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运动,我快乐

心音智者

标 枪 一推开5104寝室房门,哇!几个室友正在热烈讨论几天后的入学秋季运动会。“班里给我报了两个项目:铅球和标枪。我没投过标枪呀!我不参加”,同学张雪梅倚着床自言自语。“那怎么办,已经给你报呀!”,室内一阵沉默。看着同学们的一脸愁容,我轻轻地说:我来替你参加吧。嘴上这样说,心里却不无调侃道:只有我老将出马了。就这样,我顶替同学第一次参加了1986年西南交通大学秋季运动会。 我有两个哥哥,从小跟着他们后面玩,男孩子干什么我就干什么,二哥爱扔石子,我也学着扔,哥哥常表扬我扔得远,我可高兴。 上小学后,我的爆发力被体育老师看中,参加学校扔手榴弹比赛总是第一。从小学到高中,参加校、区、市级比赛无数,拿了不知多少个第一,当然啦奖品也是多多,什么毛巾啦,笔记本,钢笔啦,单是白球鞋都好几双呢,每次穿上自己获奖的白球鞋心里别提有多自豪。 标枪,上大学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那还是在高中三年级的一个下午,校田径队正在训练,体育老师把我叫到操场边,拿出一支崭新的标枪让我试试(学校新买的),那是第一次见到标枪,第一次触摸标枪。银灰色枪身像一根银针,手握处缠着厚厚的白棉绳。我轻掂着标枪,老师很认真的给我讲解标枪原理,如何握枪,如何跑动、出枪,嗖,枪尖扎进树干。教练手握标枪,不断演练拉伸出枪动作,整整一下午也没让我上操场真正投过,我一直很纳闷,不让我练干嘛教我?这就是我接触标枪的第一次理论课。 随口报名参加标枪比赛,一是对自己投掷很有信心,二是抱着对标枪的好奇,想试试。就这样顶着别人的名字我踏上中梁山体育场的赛场。 握枪、助跑、出枪,看着标枪在空中划出美丽的弧线,心里一阵得意和满足,标枪和手榴弹差不多嘛。一会儿,广播里传来:计算机系沈音打破校标枪纪录。就这一投,我顺利的被刘敬峰老师招进西南交大田径队,开始我最丰富,最快乐,最有收获的大学田径生活。 捧着刚领到的田径队运动服,内心无比兴奋。打小就特别崇拜运动员,我家隔壁就是成都军区体工大队的球类训练馆,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直奔训练馆看队员训练,漂亮的运动服,矫健的身姿,让我无比羡慕、崇拜,能帮球员拣拣球更是荣幸之至。对运动服的痴迷、喜欢不亚于现在孩子对耐克、阿迪的喜爱。喜欢运动服胳膊上的两条杠,喜欢穿上运动服的精神劲儿。 转跨,身子往后,拉肩送枪”,刘老师不停的纠正我的动作。进队已经几个月,正规的标枪动作刘老师手把手的教了我无数遍,可训练成绩总不见提高,比起春季运动会上破纪录的成绩反而后退,这时感觉标枪真不好练。一种莫名的烦躁和不自信开始在心中蔓延,训练热情也远不如刚进队时,训练懒散,还经常找各种借口不去训练。 直到1987年春季运动会前,刘老师给我提出新的要求----破纪录,平时训练成绩都不理想,怎么破纪录啊?这时计算机系和土木系也为争夺团体总分第一较着劲儿,系学生会体育部的学长们频繁给我施压,希望我能破纪录,压力真大呀,能否破纪录自己心里一点底也没有。“你们都要来看我比赛,给我加油哦”,一早我就对舍友们说。“没问题,我们看好你”,说真的我自己都没看好自己。去体育场的路上,我不停的自己给自己打气,我能行!我一定能行。穿过图书馆,走过主楼,远处渐渐的传来熟悉的呐喊声,扩音器里不停地广播着,要参赛队员赶快到检录处检录,心里一阵激动,步伐加快。一踏上比赛场地,一条条醒目的跑道,一个个穿着艳丽运动服的矫健身姿,你追我赶、激烈竞赛的气氛让我异常兴奋,好似融入汹涌澎湃的波涛中。这时,我只感觉全身热血沸腾,浑身是劲,跃跃欲试,恨不得立即登场尽情释放自己即将爆发的力量。 提枪、助跑、引枪、发力、出枪一气呵成,破了,破了,我再次改写自己半年前创下的纪录,真痛快呀。