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茅盾文学奖是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根据茅盾先生遗愿,为鼓励优秀长篇小说创作、推动中国社会主义文学的繁荣而设立的,是中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之一。</p><p class="ql-block">奖项每四年评选一次,参评作品需为长篇小说,字数在13万以上的作品。自2011年起,由于李嘉诚先生的赞助,茅盾文学奖的奖金从5万提升到50万,成为中国奖金最高的文学奖项。</p> <p class="ql-block">第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于1982年评出:共有六部作品获奖:</p><p class="ql-block">魏巍《东方》</p><p class="ql-block">周克芹《徐茂和他的女儿们》</p><p class="ql-block">姚雪垠《李自成》</p><p class="ql-block">莫应丰《将军吟》</p><p class="ql-block">古华《芙蓉镇》</p><p class="ql-block">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p><p class="ql-block">第一届茅盾文学奖共有六部作品获奖,是1977年—1981年四年间国内文学成就较高的长篇小说。</p> <p class="ql-block">《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p><p class="ql-block">周克芹著,人民文学出版社。第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p><p class="ql-block">《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以1979年冬天四川一个偏僻农村的社会生活为背景,通过老农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的生活故事,真实地揭露了“文革”给农业生产带来的灾难性破坏和在农民精神上造成的严重创伤,深刻地反映了70年代风云变幻的社会面貌,并预示了结束动乱之后必将出现的光明、美好的前景。……</p><p class="ql-block">北影厂在1981年把这部小说搬上银幕,汇聚了张金玲,刘晓庆,李秀明等知名演员。</p><p class="ql-block">八一厂也在1981年将其搬上银幕,也请来了田华,斯琴高娃,王馥丽等知名演员参演此片。</p> <p class="ql-block">《东方》是当代作家魏巍所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1978年9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p><p class="ql-block">《东方》以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个英雄团为中心,把前线和后方穿插交错起来进行描绘,通过对朝鲜战场和中国农村阶级斗争的描写,展现了中朝两国人民进行这场伟大的反侵略战争的必要性和重要性。</p><p class="ql-block">《东方》采用了前方和后方交错的写法;语言优美动人,有强烈的感情色彩。</p><p class="ql-block">上初中时有一篇课文《谁是最可爱的人》就是节选自这部小说。</p> <p class="ql-block">《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李自成共10部》2005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是姚雪垠。</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姚雪垠用</span>细腻的文字再现了明末李自成率领的农民军由弱到强这段曲折而又复杂的历史过程。</p><p class="ql-block">全套书共10本</p><p class="ql-block">第一卷:潼关南原大战</p><p class="ql-block">第二卷:商洛壮歌</p><p class="ql-block">第三卷:紫禁城内外</p><p class="ql-block">第四卷:李信与红娘子</p><p class="ql-block">第五卷:三雄聚会</p><p class="ql-block">第六卷:燕辽纪事</p><p class="ql-block">第七卷:洪水滔滔</p><p class="ql-block">第八卷:崇祯皇帝之死</p><p class="ql-block">第九卷:兵败山海关</p><p class="ql-block">第十卷:巨星陨落</p> <p class="ql-block">《将军吟》是当代作家莫应丰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80年。</p><p class="ql-block">《将军吟》讲述“文革”初期,空军第四兵团司令员彭其因反对吴法宪而遭到批判,兵团宣传部部长江醉章操纵造反派绑架彭其,并采取各种手段,欲置其于死地;兵团政委陈镜泉主持对彭其的批斗会,但却在暗中对难中的彭其给予生活和精神上的保护。彭其被撤职,送回兵团后又遭到江醉章的迫害,面对种种莫须有的罪名和令人发指的摧残,彭其坚信党,坚信人民,不畏强权,同江醉章一伙展开了多种斗争。周恩来总理得知消息后派飞机将彭其接到北京。</p> <p class="ql-block">《冬天里的春天》</p><p class="ql-block">当代作家李国文创作长篇小说,人民文学出版社。</p><p class="ql-block">《冬天里的春天》是当代作家李国文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81年。</p><p class="ql-block">小说以某大型军工动力厂党委书记兼厂长于而龙回到阔别三十多年的游击根据地查找暗杀自己妻子芦花的凶手为线索,通过对他回故乡三天之中的经历、见闻、联想、回忆等的叙述,概括了近四十年间的社会生活内容。作品结构独特,情节曲折、细节丰富生动,具有令人荡气回肠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p><p class="ql-block">《冬天里的春天》曾获1982年第一届茅盾文学奖。</p><p class="ql-block">2019年9月23日,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p> <p class="ql-block">《芙蓉镇》是古华1981年创作的小说,首次出版于1981年。</p><p class="ql-block">《芙蓉镇》描写了生活在湘南一个偏僻乡村小镇上卖米豆腐的“芙蓉仙子”胡玉音的命运故事。作者以独特的表现手法,把富有奇丽色彩的风土人情与狂磁巨澜的政治风云揉和在一起。</p><p class="ql-block">作者把自己二十几年来所熟悉的南方乡村里的人和事,囊括、浓缩进该书里,寓政治风云于风俗民情图画,借人物命运演乡镇生活变迁,力求写出南国乡村的生活色彩和生活情调。</p><p class="ql-block">《芙蓉镇》在描写手法上充满着民族化的特色,即所谓“极幕人情世态之岐,备写悲欢离合之致”。结构上吸收了中国古典小说的优点而又不受其拘束,使作品呈现出一种以土为主、土洋结合的艺术形态。15</p><p class="ql-block">作者以散发着泥香土热的彩笔,尽情地描绘了山乡小镇眉眼活跳的风土人情。