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金山孔家阙毗邻秦望山(图八)在其西侧,是一个四面环绕小河的村落,据说当年是山塘沿河集镇里商贸等方面最有影响力。</p> <p class="ql-block"> 3月30日,在堰秦学堂举办的“文史沙龙”活动后,一行人驱车来到这里,除了一堵仿古墙上的孔家阙简介和一间堆放杂物的老旧平房外(图一和图三),似乎未给当代留下什么遗迹可看。</p> <p class="ql-block"> 现场围拢过来七八位村民(图四和图六),向来访者介绍起当年孔家阙的桥、塔、堂等原址所在地。笔者当即在现场一一记录下来。</p> <p class="ql-block"> 通过简笔画上对应村民所介绍的位置,基本框出孔家阙当年整体布局——东西横街在山塘河南侧,河上一座“承先桥”呈南北方向,连接北侧竖街,构成一个“丁”字形集镇,图案与谐音寓意——把当年盗贼钉死在孔家阙村落之外。</p> <p class="ql-block"> 按以上这样思路和建筑等构件,整理还原出当时的影像(图二),只是把原在西侧的“瞭望台”(对岸分别是惜字亭和孔堂)向东移至承先桥西南桥头这里,便于把分散景点相对集中于一个画面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乡恋是传统文化的美学空间,是对乡土环境的深厚情感和文化认同。挖掘孔家阙集镇史料,还原其当年场景初步尝试,让更多的人知晓这一村落传统文化价值和开发文旅景点的迫切需求。</p> <p class="ql-block">“孔家阙”简介——</p><p class="ql-block"> 秦望七组称“孔家阙”,在秦望村的最南端,四面环河,东西南北有4座桥梁与外界连接:南临山塘河,有山塘桥;北傍南港河,有迎晖桥;东有高桥港,有高家桥,西有姚德港,有堰基桥。</p> <p class="ql-block"> 组内还有南村浜、蒋家浜、姚家浜、沈家浜和学堂浜。该组水路陆路交通便捷,南通钱圩;北达干巷;东到张堰:西出堰基桥,沿山塘河可直通廊下、平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孔家阙”成了秦望7组的代名词。该组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对农户的生产和生活均产生过重大影响。</p> <p class="ql-block"> “孔家阙”属近镇地区,交通便利。解放前,被称为山塘第一镇,市面繁荣,货源充沛,客流量多,有碾米厂、肉店、药铺、理发店、茶坊、酒肆、百货店等应有尽有,抗战前高家曾派一个连的民防武装守备,市场秩序井然。</p> <p class="ql-block"> 原有小学一所,“孔堂”一座,故孔家阙是秦望地区经济文化中心之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