乎站立不稳,但他们依然身姿挺拔,如同一棵棵苍松。他们用冻僵的手指记录着边境的动态,用坚定的目光注视着远方。多年来,先后有 10 多名官兵长眠在这里,他们为珠峰自然保护区的安全和生态环境保障作出了无私伟大的奉献 。</p><p class="ql-block">如今,随着国家对边防建设的重视,查果拉哨所的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现代化的营房、先进的制氧设备、丰富的娱乐设施,让战士们的生活不再那么艰苦。但 “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 的口号,始终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查果拉官兵,他们在这 “生命禁区” 中,用青春和热血,书写着对祖国的忠诚。</p><p class="ql-block">三、生死巡边路:悬崖与冰河的考验</p><p class="ql-block">在祖国的西南边陲,喜马拉雅山脉南麓,老虎嘴哨所与詹娘舍哨所,犹如两颗璀璨的星辰,镶嵌在祖国的边境线上。它们所处的环境,一个是悬崖峭壁的 “死亡地带”,一个是雨雪交织的 “极地冰窟”,但无论条件多么艰苦,战士们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用生命守护着祖国的边境。</p><p class="ql-block">5. 老虎嘴哨所:悬挂在悬崖上的 “天梯”</p><p class="ql-block">老虎嘴哨所,位于西藏山南军分区,地处喜马拉雅山南麓,因其巡逻路上的一处山口形似老虎嘴而得名。这里的巡逻路,堪称是一条 “悬挂在悬崖上的天梯”,每一步都充满了生死考验。</p> <p class="ql-block">过去,官兵们巡逻时,必须攀爬千米绝壁,借助几条绳索负重而上。这段路,稍有不慎,便会坠入万丈深渊,因此,老虎嘴也成为了官兵们巡逻路上的第一道生死关。曾有战士回忆说:“每次经过老虎嘴,我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下面就是深不见底的悬崖,风一吹,绳索就晃个不停,感觉自己随时都会掉下去。”</p><p class="ql-block">如今,为了保障官兵们的巡逻安全,相关部门在悬崖边上修建了栈道。虽然栈道的建成大大降低了巡逻的危险性,但 4600 米的海拔、崎岖的碎石路,依然让巡逻充满了挑战。2024 年秋季入伍的在校本科生夏梓辉,下连仅 3 个月,就迎来了人生首次边防巡逻任务。他坦言:“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巡逻,每一步都像是在和死神擦肩,悬崖就在身边,稍有不慎就会粉身碎骨。但我知道,我肩负着祖国和人民的重托,无论多么危险,我都不能退缩。”</p><p class="ql-block">6. 詹娘舍哨所:雨雪交织的 “极地冰窟”</p><p class="ql-block">詹娘舍哨所,藏语意为 “鹰都飞不过去的地方”,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海拔 4655 米 。这里年均雨雪日超过 200 天,最低气温可达零下 40℃,最高气温仅 5℃,是名副其实的 “极地冰窟”。</p> <p class="ql-block">哨所的战士们,每天都要在雨雪中站岗执勤。他们的棉鞋,常常被雨雪浸湿,又在极寒的气温下冻成冰坨。每次巡逻归来,战士们都需要用火烤很久,才能把鞋子脱下来。有的战士甚至因为长时间穿着湿冷的鞋子,双脚长满了冻疮,又痒又痛,但他们从未抱怨过。</p><p class="ql-block">有一次,哨长李玉成与班长马关敬、上等兵黄伟轩和王鹤,在执行任务返回哨所的路上突遇暴风雪。大雪像洪水般快速没过他们的脚面、膝盖和腰部,风雪中,他们肩搭着肩,喘着粗气,艰难挪行。李玉成意识到,他们随时可能遭遇不测,他平静地提议:“趁着手机还有电,每人拍张照片发给家人并打个电话吧。”4 人面面相觑,心领神会。雪山上信号断断续续,电话、微信时断时续。“告诉孩子,爸爸是个大英雄!” 马关敬用冻僵颤抖的手指紧紧按住手机上的语音键,对妻子喊出这句话后,已是泪流满面。