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湾马拉松随笔

寒冰

<p class="ql-block">3月30号,普通人眼里稀松平常的一天,却是我忙里偷闲的窃喜。三月的龙湾,本该是‘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温柔时节,却猝不及防地跌进4℃的冰窖里,雨雪裹挟着冰粒,噼里啪啦地砸在脸上,生疼。可今天,对马拉松爱好者来说,却是一场盛宴!一群‘疯子’在风雪里赤膊狂奔,咬着牙冲击PB,仿佛寒冷不存在——或许,真正的热爱,本就不需要理由。</p> <p class="ql-block">和柳白俱乐部的伙伴们在体育场下面跺着脚蹦跶,像一群冻僵的兔子。雨越下越疯,雨衣早破成了抽象艺术,风一吹,塑料袋似的哗哗响。7:40,还有20分钟开赛!咬牙冲进附近工作室,“有雨衣吗?”——居然真有人塞来一件。又顺手“征用”了顶太阳帽,帽檐耷拉着,像个落魄的渔夫。 </p><p class="ql-block"> 外套湿透了,雨衣又裂开一道口子,冰水直接灌进后背。脑子里立刻弹出弹幕:“退!赛!吧!”可脚没动。检录区的喇叭在喊,人群往前涌……“来都来了”,这咒语真好用。</p> <p class="ql-block">“砰——!”发令枪的响声在雨幕中显得有些闷,但8000名跑者的呐喊瞬间炸开,像一锅沸水突然掀开了盖子。雨点砸在雨衣上,号码布上,噼啪作响,无数双脚同时踏进水洼,溅起的水花连成一片白雾。 </p> <p class="ql-block">人群像溃堤的洪水一样往前冲,宽阔的马路瞬间被吞没。肩膀擦着肩膀,肘尖偶尔顶到肋骨,黑压压的人潮里根本分不清谁是谁。深一脚浅一脚地踩着水,鞋早就湿透了,可没人顾得上——前面一个大哥突然打滑,踉跄了一下,吓得周围几个人同时“哎哟”一声。我赶紧收了速度,心里暗骂:“这天气,PB个球啊,能安全完赛就是赢!” </p> <p class="ql-block">3公里后,人群终于不再像沙丁鱼罐头一样挤成一团。精英选手早已绝尘而去,剩下的跑者们也渐渐找到自己的节奏。我调整呼吸,小心避开较大的水洼。路边的志愿者裹在雨衣里,像一排彩色的蘑菇,但喊声却穿透雨幕:“加油!小心水坑!”我朝他们比了个大拇指,冰冷的雨水似乎也没那么讨厌了。 </p> <p class="ql-block">11公里,雨终于小了点。折返点处,第一梯队的选手已经迎面而来,他们的步伐轻盈得像在雨面上滑行。正看得入神,旁边一个微胖的大哥呼哧带喘地跟了上来。 </p> <p class="ql-block">“第一次跑半马?”他问,声音里带着笑意。 </p><p class="ql-block">“不是首马,”我答,尽量让语气显得轻松。 </p><p class="ql-block">“看你配速不错,多少啊?”</p><p class="ql-block"> 我瞥了一眼手表:“5分30左右吧,不快的。” “‘现在跑步的人真多啊,’他咧嘴一笑,‘我老婆说,这是中年男人的广场舞——只不过我们跑得比大妈们远点儿。’”</p> <p class="ql-block">  这几年,马拉松像一场无声的浪潮,席卷了无数城市。一双跑鞋,一条马路,就能让普通人变身探索者——用脚步丈量街巷的温度,用呼吸感受城市的脉搏。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每到一个城市跑步,最期待的除了赛道,还有赛后那碗热腾腾的本地小吃——比如苍南的糯米饭,配上甜豆浆,简直是完赛后的至高享受。去年在这里,还重逢了十几年没见的龙翔老同事,春风混着酒意,聊起当年的糗事,笑得像逃课成功的中学生。 </p> <p class="ql-block">这些年总在赶路:加班、出差、房贷……像一匹蒙着眼拉磨的驴。偶尔抽身跑一场马拉松,反倒成了最自由的时刻——陌生的城市、陌生的赛道,甚至陌生却友善的跑友,都像在提醒我:生活不该只有格子间和红绿灯。 </p> <p class="ql-block">17公里,胃突然抗议了,试着放慢跑步的速度,拐进补给站,抓起蛋糕就往嘴里塞,渣子掉了一地。一个扎马尾的志愿者小姑娘笑着递来水:“慢点喝,别呛着!”她手套上还沾着雨水。那一刻,我忽然懂了马拉松的魔力——奖牌会氧化,PB会过时,但陌生人一句“加油”、一块甜到齁的蛋糕、甚至狼狈吞咽的滑稽样,才是让人一次次报名的原因。</p> <p class="ql-block">冲过终点时,计时牌显示2小时06分13秒——21.0975公里,人生的第8场马拉松,在雨雪里踉跄着完成了。没有预想中的狂喜,反而有种奇怪的平静,像是刚和天气打了一架,最后互相拍了拍肩膀和解。 </p> <p class="ql-block">这场意料之外的雨战,最终成了我最难忘的马拉松记忆。3月23日的乐马,太阳像烤盘一样贴着后背;7天后,龙马的冰雨却像无数根针往皮肤里扎。完赛奖牌挂在脖子上,冷得像个铁片,但心里却烧着一团火——原来极端天气不是阻碍,而是给平凡比赛镀上金边的工具。 </p> <p class="ql-block">或许正如那个胖跑友说的:人生就像马拉松,最珍贵的不是配速表上的数字,而是明明能找借口退赛,却选择踩着水坑继续往前拱的倔强。</p> <p class="ql-block">每一场马拉松都是盲盒,可能开出抽筋、暴雨、撞墙,也可能开出陌生人的一把能量胶、志愿者的一句吼,或者自己都没想到的“我居然还能跑”。 </p> <p class="ql-block">站在终点区,把淋透的号码布折好塞进背包——这是第八枚“勋章”了。突然想起补给站那杯甜得发腻的运动饮料,现在居然有点怀念。那就跟狼狈却痛快的今天干杯吧。敬雨,敬雪,敬烈日;更敬那个在21公里路上,一边牢骚一边没停脚的自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