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 在喧嚣的现代社会中,总有一些人坚守着古老的技艺,用双手编织着传统文化的璀璨星河。干渊,这位年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便是其中一颗闪耀的星,他以蒲草为笔,编织出梦想的绚丽画卷。<br><br> 蒲草,这种常见于水边的植物,在干渊的手中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当他的指尖轻轻触碰蒲草,那粗糙的质感瞬间变得细腻而富有灵性。他编织的鱼虾虫蚁,仿佛下一秒就会从草编中跃出,游进水里、钻进土里;那些飞禽鸟兽,似要舒展翅膀,飞向蓝天、奔向原野。每一个作品都栩栩如生,每一条纹理都饱含着他对蒲草编织技艺的热爱与执着。<br><br> 干渊与蒲草编织的缘分,或许源于儿时的记忆。在那个没有电子玩具的年代,蒲草编织的小物件就是孩子们最好的伙伴。长辈们灵巧的双手,将蒲草变成了一个个鲜活的形象,在他心中种下了热爱的种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这颗种子生根发芽,他开始系统地学习蒲草编织技艺,每一次的练习都是对传统的致敬,每一次的创新都是对技艺的升华。<br><br> 然而,传承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现代科技的冲击下,传统手工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年轻人更热衷于追逐时尚和潮流,蒲草编织这门古老的技艺逐渐被人们遗忘。干渊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深知,如果不做出改变,这门技艺可能会在时间的长河中消失。于是,他决定走进小学课堂,将蒲草编织的魅力传递给孩子们。<br><br> 当干渊第一次走进小学教室时,孩子们眼中闪烁着好奇的光芒。他向孩子们展示了自己的作品,讲述了蒲草编织的历史和文化。孩子们被深深吸引,纷纷拿起蒲草,尝试着编织自己的梦想。干渊耐心地指导着每一个孩子,从最简单的结开始,一步一步地教他们如何将蒲草变成一个个小物件。教室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孩子们的创造力在蒲草间尽情绽放。<br><br> 在教学的过程中,干渊也收获了许多感动。有一次,一个小女孩拿着自己编织的小兔子,跑到他面前,眼中满是自豪地说:“老师,我长大了也要像你一样,把蒲草编织传承下去。”那一刻,干渊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这些孩子们就像一颗颗希望的种子,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下,必将茁壮成长。<br><br> 干渊的坚持和付出,不仅让蒲草编织这门技艺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也让更多的人重新认识和关注了这门古老的艺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进他的工作室,学习蒲草编织,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他的作品也走出了国门,让世界看到了中国传统手工艺的独特风采。<br><br>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干渊用蒲草编织出了一份宁静与美好。他的梦想,就像蒲草编织的作品一样,栩栩如生、熠熠生辉。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承不仅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使命。只要我们心中有梦,手中有艺,就一定能让古老的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br><br> 未来的日子里,干渊将继续在蒲草编织的道路上前行。他会带着孩子们的梦想,带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编织出更加绚丽多彩的未来。而那些在小学课堂上接触到蒲草编织的孩子们,也将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守护者,让蒲草编织这门古老的技艺在岁月的长河中永远流传下去。 <br><br> (图文作者:王家振)</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