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圆点女王、日本艺术天后、话题女王、精神病患者、怪婆婆等诸多标签加在一起,都不足以囊括草间弥生复杂而多变的一生。草间弥生的创作被评论家归类到相当多的艺术派别,包含了女权主义、极简主义、超现实主义、原生艺术、波普艺术和抽象表现主义等。但草间弥生对自己的描述,她仅是一位“精神病艺术家”。草间弥生在相当早的创作时期就发展出了自己的特色,她善用高纯度的彩色圆点花纹加上镜子,大量包覆各种物体的表面,如南瓜、墙壁、地板、画布、家里会出现的物品、还有裸体的助理。草间弥生曾说这些视觉特色都来自于她的幻觉,她认为这些点组成了一面无限大的补捉网,代表了她的生命。她曾说:“某日我观看着红色桌布上的花纹,并开始在周围寻找是不是有同样的花纹,从天花板、窗户、墙壁到屋子里的各个角落,最后是我的身体、宇宙。在寻找的过程中,我感觉自己被磨灭、被无限大的时间与绝对的空间感不停旋转着,我变的渺小而且微不足道。”出自幻觉也许是她作品散发一种迷人魅力的原因。</p><p class="ql-block">草间弥生是最有国际知名度的日本裔艺术家之一。1929年生于日本长野县,1956年移居美国纽约市。草间弥生约10岁时,开始被大量幻觉困扰,使她对世界有了别样观察的视角。移居美国之后,大部份时间都在纽约市创作,并被称为“前卫的女王”。她与当时享誉世界的卓越艺术家如安迪·沃霍尔、贾斯培·琼斯一起联展。受到精神疾病的困扰,1973年从纽约回到东京,直接住进了新宿精神疗养院,从此再没有换过住所。1993年,她代表日本参加威尼斯双年展。2003年,法国文化部颁发给她艺术及文学骑士勋章。她也是一位知名作家,出版了20多部小说和诗集。</p> <p class="ql-block">草间弥生 2014年作 自画像 </p> <p class="ql-block">草間彌生(1929年3月22日-),被稱為日本現存的經典藝術家,出生於日本長野縣松本市,在1956年移居美國紐約市,並開始展露她佔有領導地位的前衛藝術創作,現居住在日本東京。她曾與當代其他藝術家如安迪·沃荷、克拉斯·奧爾登堡、賈斯培·瓊斯一起聯展。</p><p class="ql-block">草間彌生的創作被評論家歸類到相當多的藝術派別,包含了女權主義、極簡主義、超現實主義、原生藝術(Art Brut)、普普藝術和抽象表現主義等。但在草間對自己的描述中,她僅是一位「精神病藝術家」(obsessive artist)。從她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她企圖呈現的是一種自傳式的、深入心理的、性取向的內容;草間所用的創作手法則有繪畫、軟雕塑、行動藝術與裝置藝術等。</p> <p class="ql-block">草間在相當早的創作時期就發展出了自己的特色,她善用高彩度對比的圓點花紋加上鏡子,大量包覆各種物體的表面,如牆壁、地板、畫布、家裡會出現的物品(還有裸體的助理)。她自己的打扮往往也與作品有很高的同質性,並以短上衣和非常強烈的眼影妝聞名。草間曾說明這些視覺特色都來自於她的幻覺,她認為這些點組成了一面無限大的補捉網(Infinity nets),代表了她的生命。</p><p class="ql-block">此外,草間也發展出自己獨特的「繁殖」特色,她有許多作品都以蕈類聚生的造型出現。在1990年代之後,草間加入了商業藝術的領域,與時裝設計界合作,推出了帶有濃厚圓點草間風格的服飾,並開始販賣許多藝術商品。</p> <p class="ql-block">草間也算是日本當代作家之一,自她在1978年回到日本定居之後,陸續出版了含自傳在內有10幾本書籍。除了前面生平提到的幾本重要小說之外,還包括了《聖馬克教堂的燃燒》(1985年)、《天地之間》(1988年)、《拱形吊燈》(1989年)、《櫻塚的雙重自殺》(1989年)、《如此之憂》(詩集,1989年)、《鱈魚角的天使》(1990年)、《中央公園的毛地黃》(1991年)、《沼地迷失》(1992年)、《紐約故事》(1993年)、《螞蟻的精神病院》(1993年)、《堇的強迫》(1998年)、《1969年的紐約》(1998年)</p><p class="ql-block">她目前住在东京的心理治疗所中,继续从事艺术创作,她的工作室离治疗所不远,她曾经常对媒体表示「如果不是为了艺术,我应该很早就自杀了。」早在四十年前草间弥生就已成就了日本艺坛无人超越的艺术高度。