我们计算机系也因邓长晓,张翔,钱晓群等所有参赛人员的出色表现获得全校总分第一,完胜土木系,哈哈。此刻的我,顿感大学生活如此美好,标枪让我体会到如此的骄傲和愉悦,就像一杯美酒沁人心脾。 连破女子标枪纪录,毫无竞争对手,让我非常享受,享受田径场给我带来的愉悦,享受亲密队友们带来的欢乐,享受轻松无忧的学生生活。这一切似乎显得比赛、成绩都不重要了。 终于有一天美好的感觉被彻底打破。1987年校秋季运动会,自以为傲视群雄的我被刚入校的俞杰给打败了,败得如此惨痛。赛场上,俞杰高大的个子给我无形的压力,我似乎在神游无法集中注意力,无论我怎么使劲标枪始终无法在空中划出美丽弧线,我知道我败了,内心空空。俞杰最终获得女子标枪第一,我屈居第二,成绩与之前的纪录相差甚远。羞愧、耻辱,带着僵硬的微笑站上领奖台,即便心中有一千万的不甘心。计算机系最终也败给电气系,失去总分第一。 好长时间,我默默地生自己的气,无名之火无处可发,憋曲。事隔30年后还能体会到当时的感受。俞杰之后成为我很好的队友和姐妹,我们一起训练,无话不谈,可我的内心却时时惦记着,要拿回第一,再破纪录。 1988年5月成都大学生运动会上,即将毕业前的最后一次机会了,我终于如愿以偿,再破纪录,将女子标枪成绩定格在29.04米。这个成绩对后来特招的体育特长生来说,也许不算什么,可对我们这些热爱体育,热衷运动的非体育专业的学生来说,田径队的这段运动经历,确是记忆中最宝贵的瑰宝。运动不仅带给我们健壮的身体,更带来无限活力,我们不是只会读书的老学究,而是学校里最活跃,最积极,最青春靓丽的一群人。 队 友 2016年5月14日,迎西南交大120周年校庆,1977-1986峨眉时期田径队的队员们回来了,回到热爱的母校,回到曾经拼搏的运动场。相隔30年,峨眉山脚下的校园郁郁葱葱,曾经的小树已经长大,走过大阪楼,走过158级通往女生楼的台阶,熟悉的运动场,曾经挥洒汗水的中梁山,越来越近,前面橘红色的身影在眼前慢慢模糊。蓦然间,30年前的景象浮现在我的眼前。 站在运动场看台上,我伸长脖子张望着,寻找刘老师的身影,今天第一次穿上队服参加田径队训练,不熟悉的运动场,不熟悉的队友,不熟悉的老师,这一切让我好紧张。刘老师看见我,笑眯眯地向我挥挥手,“来!先活动活动”刘老师操着唐山味的普通话招呼着我,这时陆陆续续有几位队友聚集刘老师身边,大家开始准备活动,拉筋、蹬腿,跑跳,我怯生生的跟在大家后面,默默的观察他们。一位师姐胖胖圆圆的脸,面带笑容不停和刘老师说笑,一付大姐风范;另一位师姐一口东北话,满头卷发;一位师兄大吼一声,铅球飞出,看上去劲蛮大;还有一位师兄高高大大,挺腼腆,留着可笑的小胡子。黄世红,奚道云,钱晓群,王京,个个块头都不小,自认为粗壮的我却显得矮小瘦弱。他们就是我可爱,可亲的投掷组二字辈师兄师姐们。 关于二字辈称呼的由来记忆已经模糊,好像是一次生日聚会,李肖军师兄那时经常和我们在一起玩,大家推杯换盏已喝得云山雾罩,沿着名山路朝报国寺走去,肖军高谈阔论大谈投掷组,提到刘老师时直接称呼二大伯,似乎二大伯比刘老师叫起来更顺口,更能体现刘老师的外形,性格,脾气。我们这些弟子自然也就按照各自的特点命名,钱晓群首当其冲,体型偏胖,虎头虎脑----二虎(组里私下叫他二胖),王京皮肤黝黑----二黑,张晓东陕西人----二妞,我四川人----二娃,俞杰北京人----二丫,当时酒后开玩笑的起名,慢慢的在田径队里叫开了。30年后投掷组的其他成员也冠以二字头,黄世红----二妮,奚道云----二曼,崔志刚----二壮,姜忠杰----二墩,陈鸿英----二囡。 平时训练投掷组最热闹,长跑组训练时人最多,刚看到他们在操场上准备活动,一会儿一群人在肖守讷的带领下就跑远了,跑出运动场不知去向,操场上顿时清静,短跑和跨栏组零星1,2个人在主席台前的跑道上奔跑,跨越,跳高组也只看见梅青,雷明新,俞东在抬垫子练习,投掷组自86级从成都来到峨眉后人员壮大,训练时常常6,7个人围着刘老师,大家互相嬉笑打闹,张晓东阵阵爽朗笑声时常把跨栏组的王战蓉,撑杆跳李肖军,全能贾林昌吸引过来加入,编花篮就是那时由贾林昌唱起。