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船之约——嘉兴马拉松有感

朱树生

<p class="ql-block">  众所周知的原因,嘉兴,在我党的历史上无疑是一个值得书写的城市;市中心的南湖也并不大,却在一百多年前那风云变幻的年代激荡起中国革命的狂涛巨澜;那小小的红船,可以说就孕育了百年后强大的中国。</p><p class="ql-block"> 早就想去趟嘉兴,却一直没机会。第20届亚洲马拉松锦标赛塈2025嘉兴马拉松比赛定于3月30日在嘉兴举行,因为本届比赛为亚洲马拉松锦标赛,无疑其赛事规格是很高的。由于我的既往成绩达到了直通标准,第一时间毫不犹豫地报名参赛。能够借比赛的机会到一个拥有历史意义的城市一游,无疑是一件一举两得的美事。</p><p class="ql-block"> 比赛头一天下午从安庆坐动车直达嘉兴南站,下车就直奔嘉兴国际会展中心,领取参赛包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徒步绕南湖一周。虽然因为过了入馆参观时间的原因,未能进入南湖革命纪念馆,也未能登上湖心岛参观停靠在岛边的红船,但如同远远地回想一百多年前的建党历史,一定会让我们的内心有着那份崇敬一样,在实地遥看这些历史文化和现代化的纪念馆,心里同样会默默地产生一种“近亲更怯”的情愫。</p> <p class="ql-block">远看红船</p> <p class="ql-block">开天辟地大事变</p> <p class="ql-block">  远远地看着红船,我就想到了如今我们的辽宁舰、山东舰和福建舰。如果不是这条红船作为庇护,如果不是最初的少数几个觉醒者和在这条红船上的十三名代表宣告成立的中国共产党,那后来的中国革命会是什么样呢?如今的中国又会是什么样呢?这拥有辽宁舰、山东舰和福建舰的人民军队,这强大的中国,可以说都是从上海黄浦区兴业路76号那栋小楼和这条小小的红船起步的。</p> <p class="ql-block">  完成绕湖一周,默想着一百多年前的南湖是个什么样呢?那十三位参会者有没有像我现在这样,临赛前在湖边怀着一颗轻松的心情欣赏一下这景色呢?而这些先辈们从这里开始的“比赛”一比就是28年,有胜利到达终点的,有自我退赛的,也有中途被淘汰的,还有被罚出赛道的。</p><p class="ql-block"> 想着想着,甚至还胡思乱想起来,再过一百年,这南湖的红船是否依旧?<span style="font-size:18px;">就这样边走边想边看,谨</span>留下一些照片作为纪念,接着需要做的就是如何准备这场重要的比赛。</p> <p class="ql-block">  每次比赛最关注的就是天气和路况。这几天天气降温,根据天气预报,比赛当天气温6到14度,阴,这是马拉松比赛的最佳天气。</p><p class="ql-block"> 嘉兴号称江南水乡,河流纵横,虽然嘉兴的道路宽阔平坦,景色优美,无疑给跑者非常好的体验。但河流多了桥就多,过桥自然就要上下坡。据官方提供的数据和比赛实际的体验,整个马拉松的赛道要经过49座大大小小的桥,大部分桥都呈高低和坡度不一的拱形,全程累积爬高115米,这对于马拉松比赛而言,是个不小的高度。要想PB自然需要付出更多的能量,就需要我们确定更为合理的配速和制订相应的应对策略。</p><p class="ql-block"> 就在这场比赛的前一周,刚刚参加完同在浙江的奉化马拉松,一周前才跑过,称作“背靠背”,这对跑者的体能、实力和信心都是相当大的考验。奉化当天气温高达28度,路况也并不好,我出于意料之外的跑出了3:28:37的成绩,PB了7分多钟。跑过后在那休息时,和当地一个资深跑友聊起来,他说按照那天的天气和路况和我328的成绩,在好一点天气和路况的情况下,可以跑进320,这无疑给了我信心。那么这次不管“背靠背”也好,爬高115米也罢,也不管三七二十几,就按跑进320来试试?试试就试试!虽然有8分多钟的距离,但想象不要钱,大不了跑不进,也可以争取PB,哪怕是跑崩,何况跑崩的拼音字母缩写也是PB,看来哥俩是孪生兄弟,很有意思。