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林诗行 山水如画

大榕树

<p class="ql-block"> 南民族村,一个融合了水陆景观的景区,以其清新优雅的环境和错落有致的村寨景点而闻名。这里绿荫小径、亭阁回廊、拱桥石阶相互连接,与滇池湖滨大道相连,形成一幅美丽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  在云南民族村里,你可以看到各种民族文化的瑰宝。吉祥的傣寨白塔、壮观的白族大理三塔、高耸的彝家图腾柱,以及纳西东巴文化、佤族的木鼓、基诺族的太阳鼓、拉祜族的芦笙舞等。此外,还有雪域高原的藏族佛寺、哈尼族的龙巴门、德昂族的龙阳塔、壮族的铜鼓文化等。</p> <p class="ql-block">  真正的云南名片不需要印刷——看吧,那道移动的青山正在苏醒</p> <p class="ql-block">  踏入村口,仿佛闯入一场永不落幕的民族狂欢节。</p> <p class="ql-block"> 晨雾漫过竹楼,钟声自菩提叶尖滑落。青苔佛塔舒展金箔,风铃摇碎一池莲花。老茶树盘踞寨门,年轮里沉睡迁徙传说,银饰碰撞惊醒打盹的猫。</p> <p class="ql-block">  月光漫过独木舟,火塘边烟斗敲落星子。竹影在芭蕉叶上写经,时光凝成琥珀,连风都走得黏稠。</p> <p class="ql-block">  织锦经纬缠绕孔雀翎,靛蓝染缸浮着碎银。水车吱呀转,湄公河水漫过稻田时泛着翡翠光。泼水节溅湿木棉,鼓震落花瓣,暮色中萤火与诵经声一同亮起。</p> <p class="ql-block"> 竹楼剪影</p> <p class="ql-block">  德宏的风总带着竹叶的清气,景颇女儿的筒裙在风里荡开孔雀蓝的涟漪。银泡在柠檬黄的织锦上流淌,像山岚凝成的星子,随着脚步在青石板上跳跃。</p> <p class="ql-block">  红河哈尼人的脚印在云雾里蜿蜒,从冬雪踩到春雨。他们把山坡折成镜子,让阳光在水面上流淌成金色的蛇。梯田层层叠叠,像女人们裙摆上绣的银链,又似天神遗落的经文。</p> <p class="ql-block">  矻扎扎节时,铓锣震醒山林。少年们举着竹筒酒,酒液在火塘边跳起古老的舞。三弦与葫芦笙在月光下私语,姑娘们银佩叮当,踩碎了夜的寂静。</p> <p class="ql-block">  蘑菇房顶飘起炊烟,青稞酒酝酿着古老的歌谣。哈尼人用竹筒接住雨滴,用木鼓敲响晨昏,用千年时光雕琢大地的指纹。当暮色漫过云海,他们把星辰种进梯田,等待下一个黎明醒来时,稻穗已镀满银河的光。</p> <p class="ql-block">  《傈僳族:山风中的彩虹》</p> <p class="ql-block">  没有文字的民族用歌谣砌墙,把迁徙的脚印酿成蜂蜜酒。当阿尺慕曲的和声漫过青稞田,整个怒江峡谷都成了会呼吸的五线谱。傈僳人把春天揉进青稞粑粑,将冬天酿成水酒,生命在四季的轮回中永不停歇。</p> <p class="ql-block">  刀杆节的火光舔舐着长矛,二十八道竹签上的咒语在夜风中旋转。当赤裸的躯体贴上滚烫的铁杆,傈僳人的血液早已与雪山同温。那些被火淬炼的图腾,在年轻猎手的脊背开出金色的花朵。</p> <p class="ql-block">  当最后一缕炊烟融入雪山,傈僳老者手中的竹简仍在低语。那些用竹篾刻下的月亮,正照亮年轻一代走出峡谷的路。而无论走多远,他们总能在梦里听见,江水在银佩间流淌成古老的歌谣。</p> <p class="ql-block">  彝族是昆明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热情好客,能歌善舞,火把节是彝族最盛大的节日。当夜幕降临,人们手持火把,汇聚在一起,熊熊燃烧的火焰照亮了夜空,也点燃了人们心中的激情。大家围成一圈,跳起欢快的左脚舞,歌声、笑声、欢呼声此起彼伏,那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对未来的憧憬。