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文化生活十分枯燥。我少年时代常坐在家里的收音机旁,听到了袁阔成的评书,那铿锵有力的声音,仿佛把三国的风云带到了他的耳边。听到了刘兰芳的《岳飞传》,那激昂振奋的语调,让我仿佛看到了岳飞精忠报国的高大形象。他沉浸在这些故事里,收音机中的文化繁花,在我的心中绽放。</p> <p class="ql-block">在那个困窘的岁月里,收音机是我们窥探世界的窗口。每天中午,我们都会守在收音机旁,等待着中央广播电视台的小说连播与评书节目。袁阔成的评书,风格独特,讲述《三国演义》时,仿佛让我们亲眼目睹了赤壁之战的烈焰冲天,感受到了诸葛亮的智谋深邃。刘兰芳的《岳飞传》则激昂振奋,她生动的演绎,让岳飞精忠报国的高大形象跃然“声”上,让我们热血沸腾,仿若置身金戈铁马的古战场。这些经典佳作,随着电波流淌,滋润着我们在平淡生活中略显干涸的心田。</p> <p class="ql-block">收音机中的小说连播节目,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故事的魅力,还让我们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谁是最可爱的人》这样的小说连播,凭借真挚的情感与震撼人心的事迹,将志愿军战士的伟大形象深深刻入我们心中,播撒下爱国的种子。尽管收音机时常夹杂着“滋滋”的杂音,却丝毫未能削减我们对节目的热爱。在那个文化资源相对贫瘠的年代,晶体管收音机以独特的方式,为我们带来了无尽的欢乐、感动与思考。它犹如迷雾中的灯塔,即便光芒偶尔被干扰,却始终坚定地为我们指引方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些通过收音机传入耳中的故事,如同一首首经典老歌,在岁月的长河中久久回荡。它们成为70年代末期和八十年代初期独特的文化印记,承载着我们难以磨灭的青春记忆与深厚的精神寄托。即便时光流转,当年守在收音机旁如痴如醉聆听的场景,依旧在我们记忆深处熠熠生辉,伴随我们走过人生的漫漫旅途,成为岁月长河中永不褪色的篇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