“编编编花篮,编个花篮上南山……”贾林昌用极其不标准的河南话反复唱着,也不知道有啥好笑,当时真没觉得好笑,可大家都觉得好玩,跟着面哥(贾林昌)不停的唱、笑。也许是老面极喜性的面容和幽默的语言,极具喜剧色彩的肢体动作,不管在什么场合只要见着面哥唱编编编花篮,就特开心想笑,似乎面哥已成为编花篮的代言。“编编编花篮……”一路欢歌笑语一直唱到南京全路大学生运动会,赛场上唱,宿舍里唱,不知情的人指不定会认为我们是一群疯子呢,或者认为编花篮是我们的队歌,其实我们就是一群快乐、开心爱运动的大孩子。 南京运动会是我觉得最值得怀念的一次运动会,虽然我在标枪项目上只获得第二名(第一名是蔡力勋的夫人),但队友之间的共同兴趣爱好,幽默,开朗,活泼,爽快的性格,让大家在一起相处的一个多月时间里非常的快乐,大家玩得都很嗨。协调委员会,见底协会以前从没接触的词就是那时听说的,协调就是步调一致,一群健康人同手同脚的齐步走,让人忍俊不禁,搞怪效果不言而喻。见底协会是指吃饭时,将餐桌上所有的饭菜一扫而光,个个盘子见底光亮,当时食物短缺,每天大运动量训练,个个如饿狼,风卷残云般吃光饭菜, 30年后的今天,大家再聚中山梁,协调委员会的同步走,面哥的编花篮仍然让大家捧腹大笑不止,而见底协会只有解散,时间不仅增长了我们的年龄,也增加了每个人的腰围,再难找回年少时的胃口。 教 练 “注意出枪角度,腰部发力。”这是我的教练刘敬峰老师,笑容可掬,和蔼可亲,可敬可爱的二大伯。 第一次参加田径队,队友都不认识,不熟悉,陌生的环境让我好拘谨,放不开、融不进。在旁边看着师姐师兄们,心中一种畏惧感,不知所措,刘老师笑眯眯的招呼我跟着他们练,不时的单独给我指导,和我聊天,原本紧张的心情顿时放松,感觉刘老师好亲切,好随和,不像体校教练那么严厉,暗自庆幸自己跟了一位好教练。 第一学期除了练习标枪,还开始练习铁饼、铅球,铁饼从来没有接触过,刚练挺有新鲜感。师姐黄世红是队里的一姐,铁饼扔得嘚嘚转,老远了。我也模仿动作旋转、发力、出饼,哎,相差太远,刘老师在旁边看着,不停讲解每个动作,拆解每个动作,不急不躁,说话慢条斯理,语气平和,队内训练气氛也特别轻松,大家互相说笑、打闹,但个个训练也没含糊,始终练不好的我也受感染,慢慢平静自己的内心,努力的去体会每个动作,享受训练的快乐。 在田径队里,感觉长跑组训练最辛苦,翻山越岭的奔跑,我们投掷组训练轻松愉快,是不是和刘老师的教学方式和性格有关?不知道,反正给我的感觉刘老师脾气超好,很难看到他生气。噢,有一次生气,唯一的一次生气,是张晓东惹他老人家生气。一次训练完,刘老师看还有时间,让大家去主席台下的器械训练室,抬出杠铃,练习下蹲,钱晓群练完,紧接着就是王京,我,俞杰,轮到张晓东,她就是不练,我想可能是怕把腿练粗,不练,刘老师发火了,大吼:“不练就走”把我们吓得都去劝晓东,晓东也是头倔驴,不练就不练,掉头就走,气得刘老师脸都青了,这是我第一次看刘老师发那么大脾气。 刘老师带我们日常训练同时还给我们介绍对象,组里的适龄女青年张晓东和我都被刘老师撮合给钱晓群,听说还有外组队员,我想刘老师是不是受人之托啊,这么卖力急着给钱晓群拉线配对的,没缘可惜都不成功,倒是毕业多年后我和师兄王京成为一家人,让刘老师大吃一惊,惊讶之余又特别高兴,笑眯眯的看着我们直说好好好,可能当时他老人家忘记给我们配对了。 今天又见到我们敬爱的刘老师,80岁的老人容光焕发,精神矍铄每天还骑自行车,见到弟子们高兴得眼睛眯成一条缝,祝他老人家健康长寿。 30年后的峨眉田径队再次穿着统一的田径队队服,重回中梁山,虽然每个人脸上留下岁月的痕迹,但青春记忆无限美好,享受运动带来的活力和快乐。

刘老师

标枪

田径队

训练

破纪录

花篮

运动会

俞杰

队友

运动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