英国《泰晤士报》更将她列为「二十世纪200名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p> <p class="ql-block">草间弥生出生在日本长野县的一个富裕家庭,自幼即因家庭分裂,养成了与众不同的孤独性格。 10岁不到,草间弥生就得了神经性视听障碍,经常出现幻听、幻视。草间弥生说,「我看到的世界仿佛隔着一层圆点状的网,于是我开始尝试着把这些网点画下来。」她之所以痴迷于圆点和反复使用重复的图像,都源自于精神疾病,而这样的精神疾病与艺术创作竟也交缠地伴她一生。在草间弥生看来,地球不过是百万个圆点中的一个,而圆点就像细胞、分子一样,构成整个世界,是来自宇宙的信号,没有高低,亦无左右,既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没有中心也非幻觉…</p> <p class="ql-block">草间弥生的创作被归类到女权主义、极简主义、超现实主义、原生艺术(Art Brut)、普普艺术和抽象表现主义等等许多的艺术派别,。但她却认为自己只是一位「精神病艺术家」(obsessive artist)。 「某日我观看着红色桌布上的花纹,并开始在周围寻找是不是有同样的花纹,从天花板、窗户、墙壁到屋子里的各个角落,最后是我的身体、宇宙。在寻找的过程中, 我感觉自己被磨灭、被无限大的时间与绝对的空间感不停旋转着,我变的渺小而且微不足道。......」这异常且原生的幻觉竟也成就了她无可取代的艺术符号。创作对她而言是一种脱离恐惧与痛苦的手段,因此丰富的主题与媒材的变化,其实也是一种迷乱而自我疗愈的过程,然而这也恰恰是草间弥生令人着迷的神秘魅惑。</p> <p class="ql-block">她自己的打扮往往也与作品有很高的同质性,并以短上衣和非常强烈的眼影妆闻名。草间曾说明这些视觉特色都来自于她的幻觉,她认为这些点组成了一面无限大的补捉网(Infinity nets)代表了她的生命。</p><p class="ql-block"> 此外,草间也发展出自己独特的「繁殖」特色,她有许多作品都以蕈类聚生的造型出现。在1990年代之后,草间加入了商业艺术的领域,与时装设计界合作,推出了带有浓厚圆点草间风格的服饰,并开始贩卖许多艺术商品。</p><p class="ql-block"> 除了在拍卖市场上受到追捧,草间弥生也是一级市场的宠儿。去年,她从知名画廊高古轩转投大卫•兹韦纳画廊,并于年底举办了最新个展,获得圆满成功。</p> <p class="ql-block">草间弥生2005年创作的四联作《无限网》,在香港苏富比以1084万港元(约140万美元)的价格拍出,这一价格可以排在草间弥生作品拍卖价格的前五位。她本人的作品成交纪录则是510万美元——由1959年创作的画作《No.2》在2008年纽约佳士得拍卖中创造。这也使她成为目前仍在世的作品最贵的女艺术家。近几年草间弥生作品在拍卖会的标价节节上升,2014年香港苏富比春拍预估《网之迷恋》压克力画作可卖出32万至44万美元的价格。</p><p class="ql-block"> 分析委婉表示,通常来说,艺术家身故或停止艺术创作之后,其作品的价格会出现明显上涨。草间今年已经85岁高龄,且精神状况一直不太稳定。属意草间弥生的艺术投资者,应高度关注草间弥生的身体状况。</p> <p class="ql-block">怒放、恣意的璀璨人生</p><p class="ql-block">草间珍稀自传性大理花代表作面世</p><p class="ql-block">「我只想尽我所能,全力吸取这个时代的活力,并向未来开一朵艷红的花,就像春蚕吐丝结茧、像蝴蝶飞过田野山峦寻找安息之地,或好比披上红色和紫色花瓣的鲜花,去象征他们被赋予的生命力。」</p><p class="ql-block">——草间弥生</p><p class="ql-block">1939年,10岁的草间弥生手捧起一束大理花,被花儿团团簇拥,拍下了一张留影。照片中的大理花无比硕美,皆由年幼的草间自己挑选,置于胸前、几近覆盖身体,成为她最早与自然合一、彼此渗透的珍贵画面。</p><p class="ql-block">而这位从日本长野山区、经营植物种子批发的家庭走出,怀揣着艺术梦想只身勇闯纽约,一步步走向世界艺坛的「前卫女王」,一直以来其凭藉着从花朵、自然所获得的呵护、自信、绽放、物我合一的力量,发展出与万物「自我消融」的独特创作理念,并在创作之路上取得了海内外广大的共鸣及成就。