</p> <p class="ql-block"> 苗族的银饰工艺精湛,令人叹为观止。苗族姑娘们佩戴着精美的银饰,银光闪闪,熠熠生辉。从头饰到胸饰,从手镯到脚链,每一件银饰都凝聚着苗族人民的心血和智慧。他们用银饰来装扮自己,表达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在昆明的苗族村寨,还能看到苗族人民制作银饰的过程,那精湛的技艺,让人不禁为之折服。</p> <p class="ql-block"> 云南民族村里,你可以看到各种民族文化的瑰宝。吉祥的傣寨白塔、壮观的白族大理三塔、高耸的彝家图腾柱,以及纳西东巴文化、佤族的木鼓、基诺族的太阳鼓、拉祜族的芦笙舞等。此外,还有雪域高原的藏族佛寺、哈尼族的龙巴门、德昂族的龙阳塔、壮族的铜鼓文化等。</p> <p class="ql-block">  藏青色天幕撕裂处,藏羚羊的犄角掠过流云。它们是高原写给风的信笺,蹄铁叩击砾石的声响,惊醒了沉睡千年的冻土。当最后一片雪花凝成冰晶,羊群在可可西里的褶皱里苏醒。绒毛间裹着的不是尘埃,而是海拔五千米的月光。它们用透明的鼻腔过滤稀薄的氧气,在狼群凝视的荒原上,将脆弱的优雅淬炼成生存的铠甲。</p> <p class="ql-block">  转经筒并非单纯的宗教器物,它是藏人对宇宙秩序的具象表达。筒身雕琢的莲花与金刚,内部密匝匝排列的六字真言,当手指推动铜轴的刹那,整个装置便成为微缩的曼荼罗。藏传佛教认为每转动一圈,等于诵读十万遍《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那些被离心力甩动的经文,化作看不见的光束穿透拉萨的雾霭,直抵诸佛的莲座。</p> <p class="ql-block">  云雾在哀牢山脊凝结成银链,那是腊西族女子腰间摇响的铜铃。当第一缕阳光穿透竹楼缝隙,蓝靛染就的百褶裙便在梯田间流淌成银河坠落的碎片。这个隐匿于横断山脉褶皱里的族群,用竹简记录着迁徙的星图,将虎纹刺绣绣进新生儿的裹褓,让古老的歌谣在青冈木火塘边永不熄灭。</p> <p class="ql-block">  "莫让云雀衔走祖灵的口信",是他们世代相传的箴言。猎人在竹筒里贮存的不只是蜂蜜,还有山神赐予的勇气;织女穿梭的不仅是棉线,更是时光编织的经纬。当铓锣在赕佛节敲碎夜色,银饰碰撞的声响里,能听见整个雨林都在诵读创世史诗。</p> <p class="ql-block">  大理白塔,即崇圣寺三塔,是云南大理的标志性建筑,也是中国南方最古老的著名建筑之一。这三座白塔矗立在苍山洱海之间,历经千年风雨,依然巍然屹立,成为大理宗教与文化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  大理白塔不仅是大理的地标,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一份文化的传承。它静静地守护着这座古城,诉说着千年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这座白色桥,静静地守护着这片土地,见证着岁月的变迁。它用自己的白色,为这个世界增添了一份纯净与美好。</p> <p class="ql-block">  基诺山的晨雾里,总能听见一种低沉的轰鸣。那是刻满苔痕的大鼓在震颤,鼓皮上跳动的阳光,像是从唐代穿越而来的音符。这个直到1979年才被正式确认的民族,就像横断山脉褶皱里藏匿的绿宝石,直到现代才被世人惊鸿一瞥。</p> <p class="ql-block">  特懋克节的篝火照亮夜空时,基诺人用竹筒盛着香糯的毫洛托,让茶香与竹香在月光下交融。他们称自己为"基诺雅"——尊敬舅舅的人,这个称谓里藏着古老的母系密码。当姑娘们身着黑红相间的筒裙旋转起舞,银饰碰撞声与大鼓共鸣,仿佛能震落树叶上的露珠。</p> <p class="ql-block">  茶树是会说话的史书。基诺族的先民在密林中培育的古茶,如今成了致富的金叶。年轻一代在抖音直播间展示"刻发纹身"时,背景里依稀可见竹楼飞檐上晾晒的茶叶。当无人机掠过橡胶林上空,橡胶水的清冽与山茅野菜的清香,在4G信号塔旁奇妙交融。