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明节的脚步悄然临近之时,3 月 28 日上午,一场意义非凡且庄严肃穆的活动,在弘德园温情上演。市红十字会、市民政局联合在弘德园举办全市人体器官(遗体、角膜)捐献者缅怀纪念活动。<br><br> 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张沁,市民政局三级调研员董晓培,弘德园总经理焦深以及器官(遗体、角膜)捐献者家属代表,市、县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医疗机构代表,器官捐献协调员,红十字志愿者,近百位来自不同领域的人士齐聚于此,共同向那些伟大的捐献者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h1> 本次缅怀纪念活动主题为“<b>生命·希望”</b>。</h1> 活动首先由红十字志愿者李冠宇、郎梦茹宣读红十字运动七项基本原则 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张沁致辞。他首先感谢器官(遗体、角膜)捐献者的无私大爱,感谢弘德园连续多年为活动提供便利,感谢志愿者、工作人员、医疗机构的辛勤付出。他指出:人体器官移植技术是20世纪医学领域取得的重大进展之一,给许多终末期脏器衰竭患者带来了生存的希望,挽救了成千上万患者的生命。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这是造福人类的善举,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引领着新时代新风尚。器官捐献,是一个人去世后留给其他垂危病人的生命礼物;捐献眼角膜,换一双眼睛看世界。本人的生命在他人身上得到延续,不只是救死扶伤,也对医学研究、疾病探讨都有着现实的重大意义。真诚呼吁有更多的志愿者加入器官(遗体、角膜)捐献队伍。 晋城市人体器官捐献工作始于2012年。截至目前,全市已实现人体器官捐献64例,遗体捐献14例,眼角膜捐献12例,为挽救他人生命,推动医学教学、疾病研究,有效救治眼疾及重症患者做出了积极贡献。<br>山西省首例非血缘关系无偿器官捐献者姚建军、沁水县农民捐献者梁中建、高平市老党员常应门、张国文、泽州县捐献者秦军梅、优秀志愿者邵燕青、张仙梅……这一个个闪光的名字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晋城市红十字会志愿服务总队志愿者张萌、苏丽芳、赵丽丽、孔阿莉朗诵了诗歌《生命的礼物》,赞美捐献者馈赠生命的礼物。 活动现场,气氛凝重而庄严。有关领导神情肃穆,他们深知此次活动的重大意义,每一位捐献者的无私奉献,都为生命的延续和医学的进步搭建了桥梁。捐献者家属代表们,眼中噙着泪花,他们的亲人以一种无比高尚的方式,让生命的价值在他人身上得以延续,这种大爱之举令人动容。 每一例成功捐献的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们,是这场生命接力中的关键纽带,他们用耐心与爱心,为捐献者及其家属提供专业支持与慰藉。山西省人体器官获取与分配服务中心范丽娟分享了她所经历的捐献者事迹。 在缅怀仪式上,全体人员向捐献者默哀致敬,深切缅怀那些已逝的生命。张沁、董晓培带领志愿者和现场人员依次将风铃悬挂于捐献榜两侧,表达对捐献者深深的怀念。现场所有人员手持鲜花,静静默立致哀;大家依次将一朵朵鲜花被轻轻放置于纪念墙前,为我们的无言英雄,献上深深的祝福。寄托着人们无尽的追思与感恩。他们虽然离去,但通过捐献,他们的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得到了延续,为他人带来了光明与希望。 本次缅怀活动是市红十字会与弘德园连续举办的第6届缅怀纪念活动。举办这样的缅怀活动,不仅是对捐献者的深情缅怀,更是一次对生命意义的深刻诠释。希望通过活动,进一步提高社会公众对器官(遗体、角膜)捐献的认知度和接受度。让更多的人了解捐献的意义和价值,消除误解和偏见,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激励着社会各界传承这份无私奉献的精神,让生命的光辉在人间永远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