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天拔地交代之处泰山

beijing

<p class="ql-block">齐鲁大地的两座高山,一曰孔孟,一曰泰山。</p><p class="ql-block">在泰山脚下天外村附近的酒店停好小白,简单洗漱过后漫步天外村,游弋山外西溪。</p><p class="ql-block">天外村入口,宽阔的台阶通向天地广场,步道中间有巨幅浮雕石刻,步道两侧浑天石柱,滚龙浮雕。西溪被晚霞照亮,凉风也顺着深谷吹下来。谷底的嶙峋巨石中似有似无的那股溪水,吸引很多人沿着河谷向上汲取泰山泉水。山谷口一座孤坟,碑文说是冯玉祥曾经几次来到泰山避世,喜欢这里的山水,留下托词要在这里寻一处僻静之所安身。</p><p class="ql-block">不是从前了,天外村也可以登临泰山,这里建成了非常大的双层停车场,从停车场经过地下通道就可以到达摆渡车乘车点,下了摆渡车有通往南天门的缆车,人称这是西路,游览泰山最快捷的一条路线。</p><p class="ql-block">车在中天门停下,换乘缆车到南天门,步行很快就到了天街。天上的街市风力加大,气温下降,虽然阳光强烈但是无法抵挡泰山天上的凉,一些观看泰山日出的人们仍然套在租借的军大衣里面,一大早上山的人们也纷纷裹紧身子的衣服。</p><p class="ql-block">岱顶四周极目视野,西边北边云雾缥缈,山影虚无只有露出的黑黝黝山头,或白或灰或黑色的云雾由近及远随意地铺撒充填在他们之间,风根本吹不动它们。转过身则是另一番郎朗天空,湛蓝的天空下不远处的一座座山一道道岭,清清楚楚真真切切,就连山上树木下裸露的山石,也如同邻里亲人一样须眉毕现,相隔很远还能看到他们阳光中的一笑一颦。</p><p class="ql-block">历代帝王封禅泰山留下了大量的摩崖石刻,夸赞泰山胜景美美,寄托长生的夙愿。历代的他们来到这里求仙,求海上仙山永生不死。帝王们想法与常人相同,过上幸福生活的人们也想让这样的日子永远继续,不要中断也不要改变,“真的再想多活五百年”帝王们的这句话多么朴实无华,终于不再装腔作势朕曰,他们向神明直白地袒露万寿无疆的心底,把抗拒自然的长命希望给予这座永恒的五岳之尊。碧霞祠观音殿等多处寺院多少年香火繁盛,直到今日依旧都是芸芸信众朝拜。在我们传统文化中泰山不是地质意义的山脉一丘,而是一座地地道道的精神存在和长生寄托。就像庐山一样,那里的风云早已经被社会变化的波诡云谲替代,充满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故事。</p><p class="ql-block">过了“五岳之尊”再上几段台阶的玉皇庙,横着一块门楣“敕建玉皇顶”,院子正中一块立石“泰山极顶1545米”,这里曾经是人们常说的泰山最高点。著名景点拱北石在对面一侧不远处,那块翘起的片石高高地伸出了半个身子,向着远方的大海,好似有着无限的追寻。不少人以此为背景拍照泰山日出,惊艳四方。</p><p class="ql-block">不是30多年前了,没有当年从红村上山的脚力,此次泰山之行只能上下缆车,最后从南天门走到了岱顶,在岱顶之上来回走动歇息。乘坐缆车的确省了不少时间,但是也误了很多的风景。这些倒也不算遗憾,甚至还很满足,毕竟时光荏苒,时光飞度,这个年纪还有的体力在泰山顶上游走,还有这份心情查看泰山美丽的景色,还有时间在泰山呆了几个小时已经非常满足。</p><p class="ql-block">下山时候心里不由得问自己,下一次来泰山将会在什么时候?或者有没有下一次?这可不是一个时间问题,而是一个生命的问题,是长寿的问题,一个永恒的泰山之问。</p><p class="ql-block">缆车呜呜地作响,下午的泰山已经开始迷蒙,身体有些乏困,眼睛有些疲劳,不等眯眼小憩,缆车到了尽头。</p><p class="ql-block">系列游记山东十月行(13)</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