</p> <p class="ql-block"> 昆明民族村,是凝固的诗,流动的画,更是五十六个民族共谱的和谐乐章。在这里,历史与现代不必对立,多元与统一可以共生。当摩天轮将七彩霓虹撒向夜空,我忽然懂得,真正的春天从来不会褪色,它就藏在那些会跳舞的屋檐、会唱歌的银饰和永不熄灭的火塘里。</p> <p class="ql-block">  昆明,这座四季如春的城市,不仅有着令人陶醉的自然风光,更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美丽家园。在这里,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谱写着民族团结的和谐乐章。</p> <p class="ql-block">  春日海埂:滇池的翡翠项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滇池之畔的海埂公园,一组白色的民族文化雕塑,宛如岁月沉淀下的珍珠,静静诉说着这片土地上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故事。</p> <p class="ql-block">  三月的滇池正酝酿一场盛大的绿意。海埂公园的垂柳最先接到春信,万千柔条在水面上蘸出新绿的涟漪,像是大地写给天空的情书。红嘴鸥尚未北归,银羽掠过波心时,总惊碎一池桃花的倒影。</p> <p class="ql-block">  柳眼初绽时,滇池正把春天酿成蜜。我踩着螺蛳湾褪色的青石,看鸥翅裁开碧波,碎银般的浪花蹦上裙裾,学不会收敛的春光便顺着衣角淌进草丛。</p> <p class="ql-block">  沿湖堤漫步,蓝花楹在枝头绣着紫色云霞,花瓣随风坠入湖中,化作鱼儿的梦境。湿地里新芦初生,嫩芽顶开冻土时,恰好遇见迁徙的灰鹭抖落翅尖的晨露。游船划开翡翠般的水波,惊起满滩的水鸟,它们掠过水面时,喙间衔着整条春天的诗句。</p> <p class="ql-block">  清晨的滇池尚未睁开眼睛,雾气在柳条间编织薄纱。忽然有银羽划破灰蓝,海鸥们驮着残星掠过水面,将夜色抖成碎钻。</p> <p class="ql-block">  每年春天,从西伯利亚飞来的红嘴鸥都会在滇池栖息。成群结队的海鸥在湖面上盘旋,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喂鸟”。那种铺天盖地的景象,真是让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  九点阳光漫过防波堤时,它们正在青砖上晾晒翅尖的露水。一个穿裙服的身影举着面包冲来,鸥群便呼啦啦腾起,将美女的笑声裹进羽翼,揉碎在粼粼波光里。</p> <p class="ql-block">  昆明大观楼前,孙髯翁长联如滇池涌浪,将五百里烟波凝为墨痕。上联以“奔来眼底”开篇,滇池碧水、金马玉龙、三川灵秀次第铺陈,舟楫、渔樵、官商皆入画图;下联从“注到心头”落笔,数千年兴亡、汉习楼船、唐标铁柱次第展开,铜柱、金符、铁门空余陈迹。一“奔”一“注”,时空交错间,湖山胜景与王朝兴衰在楹柱上轰然碰撞。此联妙在尺幅千里。上联仄声起势,如滇水奔涌,层层递进至“冠盖满京华”戛然而止;下联平声转韵,似残阳西坠,徐徐推演至“断碣隐蓬蒿”黯然收笔。孙髯翁以布衣之身,将江山胜迹化为胸中块垒,让楼台亭阁从此有了筋骨。那些雕梁画栋间,分明跃动着历史的脉搏:汉武开边的舳舻千里,南诏建国的金戈铁马,在“元跨革囊”的烟霭中若隐若现;楼外的渔火明灭,恰似历代王侯的宫阙灰飞。</p><p class="ql-block">当今登楼者,常见游人。对长联拍照留念。电子屏上的字句随波光流转,却照不见髯翁当年凭栏处。他以180字的惊涛,淘尽五朝烟尘,终将个人失意铸成民族镜鉴。当落日熔金倾洒在110字的楹柱上,那些褪色的朱漆里,依稀可见文明兴衰的年轮。</p> <p class="ql-block">  昆明的滇池,虽然名字有“池”字,但实际上它是云南最大的淡水湖,被称为“昆明湖”或“昆明池”。