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青铜时代第一鼎,殷墟王陵遗址

emma

<p class="ql-block">  殷墟王陵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洹河北岸的,与小屯村的殷墟宫殿宗庙遗址隔河相望,与东面的洹北商城遥相呼应,共同组成了闻名中外的殷墟遗址。</p><p class="ql-block"> 结束了殷墟宫殿宗庙遗址的参观,就在红门前的广场上就有直达王陵遗址的景交车,我们乘坐景交车,顺利抵达。</p> <p class="ql-block">  殷墟王陵遗址东西长约450米、南北宽约250米,总面积近200亩。从1933年起2019年至今,在这里相继发现了13座大墓、2000多座陪葬墓和祭祀坑,出土了数量众多、制作精美的青铜器、玉器、石器和陶器,举世闻名的司母戊方鼎就发现于这里。</p><p class="ql-block"> 走进古朴,与宫殿宗庙遗址的大红门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王陵区红门,首先看到的是一幅铜制的区域图。王陵区分为东西两区,其中东区发掘出五座大墓,西区为八座。</p><p class="ql-block"> 区域图的前方有座一石碑,上书司母戊鼎出土地字样,而石碑的前方,台基之上是一座高大的理石台,理石台的前后两侧分别有七个红色的大字“青铜时代第一鼎”,由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周谷城先生题写。</p> <p class="ql-block">  殷墟王陵遗址是殷商王朝的陵地与祭祀场所,开创了中国帝王陵寝制度的先河,是我国目前已知最早、最完整的王陵墓葬群,被学术界公认为殷商时期的王陵所在。</p><p class="ql-block"> 遗址内建有M260大墓揭示展示和保护房工程、12座王陵大墓的植被标示以及480余座祭祀坑、兽祭坑展示工程等。殷墟王陵遗址已成为一座初具规模的集文物保护、科学研究、宣传教育和旅游休闲为一体的大型遗址公园。</p><p class="ql-block"> M260大墓展示中心是遗址公园内的主要景点,我们最先参观的就是这里。</p><p class="ql-block"> M260墓,位于殷墟王陵区东区南部,2984年发掘,墓呈“甲”字型,墓道在墓室南部,呈坡状,墓室为一长方形竖穴坑。墓室底有一腰坑,内有一人一玉戈,墓道填土内有22颗人头,墓室填土内有6个个体人骨,椁室填土有5个个体人骨。据调查,1939年,墓中出土了司母戊大鼎。</p> <p class="ql-block">  展厅内以图文资料介绍了殷墟王陵区已发掘的大墓位置及墓型。</p> <p class="ql-block">  展厅内以图文资料介绍了殷墟王陵区已发掘的大墓位置及墓型。</p> <p class="ql-block">  并以绘画的形式,介绍了后母戊鼎从制作大鼎陶范、浇铸大鼎、青铜鼎浇铸成型到清除陶范、大鼎制作成功等过程,令人印象深刻。</p> <p class="ql-block">  殷墟王陵遗址东区还设有王陵墓葬展览馆、殉葬坑和车马坑,我们参观了车马坑。</p> <p class="ql-block">  馆内以实物和图文相结合的方式为观者介绍了殷商时期以及中国历朝历代的车马形状、结构、使用方法及用途。</p><p class="ql-block"> 殷商时期,车子主要用于战争或出行。车马坑内的实物车则是墓主人的随葬品,而死后能够以车马陪葬,也显示出墓主人身份和地位的高贵。</p> <p class="ql-block">  随着社会的发展,车子不仅仅只局限于战争,也被广泛用于出行、生活及生产之中。</p><p class="ql-block"> 同时,车也不只限于由马来牵引,晋至宋代就以比马还要大的牛来拉车,即牛车,明清时期还出现了骡车。</p> <p class="ql-block">  走出展馆,王陵区出土的有代表性的几尊青铜器(复制品)展台前,有两只梅花鹿正在悠闲地觅食,鹿有福禄之美好寓意。无论是三千年前还是三千年后的今天,这里都是福禄之地。</p><p class="ql-block"> 殷墟王陵遗址后母戊鼎的发现,显示出殷商时期的兴盛繁荣和璀璨文明。由于考古工作已全部结束,许多大墓已被回填,其中M1001王陵大墓多被认为是武丁之墓,期待着考古学家能够有更多、更惊人的发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