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的《虚伪的教育》为何遭恶评?

向天而歌

<p class="ql-block">实事求是地说,在所有平台中,“今日头条”对莫言最友善了,主要体现在发表莫言的文章及其粉丝的护莫文章最多,而发表批莫及其粉丝的文章则相对较少。</p><p class="ql-block">但连平台也觉得无奈的是,无论是莫言的“大作”,还是其粉丝的护莫文章,或者是爱国者的批莫文章,其下留言必定百分之八十以上是批判甚至是咒骂莫言及其粉丝的。恐怕莫言到终都想不明白这是为什么。</p><p class="ql-block">打个不恰当的比方,我们江南一旦入梅,便终日阴沉沉的,见不到阳光。这时候,人们最怕的不是东东损坏,而是发霉。尤其是食品,一旦出现霉点,则整个产品都只能扔掉。如果仅仅切掉霉点,吃了仍会中毒。只不过霉毒不会直接致人死亡,而是日积月累,就会出现胃病肝病,而且往往是绝症。所以,南方民众最讨厌梅雨天食品发霉了。</p><p class="ql-block">莫言的情况亦如此。虽然他的作品并非部部(篇篇)皆有问题,也并非全本(篇)有问题。但就是那三十余处的毛病,就像三十余个霉点,导致人们心中产生莫言的全部创作都有霉毒的感觉。</p><p class="ql-block">例如,莫言写了篇文章,叫《虚伪的教育》,小路诵读后,上传今日头条。结果不出所料,留言仍然几乎一面倒地地否定。本文按顺序截了8张留言,共28条留言。只有3条文字留言较明显支持莫言,还有两个图表也表肯定的,全部比例不足18%。而且留言支持的力度明显偏低,反对的留言却尖锐而深刻,嘲讽又挖苦(其间可能还有被作者删除的,因为龙国卫士也发表过一则评论,但留言栏已不显示)。导致上传者“抑郁”地回复:</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15px;">都是一群什么样的人才会听完这篇文章后,得出这样的结论,看来我们的教育确实存在很大的问题。</span></p><p class="ql-block">说实话,如果这篇文章是其他人写的,人们未必会如此激烈地批判。但因为作者是莫言,就引起了人们高度的警惕。觉得莫言多篇文章有霉点,那就不可避免地其他文章也可能带毒。</p><p class="ql-block">事实是莫言是作家,不是教育家。不专业的人写不专业的文章,容易出问题。因此,他的这篇文章细读分析还真的问题多多,读者的反批评没问题。因为莫言的这篇文章名在教育,质在政治,故经不起推敲。问题实在太多,在此先试举三例:</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 font-size:15px;">1.我是一个没有受过完整学校教育的人。“文化大革命”时,因为家庭出身中农,小学还没毕业就被赶出了校门。</span></p><p class="ql-block">此句与事实不符,根据莫言及其大哥叙述,莫言不是因为中农被赶出学校的,而是因为调皮捣蛋——批斗老师、办蒺藜小报、烧课程表、串联尿床逃回等,而被学校开除的。大量史实也证明,那时不要说中农,就是地富成分一般也能就读中小学。不让中农的子女就读中小学,闻所未闻。大家可以猜想一下,莫言为何要这样写!</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1, 100, 250);">2.“文化大革命”前,我们的教育目的是要培养“又红又专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文化大革命”后,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和发展,换了一些提法,但骨子里还是老一套。而教育目的,不是几个编审教材的书生能够决定的。我看到了那个编教材的人吞吞吐吐地发言,知道他们有难言之隐。正因为国家的教育目的带有如此强烈的政治色彩,带有如此鲜明的阶级性,所以,也就只能编出这样的教材。</span></p><p class="ql-block">培养“又红又专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因为是特殊年代提出来的,所以现在基本不用了。如果仅以此作教育目标,自然是不够周延的,问题是就这个说法有问题吗?不培养“又红又专”的人,要培养什么样的人?仅“红”?仅“专”?“不红不专”?不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难道要培养“资产阶级接班人”“地主阶级接班人”“封建官僚接班人”?面对那个特殊年代提出来的概念,有人心有余悸,我们可以放下不提。那“随着政治形势变化和发展,换了一些提法,但骨子里是老一套”,请问:“这些提法”是什么提法,“老一套”又是什么?</p><p class="ql-block">首先,又红又专的教育目的是1981年提出来的,其完整的表述是:“<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span>”此前使用的基本上是1958年提出的:“<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正确地解释了全面发展的涵意,是我国教育的目的。 党的教育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span>”。</p><p class="ql-block">其次,改开以后教育目的基本聚焦于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1985年提出“三面向”“四有”人才;1986年提出全面发展的“四有”社会主义建设人才;1993年提出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1995年在1993年的基础上加上了“社会主义事业”6个字;1999年在“四有”“全面发展”基础上,加上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000年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基础上,加上了“主动精神”“个性发展”“终身可持续发展”;2001年提出的是“三面向”“三个代表”指导思想和“两必须”“全面发展”“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2006年是“全面发展”“四有”“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007年保留“全面发展”“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增加“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素质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目前最通行的表述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p><p class="ql-block">请问莫言,你所指的“老一套”是什么?你所认为的“强烈的政治色彩”,又表‬现‬在‬哪‬里‬?“鲜明的阶级性”又‬表‬现‬在‬哪‬里‬?我们认‬为‬莫‬言‬最‬反‬感‬的‬“老‬一套”‬当‬指‬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因‬为‬在‬他‬看‬来‬这‬与培养‬“又‬红‬又‬专‬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本‬质‬是‬一样‬的‬。所‬以‬,又‬回‬到‬前‬面‬的‬问‬题‬:莫‬言‬究竟想‬培养什么样‬的‬人‬?莫‬言‬的‬《虚‬为‬的‬教‬育‬》一文‬写‬于‬2019年‬,换‬言‬之‬,莫‬言‬想‬要‬培‬养‬非‬无‬产‬阶‬级思想和‬非‬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主‬张‬是‬一以‬贯‬之的‬‬,他‬会‬写‬出‬又‬黑‬又‬黄‬的‬污‬作‬,也‬就‬不‬足‬为奇‬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 font-size:15px;">3.于是也就出现了被许多人猛烈抨击的现象:在不提阶级斗争多少年后,我们的语文教材中还有那么多“革命”文章。</span></p><p class="ql-block">莫言读过“我们的语文教材”吗?你所谓的“革命”文章有哪些?此前“狼牙山上五壮士”被赶出教材,你还不满意?鲁迅作品遭大量排挤,你仍觉不够?“谁是最可爱的人”被逐出教材,你还觉得不足?你是想把反映中国真实革命史的文章全部驱逐出教材,然后把你的“丰乳肥臀”“蛙”塞进去,才会满意吗?你想把我们的后人带到那里?你自己看看吧,你把我们的公务员都忽悠成什么样子了?(明朝随风自栩是哈尔滨松北区的公务员)再让我们的孩子去读美化日军、抹黑八路军、九子七爹的作品,他们会变成什么样的人?请问:把“革命”文章全部移出教材,而把黑黄污秽的作品塞入教材,是在培养下一代还是毁灭下一代?</p><p class="ql-block">因此,当你看到下面截图中读者的批判,不要觉得冤枉,不要埋怨读者不理解你,对你吹毛求疵。自己再认真读读《虚伪的教育》,好好反思反思,想想自己究竟在作什么孽。</p><p class="ql-block">附注:以下截图为龙国卫士于昨日傍晚按序截取,未经任何图片处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