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俄罗斯边防站交流学习边防会谈会晤工作(我的军旅生涯57)

乒乓老兵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随着中越两国关系的逐步正常化,军队的边防工作也随之有了重大变化与调整。集团军规模的边境轮战结束了,野战师级规模的过度完成后,由边防守备师控守边防也逐步移交到由边防军分区管辖边防团的防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1991年汛期刚过,总部通知成都军区和广州军区:为了适应中越两国关系的正常化,请广东、广西和云南省的作训处长来北京参加“边境会谈会晤参观见学”。广州军区作战部吕德松副部长(带广东、广西两个省军区作训处长)和我(带云南省军区作训处长)带队来到北京后,得知是安排我们去东北参观见学中、俄、朝边境管理工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我们第一站来到中、俄、朝边境的土字牌。“土"字牌是中、俄两国第一界牌,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珲春市防川村中俄边界的起点处。这里是我国与俄罗斯和朝鲜两个城市相连的地方,"土"字牌东边是俄罗斯的哈桑镇,西边是朝鲜的豆满江市,西北部高地是我境内的边防哨所。当时,珲春市边境地区正处在改革开放的热浪中,口岸附近到处都是工地,尘土飞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在中、俄、朝三国边境交汇处,我们主要是参观中、俄、朝三国的边境设施与边境管理。俄罗斯的边境线设施最为完备,骑线上都有铁丝网、重要地段上还有侦听设备、铁丝网朝俄方一边是巡逻便道、巡逻便道再朝俄方是数十米的被砍伐一空的防火地带、再过去就是检迹地带(用拖拉机定时翻过的松土可以发现是否有人畜经过)、据我方人员介绍在俄方检迹地带后方的重要地段还有混合雷场……;朝鲜一方的边境设施比较简单,除了铁丝网、巡逻道外,就是防火地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与俄罗斯边防站的俄方工作人员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第二站我们来到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的绥芬河边防站,见学会谈会晤工作。所谓边防会谈会晤工作,是指两国关系正常化时,两国军队处理边防事务的一种工作机制。这种机制主要适合于处理边境上双方发生的可能引起误会、怀疑和需要告知对方的、需要询问对方的一般性事宜。特殊情况下,也可以通过这种机制告知国家外交上需要对方知晓的事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模拟与俄罗斯边防站进行会谈会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我们与绥芬河边防工作站进行交流后,他们为我们专门组织了一次与俄罗斯边防部队的会谈会晤(我们见学人员共同参加)。会谈会晤内容是前不久这里发生的俄方边民在边境通道过境时发生的打闹事情,提出请俄方要教育边民遵守纪律,不能妨碍管理;同时通报了我方在近期有大批量商务车辆过境,希望俄方相关部门注意配合……等事宜。中俄边境地区的管理在那时还是比较规范的,双方有热线电话可以保证及时通联,如果电话故障,还可以通过边防点的灯光和旗语等应急通联,特殊情况还可以直接通过双方在巡逻道上的联络点相面联络。对我们启发很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与俄罗斯边防站人员会谈会晤后聚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俄罗斯民族是战斗民族,既好斗也好酒。会谈会晤后只要把酒喝好,许多事情都好办。我们来时都还带有一些小礼品,赠送给了俄方人员,他们最喜欢的还是高度酒。当然,这些都是一般的外交礼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我们返回军区后,中越两国关系正常化的里程加速,在广东、广西方向先期开始了边防工作站的组建工作;云南方向随后也相继开始了边防工作站的建设工作。边防工作站组建后的日常工作逐步走上正轨,随后又保障了中越两国边界扫雷、踏勘和边界谈判工作等的顺利实施。</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