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和顺古镇,位于云南省腾冲市城区西南4公里,是云南著名的侨乡。六百多年来,中原文化、西洋文化、南诏文化、边地文化在这里交融碰撞,形成了独特的侨乡文化和马帮文化,使和顺成为云南省四个典型的生态文化村之一。</p> <p class="ql-block"> 和顺古镇依山傍水、环山而建,绵延数里,聚落着寺院、道观、祠堂和众多小巷,还有100多幢清代宅院,建筑中西合璧,既有徽派建筑的婉约,又有西式建筑的明朗,兼有东南亚风情。</p> <p class="ql-block"> 2024年2月,和顺古镇景区被文化和旅游部评定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朱元璋命“蓝玉、沐英攻大理,分兵鹤庆、丽江、金齿(今保山),俱下”(《明史》)。现在和顺的寸,刘、李、尹、贾数姓祖先就是重庆巴县从军而来,以后军屯和顺(见和顺刘、李、寸、贾氏族谱)。明朝正德年间(1500年左右),和顺称“阳温墩”乡(见现存明正德《腾越州阳温墩乡创兴修水利述碑》)。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徐霞客游腾冲,记为“河上屯”。</p> <p class="ql-block"> 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称为“河顺”。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经雅化为和顺沿用至今。清道光二年(1822年)改和顺练。</p> <p class="ql-block"> 民国十八年(1929年)改和顺乡。</p> <p class="ql-block"> 1950年,后先后设乡、公社、区,1984年又改设乡。</p> <p class="ql-block"> 和顺古镇四周火山环抱,东南西北方向各有一座火山,中为马蹄形盆地,境内最高海拔2091米,最低海拔1490米。5</p> <p class="ql-block"> 和顺古镇年平均气温15℃—17℃,干燥度0.46—0.55,年平均降水量1400—1600毫米,旱、雨两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属亚热带气候类型。</p> <p class="ql-block"> 和顺顺和牌坊建于2001年,是和顺标志性建筑。中国人都喜欢和、顺两个字,和与顺不论如何组合,都让人向往,让人琢磨。这里巧妙地用了回文的修辞手法将和顺两字构成和顺顺和的组合,寄托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对人们的美好祝愿。牌坊背面“仁里”二字是我国近代历史上著名才子,曾担任腾越道尹的赵藩所书,意为和顺是讲究传统文化的仁义道德之乡。</p> <p class="ql-block"> 雨洲亭是纪念益群中学首任校长、曾任云南大学副校长的寸树声先生而建。寸树声,字雨洲,腾冲县人民政府首任县长,历任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常委、云南省政协副主席、民盟云南省委主委等职,是云南著名的教育家。亭中“雨洲亭”石碑由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楚图南题写。雨洲亭荷池边的道路,称秋农路,以益群中学第二任校长李祖华(字秋农)命名,表现了和顺人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p> <p class="ql-block"> 双虹桥老桥始建于明代嘉靖初年,相传为桥头老爷寸玉率众建修,清光绪十年(1884)重修;双虹桥新桥建于1921年,两桥形如双虹卧波,故名双虹桥。两桥造型精美,桥畔绿柳成荫、红莲映日,村妇捣衣之声不绝;桥下鹅鸭戏水,鱼翔浅底,一派江南水乡的恬美风光。</p> <p class="ql-block"> 和顺图书馆成立于民国十七年(1928年),是本乡旅缅华侨为振兴家乡文化教育而捐资创办的乡村图书馆。1980年,纳入公共图书馆建制。现有藏书11万余册,分藏古籍、民国、中华再造善本、现代等书库,典藏文献图书较为丰富。内有胡适、熊庆来、李石曾等诸多文化大家的题字。