把政治的、经济的乃至整个社会的风云变幻溶于对风情乡土的描写之中,而且不留刀削斧凿的痕迹。这是小说最为突出之点,也是作品立意深厚之所在。17</p><p class="ql-block">《芙蓉镇》曾获1982年第一届茅盾文学奖。</p><p class="ql-block">1986年,《芙蓉镇》被谢晋改编成电影。由刘晓庆和姜文主演。</p> <p class="ql-block">第二届茅盾文学奖 (1985年 三部长篇小说)</p><p class="ql-block">《黄河东流去》(上下集)李准</p><p class="ql-block">《沉重的翅膀》 张洁</p><p class="ql-block">《钟鼓楼》 刘心武</p> <p class="ql-block">《钟鼓楼》是当代作家刘心武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首次于1985年11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p><p class="ql-block">《钟鼓楼》讲述了20世纪80年代初发生在北京钟鼓楼的故事,通过12个小时的时间,描写了社会各个阶层的丰富的生活场景,充分展示了80年代的北京生活和社会变革,个人的悲欢离合相互交织构成了北京市民的生活图,揭示了在人生的舞台上的不同人生,体现出空间感。</p><p class="ql-block">《钟鼓楼》获得第二届茅盾文学奖。</p><p class="ql-block">2019年9月23日,《钟鼓楼》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p> <p class="ql-block">《沉重的翅膀》是当代作家张洁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81年。</p><p class="ql-block">《沉重的翅膀》是中国反映四化建设、工业改革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该小说叙述重工业部副部长郑子云支持曙光汽车制造厂厂长陈咏明进行改革,却遭部长田守诚反对。女记者叶知秋写了有关陈咏明改革的报告文学,反响很大,但有人借机造谣中伤郑子云。田守诚为巩固自己的地位,暗中也与郑子云展开较量。</p><p class="ql-block">该小说着重描绘国家重工业部及其所属曙光汽车制造厂的改革进程和纠葛纷纭的矛盾,表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四化建设的正确轨道上所经历的复杂而艰巨的斗争。该小说对改革的紧迫性与艰巨性以及所面临的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进行了深入描绘,对改革大潮之下的种种人情世态有着全方位透视,笔墨饱满,议论精辟,独具风格。</p><p class="ql-block">1985年,《沉重的翅膀》获得第二届茅盾文学奖。</p><p class="ql-block">2019年9月23日,《沉重的翅膀》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p><p class="ql-block">作者张洁是唯一两次获得矛盾文学奖的作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黄河东流去》是李凖所著小说。</p><p class="ql-block">该书作为李凖惟一的一部长篇小说,饱含了作者巨大的心血。作品分为上下两集,其中上集完成于1978年,下集完成于1984年,最初由北京出版社出版。</p><p class="ql-block">该书以1938年日本侵略军进入中原,溃退南逃的国民党军队扒开黄河花园口大堤,淹没河南、江苏、安徽三省四十四县,一千多万人遭灾的历史事件为背景,描写了黄泛区人民从1938年到1948年经历的深重灾难和可歌可泣的斗争。</p><p class="ql-block">1985年,该小说获得第二届茅盾文学奖。</p><p class="ql-block">2019年9月23日,该小说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p><p class="ql-block">1988年,《黄河东流去》被搬上电视荧屏,电视剧由康征、司玉生执导,陈裕德等主演。</p> <p class="ql-block">第三届矛盾文学奖于1991年评出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颁奖。</p><p class="ql-block">评出5部获奖作品(《平凡的世界》(路遥)、《少年天子》(凌力)、《都市风流》(孙力/余小惠)、《第二个太阳》(刘白羽)、《穆斯林的葬礼》(霍达)),另有2部作品获得荣誉奖(《浴血罗霄》(萧克)、《金瓯缺》(徐兴业))。</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接触矛盾文学奖的第一部作品,也是我最推荐的一部作品。</p><p class="ql-block">《平凡的世界》是中国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百万字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1986年12月首次出版。</p><p class="ql-block">该书以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间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p><p class="ql-block">1991年3月,《平凡的世界》获中国第三届茅盾文学奖。</p><p class="ql-block">2019年9月23日,该小说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p><p class="ql-block">《平凡的世界》电视剧由毛卫宁执导,路遥、温豪杰编剧</p><p class="ql-block">王雷、佟丽娅、袁弘、李小萌、刘威、尤勇智领衔主演,很值得看的一部电视剧。</p> <p class="ql-block">《少年天子》是作家凌力创作的长篇小说,于1987年首次出版。</p><p class="ql-block">《少年天子》讲述面临明、清鼎革之际的严峻局面,顺治励精图治,力求变革,但不断受到朝庭保守势力的阻挠,最终以政治上的失败、爱情的幻灭,走完了他短暂的一生。小说结构严谨,风格凝重,语言流畅。</p><p class="ql-block">《少年天子》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并被改编成同名电视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也是我非常推荐的一部书</p><p class="ql-block">《穆斯林的葬礼》是霍达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原载《长篇小说》第16、17期,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8年初版。</p><p class="ql-block">该小说以回族手工匠人梁亦清的玉器作坊奇珍斋升沉起伏为主线,在历史的背景下描写梁家三代人不同的命运变迁,表现了主人公为追求理想和事业,为完善自身素质所发出的蓬勃不息的命运意识。