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再读作家史向前(纪实文学)《八五一0农场地域文化》有感</p><p class="ql-block"> 文/姚华</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再次欣赏到了,史向前先生于2019年2月10日撰写的纪实文学《八五一0农场地域文化》(以下简称:地域文化),以及读者点评《八五一0农场地域文化》选编,让我内心不禁涌起阵阵激动与感激之情。</p><p class="ql-block"> 在这篇文章中,史向前先生特别提到了我,他说:在这里“我还要单独说下姚华:在作品的制作中,得到了姚华的无私帮助。他多次在繁忙之中抽出时间为文稿归纳整理,为美篇的制作加速。即便在大年初四身体不适之时,仍坚持绘制多张《艺术作品》的图片,为美篇节省了空间。他还积极提供保存的照片,如四厂一矿党政领导合影照片,以及场歌原稿,使美篇图文并茂,功不可没。他虽未参与策划,却发挥了策划的作用,实在令人敬佩。”能在此文中做出点贡献,提供一些资料感到非常自豪。</p> <p class="ql-block">农场旧貌</p> <p class="ql-block">农场新貌</p> <p class="ql-block"> 同时,一九八八年为农场建场四十周年庆典,我创作的《振兴家园》一歌,经农场张祖之、聂开峰修改,聂开清谱曲,最终定名为《前进,八五一0》场歌,被收录于文中。</p><p class="ql-block"> 1、巍巍的万宝山麓哟/滔滔的兴凯湖畔/在这无边的荒原上/开来了垦荒者万千/滾滾奔腾的锅盔河哟/莽莽的黑背山/在这神奇的土地上/建起了我们的家园 </p><p class="ql-block"> 2、艰苦创业四十年哟/旧貌变新颜/以工为主工农并举/各行各业齐发展/锅盔河哟、淌乌金哟/万宝山献宝藏/条条战线传捷报/谱写出壮丽诗篇</p><p class="ql-block"> 3、发扬军垦传统哟/改革高峰攀/工业农业齐腾飞/美景在眼前/边陲儿女多壮志哟/团结齐奋战/八五一0精神鼓舞我们/走向胜利的明天</p><p class="ql-block"> 4、前进开拓者/振兴家园/坚信勇于探索和实践/宏图定能实现。</p> <p class="ql-block"> 我出生于1960年的农场南山畜牧队。原农场场部所在的四分场“郝家屯”,“一个充满吉祥意味的地名。1948年隆冬,政委刘敬轩、作业科长王春、科员关德义三人历经艰辛,确定在郝家屯建点。1951年7月,农场场部机关由密山县搬迁至郝家屯,直至1960年,长达11年。1964年4月,农场机关由东海搬回郝家屯老场部,到1969年又搬回东海,前后又六年。8510农场场部机关在郝家屯老场部共17年时间。郝家屯老场部见证了8510农场艰苦的创业史,见证了8510农场的风雨历程,也见证了8510农场地域文化特有的文化记忆和情感。”</p><p class="ql-block"> 我9岁前一直随父母生活在四营,从南山畜牧队(22连)到四营场部(西山),从四营商店到22连砖厂都留下了我们一家人的足迹。</p> <p class="ql-block"> 在“地域文化”点评选编中,也将我2019年2月8日写的点评列在了其中。题目是《割舍不下的农场情怀》。</p><p class="ql-block"> 读史向前《八五一0农场地域文化》,许多往事又重新浮现在眼前。不知有多少人在这片黑土地上用生命谱写着青春,为这片土地讴歌奋斗;不知有多少人把生命留在了这片黑土地上,又有多少个日日夜夜让人在梦里回到了这里。</p><p class="ql-block"> 三代北大荒农垦人都在这片黑土地上撰写出了人生的精彩,历史永远不会忘记。无论是转业官兵、复转军人、知识分子、山东、河南、河北等地的支边青年以及闯关东的人们,还是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们都在北大荒这片沃土上留下了青春的足迹!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p><p class="ql-block"> 史向前(石进)、孙天茂、赵明宇(老禹)、王学志(忆青)、王成富(龙艺)、李新民、邓国良等一大批从北大荒农垦走出来的农场文学爱好者,用他们的心血为养育、培养,曾经学习、生活、工作过的农场撰写出了许多反映农垦八五一0农场的历史篇章,从不同的侧面集中反映出北大荒人的奉献精神和为农垦做出的贡献。</p><p class="ql-block"> 由于他们眷恋着这片黑土地,不忘初心,感恩党的教育,感恩农场的培养,感恩老师们的传教,感恩领导给予的舞台,感恩曾经战斗在一起的同事、同学、兄弟姐妹们,让史向前等人沥尽心血写出了深受广大读者喜爱的农场系列报告文学,作为你们的小老弟在这里谢谢你们了,为你们点赞。</p> <p class="ql-block"> 今天再读“地域文化”,重新梳理一下,感觉史向前的纪实文学“地域文化”的历史价值远远高于其本身的意义。功在当下,利在千秋。而“地域文化”文中归纳总结的“十大精神、十处文化景观”是八五一零人的奋斗史的真实写照,讴歌了创业者们的英雄气概,这里创造了垦区许多个第一,至今还在激励、鼓舞着北大荒八五一零人前行的动力。