和顺图书馆被誉为中国乡村最大的图书馆,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侨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 和顺人家是一幢异地整体搬迁而来的百年老宅,曾是腾冲近代巨商、香港富滇银行创办人张木欣的私家藏书楼。现和顺人家改为餐厅,环境清幽,文化气息浓郁,是感受和顺文化,品尝和顺风味的绝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 文昌宫用于供奉文昌帝君,文昌帝君是道教中掌管文运和功名的神。和顺文昌宫建于清代道光年间(1821~1850年),由大殿、后殿、魁星阁、朱衣阁、过厅、两厢、大门及最前面的大月台组成。在左右楼阁下镶嵌有《和顺两朝科甲题名碑》,记录了明、清两朝取得过功名的和顺人共计809人,其中举人8位、秀才600余位,在朝廷任过职官者180多位。文昌宫是和顺教育的摇篮,清宣统元年(1909年)在这里开办两等小学堂,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由和顺华侨捐资创办的益群中学设立于此。</p><p class="ql-block">5</p> <p class="ql-block"> 2005年,时值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由云南柏联和顺旅游文化发展公司在当年远征军二十集团军收复腾冲指挥部的旧址建成滇缅抗战博物馆。将著名收藏家段生馗先生收藏的数千件抗战实物展出。作为我国第一个民间出资建设、民间收藏、以滇缅抗战为主题的博物馆,曾产生了巨大影响,2013年,该馆内所展出实物被迁移至政府主办的滇西抗战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和顺小巷沿和顺古镇三合河而建,由近万平米的古建筑组成,其中包括清末腾越总兵张松林的老宅。与和顺湿地、田园、荷塘毗邻,小巷中的大马帮博物馆,用3000件文物和近百幅老照片展示西南丝绸古道的历史、大马帮生活场景、滇商辉煌的历史,和顺人“走夷方”的生活方式。小巷中翡翠大王家乡让你体验“玉出腾越、运自和顺”的翡翠文化。在这里你还可以看到古法造纸、木雕等多项民间手工艺展示。</p> <p class="ql-block"> 南方丝绸古道以四川成都为起点经宜宾、昭通、曲靖、昆明、楚雄、南华、云南驿到达大理,称“五尺道”。另一段是从成都往南出发,经邛崃、雅安、灵关、西昌、姚安至大理,称“灵关道”。两段路在大理汇合后向西行,经漾濞、永平、保山、腾冲后通往缅甸,保山至缅甸一段称“永昌道”。</p> <p class="ql-block"> 南方丝绸古道上的运输方式主要是马帮驮运。馆内雕塑展示马锅头带领大马帮翻山越岭的情景。两千多年来,行进在南方丝绸古道上的大马帮,为加强中国与世界的物质和文化交流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 马帮馆共展出实物571件,全面反映行进在南方丝绸古道上大马帮的历史,南方丝绸古道上的大马帮是世界上规模大、历史长、最有特色的马帮。马帮经历了千百年的磨炼,形成了独特的组织形式、行规行话、铸就了冒险、勤劳、守信、团结的马帮精神,形成了独特的马帮文化。</p> <p class="ql-block"> 水上印象位于和顺古镇陷河,陷河是以生物多样性为特征的湿地。陷河是和顺三合河的主要源头,有着良好的生态系统,动植物资源丰富。据国家高原湿地研究中心对和顺湿地的考察,在此分布的植物共有187种,鸟类58种, 哺乳动物21种,爬行动物14种,两栖动物9种。</p> <p class="ql-block"> 通过水上印象人们可以“事农、赏荷、观鸟、荡舟”,在田园野趣和人文场景融合交织中,体验和顺自然生态之美。</p> <p class="ql-block"> 和顺陷河除了有无可替代的生态功能外,更有其独特迷人的自然风光。和顺有一位海外游子就写下过一首《忆江南·思乡》的词,“家乡好,最好陷河头,绿柳丛中穿紫燕,红莲塘畔卧青牛,结伴泛孤舟”。写的就是和顺陷河绿柳紫燕、红莲青牛的美丽风景。</p><p class="ql-block">介绍:来源于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