这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湖面海拔1886米,被誉为“高原明珠”。</p> <p class="ql-block">  暮色漫过睡莲时,有孩童在堤岸放起纸鸢。线轴转出的经纬里,我忽然懂得收拢时光的方式——那些被揉碎的春水、候鸟的呢喃、发梢凝着的玉兰花露,终将凝成琥珀,悬在瓶颈,成为永不凋谢的青绿书签。</p> <p class="ql-block">  夕阳下的滇池,余晖将天空与湖面染成绚丽的橙红色,仿佛整个世界都被浸染在温暖的色彩里。滇池宛如大地的一面镜子,映照着夕阳的光辉,波光粼粼,如梦如幻。漫步湖边,驻足欣赏,拍照留念,试图将这短暂的美景永远定格。当夕阳渐渐沉入地平线,滇池也被笼罩在一片金色的宁静之中,只留下无尽的遐想与回忆。</p> <p class="ql-block">  日落时分去滇池,景色简直美得让人窒息。太阳渐渐消失在山的背后,余晖映出斑斓的光线,白云变成了金灿灿的,湖面闪烁着波澜的光芒。从西伯利亚飞来的海鸥在空中盘旋,游人手中的食物在空中香味四溢,海鸥成群结队地寻味而来,一点都不怕生。</p> <p class="ql-block">  暮色漫上来时,滇池把最后一缕金光交给芦苇。归鸟衔着星子入巢,而海埂公园的春日,正把每个游人的脚印,酿成永不褪色的琥珀。</p> <p class="ql-block">  樊枝花,山峦叠翠,云雾缭绕,阳光透过树叶洒下,光影斑驳。山间小径,绿荫如盖,鸟鸣清脆。溪流潺潺,溪水拍石,溅起水花。溪边石头形态各异。山顶远眺,山峦连绵,村落错落,炊烟袅袅,田野绿浪翻滚。樊枝花,像一首诗、一幅画,等待人们感受它的美。</p> <p class="ql-block">  望月楼始建于清朝康熙41年(公元1702年),主体建筑于1702年至1736年落成,跨越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最终在嘉庆22年(公元1817年)全部竣工[^5^]。它不仅是阿訇召唤穆斯林做礼拜的邦克楼,也是游人登楼望月抒怀的风景佳楼。</p> <p class="ql-block">  金沙江水在攀枝花市蜿蜒成一首金色长诗。晨光初绽时,江面浮起薄雾,恍若仙娥轻抖纱衣。江畔的攀枝花公园里,木棉树擎着火红冠羽,与远处钢铁高炉的轮廓交相辉映,工业与自然在此刻达成奇妙和解。二滩国家森林公园的湖水碧如翡翠,倒映着群山的褶皱,波光里游动着远古洪荒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  雅砻江大桥横跨两岸,车流如星河倾泻。江风裹着芒果园的甜香,吹皱金沙江的金箔。这座以钢铁闻名的城市,却在转角处总能遇见惊喜——转角的三角梅瀑布,攀援在废弃铁轨上的蓝花楹,将冷硬的工业线条编织成温柔花环。</p> <p class="ql-block">  春日里,攀枝花仿若打翻的调色盘。苏铁王园中,千年苏铁舒展墨绿羽叶,新绽的攀枝花如燃烧的云霞,花瓣上凝着阳光的蜜。</p> <p class="ql-block">  晨雾未散,阿署达村的梯田已悄然苏醒。层层叠叠的田埂在曦光中泛起银鳞,恍若被山风抖落的银河碎片。攀枝花的褶皱里,这些凝固的波浪正以最谦卑的姿态,托举着农耕文明最后的诗意。哈尼族老者说,梯田是祖先的指纹。千年前迁徙至此的先民,用牛角丈量山坡的弧度,以竹篾校准水流的走向。七百级石阶连着七百块田,每一级都是与土地订立的契约。春水初生时,倒映的云絮会化作游鱼,穿梭在尚未插秧的镜面里。</p> <p class="ql-block">  成都邛崃古城,千年文脉悠长。漫步其中,青石板路,斑驳城墙,承载着无数的历史记忆。仿佛能听到古人的脚步声声,看到古街两旁喧嚣的景象。城墙上的每一块砖石,都记录着岁月的沧桑,守护着这座古城的安宁。</p> <p class="ql-block">  邛崃文君古里:蜀风雅韵的千年絮语。</p> <p class="ql-block">  青石底座上,云鬓斜插玉簪的女子执卷而立。晨光穿透千年雾霭,在她素手轻展的竹简上流淌成液态的银。