</p><p class="ql-block"> 一方面,“地域文化”彰显出作家史向前厚重的文学功底,另一方面,“地域文化”体现出作家史向前对曾经工作生活的农场浓厚的热爱。</p> <p class="ql-block"> 《八五一0农场地域文化》文中十大精神:</p><p class="ql-block">一、以1947年常永年、刘伟为代表,筹建兴凯农场,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精神</p><p class="ql-block">二,以1958年转业官兵为代表,扎根北大荒,默默奉献精神</p><p class="ql-block">三、以“育红山”铁姑娘为代表,克服困难、战胜艰险、大胆创业精神</p><p class="ql-block">四、以值班营为代表、亦农亦兵、一肩挑、屯垦戍边精神</p><p class="ql-block">五.以东中莘莘学子为代表、刻苦钻研、争做“学霸”精神</p><p class="ql-block">六、以“四厂一矿”为代表、创造条件建厂开矿的铁人精神</p><p class="ql-block">七、以“八个字”为内涵,千锤百炼,铸就场魂“八个字”,8510农场企业文化精神。</p><p class="ql-block">八、以老红軍张文忠,著名劳模修德山为代表,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做众人表率精神</p><p class="ql-block">九、以朱荣驹为代表,富了不忘故土,爱场如家精神</p><p class="ql-block">十,以张晓光为代表,不怕困难,坚信路在脚下的攻关精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八五一0农场地域文化》文中十大文化景观:</p><p class="ql-block">之一:8510红星大楼;之二:王震将军纪念馆; 之三:当壁镇兴凯湖旅游度假区;之四:老场部的毛主席塑像;之五:十六连的“忠字碑”; 之六:建场挖的第一口水井;之七:松顶山的山泉水井;之八:悠久的八铺炕;之九:日军兵营(开拓团)旧址;之十:郝家屯(四分场)老场部。</p> <p class="ql-block"> 地域文化”不仅仅是八五一0农场一个局部地域的文化,更是北大荒农垦文化的缩影,体现出了“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无论是北大荒建设的第一代开拓者,还是第二代的建设者,还是第三代的继承者,始终让北大荒精神代代相传,把北大荒建设得更加强大、美丽,成为祖国的大粮仓。</p><p class="ql-block"> 最后,在这里愿我的家乡八五一0农场,在新的长征路上,继承发扬光大《八五一0农场地域文化》,在新时代做出新贡献。</p><p class="ql-block"> 2025年3月31日星期一</p> <p class="ql-block">美篇编辑:姚华</p><p class="ql-block">美篇文:姚华</p><p class="ql-block">美篇呢称:对世界充满爱</p><p class="ql-block">美篇号:17032884</p><p class="ql-block">美篇配图:来源于网络</p><p class="ql-block"> 和农场摄影爱好者</p><p class="ql-block">美篇配歌:中华大粮仓</p><p class="ql-block">演唱:殷秀梅 致谢网络提供者</p><p class="ql-block">发布时间:2025年3月31日</p> <p class="ql-block">作者介绍:</p><p class="ql-block"> 姚华,1960年6月25日出生,原籍山东省沂南县人,中共党员,工商管理硕士,高级会计师,国际注册高级工商管理师。曾在黑龙江省和垦区大型骨干企业及北京相关企业、学校担任过领导职位。</p><p class="ql-block"> 代表作:《我的父辈们》《难忘青春》《致敬北大荒农场光荣在党50年的党员们》《五家坡的故事》《我爱海棠花》等。1988年农场建场40周年场歌创作者之一《前进八五一0农场》。2024年又修改了曾经在北大荒五、六十年代传唱的《北大荒啊好地方》歌词。</p><p class="ql-block"> 曾在兴凯湖微生活平台上发表:《我爱海棠花》、《胜利属于伟大正确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永远做一名传承北大荒精神的志愿者》散文与诗歌。</p> <p class="ql-block">纪实文学《八五一0农场地域文化》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 史向前(笔名:石进),男,1950年生,辽宁省黑山县人,高级政工师,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大连市作家协会会员大连市沙河口区作家协会会员。