</p><p class="ql-block">2019年9月23日,该小说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p><p class="ql-block">2021年12月,土耳其“中国文学读者俱乐部”以线上形式举办了首场读者沙龙,在线阅读分享了土耳其语版《穆斯林的葬礼》。</p><p class="ql-block">根据小说《穆斯林的葬礼》改变的电影《月落玉长河》也非常好看。</p> <p class="ql-block">《第二个太阳》是刘白羽的一部长篇小说。讲诉了一支解放军部队从攻占武汉到进军湖南的行军中 , 师部梁政委 、 陈师长率队追击敌人 , 遇河水暴涨, 敌军猛烈火力阻击,还有拥挤和混乱的渡口 、 敌机的轰炸 , 第六连与第七连为 “谁先过河” 发生争执;其间穿插本地籍“解放战士” “湖南好” 的家乡自豪、 与东北籍战士因不习惯南方气候之间的矛盾冲突, 以及他们在战斗中精神升华的重建友谊;当年曾经为红军掌船的老船工, 现在又为解放军掌船并壮烈牺牲 ;一位只剩一支手却在这里坚持战斗的姓黄的老红军, 前来通报敌情 、 介绍游击队艰苦奋斗情况并作向导 , 同时得知, 部队的兵团司令当年就在这里战斗过;最后 , 俘获一名敌军少将。</p><p class="ql-block">小说《第二个太阳》1994年获1986年至1993年度“炎黄杯”人民文学奖,1991年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p><p class="ql-block">2019年9月23日,该小说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p> <p class="ql-block">《都市风流》为作家孙力、余小惠合著的长篇小说,创作于1986—1987年,</p><p class="ql-block">于1988年10月首次出版。</p><p class="ql-block">小说以北方某大城市的市政建设为中心,刻画了上至市长下至街道各等人群的生态和心态,反映了城市改革的复杂面貌。市长阎鸿唤年轻有为,决心改善交通,改建街道解决居民住房困难,但自工程启动就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与阻碍。他力排众议,将城市改造与建设顺应了百姓的意愿。</p><p class="ql-block">1988年,该作品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p> <p class="ql-block">第四届茅盾文学奖是1998年4月20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p><p class="ql-block">共有4部获奖作品,分别是陈忠实《白鹿原》(修订本)、王火《战争和人》(三部曲)、刘斯奋《白门柳》(第一、二部)和刘玉民《骚动之秋》</p> <p class="ql-block">《白鹿原》是作家陈忠实创作的长篇小说,由陈忠实历时六年创作完成,首次出版于1993年。<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也是矛盾文学奖很有份量的一部作品。</span></p><p class="ql-block">该小说以陕西关中地区白鹿原上白鹿村为缩影,通过讲述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表现了从清朝末年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变化。</p><p class="ql-block">《白鹿原》的故事主线,是围绕着关中平原上“白鹿村里白、鹿两姓家族祖孙三代恩怨斗争展开的。白、鹿两大家族的代表分别是白嘉轩与鹿子霖。小说的时间轴大体穿越了晚清帝制、北洋政府、国民政府与新中国初创4个时代。</p><p class="ql-block">1998年,该小说获得中国第四届茅盾文学奖。该小说也被改编成同名电影、电视剧、话剧、舞剧、秦腔等多种艺术形式。</p><p class="ql-block">2019年9月23日,该小说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p> <p class="ql-block">《白门柳》是中国作家刘斯奋创作的长篇小说,共3册,分别为:《夕阳芳草》、《秋露危城》、《鸡鸣风雨》,出版于1984—1998年。</p><p class="ql-block">小说第一部《夕阳芳草》写崇祯十五(1642年)清军从年初围攻锦州、松山,到年底已进逼京畿。李自成农民军两次攻打开封后也挥师北上。此时,复社虎丘大会围绕钱谦益谋求复官、替阉党阮大铖开脱而发生严重分歧。第二部《秋露危城》从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进京,皇帝自尽,到弘光元年(1645年)五月扬州被清军所破,也是写一年中事。小说通过拥立福王、潞王、桂王的纷争,描写了南明小朝廷的筹建和垮台。第三部《鸡鸣风雨》写明亡过程中知识分子进一步的分化,有的奋力抗争,有的卖身投靠,有的明哲保身,再现了复杂的历史生活。小说通过明末清初复社诸生与秦淮名妓在大动乱中的历史命运,展示了17世纪中叶“天崩地解”的社会巨变和历史画面,</p><p class="ql-block">1997年,该小说第一部、第二部获得第四届茅盾文学奖。</p> <p class="ql-block">《骚动之秋》是1990年7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为中国当代作家刘玉民所著长篇小说,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小说讲述了在商品经济大潮冲击下,农村面貌和人际关系的巨大变化,一个“农民改革家”岳鹏程在改革家乡面貌中激起的种种骚动 。主人公岳鹏程既是一位名扬八方的农民企业家,又是一个称霸一地的土皇帝;既是一位新时代的弄潮儿,又是一个旧观念的继承人。他敬仰父亲的革命生涯,却与父亲水火不相容;他欣赏儿子的聪明才干,却与儿子不共戴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战争和人》 是作家王火创作的长篇小说,1987年—1992年出版分为三部出版,1993年首次结集出版。</p><p class="ql-block">全书以三部独立却又互相联系的的小说构成三部曲的形式,可以独立成文,也可首尾相衔,分别讲述了抗日战争前中后三个时期以国民党内部为视点的中国政局时局的变化。全书结构宏大,心理描写丰富细致,情节引人入胜。</p><p class="ql-block">该书获第二届国家图书奖、炎黄杯人民文学奖、第四届茅盾文学奖。</p> <p class="ql-block">第五届矛盾文学奖于2000年11月11日,在浙江乌镇举行。</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该届茅盾文学奖共有138部作品参评。最终张平的《抉择》、阿来的《尘埃落定》、王安忆的《长恨歌》和王旭烽的《茶人三部曲》获得该奖。</span></p> <p class="ql-block">《长恨歌》是由王安忆创作的长篇小说,200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p><p class="ql-block">本书是一部深刻描绘个人命运与时代变迁的经典文学作品。通过主角王琦瑶的一生,读者可以感受到上海这座城市的历史脉动,以及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情感纠葛。这部作品不仅是王安忆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长恨歌》是一部堪称近年来罕见的作品:一个女人四十年的情与爱,被一枝细腻而绚烂的笔写得哀婉动人,跌宕起伏。一切都是万种风情的,而其中蔓延的水样的时间因素,更是让人有不胜低回之感,让人感觉那种无奈的缠绵在时间中慢慢的逝去和轮回!