</p> <p class="ql-block">  从一般马拉松全程和半程的用时比例关系来说,全程可以是自己最好的半程两倍的时间再加十分钟,我两周前在南京的半程用时1小时35分,按这个关系来算,在相同的条件下,全程跑进320是可以实现的。</p><p class="ql-block"> 3小时20分,每公里的用时是4分44秒,每5公里的平均用时为23分40秒,中间如果因为什么原因耽误了,还需要尽快在后面的时段补回来,因此需要时刻关注手表报的实际速度和用时。每5公里,特别是前半程的实际用时是多少是最需要关注的。</p><p class="ql-block"> 那就按每公里不超过4分40秒的配速来跑!这是我全马前所未有的配速。宽阔的马路,起伏的赛道,万马奔腾,那种场面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感觉到其中的热烈和激昂!</p> <p class="ql-block">万马奔腾</p> <p class="ql-block">  人是个怪物,只要给自己设了局就很难被自己所破,哪怕是能够做到的事情也难以做到。但一旦给自己定一个奋力跳一跳就能摸到的高度,就一定能摸到。平时训练时,每公里530都觉得并不轻松,现在快了差不多一分钟也不过如此。每五公里关注一下用时,都在24分以内,跑到半程用时1小时38分钟,这是我半程的第二好成绩,按这个配速跑下去,只要不出现大的掉速,就能破320。而且并没有感到身体有什么大的问题,就这样一公里一公里地跑,一座桥一座桥的过。听到身边有人说,我心里也想,这是不是最后一座桥,没想到马上又来一座。但我又想,有上桥就有下桥,怕什么?当然,在人的体力到达极限的时候,不说是上坡,就是平地也是每一步都是煎熬。但马拉松讲究的就是节奏,不能急,也不能慢,越平稳越好,你听到的应该只有自己的脚步声,如果身边能够有和你一起同频共振的跑友那就是最好不过的了。</p> <p class="ql-block">  等还剩下最后几公里,体能自然是达到了极限,多跑一步都觉得是一种对意志力极大的考验。算一下时间觉得进320没有问题,心里那根弦就松了一些,甚至还想,给下次留一点吧。就是这么怪,只要有了这些想法,速度马上就慢了下来。还好,等跑进体育场,冲过终点拱门,手表显示的时间没有过320,我知道这次又过了一个大坎,PB了近十分钟!等扶着护栏喘过一阵气,再回望拱门,回想这一路的艰难而又充满快乐的历程,我真的不相信这是真的,因为这比我一年前的首马提高了65分钟。但这确实是事实,源于这一年来的汗水和参加的十多场赛事;源于对每场比赛的认真对待;源于每次比赛之前所做的一切准备;更是和所有大众跑者一样,既是教练员又是运动员,每次比赛之前给自己定的配速,当然有正确也有错误,而其中的错误却是下一次正确的镜子。</p> <p class="ql-block">  回想一下,假如这次我开始定的是330的目标,那开始我的配速就只会是458,只要跑过了一段,已经习惯了这种配速,因为运动惯性和人的惯性思维,更有人的惰性等原因,就很难提起来了,你定得快一点可能也就跑下来了,这同样因为相同的原因。当然,这都只能在自己能够接受的范围内,否则一定是过犹不及,而实际上我们可能并不知道我们自己能够接受的范围,那只有多多尝试,总会找到一个平衡点,何况失败才是成功之母。</p><p class="ql-block"> 《礼记•中庸》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马拉松无疑是一场对人的体能和意志力的多重挑战,需要热爱,需要跑量,需要时间,更需要信心,同时还需要运气。但如果这些都做到了,还需要规划,否则有可能会前功尽弃,所谓的“不预则废”。</p><p class="ql-block"> 嘉兴到处可以看到“发扬红船精神”的标语,其实这何尝不是我们跑者的精神需要!</p><p class="ql-block"> 感谢嘉兴!感谢红船!红船精神永放光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