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夕阳红

孙洪文

<p class="ql-block">每个人的晚年,都是一场腥风血雨。这句话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看过了经历过了更知其中的风雨滋味,令人唏嘘不已。</p><p class="ql-block">老李两口年龄都在八十岁以上,住在六楼,两人走路颤颤巍巍,已不能下楼活动,只能在房子里拄着拐杖慢慢挪步。解决大小便可以说是随手便地,站着或坐着就解决了大小便,房子里净是屎尿的味道,邻居们也是怨声不断。一天三顿饭由儿子送来,顺便再给两位老人换洗一下衣服,打扫一下地上的屎尿。老两口没有什么收入,靠孩子供养。儿子还要上班挣钱养家糊口,平日里就老两口在家,无人陪护。了解的人说,经常看到老两口的儿子匆匆地来匆匆地去,一脸的愁绪。</p><p class="ql-block">小芳四十多岁,几年前因母亲卧床不起成昏迷状态,便辞掉了工作,专心照顾起母亲来。一天三顿饭用鼻饲管给母亲注入流质食物,给母亲补充营养和水分。为了防止发生褥疮,每隔两小时给母亲翻身,并且每天擦拭身上及换纸尿裤。至今已照顾了四年多,母亲的病情没有一点起色,而且身体逐渐消瘦。而小芳自己也瘦得一把骨头,满脸苍老,没有一点光泽。为此,丈夫和她离了婚,并带走了女儿,家庭支离破碎,失去了一个幸福完美的家。现在完全没有了经济来源,日子过得异常艰辛。朋友到小芳家探望,小芳痛哭流涕泣不成声:“这啥时候是个头?”</p> <p class="ql-block">朋友老山,母亲是山东人。母亲年轻时性格强势说一不二,不达目的不罢休。母亲经常给孩子们安排事情,孩子们要立即去做,否则就大发脾气又哭又闹,弄得孩子们心力交瘁疲惫不堪,不知该怎么做才能让母亲满意。母亲老了以后,脾气更是强势,让孩子们无所适从。母亲想做什么,即便在夜里,也立即给孩子们安排,等到天亮都不行。孩子们为难时,母亲会以死要挟,爬窗户跳楼,孩子们只能拖住母亲不让爬窗户,每闹一次就是几个小时,累得孩子们精疲力尽。母亲有时候爬在地板上又哭又嚎,让人心里崩溃体力消耗严重。老山有时候气得自己揪着自己的头发撞墙,有时候气得自己扇自己的嘴巴。老山母亲的言行举止和我的母亲十分相似,也都是山东人,以致我心里憋屈时,说出一些不该讲的话:不要找山东媳妇。</p><p class="ql-block">同事老陈,八十多岁的父亲在疫情期间患上了新冠,发高烧昏迷不醒,最后导致白肺,大夫上了ECMO(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效果不佳,老陈征求医生朋友的意见,根据父亲的情况,决定放弃治疗,将父亲拉回家,父亲当晚离世,免去了不少痛苦,换来了有尊严地离去。我的岳母不能自理后,子女们商量着将老人家送去了养老院,到了那里,不仅解脱了儿女们照顾的辛苦,而且养老院比儿女照顾的更周到,得到了儿女想要的结果,当然需要经济支持,才能得到良好的服务。我的父亲和岳父都死于心脏病,时间很短,没有受长时间疾病折磨的痛苦。</p> <p class="ql-block">戴大哥,八十六岁,理工男,上班期间开有自己的工厂,并设计绘制图纸,现仍有工厂邀请他,一年还有上百万的收入。目前看身体状况不错,每天在小区溜达,谈笑风生。由于年龄大了,孩子们给他雇了一个保姆,负责他的日常饮食起居。每年冬天他领着保姆到南方过暖冬,夏天回北方避暑,生活品质有保障。他有三女一男,退休时把工厂交给了长女和小儿子打理,儿子撑不起门面,所以财政大权由长女掌管。这样的结局,戴大哥虽有不情愿,但也没办法,只有经常哄着长女,多给小儿子一些钱。戴大哥现在最大的烦恼,就是死后如何分配手中大把的钱,如果只给儿子,担心三个女儿不愿意。戴大哥征求我意见,我不想参与其中,但我给了他一个建议,最好多留点钱给保姆,因为最后那段时光,要靠保姆伺候,孩子们有自己的事业和家庭,不能依靠孩子们养老,戴大哥点头认可。</p><p class="ql-block">在老去的路上,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每个家境也不同,自然有不同的老年生活。以上是我观察到的几个家庭的现状,各自有所不同。如何走过人生最后那段时光,只能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走自己的人生轨迹,顺其自然画自己的人生圆圈。如何养老,个人觉得受两大因素影响,一是思维观念,二是经济状况。有人死活不接受养老院养老,就要待在家里老去。有人接受养老院养老,但家里拮据的经济状况则不能完成心愿。</p> <p class="ql-block">我有一个邻居,六十多岁那年,医院为她诊断出乳腺癌。她说:“我没有钱,不治。”她卖掉了自己的房子,揣着钱在单位背面的山坡上租了一个小房子,想吃什么就去买。几年后再到医院检查,乳腺癌没有了。到底是诊断错了还是意念的力量发挥了作用,让人匪夷所思。人的意念的力量,比什么药效都管用,这句话还是有一定道理的。</p><p class="ql-block">老去的路上,风雨交加,老去的路上,人生百态。我们怎么来到这个世界,我们又怎么离开这个世界,我们都无法预测。但如何让自己在老去的路上少点痛苦与折磨,我们还是可以做一些规划的,第一是思维观念要跟上,随着时代的进步,多元化养老可让我们有多种选择,除了传统的家庭养老之外,其它的如养老院养老、雇保姆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旅居养老、抱团养老等多种方式可供我们选择。但不管采用什么样的形式养老,得有一个前提就是要有经济基础,否则一切规划将难以实施。</p> <p class="ql-block">夕阳的路上,如何养老,只能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去处理,没有统一的养老模式可遵循,人生就是一场旅行,最终还是尘归尘土归土,但愿我们在老去的路上,想开看开,顺其自然,坦然面对死亡。有位八十岁的大学教授,我俩在聊如何面对养老时,他说:“不想死,不怕死,不作死!”听后如醍醐灌顶,另有一番感悟。夕阳路上风雨多,但愿风雨匆匆过。</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前段时间,我听到老婆和她同学的视频对话,她同学说:“儿子长年在国外回家很少,我们老两口带着孙女,希望我能活到八十岁,能看到我孙女上大学后,我就是死了也没有牵挂了。”听后泪目。在这里送上我的祝福:愿世界美好,事遂人愿!</span></p><p class="ql-block">我和老婆已经商量好,等到不想做饭或行动不便时,就去养老院,把人生的最后那段时光留在那里,不去拖累孩子们。<span style="font-size:18px;">大病及不能治的病放弃治疗,人生的最后阶段不要插管不要器官切开,选择有尊严的离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风雨飘摇的老年路上,各自面对,各得其所。凡是走过的路都是必经之路,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