《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全集:长恨歌》荣获第一届世界华文文学奖,并于2000年获得我国文坛上最具荣誉的大奖——茅盾文学奖。</p> <p class="ql-block">《抉择》是当代作家张平著长篇小说,1997年首次出版。《抉择》以现实生活中大中型企业的艰难为背景,描述了一群领导干部腐败和广大群众反腐败的激烈斗争。1</p><p class="ql-block">《抉择》展现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反腐败工作的复杂性和紧迫性,塑造了李高成这样一位对党和国家的事业忠贞不渝、大义凛然,为国家利益抛却个人情义的反腐败英雄形象,洋溢着一种理想主义、英雄主义的激扬澎湃之情。</p><p class="ql-block">2008年,《抉择》获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p><p class="ql-block">2019年9月23日,《抉择》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p> <p class="ql-block">《茶人三部曲》,作家王旭烽的代表作,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作品展示了杭州一个茶叶世家的兴衰沉浮,着重通过忘忧茶庄三代茶人的命运悲欢的展示,对茶的精神、茶人精神的透视,演绎出中华民族所不可或缺的具有永恒价值的中国人文精神、民族精神、人类文明精神,塑造了中华民族之魂。</p><p class="ql-block">2019年9月23日,该小说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p> <p class="ql-block">《尘埃落定》是藏族作家阿来的一部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98年。</p><p class="ql-block">小说描写一个声势显赫的康巴藏族土司,在酒后和汉族太太生了一个傻瓜儿子。这个人人都认定的傻子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但却有超时代的预感和举止,并成为土司制度兴衰的见证人。小说展现了独特的藏族风情及土司制度的浪漫和神秘。作家阿来通过对比喻、拟人、移就三种修辞格的巧妙运用,使作品语言更加生动、活泼,凸显了作品明快、灵动的语言美感。</p><p class="ql-block">2000年,《尘埃落定》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p><p class="ql-block">2019年9月23日,《尘埃落定》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p><p class="ql-block">《尘埃落定》被翻成14个语种,其中包括英语、德语、西班牙语、挪威语、希伯来语、韩语等等,其中光英语就有三个版本。</p> <p class="ql-block">第六届茅盾文学奖</p><p class="ql-block">共有156部作品参评,有26部作品入围终评。最终熊召政的《张居正》、张洁的《无字》、徐贵祥的《历史的天空》、柳建伟的《英雄时代》和宗璞的《东藏记》获得该奖。</p><p class="ql-block">2005年7月26日,第六届茅盾文学奖颁奖典礼在浙江乌镇的昭明书院举行,由张健担任主持人。</p> <p class="ql-block">张居正》是熊召政创作的长篇小说,共有四卷,2002年结集出版发行。</p><p class="ql-block">《张居正》第一卷《木兰歌》是变法的前奏,主要叙述在隆庆皇帝病重去世和皇权变更的特定情况下,高拱、张居正、冯保之间的争斗和权力三角的逐步成型。第二卷《水龙吟》明写京城里“胡椒苏木折俸事件”所引起的一系列纷争,暗写张居正借“京察”整饬吏治的机会建立和巩固自己的政治权力。这一阶段中,李太后、张居正和冯保三人的权力关系中逐渐趋向稳定。第三卷《金缕曲》是在权力三角关系稳定后,叙述了张居正变法最艰难的攻坚阶段。第四卷《火凤凰》描写的就是随着小皇帝长大而逐步收回皇权,权力“铁三角”随之瓦解进而导致变法迅速失败,保守势力全面复辟。</p><p class="ql-block">《张居正》在现实主义的基调之上,作者又以飘逸的笔致,随处布置点染一些浪漫主义的情节与人物,并用“木兰辞”、“水龙吟”、“金缕曲”、“火凤凰”等词曲,总摄各卷的情调与韵味,使全书平添了一种苍凉悲壮的诗意,这也是《张居正》一书的显著特色。</p><p class="ql-block">2005年,《张居正》获第六届茅盾文学奖。</p><p class="ql-block">《张居正》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并已被改编成电视剧《风禾尽起张居正》。</p> <p class="ql-block">《无字》是当代作家张洁创作的长篇小说,分为三部,2002年1月首次出版。</p><p class="ql-block">《无字》以女作家吴为的人生经历为主线,讲述了她及其家族几代女性的婚姻故事,描摹了社会大动荡、大变革中各色人等的与世浮沉、坎坷人生,展现了中国近百年间的风云际会,对20世纪的中国进行了独特的记录与审视。</p><p class="ql-block">《无字》共三部,第一部故事的整体框架基本形成,二、三部分别以叶莲子和吴为的生命线索为主轴,对第一部的故事情节进行补充和深入。从整部作品结构来看,采用了“倒叙”的手法。</p><p class="ql-block">《无字》是一部有着多重主题的文学作品,作家以女性视角用恢弘的笔法对时代大背景下的人性进行了深度挖掘,既有对以胡秉宸为代表的政界虚伪与龌龊的辛辣批判,又有对当时社会人生百态的生动描摹。</p><p class="ql-block">2005年,《无字》获得第六届茅盾文学奖,这也是张洁第二次获得矛盾文学奖,也是中国唯一的一位获得两次矛盾文学奖的作家。</p> <p class="ql-block">《历史的天空》是当代作家徐贵祥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2000年。</p><p class="ql-block">《历史的天空》以梁必达、陈墨涵等为代表的20世纪30年代投身革命的青年男女故事为主线,内容涵盖并经历了红军时期、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文化大革命和粉碎“四人帮”以及进入新时期以来等各个历史阶段,历时长达半个世纪。</p><p class="ql-block">作者采取的是虚虚实实隐隐约约的写法,实时实地,虚人虚事,因为“实”而具有历史纵深感和现实意义,因为“虚”而顿生空灵洒脱,作品写得既显得磅礴大气,又有诗情画意。</p><p class="ql-block">《历史的天空》获第六届茅盾文学奖等奖项,2004年被改编成同名电视剧。</p><p class="ql-block">2019年9月23日,该小说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同年,该小说被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军事文艺创演系改编成原创话剧《历史的天空》,在上海上戏实验剧院进行演出。</p> <p class="ql-block">《英雄时代》是当代作家柳建伟创作的长篇小说,2001年4月首次发表于《中国作家》第4期,同年出版单行本。</p><p class="ql-block">2005年该书获得第六届矛盾文学奖。