邛崃山脉的风掠过雕栏,吹散她裙裾上的蜀锦纹样,恍惚间听见绿绮琴声自酒垆深处漫出。这座卓文君雕像被岁月雕琢得温润如玉。眉间那颗朱砂痣,恰是当年当垆卖酒时溅落的酒痕。她身后的古井仍在汲水,辘轳转动时,青铜的叮当声惊醒了沉睡的诗行。井水漫过汉代的月光,倒映着那个夜奔的身影,衣袂间还沾着临邛城的霜。</p> <p class="ql-block">  老茶馆的竹椅在青砖上挪动,竹叶青的热气里浮着卓王孙府邸的残影。说书人的惊堂木惊起檐角铜铃,叮当声里,司马相如的车马正从《上林赋》的墨迹中驶出。</p> <p class="ql-block"> 邛窑遗址公园,是邛窑文化的瑰宝,它承载着历史的记忆,闪耀着艺术的光芒,吸引着无数人前来探寻它的奥秘,感受它的独特魅力,在这里,人们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代的工匠们进行了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领略到了中国陶瓷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p> <p class="ql-block">  邛窑遗址公园,邛窑文化传承地,如一颗古朴明珠,闪耀在岁月长河中,等待人们去探寻欣赏。</p> <p class="ql-block">  邛窑,始烧于南北朝,兴盛于唐五代,是中国彩瓷发源地之一,其烧造历史长达 1500 余年,创造了无数精美瓷器,见证了古代中国陶瓷工艺的辉煌成就,邛窑遗址公园就是围绕邛窑而建的文化圣地。</p> <p class="ql-block">  邛窑遗址公园还拥有优美的自然景观。公园内绿树成荫,花草芬芳,清澈的小溪潺潺流过,为公园增添了几分灵动与生机。游客们漫步其中,既能欣赏到历史文化的厚重,又能领略到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p> <p class="ql-block">  邛窑瓷器,以青瓷、褐绿彩瓷最具特色。其青瓷,釉色青翠莹润,如春水般清新自然,仿佛能映出天空与青山的倒影;褐绿彩瓷则色彩斑斓,在瓷器上绘制出花鸟鱼虫、人物故事等图案,栩栩如生,展现出古代工匠们高超的绘画技艺与独特的审美情趣。其中,邛窑的莲花纹饰更是独具匠心,一朵朵盛开的莲花,或含苞待放,或娇艳欲滴,围绕在瓷器表面,给人以宁静而美好的感受,仿佛将人们带入了一个充满禅意与诗意的艺术世界。</p> <p class="ql-block">  邛窑遗址公园也为陶瓷艺术家们提供了一个创作与交流的平台,激发着新一代工匠们的灵感,让邛窑文化在新时代得以传奇承和发展。</p> <p class="ql-block">  春日的勉县,本是油菜花的狂欢。那金黄的花海,铺天盖地,像是大地的盛装。昨天空中飘着雪花,给这场狂欢蒙上了一层别样的浪漫。雪花飘飘洒洒,落在油菜花上。花瓣被雪点缀,像是披上了一层洁白的轻纱。金黄与洁白交织,仿佛是大自然最不经意的涂鸦,却美得惊心动魄。油菜花在雪中显得格外娇嫩,却又坚韧地挺立着。它们在风雪中微微摇曳,像是在诉说着春天的倔强与执着。雪打油菜花,是勉县独有的春日奇景。它打破了人们对春天的固有印象,让春天不再只是温暖与明媚,还有这份清冷与纯净。站在田埂上,望着这雪中的油菜花,心中满是惊叹,这是大自然独有的诗意。</p> <p class="ql-block"> 雪中的油菜花,显得格外娇艳。雪花落在金黄的花瓣上,像是给花朵戴上了一顶白色的帽子。花瓣在雪花的映衬下,更加明亮,仿佛是点点繁星坠落凡间。油菜花的枝干被雪压得微微低垂,但它们依然顽强地挺立着,没有丝毫的屈服。</p> <p class="ql-block">  雪花与油菜花相互交织,形成了一幅绝美的画卷。洁白的雪与金黄的花相互映衬,冷与暖的色彩碰撞,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油菜花在雪中绽放,不仅是一种生命的奇迹,更是一种坚韧与顽强的象征。它们在寒冷的环境中依然能够绽放出美丽的花朵,为这个世界带来希望与生机。