</p><p class="ql-block"> 代表作品:纪实性散文《8510农场红星大楼》、《八五一0农场十八年》、《阳台上的幸福》,短篇小说《红星大楼之恋》、《哥仨儿抓阄抢媳妇》,中篇小说《缘在东山脚下》、《母亲的心事》、《八年的相恋》,长篇叙事《房子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在辽宁《晚晴报》、《大连晚报》、《大连日报》发表散文多篇,散文《宜居城市大连》征文获《大连晚报》一等奖。</p><p class="ql-block"> 2021年在庆祝《参考消息》创刊90周年“我与《参考消息》的故事”征文中,被授予《参考消息》荣誉读者称号,《喜得荣誉证书》一文于2022年3月24日刊登在《参考消息》《读编互动》栏目上。</p><p class="ql-block"> 2022年10月12日,《大连日报》在“只争朝夕共创未来·我们这十年”征文中,刊登了《阳台上的幸福》(随笔),荣获佳作奖。</p><p class="ql-block"> 现为《兴凯湖微生活》签约作家。</p> <p class="ql-block">《八五一0农场地域文化》美篇制作者介绍:</p><p class="ql-block"> 张增茂,1951年生,河北定州市人。1968年在8510农场玻璃厂参加工作,是该厂宣传队员。2011年退休。酷爱文学、文艺、诗歌;乐于助人、快乐积极向上。</p><p class="ql-block"> 张增茂制作的美篇数量和阅读量超过了90%的美篇作者,是高超创作者。</p><p class="ql-block">主要代表作有;</p><p class="ql-block">1、八五一零枫韵艺术团(游双叶湖观映山红)</p><p class="ql-block">2、8510农场玻璃厂老工友银屏相聚</p><p class="ql-block">3、祝贺8510玻璃厂聚会圆满成功</p><p class="ql-block">4、相邀天津卫再续荒友情</p><p class="ql-block">5、琴筝箫管弦一一欢聚庆新年</p><p class="ql-block">6、桃李满园绽芬芳一一丁淑珍老师和她的《孩子们》花絮</p><p class="ql-block">7、老同学60周年再相聚</p><p class="ql-block">8、(人物纪实)张晓光:兴凯湖大白鱼繁育专家</p><p class="ql-block">9、8510红星文苑周年散文诗词作品展系列等</p> 读者点评 <p class="ql-block"> 真下功夫了,洋洋洒洒,从远到今,从个人家庭到农场,家国情怀,把《八五一0农场地域文化》作品上升一个新高度“远远高于本身价值。”读罢,感受了姚华的浓浓的家乡情、炽热的挚友情、奋笔疾书的激情、爱好文学的热情。为你点赞!</p><p class="ql-block"> 石进</p><p class="ql-block"> 2025年3月31日</p> <p class="ql-block"> 韩培生:姚华是一位优秀的人才,他的作品真的是用心!而且他也有这个能力。</p> <p class="ql-block"> 许百臣:姚华制作的美篇非常好,再配上这首歌,让人情不自禁的进入回忆之中[OK][OK][OK][强][强][强],我很少写评论,习惯默默看完,然后把大母指点成红色</p> <p class="ql-block"> 刘万江:@姚华~属属~华哥369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哥哥古道热肠,本来眼部有疾,身体不爽,朋友有求必应!不遗余力,专心品读朋友的作品,用背景音乐烘托作品;用优美的文字、精美的插图为作品增色。让美文、美篇相得益彰!令人钦佩!</p> <p class="ql-block"> 邓国良:【姚华】再读史向前(纪实文学《八五一0农场地域文化》美篇是对原文的进一步解读,也升华了《八五一0农场地域文化》主题,进一步加深了读者对农场文化的了解。</p><p class="ql-block"> 现在人们常说企业精神,企业文化。对于一个有着近80年历史的农场,在艰苦创业,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创造了多少精神财富,摧生了多少企业文化,产生了多少英模人物,这些无形资产值得八五一0人骄傲。姚华美篇中以简明扼要的文字阐述作出了概括。</p><p class="ql-block"> 作为荒二代,姚华始终不遗余力地弘扬北大荒精神,宣扬农场发展,赞扬先进人物。这种执着精神,这种炽热激情,这种厚重情感令人折服,值得推崇。</p><p class="ql-block"> 八五一0农场虽然土地面积不大,人口不多,但地城分布较广,有一定的历史渊源,经过几十年变迁,尤其曾经人口的多元化,便形成和积淀了丰厚的精神文化底蕴,有许多值得挖掘的素材,值得人们去整理记叙。</p><p class="ql-block"> 作家史向前等人作了表率,开了先河,他们创作不少事关八五一0方方面面的文学作品,姚华就是这些奋笔疾书八五一0那些人中的突出代表。</p><p class="ql-block"> 2025年3月31日</p>