</p><p class="ql-block">该小说大开大合,以一个红色家族的几个主要人物在北京和西南中心城市的命运沉浮为主线,描绘世纪之交社会变迁的壮阔图景,既写出物质狂欢时代物欲横流对正常秩序的破坏,也写出时代英杰和广大人民群众对理想、信仰的坚守,对丑恶的抗争和对美好未来的希冀。</p><p class="ql-block">该小说结构宏大,采用直面现实的叙事手法,广泛呈现了当代中国的经济生活场景。</p><p class="ql-block">柳建伟把20世纪90年代这个大浪淘沙、千帆竞发、各个领域英才辈出的时代概括为“英雄时代”,并且以此命名“时代三部曲”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英雄时代》。</p><p class="ql-block">2000年,《北方城郭》和《突出重围》出版后,柳建伟全力撰写《英雄时代》,据他自述,《英雄时代》其实与《北方城郭》和《突出重围》的内在精神相一致,三部作品合成《时代三部曲》,基本上能概略表达出对当下中国的基本判断。</p><p class="ql-block">《英雄时代》创作于2000年秋至2001年春。</p> <p class="ql-block">《东藏记》是当代女作家宗璞创作的长篇小说,是小说《南渡记》的续篇,首次出版于2000年。</p><p class="ql-block">该小说人物以明仑大学历史系教授孟樾,夫人吕碧初和女儿孟离己、孟灵己等一家人为轴心,放射至孟樾教授的亲朋好友同事周围近百人,写出从京城南下的一群知识分子,在抗日战争中的个人遭遇、情感经历,以及心灵成长的历史。</p><p class="ql-block">该小说用温情的笔调,来表现出中华民族的坚韧不拔和博大胸襟。</p><p class="ql-block">2005年,《东藏记》获第六届茅盾文学奖。</p><p class="ql-block">2019年9月23日,《东藏记》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p> <p class="ql-block">第七届茅盾文学奖</p><p class="ql-block">本届茅盾文学奖共有130部作品参评,有24部作品入围终评。最终贾平凹的《秦腔》、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周大新的《湖光山色》、麦家的《暗算》获得该奖。</p><p class="ql-block">2008年11月2日,第七届茅盾文学奖颁奖典礼在浙江乌镇西栅景区通安客栈宴会厅举行</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暗算》是中国当代作家麦家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2003年。</p><p class="ql-block">《暗算》分为《听风者》《看风者》《捕风者》三部分,每部分含有若干故事章节,有七个叙述者,都以第一人称分别叙述了自己的故事,而以叙述者之一的记者“麦家”巧妙地将其串联起来。小说通过这种诡异迷离的叙事方式和幻疑莫测的悬念情节,展示了一个有别于人们固有印象的特工世界,重新诠释了特工的悲剧宿命。</p><p class="ql-block">2005年,《暗算》被改编成同名电视剧。这部由柳云龙执导的电视剧很好看。2012年,《暗算》被改编成电影《听风者》。</p><p class="ql-block">2008年,《暗算》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p><p class="ql-block">。2019年9月23日,《暗算》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p> <p class="ql-block">《秦腔》是中国当代作家贾平凹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发表于《收获》2005年第1—2期,于2008年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p><p class="ql-block">《秦腔》以贾平凹故乡棣花街为原型,通过一个叫清风街的地方近二十年来的演变和街上芸芸众生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生动地表现了中国社会的历史转型给农村带来的震荡和变化。</p><p class="ql-block">小说以细腻平实的语言,采用“密实的流年式的书写方式”,集中表现了改革开放年代乡村的价值观念、人际关系在传统格局中的深刻变化,字里行间倾注了对故乡的一腔深情和对社会转型期农村现状的思考。</p><p class="ql-block">2019年9月23日,《秦腔》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p> <p class="ql-block">《额尔古纳河右岸》是黑龙江省作协主席迟子建所著的长篇小说,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小说以一位年近九旬的鄂温克族最后一位酋长女人的自述口吻,讲述了一个弱小民族顽强的抗争和优美的爱情。小说语言精妙,以简约之美写活了一群鲜为人知、有血有肉的鄂温克人。</p><p class="ql-block">2019年9月23日,该小说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p><p class="ql-block">董宇辉一直在直播间推荐此书,我曾阅读过三遍,确实不错,值得推荐。</p> <p class="ql-block">《湖光山色》是中国当代作家周大新创作的长篇小说,初版于2006年4月。</p><p class="ql-block">该小说以曾进城打工的乡村女青年楚暖暖为主人公,讲述她回到家乡楚王庄之后自立自强,不断开拓进取,通过乡村旅游带领全村脱贫并坚持不受权钱腐蚀的故事。小说融入周大新对中国乡村生活的独特理解,既书写了乡村表层生活的巨大变迁和当代气息,同时也展现乡村中国深层结构的坚固和蜕变的艰难。</p><p class="ql-block">2008年《湖光山色》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p><p class="ql-block"> 2019年9月23日,该小说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p> <p class="ql-block">第八届茅盾文学奖</p><p class="ql-block">本届茅盾文学奖共有178部作品参评,有20部作品被提名。最终张炜的《你在高原》、刘醒龙的《天行者》、莫言的《蛙》、毕飞宇的《推拿》及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获得该奖。</p><p class="ql-block">2011年9月19日,第八届茅盾文学奖颁奖典礼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举行。</p><p class="ql-block">由于得到港商李嘉诚的赞助,从该届奖项起,奖金由5万元提升到50万元。</p> <p class="ql-block">《天行者》为中国当代作家刘醒龙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2009年。</p><p class="ql-block">《天行者》 以中国20世纪90年代贫乏的乡村教育为背景,讲述了一群在贫苦生活中无私为乡村教育事业做出贡献的民办教师为求转正而发生的辛酸故事,也反映出被人们遗忘已久的乡村民办教师曾有过的艰难历程。该小说反映了20世纪60年代末至80年代末存在于中国二十年之久的民办教师现象及他们的生存状态。