李玉成故作轻松地说:“你们转过身去,我要给我的未婚妻录段视频,我怕我会哭……” 黄伟轩和王鹤宇在跟父母语音完后,把自己的银行卡密码也发了过去…… 随后,4 个人坚持着,搀扶着,鼓励着,前进着……10 多公里的雪地陡坡,他们整整 “爬” 了 12 个小时 。</p><p class="ql-block">就是这样,詹娘舍哨所的战士们,在这雨雪交织的 “极地冰窟” 中,用坚强的意志和无畏的勇气,守护着祖国的边境。他们说:“守着祖国的风雪,心里就是暖的。” 这份对祖国的热爱,这份对责任的担当,让他们在这艰苦的环境中,绽放出了最耀眼的光芒。</p><p class="ql-block">四、热血边关:平凡中的英雄史诗</p><p class="ql-block">7. 红其拉甫哨所:5100 米海拔的 “缺氧战场”</p><p class="ql-block">红其拉甫哨所,位于帕米尔高原,是祖国的 “西大门” ,平均海拔 4700 多米,最低气温零下 40 多摄氏度,空气中含氧量不足平原地区的 48%,风力常年在七八级以上,最低温度可达零下 43 摄氏度,每年寒季长达 8 个月,被称为 “生命禁区” 。</p> <p class="ql-block">这里,紫外线辐射强度是平原地区的数倍,战士们的皮肤被晒得黝黑,嘴唇干裂起皮,指甲凹陷泛白。巡逻途中,他们不仅要忍受缺氧带来的头痛、呼吸困难等症状,还要面对多变的天气和复杂的地形。雪崩、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随时可能发生,每一次巡逻,都像是在与死神较量。</p><p class="ql-block">为了应对恶劣的环境,官兵们巡逻时必须携带 “三件宝”:氧气袋、葡萄糖、止痛药。即便如此,每一次巡逻,都是对他们身体和意志的极限考验。排长次罗布,在红其拉甫哨所坚守了 11 年,累计巡逻 200 余次。他的眼角和眉心,留下了两处伤疤,那是他与死神擦肩而过的印记。但他却说:“这些伤疤,是祖国给我的勋章。”</p><p class="ql-block">在红其拉甫,战士们的生活充满了艰辛,但他们的精神世界却无比丰富。他们在哨所的墙壁上写下 “大好河山,寸土不让” 的誓言,用歌声和欢笑驱散寂寞,用忠诚和担当诠释着对祖国的热爱。他们是高原上的雄鹰,在这片 “生命禁区” 中,守护着祖国的和平与安宁。</p><p class="ql-block">8. 五道梁兵站:青藏线上的 “生命禁区”</p><p class="ql-block">五道梁兵站,位于青海省格尔木市,地处昆仑和唐古拉两座大雪山的接缝处,海拔 4600 米 。这里常年寒冷,不是刮风就是下雪,一年四季,基本上感觉都在过冬天,气候非常恶劣。由于海拔高,空气中的含氧量非常低,很多战士们到这里都有严重的高原反应,头晕脑胀、行动迟缓是常有的事。</p> <p class="ql-block">在五道梁兵站,水烧不开、饭煮不熟是常态。因为气压低,水在 70℃左右就会沸腾,这样的水温根本无法将食物煮熟。为了解决吃饭问题,战士们只能使用高压锅,但即便如此,饭菜的口感也远远不如平原地区。</p><p class="ql-block">夜晚,是战士们最难熬的时刻。由于风大,空气中的含氧量会降到极致,缺氧对一个人来说造成的影响可能是致命的。很多战士们因为含氧量太低导致晚上不停的喘气,头疼得厉害,根本没法进入正常睡眠。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上级部门在哨所战士们的宿舍里,每个床头都装有氧气阀,睡觉时打开氧气阀,将吸氧管插上,才能缓解供氧不足而导致的头疼。</p><p class="ql-block">从兵站建立开始,60 余年间,一代代战士们坚持不懈,把兵站的设施不断完善。兵站所管辖的防线都是位于悬崖峭壁之上,寒冬之时坚冰冷凝,稍有不慎就会发生意外,每一个在这里服役的士兵都经历过生与死的威胁。据统计,包括五道梁在内,2000 多公里的青藏线兵站上已经牺牲了 700 多名战士,平均每 3 公里就有一位烈士的军魂长眠在此 。他们用生命诠释了对祖国的忠诚,用热血捍卫了祖国的尊严。</p><p class="ql-block">如今,五道梁兵站的条件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现代化的营房、先进的制氧设备、丰富的娱乐设施,让战士们的生活不再那么艰苦。