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观察是教师了解儿童、走近儿童、追随儿童的有效途径。为了让教师充分理解和支持幼儿在游戏中的想法和行为,珍视幼儿游戏的独特价值,提高教师科学观察、正确解读、有效支持的能力。近日,我园配班组教师开展了以“自主游戏中教师如何成为合格的观察者”为主题的教研活动。</p> 引出主题,启发思考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活动伊始,一张孩子们在滚筒上游戏的照片吸引了大家的目光。“你看到了什么?观察到了什么?”这一问题瞬间点燃了老师们的讨论热情。有人看到两个小女孩开心地站在滚筒上玩耍;有人则观察到她们动作协调、合作探索的游戏行为;还有人观察到她们敢于冒险、充满自信的游戏品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通过对比与讨论,大家进一步明晰了观察的概念及重要性。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方向且比较持久的知觉活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第二十九条提出,教师应该“掌握观察、谈话、记录等了解幼儿的基本方法”。学会观察是教师必备的专业知识,也是教师了解幼儿的重要途径。</p> 理论学习,夯实基础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理论是实践的基石。老师们共同学习了帕登游戏发展理论和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了解了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游戏特点。同时还明确了幼儿游戏观察的要点:观察儿童与材料的互动;观察儿童与他人的互动,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兴趣与专注度……一系列的理论学习,为后续的深入研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p> 分组研讨,思维碰撞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师们以年级组为单位,围绕不同的话题进行了研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小班组——如何引导幼儿更好地探索材料的组合与运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班组——怎样提升幼儿合作游戏中的问题解决能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班组——如何增强幼儿的计划制定与执行能力?</p> 分享交流,共同成长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家热烈讨论,各抒己见,从观察到的幼儿行为,到背后的发展需求,再到相应的支持策略,每一组分享都凝聚着团队的智慧。 大家在分享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进一步深化了对自主游戏观察的理解与掌握。</p> 专业引领,总结升华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活动最后,教学主任刘海贞进行了专业引领。她说到:老师们观察时要注意“五个有” 即有目的、有工具、有重点、有分析、有行动 。 观察不能是“看热闹”要 “看门道”。通过 “三看”,看眼神、看动作、看语言,识别孩子的心思;做好“四步” 支持,一是不打扰,二是提问题,三是给材料,四是共记录 。希望大家不断学习与实践,努力做一名合格的、优秀的观察者、支持者、合作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次教研活动,是一次理念的共建,一次经验的分享,一次智慧的碰撞……未来,老师们将继续保持敏锐的观察力,用心陪伴与支持每一位孩子欢乐游戏、健康成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编辑:张 露</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一审:蒋 梅</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二审:彭嫦云</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三审:王 艳</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