小说运用双线结构、写实、象征、对比等多种手法刻画人物,塑造了一群栩栩如生的民办教师形象。</p><p class="ql-block">2009年,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2011年,获得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图书提名奖。</p><p class="ql-block">2019年9月23日,该小说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p> <p class="ql-block">《推拿》是当代作家毕飞宇创作的长篇小说,2008年9月首次出版。</p><p class="ql-block">《推拿》讲述的是某推拿中心一群盲人的情感、责任、尊严和梦想的生活故事。</p><p class="ql-block">《推拿》是一部关于“尊严”的小说,毕飞宇以小说的方式,表达着盲人的自强、自爱、自重、自尊。</p><p class="ql-block">2011年,《推拿》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p><p class="ql-block">2014年,该书改编成的同名电影《推拿》上映。</p><p class="ql-block"> 2019年9月23日,《推拿》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p> <p class="ql-block">《你在高原》当代作家张炜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2002年。</p><p class="ql-block">在这部作品中,作者以宁、曲两家故事作为主线,讲述了“高原”人们的生存方式,并在其中穿插了家族历史与祖辈和父辈的悲剧人生。作者在《你在高原》中塑造出大量的人物形象,其中的女性人物形象独具特色。</p><p class="ql-block">该小说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系列作品,它结构奇特:主人公前后统一,但每一本又可以独立。</p><p class="ql-block">2011年,《你在高原》获《亚洲周刊》评出的2010年“世界华文十大小说”榜首,以及第八届茅盾文学奖。</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第一部《家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第二部《橡树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第三部《海客谈瀛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第四部《鹿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第五部《忆阿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第六部《我的田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第七部《人的杂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第八部《曙光与暮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第九部《荒原纪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第十部《无边的游荡》</span></p> <p class="ql-block">《蛙》是中国当代作家莫言创作的长篇小说,由剧作家蝌蚪写给日本作家杉谷义人的五封书信、四部长篇叙事和一部九幕话剧组成,首次出版于2009年12月。</p><p class="ql-block">《蛙》以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为背景,通过讲述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在形象描述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生育国策所走过的艰巨而复杂的历史过程的同时,成功塑造了一个生动鲜明、感人至深的农村妇科医生形象;并结合计划生育过程中的复杂现象,剖析了以叙述人蝌蚪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卑微、尴尬、纠结、矛盾的精神世界。</p><p class="ql-block">2011年,《蛙》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p> <p class="ql-block">《一句顶一万句》是河南作家刘震云重要作品,分为两部:《出延津记》与《回延津记》。出版于2009年,描述了一种刘震云中国式的孤独感和友情观。</p><p class="ql-block">上部“出延津记”讲述的是在二十世纪前期的河南农村,一个孤独无助的农民———吴摩西为了寻找与人私奔的老婆,在路上失去唯一能够“说得上话”的养女,为了寻找她,他不得不走出延津的故事;下部“回延津记”记述了吴摩西养女巧玲的儿子牛爱国,同样为了寻找与人私奔的老婆,走向延津的故事。一去一来,延宕百年。故事看似简单,但回味悠长。书中的人物绝大部分是中国最底层的老百姓。</p><p class="ql-block">《一句顶一万句》被称中国版《百年孤独》,是刘震云的一个成熟、大气之作。2009年,获得第七届人民文学奖年度长篇小说奖。2011年,《一句顶一万句》获得茅盾文学奖。 </p><p class="ql-block">刘震云饱含着“民间智慧”的书写策略,既使得“喷空”这一独特的河南民间“生活方式”向“民间艺术”提升,又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新的叙述模式。</p> <p class="ql-block">第九届矛盾文学奖</p><p class="ql-block">本届茅盾文学奖共有252部作品参评,有10部作品被提名。最终格非的《江南三部曲》、王蒙的《这边风景》、李佩甫的《生命册》、金宇澄的《繁花》及苏童的《黄雀记》获得该奖。</p><p class="ql-block">2015年9月29日,第九届茅盾文学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由李敬泽担任主持人。</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江南三部曲》是作家格非创作的小说三部曲,包括《人面桃花》《山河入梦》《春尽江南》三部作品。</p><p class="ql-block">2004年6月,《人面桃花》在《作家》“长篇小说夏季号”首发,同年9月出版;三年后,《山河入梦》于2007年由《作家》“长篇小说春季号”发表并出版;2011年秋,《春尽江南》在《作家》“长篇小说秋季号”首发,并在同年8月的上海书展上推出。2012年4月,在格非重新修订后,“江南三部曲”完整版重新出版。</p><p class="ql-block">第一部《人面桃花》中,晚清官宦世家的小姐陆秀米,她心中的“梦”是拥有走出家门的自由,是没有战乱与动荡的和平生活,她的一生献给了“革命”的事业。接下来的《山河入梦》,主角是秀米的儿子谭功达,他已经过上了母亲毕生寻求而不得的和平生活,作为一县之长,他的“梦”是带领当地百姓兴修水利、发展科学技术,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最后一部《春尽江南》,谭功达的后代谭端午,这位生活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知识分子,自然处于祖辈和父辈都无法想象的黄金时代,但他也有他的烦恼与追求。