</p> <p class="ql-block"> 广西北海:海的浪漫</p><p class="ql-block">抵达北海的那一刻,海风夹杂着咸湿的气息扑面而来。银滩的沙子细腻得像是婴儿的肌肤,阳光洒在海面上,波光粼粼。我赤脚踏在沙滩上,任由浪花轻轻拍打着脚丫,感受着大海的温柔。漫步在老街上,古老的建筑诉说着岁月的故事,墙上的爬山虎像是时光的印记,让这座城市充满了怀旧的韵味。</p> <p class="ql-block"> 靖西:山水间的宁静</p><p class="ql-block">靖西的山水,宛如一幅绝美的水墨画。通灵大峡谷隐藏在群山之中,走进峡谷,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溪水潺潺,鸟鸣声声,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草木香。我沿着栈道前行,每一步都像是在与大自然对话,心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宁静。</p> <p class="ql-block">  云南普者黑:荷花与山水的邂逅 </p><p class="ql-block">普者黑的美,是荷花与山水的完美邂逅。虽然三月的荷花还未绽放,但湖面上的点点绿意已经让人感受到了生命的活力。乘船穿梭在湖中,远处是连绵的青山,近处是错落的村庄,一幅宁静的田园画卷徐徐展开。偶尔有几只水鸟掠过水面,惊起一圈圈涟漪,让这份宁静中又增添了几分灵动。</p> <p class="ql-block"> 弥勒:佛光普照的悠闲</p><p class="ql-block">弥勒,一个充满佛光的城市。在这里,时间仿佛变得缓慢,人们的生活节奏也慢了下来。弥勒佛寺庄严肃穆,佛像慈眉善目,让人不禁心生敬畏。我在寺中漫步,感受着佛光的普照,心灵得到了净化。而城中的温泉,更是让疲惫的身心得到了彻底的放松,泡在温泉中,看着星空,听着蛙声,惬意无比。</p> <p class="ql-block"> 昆明:春城的花香</p><p class="ql-block">昆明,这座四季如春的城市,总是让人流连忘返。翠湖公园里,柳树抽出嫩绿的新芽,湖面上波光粼粼,海鸥在天空中自由翱翔。我沿着湖边漫步,微风拂面,花香四溢。而云南民族村则让我领略到了云南多元文化的魅力,各个民族的特色建筑和风情表演,让我仿佛穿越了时空,感受着不同民族的独特韵味。</p> <p class="ql-block">  四川攀枝花:阳光之城的活力</p><p class="ql-block">攀枝花,一个充满阳光的城市。阳光洒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让人感受到满满的活力。在这里,我登上了大花果山,俯瞰着整个城市,高楼大厦与自然山水交相辉映,一幅现代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而米易阳光城更是让我感受到了温暖与惬意,阳光、沙滩、温泉,仿佛置身于一个热带天堂。</p> <p class="ql-block"> 邛崃:小城的烟火气</p><p class="ql-block">邛崃,这座小城有着浓郁的烟火气。平乐古镇古朴而宁静,青石板路、古桥流水,仿佛让人回到了古代。我在古镇的小巷中穿梭,品尝着各种地道的小吃,感受着当地人的生活。而天台山的山林则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山间溪水潺潺,鸟语花香,每一步都是一场视觉与心灵的盛宴。</p> <p class="ql-block"> 从3月20日至28日的自驾之旅,让我领略了广西的海韵、云南的山水、四川的阳光与烟火。每一段旅程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每一片风景都是一首动人的诗。三月的春风,带着我穿越山水,也带着我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