如1993年她成为第一位单独代表日本参加威尼斯双年展的女性艺术家,并多次与路易威登(LV)、菲拉格慕(Ferragamo)等品牌跨界合作,作品广泛地被世界重量级美术馆收藏,如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古根汉美术馆、伦敦泰特美术馆、国立东京现代美术馆等90多个重要机构,在全球范围内掀起「草间旋风」,让她无疑成为时尚、前卫艺术的代名词。草间用她的花、她的魂,谱写着其前卫、恣意、无畏世俗、直面真我的一生。</p><p class="ql-block">隆重登场于是次春拍、以大理花为创作对象、诞生于2005年的作品《花(TZSS)》,以跨越66年的时间线,连接起草间童年手捧大理花之照,为其「以花自喻」自传性指涉的重要代表作。</p><p class="ql-block">全力盛开,向世界绽放的真我之花</p><p class="ql-block">「有一天,当我看着桌子上的红色花朵图案桌布时,我把目光转向天花板,发现到处都是同样的红色花朵图案,房间、我的身体、整个宇宙都充满了它。那个瞬间我的灵魂被冲刷得无影无踪,我恢复到本原,回到无尽,那里有永恒的时间和无垠的空间。那不是幻象,而是事实本身。我震惊地看到了自己的灵魂深处。」</p><p class="ql-block">——草间弥生</p><p class="ql-block">花,对于草间一生来说都意义非凡,既是她从十岁首次经历幻觉的初始物象,也是她「自我消融」创作方式的起源。自彼时起,她便开始以花入画,刻意将其茎秆、花瓣放大,并书写批示,成为日后花卉主题作品中对花叶近乎微观细胞般的描摹,作为自身内在的一种投射。而从30年代开始,草间便如其笔下那「吸取时代精神和力量的红花」,在世界艺术的舞台盛放,并在绘画、装置、行为艺术等众多领域均以「花卉」入题。如1965至1966年创作的大型装置《我的花床》一作登上了《Art Voices》杂志封面,1966年她身穿花朵和服、假装哭泣、漫步纽约街头的行为展演《行走作品》,以此深入探讨女性议题,被美国艺评家布朗(Gordon Brown)赞叹为:「美国人眼中的日本女人就像温室里的花朵,然而草间弥生打破了这样的看法,她是强悍而富有创造力的异类。」</p><p class="ql-block">除此之外,草间也多次以花之作命名为《自画像》,象征自我。而至2000年,她并开始创作大型花卉雕塑,如雾岛户外博物馆收藏的《香格里拉之花》、松本市美术馆的《幻之华》等均为代表。由此可知,花卉盘踞着草间创造的奇幻世界,全方位地成为其重要题材之一,象征着她幻视的起点、对美国女性艺术家欧姬芙(Georgia O’Keefe)的仰慕、勇闯纽约的契机、以及自我生命化身的终极一环。</p><p class="ql-block">无穷魅力,珍稀唯二的大理花</p><p class="ql-block">体现在是次上拍完成于2005年的《花(TZSS)》中,草间弥生将此前60余年对「花」的热爱和自传性指涉,全然倾注其间,罕见地以一朵紫红相间、雍容华贵的大理花为核心,屹立于宛如「天玄地黄」之象征的黄底黑网前,以极尽舒展、外扩的花叶向四方辐射能量,满载超现实情味。</p><p class="ql-block">大理花,又名大丽菊、大丽花,花朵繁茂硕大、花瓣层层叠叠,色泽绚丽如万花筒,与草间弥生令人炫目的艺术形式不谋而合。而在迄今为止的拍卖纪录中,以大理花为对象所作的油画作品仅只两件,此《花(TZSS)》为其一,且为最早完成者,无疑标志了作品的独特与非凡的珍稀性,而另一件为其完成于9年后的《花》,此作以7812.5万港币的高价,列居艺术家世界纪录之榜眼,足见此大理花题材在草间一众花之主题作品中,所具的突出魅力。</p><p class="ql-block">层层叠叠,无限扩张的生命力</p><p class="ql-block">「错觉的大门被推倒</p><p class="ql-block">在百花的烦闷中,此刻永不终结</p><p class="ql-block">在天国的阶梯前,我心在它们的慈爱中将息</p><p class="ql-block">在空中一直互换,毫无疑问,一碧如洗</p><p class="ql-block">挟着幻觉的阴翳,积雨云升起</p><p class="ql-block">吞食芙蓉的色彩,落下泪水的声音</p><p class="ql-block">我化身为石</p><p class="ql-block">不在永恒的如斯</p><p class="ql-block">而在即逝的瞬间」</p><p class="ql-block">——草间弥生,1978</p><p class="ql-block">在《花(TZSS)》之中,草间一举结合了其毕生精炼出的三大代表性艺术语言:「无限网」、「圆点」、与「花」,并层层铺展描绘多达4层里外空间,并罕见地跳脱她在过去一朵花仅以两至三种色彩赋色,此花朵所用的色彩高达五种: 紫、白、黄、蓝与红,此手法在该主题之中,可谓至臻罕见,突出了作品的珍稀性。