三代人,不同的生活环境与经历带给他们不同的人生追求,但是如同他们身上流淌的血脉,他们的梦想也一直在传承与发展。格非所叙的是一个漫长的追梦过程,这个过程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一直在进行中。该小说情节设置精妙、语言古典含蓄,并且保持了先锋精神。</p><p class="ql-block">2015年,“江南三部曲”获第九届茅盾以文学奖。</p> <p class="ql-block">《这边风景》是王蒙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2013年4月。</p><p class="ql-block">《这边风景》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为背景,从公社粮食盗窃案入笔,用层层剥开的悬念和西域独特的风土人情,展示了一幅现代西域生活的全景图,也反映了汉族和维吾尔族人民在特殊历史背景下的真实生活,两族人民相互理解、友爱共处的深厚感情。</p><p class="ql-block">2014年,《这边风景》获得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p><p class="ql-block">2015年8月16日,《这边风景》获得第九届茅盾文学奖。</p> <p class="ql-block">《生命册》是李佩甫所著,2012年4月出版的一本长篇小说。</p><p class="ql-block">《生命册》是其继《羊的门》《城的灯》之后,“平原三部曲”的收官之作。这是一部自省书,也是一个人五十年的心灵史。追溯了城市和乡村时代变迁的轨迹,书写出当代中国大地上那些破败的人生和残存的信念。在时代与土地的变迁中,人物的精神产生裂变,都走向了自己的反面。在这些无奈和悲凉中,在各种异化的人生轨迹中,又蕴藏着一个个生命的真谛。</p><p class="ql-block">2015年,《生命册》获得第九届茅盾文学奖。</p><p class="ql-block">2019年9月23日,《生命册》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p> <p class="ql-block">《繁花》是金宇澄创作的长篇小说,原名《上海阿宝》、《花间一壶酒》,</p><p class="ql-block">2012年连载于《收获》杂志,</p><p class="ql-block">2013年3月,由上海文艺出版社首次出版。</p><p class="ql-block">《繁花》是金宇澄在无准备中或者说无意识的状态下写的长篇。起因是他想在网上,写一些无名无姓者的市井事迹,于是起了个网名,开了帖,描绘和书写城市生活中的故事。</p><p class="ql-block">1949年以后,乡土文学蓬勃发展,文学的“城市写作”一直处于弱势中,这也成为金宇澄写作《繁花》的重要初衷。</p><p class="ql-block">该小说分成31章,单、双数章节各有一条时间叙事线,一条谈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的故事,一条谈20世纪90年代的故事,两条叙事线交叉进行。小说三个主角是军人家庭出身的沪生、资本家家庭出身的阿宝和工人家庭出身的小毛,</p><p class="ql-block">以大量的人物对话与繁密的故事情节,像“说书”一样平静讲述阿宝、沪生、小毛三个童年好友的上海往事。</p><p class="ql-block">《繁花》表现的主题是宏观大历史下小人物随波逐流的命运无常的无奈,是对上海普通民众和饮食男女的重新建构,通过对三个年代的市民群像刻画,还原上海市民的整体面貌,并从历史与现实两个层面进行了精神批判,还原上海城市生活“城市与人”的本相。所以它是一部上海市民心灵史,也是上海的成长史。</p><p class="ql-block">2012年,《繁花》被中国小说学会评为中国小说排行榜长篇小说第一名。</p><p class="ql-block">2015年,获得第九届茅盾文学奖。</p><p class="ql-block">2018年,入选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最有影响力小说。</p><p class="ql-block">2019年,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p><p class="ql-block">2023年12月27日,王家卫执导的电视剧《繁花》首播。</p> <p class="ql-block">《黄雀记》是苏童所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讲述了一桩上世纪80年代发生的青少年强奸案引发的命运纠结史。香椿树街鼎鼎有名的纨绔子弟柳生强奸了一名少女,却让普通少年保润替其坐牢。最终,保润杀了柳生。《黄雀记》延续了苏童惯常的小人物、小地方的叙事风格和节奏。主题涉及罪与罚,自我救赎,绝望和希望。</p><p class="ql-block">2015年8月16日《黄雀记》获得第九届茅盾文学奖。</p><p class="ql-block">2019年9月23日,《黄雀记》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p> <p class="ql-block">第十届矛盾文学奖</p><p class="ql-block">本届茅盾文学奖共有234部作品参评,有10部作品被提名。最终梁晓声的《人世间》、徐怀中的《牵风记》、徐则臣的《北上》、陈彦的《主角》和李洱的《应物兄》获得该奖。</p><p class="ql-block">2019年10月14日,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颁奖典礼,由钱小芊担任主持人。</p> <p class="ql-block">《人世间》是当代作家梁晓声创作的长篇小说,于2017年12月首次出版。</p><p class="ql-block">《人世间》分上中下三卷,以平民子弟周秉昆的生活轨迹为线索,围绕春节欢宴、家庭聚会、重大事件布局全篇,展示近五十年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变迁。贯穿其中的,既有中国社会发展的“光荣与梦想”,也直面了改革开放进程的艰难和复杂。</p><p class="ql-block">《人世间》系中国作家协会2017年度重点作品扶持选题,也是“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图书。</p><p class="ql-block">2019年7月,《人世间》获第二届吴承恩长篇小说奖;</p><p class="ql-block">同年8月16日,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p> <p class="ql-block">《牵风记》是当代作家徐怀中创作的长篇小说,2018年发表于《人民文学》,2019年8月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p><p class="ql-block">该小说以1947年晋冀鲁豫野战军挺进大别山为历史背景,讲述女主角汪可逾入伍投奔光明却在19岁不幸牺牲的壮烈故事。</p><p class="ql-block">小说围绕着三个人和一匹马的故事,以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方式描写战争,以特别的胆略探寻战火中的爱恋与人性,为大众展示了牺牲者的平凡和格局的伟大,描绘出了普通人丰富的精神世界。