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养肝,郁节散——能量平衡灸

吴莉

<p class="ql-block">初春时节,我有幸结识了傅子康老师,一位在中医养生领域颇有建树的主讲人。他的介绍页面上不仅有他作为主讲人的身份标识,还带有品牌标志,让人一眼便能感受到他专业且权威的形象。傅老师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春季养肝护肝的重要性,让我对中医养生有了全新的认识。</p> <p class="ql-block">春天,万物复苏,也是养肝护肝的最佳时机。在这个季节里,疏肝显得尤为重要。中医理论认为,“春三月,此谓发陈”,春天就像一棵疯狂抽芽的树,肝气也“蹭蹭”往上窜。现代人的生活状态往往对肝脏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在这个季节里,我们需要特别关注肝脏的健康。</p> <p class="ql-block">春天养肝,就像是给身体“种树”。《黄帝内经》中提到:“春三月,此谓发陈”,春天的生机勃勃,正是肝脏活动旺盛的体现。然而,现代人的生活习惯,如熬夜、饮食不规律等,却可能对肝脏造成伤害。在这个季节里,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疏肝养血,以保持身体的健康。</p> <p class="ql-block">如果春天体质(疏肝养血)没有养好,身体会出现各种不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到:“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这意味着,春天不养肝,就像身体“开机键”失灵,夏秋冬开启“宕机模式”。因此,春天养肝的重要性不言而喻。</p> <p class="ql-block">夏天的时候,如果“火力不足”,身体就会受到寒气的侵袭。比如,吃冰就拉肚,脾胃虚弱得像“纸糊的”;手脚冰冷却上火,形成“上热下寒,冰火两重天”的状态;总是感觉疲惫不堪,阳气不足,连搬砖都感觉虚弱。《内经》中提到“夏为寒变,奉长者少”,这说明春天肝气没养好,夏天阳气长不动。经典原理告诉我们,肝郁会导致脾虚,进而导致阳气生化不足,使得夏天本该“火力全开”的你却冷得像空调吹多了。</p> <p class="ql-block">春天养肝,需要遵循“春季体质调养二部曲”。第一步是疏肝理气,让身体不堵;第二步是滋养肝脏血液,让身体不虚。重点是以泻为补,通过适当的调理方法,让肝脏保持健康状态。</p> <p class="ql-block">在“呵护肝脏调理公式与艾灸实践操作”课程中,我不仅掌握了艾灸的基本技巧,还了解了如何通过艾灸来调理肝脏。课程表上的每一项内容都让我对艾灸有了更深的认识,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健康生活的大门。课程中,傅老师详细讲解了脏腑灸的核心原理,以及揽物比类法,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五脏与自然的关系。</p> <p class="ql-block">在学习过程中,我特别关注了肝俞穴位的定位。肝俞位于背部第九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处。通过艾灸这个穴位,可以有效地调理肝脏,缓解肝脏不适。在课堂上,老师耐心地为我们讲解了肝俞穴位的定位方法,让我们在实践中更好地掌握这项技能。</p> <p class="ql-block">在课后实操中,我学会了如何找到阳陵泉穴位。阳陵泉是足少阳胆经上的一个重要穴位,通过艾灸这个穴位,可以有效地调理胆囊功能,缓解胆囊不适。在老师的指导下,我逐渐掌握了找穴技巧,为今后的艾灸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太冲穴位于足背部位,在趾骨间具有特定位置关系。艾灸太冲穴可以疏肝解郁,缓解情绪压力。在课堂上,我亲身体验了艾灸太冲穴的效果,感受到了艾灸带来的温暖和舒适。这个穴位的定位让我对艾灸有了更深的认识,也让我更加热爱这项传统技艺。</p> <p class="ql-block">在春季养生中,食疗也扮演着重要角色。芽类、荠菜、蒲公英等食材,不仅美味可口,还对肝脏有很好的调理作用。通过合理搭配饮食,我们可以更好地养护肝脏,迎接春天的到来。</p> <p class="ql-block">生活起居方面,早卧早起是春季养生的重要原则。遵循这一原则,可以让我们的身体更好地适应春天的变化,保持健康状态。</p> <p class="ql-block">结节囊肿与肝脏的关系密切,调肝对治疗此类疾病有着重要作用。通过艾灸等调理方法,我们可以有效地改善肝脏功能,从而缓解结节囊肿带来的不适。</p> <p class="ql-block">在“能量平衡灸脏腑脐炎进阶班”中,我深入了解了如何通过艾灸调理脏腑功能,改善身体状况。每一节课都让我对艾灸有了更深的认识,也让我更加热爱这项传统技艺。在这个充满生机的春天,我将用艾灸为家人和朋友带来健康,为生活增添色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