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3月30日下午14时30分许,周末闲暇,在杭州运河畔,目睹了一次城管执法过程。一车载式商摊,载有一整车苹果、柑桔、波箩、椰子等水果,停于运河边小河直街道路上,售卖水果,行人游客购买者陆陆续续,生意尚可。</p><p class="ql-block">●一名城管执法员,骑着一辆电动自行车,车上印有“综合行政执法”,执法员戴着印有“综合行政执法”的头盔,停至车载摊后,先是对着车、人、水果拍了一张现场照片,尔后电动自行车喇叭“嘟嘟”两声,好像在提醒商摊主注意,违章卖水果......商摊主意会,也没停下手中的活,不紧不慢,说“等我把这个水果切好入盒”......</p><p class="ql-block">●商摊主边切水果,脸上虽然挂着不悦,但也极力配合收拾东西。城管员在车后静静等候,盯着商摊主切完水果,也未再催促,整个过程更没有语言,只有温度,没有粗暴和训斥。不一会儿,商摊主切完水果,将置于地面的物品收回车上,城管又拿出手机拍照,留证。商摊主不紧不慢的将车开走,开车中眼神不定,似乎在寻找下个停车位,继续自己的生计......</p><p class="ql-block">●整个过程,3分钟不到的时间。一次柔性执法的见证,城管员自始至终没有下车,也没有争吵,没有讨价还价,更没有罚没,双方甚至连眼神也没有看过对方。电动自行车喇叭的“嘟嘟”两声,成了城管与商摊主心照不宣的“信号”,似乎一个在说,你违章摆摊了,一个在回答“我知道了”, 双方都习惯了这样的场景......商摊主似乎不肯罢休,又在寻找下一个临时摊点,城管也习以为常,为下一次执法做准备。</p> <p class="ql-block">●一座城市,一个地方,法制化的道路上,依法执法、文明执法、人性化执法,是确保法制落地重要的一环。城市的有序良性发展、经济的持续飞跃,离不开优良的营商环境,更离不开城市的“温度”。近年来,杭州秉持“教育优先、惩戒在后”的治理理念,在推进文明执法、柔性执法,下足了力气,彰显了杭城“温度”。杭州推行的“首违不罚”“公益减罚”等柔性执法模式,将冰冷的规则转化为有温度的互动。针对小微商户占道经营初犯行为,城管人员以劝导代替罚款,并协助规划合规经营空间。针对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轻微违规者,通过提醒、警告和参与交通文明志愿服务减免处罚,等等,值得市民百姓们点赞称好!!</p><p class="ql-block">●目睹这一次执法的过程,“嘟嘟”两声的背后,是城市管理者们的文明,是一个城市的“温度”,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文明执法、柔性执法的魅力,感受到了杭州城市的海纳百川、包容大气的姿态。杭州的实践表明,一座城市的“温度”不在于口号,而在于将文明基因嵌入治理细节,杭州出现“六小龙”企业也必然有其内在的逻辑。现在的杭州城,街头的小摊位变多了,巷尾的烟火气更浓了,城市变得更有活力,市民的生活愈加多姿多彩,这是法制的推动,更是文明的力量!!</p><p class="ql-block">(薛智之0616,即时,于杭州运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