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风琴,遗落在青春里的旋律

简约

<p class="ql-block">  在我记忆的深处,隐匿着一个专属于手风琴的时代。每当夕阳的余晖为校园镀上一层暖金,晚餐前或是整个晚自习,或在五六节课、或于七八节课的间隙里,倘若校园仅剩下一种声音悠悠回荡,毋庸置疑,定然是同学们练习手风琴时那交织错落的嘈杂琴声。</p><p class="ql-block"> 那时,我仅能勉强拉奏一曲《小酸梅果》,技艺虽稚拙,可在那一片喧闹的琴声浪潮中,我却总能精准地捕捉到《微笑波尔卡》的轻盈俏皮、《溜冰圆舞曲》的优雅律动、《草原英雄小姐妹》的磅礴豪迈、《牧民新歌》的悠扬婉转以及《杜鹃圆舞曲》的欢快雀跃。宿舍楼下、教学楼前、宽敞大厅、狭长楼道乃至开阔操场,处处都有同学们怀抱手风琴刻苦练习的身影。而在这一片热烈的琴声背后,总有一个身影如定海神针般屹立,那便是我们的钱老师。他仿若一位严苛的音乐卫士,会毫无预兆地出现在你身后,伴随着一声洪亮的呵斥:“节奏不对,真是拖把丢进醋缸里了,乱了套!”</p><p class="ql-block"> 钱老师的严厉在校园里是出了名的,那句“吃不了苦就别学手风琴”,仿若一道禁令,让不少同学心生怯意,在梦想的门槛前望而却步。我亲眼看见有同学拉琴把左手腕蹭掉一层皮的。但我还是禁不住这美妙琴声的诱惑,鬼使神差地报了钱老师的选修课:“大音程和小音程度数是一样的,但音数不同。小音程比大音程少半音,比如C到E是大三度,有两个全音,而C到降E就是小三度,只有一个全音和一个半音。简单来说,大音程听起来明亮开阔,小音程则更柔和忧伤一些。</p><p class="ql-block"> “无论是手风琴还是风琴,我们都不能只用一个和弦一弹到底,一首歌出现在你面前的时候你得给它配上伴奏,在这里我们就得掌握和弦转位,它是把和弦里的音重新排列顺序。比如C大三和弦,原位是C、E、G,第一转位变成了E、G、C,这叫六和弦;第二转位是G、C、E,叫四六和弦………</p><p class="ql-block"> 可惜的是钱老师的课我直接听不懂,于是我义无反顾的重新选修了美术,我至今还保存着一本《手风琴练习曲》,那是钱老师整理并用油印机印的,指尖轻轻抚过这本早已泛黄的《手风琴练习曲》,钱老师用油墨印下的音符,似还带着当年琴键的温度,可我的音乐之路,却在时光中与它渐行渐远。</p><p class="ql-block"> 每当回忆起校园的黄昏,手风琴声交织如网,将青春的憧憬一一捕捞。我曾无数次幻想,自己的手指也能灵活地在琴键与贝斯间跳跃,奏出如《微笑波尔卡》般欢快、激昂的旋律。那时候,风琴声是校园的脉搏,跳动着梦想的韵律,而我,是如此渴望融入这旋律之中。</p><p class="ql-block"> 钱老师严苛的教导,同学练琴时的坚韧,都曾点燃我心底不服输的火焰。可那复杂的乐理知识却如一道道高墙,将我阻隔在音乐殿堂之外。每次试图跨越,换来的都是满心的挫败,那些音符不再是灵动的精灵,反倒成了混乱的谜题,让我在迷茫中乱了阵脚。</p><p class="ql-block"> 虽然色彩与线条也能勾勒世界,却始终填不满手风琴离去后的空洞。偶尔在寂静深夜,我还会梦见自己背着琴,站在舞台中央,聚光灯下,手指在琴键上飞舞,台下掌声雷动。可梦境破碎,徒留满心怅惘,那手风琴的声音,成了我青春记忆里最遥远、最美好的遗憾,只能在回忆中,听它奏响未竟的乐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