</p> <p class="ql-block">《北上》是作家徐则臣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2018年。</p><p class="ql-block">该小说阔大开展,气韵沉雄,以历史与当下两条线索,讲述了发生在京杭大运河之上几个家族之间的百年“秘史”。“北”是地理之北,亦是文脉、精神之北。大水汤汤,溯流北上,该小说力图跨越运河的历史时空,探究普通国人与中国的关系、知识分子与中国的关系、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探讨大运河对于中国政治、经济、地理、文化以及世道人心变迁的重要影响,书写出一百年来大运河的精神图谱和一个民族的旧邦新命。</p><p class="ql-block">2019年8月16日,《北上》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8月19日,获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p> <p class="ql-block">《应物兄》是李洱创作的长篇小说,首发于2018年《收获》长篇专号秋卷和冬卷,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于2018年12月出版。</p><p class="ql-block">小说围绕济州大学儒学研究院筹备成立和迎接儒学大师程济世“落叶归根”两件事,以“应物兄”作为轴心人物,上下勾连、左右触及,相关各色人等渐次登场,描绘了一幅丰富多彩的当代社会特别是知识分子生活画卷。</p><p class="ql-block">2019年,《应物兄》获第十届茅矛盾文学奖。</p> <p class="ql-block">《主角》是陕西作家陈彦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刊发于《人民文学》2017年第十一期,首次出版于2018年。</p><p class="ql-block">作者以扎实细腻的笔触,尽态极妍地叙述了秦腔名伶忆秦娥近半个世纪人生的兴衰际遇、起废沉浮,及其与秦腔及大历史的起起落落之间的复杂关联。该书被认为是一部动人心魄的命运之书,一个以中国古典的审美方式讲述的寓意深远的“中国故事”。</p><p class="ql-block">2019年8月2日,《主角》入选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获奖名单;2019年8月16日,《主角》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十一届矛盾文学奖</p><p class="ql-block">本届茅盾文学奖共有238部作品参评,有10部作品被提名。最终杨志军的《雪山大地》、乔叶的《宝水》、刘亮程的《本巴》、孙甘露的《千里江山图》和东西的《回响》获得该奖。2023年8月11日,第11届茅盾文学奖公布获奖名单;2023年11月19日,该届茅盾文学奖于茅盾故乡浙江桐乡举行颁奖典礼。</p><p class="ql-block">1</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本巴》是中国当代作家刘亮程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发表于《十月》2020年第5期。</p><p class="ql-block">《本巴》以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为背景展开,追溯逝去的人类童年,探寻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与诗性智慧。他在史诗尽头重启时间,在古人想象力停住的地方重整山河,成就了一部充满想象与思辨而又自然浑成、语出天真的小说,塑造了一个没有衰老没有死亡、人人活在25岁的本巴国度,波澜壮阔、熠熠生辉,在说唱人齐的吟唱中,在游戏、故事和多重梦境里,带人回到世界原初意义上的本真,看见另一个时间中的自己。</p><p class="ql-block">2023年8月11日,《本巴》获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p> <p class="ql-block">《宝水》是乔叶创作的长篇小说,首发于《十月·长篇小说》2022年第4、5期。</p><p class="ql-block">《宝水》讲述一个村庄从传统型乡村到文旅特色型乡村的转型故事,政府部门、村民、返乡者等多方力量的参与和支持让古老的乡村重焕生机活力。</p><p class="ql-block">该小说语言朴实自然、平易生动,不事雕琢,平白如水,却有强烈的“土气息、泥滋味”。</p><p class="ql-block">2023年8月11日,《宝水》获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p> <p class="ql-block">《雪山大地》是中国当代作家杨志军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发表于《中国作家》2022年第11期。</p><p class="ql-block">《雪山大地》将青海藏族牧区几十年来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发生的改天换地,当地藏汉民众生产生活方式、身份地位及价值观的沧桑巨变,以“父亲母亲”为代表的三代人在这片土地上耕耘建设鞠躬尽瘁的日日夜夜展现在读者面前,同时体现了民族团结进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与价值追求。</p><p class="ql-block">2023年8月11日,《雪山大地》获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p> <p class="ql-block">《千里江山图》是孙甘露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2022年4月。2023年获得第十一届矛盾文学奖。</p><p class="ql-block">《千里江山图》以1933年设于上海的党中央机关的战略大转移为背景,描写了上海特别行动小组在实施“千里江山图计划”时克服各种困难危险,勇敢完成任务的故事。该小说原汁原味地还原历史氛围,原原本本描述事件经过,故事情节铺陈奇崛,并夹杂了复杂的世态人情,使得这部革命历史题材的作品既真实传奇又对人物刻画精细,也做到了叙事的文学性与内含的思想性的有机融合。</p><p class="ql-block">《千里江山图》曾先后入选中宣部全国重点主题出版物、“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专项规划、中国作协重点作品、上海市重大文艺原创项目等多类重要选题计划。</p> <p class="ql-block">《回响》是作家东西创作的长篇小说,首发于《人民文学》2021年第3期,2021年6月首发单行本。</p><p class="ql-block">故事以一起年轻女性被杀案为开头,多个犯罪嫌疑人次第浮现。而负责这起案件的女警冉咚咚,在调查中突然发现丈夫私自开房。东西按“案件线”与“感情线”推进小说,在奇数章写冉咚咚的推理和侦破,在偶数章写冉咚咚与文学教授慕达夫的婚姻危机,最后一章两线合并。当一条线的情节跌宕起伏,另一条线的情节近乎静止,但两条线上的人物都内心翻滚,相互缠绕形成“回响”。</p><p class="ql-block">2023年8月11日,《回响》获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