但 “坚守高原、无私奉献” 的精神,始终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兵站官兵,他们在这 “生命禁区” 中,用青春和热血,书写着对祖国的忠诚。</p><p class="ql-block">五、精神高地:界碑下的青春绽放</p><p class="ql-block">9. 帕米尔高原哨所:最西端的 “太阳守望者”</p><p class="ql-block">帕米尔高原哨所,位于中国版图的最西端,是我国最晚迎来日出,却最早送走晚霞的地方 。这里的战士们,被称为 “太阳守望者”,他们每天目送最后一缕阳光离开祖国,用坚守诠释着 “西陲第一哨” 的担当。</p> <p class="ql-block">帕米尔高原,平均海拔 4500 米以上,群山连绵,雪峰林立。这里的空气稀薄,含氧量不足平原地区的一半,紫外线辐射强度却高出数倍。战士们的皮肤被晒得黝黑,嘴唇干裂起皮,但他们的眼神却无比坚定。</p><p class="ql-block">在巡逻的路上,战士们会在石头上刻下 “中国” 二字,在山口种下格桑花。这些格桑花,虽然生长环境恶劣,但依然顽强地绽放着,就像战士们的精神一样,永不磨灭。在哨塔上,战士们刻下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的誓言,这誓言,是他们对祖国最深情的告白。</p><p class="ql-block">每年的春节,当全国人民都在阖家团圆的时候,帕米尔高原哨所的战士们却依然坚守在岗位上。他们通过视频电话,向远方的家人拜年,看着屏幕里亲人的笑脸,他们的心中充满了思念,但他们知道,自己的坚守,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平安团圆。</p><p class="ql-block">10. 北极哨所:极寒中的 “东方第一哨”</p><p class="ql-block">北极哨所,位于黑龙江省漠河市北极镇北极村,是我国位置最北、纬度最高的哨所,素有 “北陲第一哨” 之称 。这里冬季最低气温可达零下 53℃,全年无霜期仅 80 多天,冬季日均气温在零下 30℃左右,是名副其实的 “高寒禁区”。</p> <p class="ql-block">在北极哨所,战士们站岗时,睫毛上会迅速结冰花,呼出的热气瞬间变成冰雾。枪械需要提前预热才能正常使用,否则就会被冻住。为了抵御严寒,战士们需要穿上厚厚的棉衣、棉裤、棉鞋,戴上棉帽、手套,但即便如此,寒冷依然像无孔不入的恶魔,侵蚀着他们的身体。</p><p class="ql-block">然而,战士们并没有被严寒吓倒。他们迈着坚定的步伐,在冰天雪地中巡逻,每一步都踏得坚实有力。他们用热血融化冰雪,用忠诚守护着祖国的 “北大门”。在哨所的旗杆上,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在白雪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鲜艳。这面国旗,是战士们心中的信仰,也是他们坚守的动力。</p><p class="ql-block">每年的元旦,当第一缕阳光洒在祖国的大地上时,北极哨所的战士们会在哨位上升起新年的第一面五星红旗。这面五星红旗,在朝阳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它象征着祖国的繁荣昌盛,也象征着战士们对祖国的无限热爱。</p><p class="ql-block">结语:哪有岁月静好,不过有人负重前行</p><p class="ql-block">这些哨所的官兵,用青春丈量山河,用生命守护界碑。他们的故事里没有豪言壮语,只有 “不能走的责任,不想走的情怀”。当我们享受静好岁月时,请记住:在祖国最偏远的角落,有一群 “最可爱的人”,正以血肉之躯铸就钢铁长城。</p> <p class="ql-block">原文转载自mr.mbd.baidu.com,著作权归作者所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