而花心由内而外分为三层,层层扩张,与代表天地的无限网背景,共构成对立又统一的幻视效果。细细观之可见:</p><p class="ql-block">第一层「花蕊」:以放射形直线和紫白波点组成如火树银花爆发状的六瓣花蕊,展现花儿内在的生命冲击力。第二层「伪花」:此为大理花典型的复合状花序,由排序从中央向外扩的波点组成四个小花瓣,边缘呈弧形,由大小渐变的黄蓝波点强调变幻的跃动性,并进一步扩张视觉的空间。第三层「花瓣」:六瓣花的红白波点大小相间,并在每瓣以红白图地反转的方式布构波点,以突出红花的存在,并展现自然无限的幻变。</p><p class="ql-block">而背景以黄底黑线构绘的无限网又自成第四层空间,四者各以爆炸式、晕眩感、扩张力、无尽的覆盖力,展现出极具视觉刺激、夺人眼球与心魂的画面。而伫立在这黄彩黑网中的大理花,在层层叠叠、密密匝匝的构建下,好似越发茁壮成长。若以生命的脉动编织出一个独立的次元时空,越过画作的边界,延伸至宇宙万物,怒放着生命的灵魂!</p><p class="ql-block">迎风舞动,灌注爱与勇气的大理花</p><p class="ql-block">有别于草间弥生单一花卉作品中常见的笔直构图,《花(TZSS)》突破性地以对角线的结构,展现出更为深强的空间延伸和动态效果。主体花茎微微弯曲,从一角破土而出,呈现自然生长的摆动及韵律。花瓣之边缘,则如波浪般阵阵涌动,花叶亦配合其一波三折的姿态,由叶脉到叶片恣意舒展。好似一位穿着伞裙华服、翩翩起舞的贵女,在旋转间,从绿彩幻化成一朵姹紫嫣红的繁花,向我们微微颔首。</p><p class="ql-block">花蕊施用的红紫二色,恰呼应草间在70年代日记中所记述:「以披上红色和紫色花瓣的鲜花,去象征他们被赋予的生命力」。而大理花的花语是「华丽优雅、富贵大方」,红色代表幸福的爱,紫色则是勇气的象征。而这朵由爱与勇气浇灌而成的大理花,正是草间对生命最好的期许!</p><p class="ql-block">生生不息,绚烂无垠的植物幻境</p><p class="ql-block">草间之作突破了常规视角,以一种凌驾于常人所见的真实,用她魔幻般的超自然形态,描绘着眼前的大理花。在花茎处,可见以矩形整齐排列的无限网,仿拟了在显微镜观测下植物表皮细胞的栅栏细胞层,而到了叶片,则以鲜绿色的波点展现叶肉细胞内的气孔,与叶脉的蓝色波点互为照应,仿若展现了植物生命内部的「纤细网络」,又在恍然间如宇宙群星之投射,示现了生命细胞强大的增生力量。</p><p class="ql-block">同样体现在花朵上,从花蕊到花瓣,透过三层不同的点状与色彩排列搭配,孕育出和谐的新生之花。彷彿示现了代表「孕育」的花蕊,正不断增生出新的生命色彩,并以循环往复的波点,将生命带到各处,填满了空隙,如同奥地利名家克里姆特(Gustav Klimt)的《生命之树》,在回旋中肆意生长。</p><p class="ql-block">于草间,「花卉」象征了生命绽放与凋零、强大与渺小的一体两面,看似柔弱却有着最为顽强的生命力,以有机的型态,无止尽地缠绕、生长,并最终成为顶天立地的存在。草间用她特出的方式创造出一朵灵魂的红花,在无限网的指引下,盛放在时间的尽头,向我们张扬地诉说着如其自我宣言般的生命面貌:即便只是做一朵花,也要做那最为恣意的一朵,成为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的存在!激励、撼动着每一个观者的心。</p> <p class="ql-block">《天堂对话》色彩鲜艳,节奏动感十足,是草间弥生的一件著名作品,她通过眼睛与圆点和植物形状的融合,深入探讨了精神对话和宇宙联系的主题,这些元素也出现在她 2010 年代左右的许多作品中。蓝色圆点与黄色背景形成鲜明对比,黑色勾勒出抽象的面孔形状和一些可能生长在天堂的奇异植物,让观众的想象力得以释放,感受草间弥生的无限世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