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法王寺,原名大法王寺,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太室山南麓玉柱峰下,有“嵩山第一胜地”之美誉。寺院建于东汉明帝永平十四年(71年),是中国最早的佛教寺院。寺内古树参天,建筑宏伟,寺内两株银杏树是嵩山最老的古银杏,寺院后的隋朝舍利塔、法王寺塔及元朝的月庵海公塔,风格独特,在学术研究和建筑艺术上都有很高的价值。法王寺塔高居寺院后部台地上,造型高大雄伟、秀丽挺拔,同西安荐福寺小雁塔、大理崇圣寺千寻塔,并称中国唐代三大密檐式塔。它不仅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而且是整个法王寺的象征和标志,以时代较早、造型独特而具有十分珍贵的历史、艺术和建筑价值。</p> <p class="ql-block">大法王寺依山而建,从低到高七进院落,有山门、金刚殿、天王殿、大雄宝殿、地藏殿、西方圣人殿、藏经阁(白玉卧佛殿),规模宏大,结构严谨,殿堂楼阁,金碧辉煌。</p> <p class="ql-block">▲ 山门</p> <p class="ql-block">▲ 金刚殿</p> <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p> <p class="ql-block">▲ 古银杏</p> <p class="ql-block">▲ 西方圣人殿</p> <p class="ql-block">▲ 藏经阁</p> <p class="ql-block">法王寺塔塔基地宫由鹅卵石保护,塔身下部略瘦长,无基座。塔身第一层南面辟圆形券门,门内砌正方形塔心室,直通塔顶。塔心室内佛台上供有泥塑佛像1尊,台下供奉明永乐七年(1409年)汉白玉佛像一尊。塔身上部为15层密檐,迭出最宽者约0.9米,各层密檐的高度和外展的宽度由下至上逐层递减,使塔体外部轮廊呈优美的抛物线形。塔檐间有假门窗。此塔通体采用长方形或方形青砖,由黄泥粘结砌筑而成,砌法多采用不岔分法,外壁敷有一层白灰保护。塔顶宝剎损毁。塔底层南面辟一塔门,可直入方形塔心室,内部为空心结构,从底层可直视塔顶。法王寺塔东有三座较小的唐宋砖塔,西岭上有一座六角七级的水磨砖塔。</p> <p class="ql-block">▲ 从广场远眺法王寺塔</p> <p class="ql-block">▲ 法王寺塔</p> <p class="ql-block">▲ 法王寺塔各层密檐的高度和外展的宽度由下至上逐层递减,使塔体外部轮廊呈优美的抛物线形</p> <p class="ql-block">▲ 叠涩密檐</p> <p class="ql-block">▲ 月庵海公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