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日少年(21)

老才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  第二十一章 旭日与父亲</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旭日的成长与父亲的教育和支持是分不开的。这里说说旭日父亲,一个普通农民,他有不普通的事迹和特质,对旭日影响颇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父亲实行“放养”办法,即对旭日平时学习不管,象下乡宣传“十六条”、“串联”等活动,他愿意给钱支持。品德教育方面,平时不说教,旭日有想不通的事,他会耐心开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旭日的父亲虽为村民,绝非等闲之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解放前在市里当警察,一次得到消息,一个島上有十几个人在赌博,凭着一身武功,个人上岛抓赌,结果被十几个壮年赌徒毒打一顿,内藏出血,回乡治疗半年才恢复身体,从此在乡务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44年7月,父亲被日军抓去当挑夫,走到第二天晚上,在山脚转弯处,他徒手打倒三个日本兵,纵跃上一个小山坡,硬是逃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父亲读了几年私塾,写一手好字,每年春节给乡亲们写对联。父亲还是一个木工师傅,泥工师傅,还会撒网捕鱼,农活也是一把好手。父亲从土改开始当村干部,干了几十年,为人正直,不求“上进”,所以一直没上进。</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62年夏季,三年困难时期,人们在挨饿。父亲给社员少量自留地种,即“资本主义尾巴”没割尽。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一天晚上八点开始,父亲在大队会议里,因自留地事遭批斗,并遭多人毒打,直到早上五点钟,由本队一个人背父亲回家,只见父亲全身血迹斑斑,满身青肿,在家治疗几个月才好转。指挥毒打父亲的人就是那个癞头婆的父亲,当时的大队长。乡亲们知道此事,纷纷义愤填膺,要与大队长这帮恶势力讨个公道!后被父亲劝阻,避免事情闹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父亲这些特质,对旭日影响很大!但是,父亲这些特长,旭日没有学到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父亲曾经教旭日武功二年,晚上练一个多小时,学武首先要练基本功,常言道:“练武不练功,到时一场空”。最基础功夫是蹲马步,开始蹲几分钟就坚持不了,练了一年多,可以蹲一个小时。但是,旭日对练武没兴趣,闲时一本书在手,不是拳腿练习,父亲看出旭日非练武之材,根据他的“放养”政策,练武就不了了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父亲看重旭日解决问题的能力,生产队一些难决策的事,总和旭日商量,经求旭日的看法,有时也采用旭日的建议。父亲的特点是严肃,不会轻易表扬旭日,但内心喜欢,有时采用旭日建议时,总是说:“我也想到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母亲也看重旭日,以儿子为荣,举二个例子可以看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那时农村理发,一个大队有一个专职理发员。这个理发员人们称为刘师傅,每一个月巡迴到一个生产队理发。一天,刘师傅给旭日理发,理完后,母亲看着旭日,笑着说:“我旭日找老婆不发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另一件事,旭日参军十几年后,从事航空研究工作,母亲不知道旭日具体干什么,母亲的概念是:“航空”就是飞机,所以,每当有民航飞机经过家乡上空时,母亲亲切望着天空,自豪对乡亲们说:“这是我旭日造的飞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旭日生活的年代,虽然物质贫穷,生活艰苦,但有父母关怀,并不感到苦,精神富有,旭日在一天天成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他在不断追求知识,用知识改变命运,他从不相信命运掌握在上天手中,命运由自己改变。他坚信:“帝王将相宁有种乎”?!</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